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彩9篇

时间:2023-05-13 08:22:08 | 来源:作文库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9篇《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万能 篇一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版面的美化艺术》选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本课是在学会了对文字进行简单修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边框、底纹的设置,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本课的知识点既用到了工具栏,又用到了菜单命令,它既告诉同学们word20xx中的一些常用操作可以通过工具栏来完成,快捷、方便,又可用菜单的形式来补充工具栏无法实现的强大功能。这为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文字的排版及表格、图形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学生状况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高一学生已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文字进行处理,但白纸黑字的老面孔让他们感觉不再新鲜,一份成功的电子板报,不但要文章精彩,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因此为了能让自己的电子板报色彩丰富、美观大方,把原来单调的白底黑字进行恰当的、符合人们视觉效果的修饰,学生有着很强的内驱力,兴趣很浓。通过本课的操作,学生即可完成一个简单单页电子板报的雏形,将使学生在感受到成功愉悦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兴趣。

鉴于上述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学会为文本设置边框和底纹。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文字的创新设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浓厚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1、教学重点:设置边框和底纹。

2、教学难点:设置边框和底纹。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课程特征及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图:设计任务——启发讨论——讲解辅导——归纳问题

学法: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一是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

二是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

三是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

四是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以下是学生活动图:

仔细观察——思考讨论——探索质疑——总结心得——自主创造——评价定位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总是先观察再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对讨论结果进行探究验证,找到答案之后,总结心得,自主创造,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来自我定位。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示文件:“版面的美化艺术”对比(一个白底黑字的“版面的美化艺术”,一个加了边框和底纹的“版面的美化艺术”)

师:这里有两段文字,它们的区别在那里?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修饰了颜色的文章更加漂亮,美观,特别是标题经过修饰以后还更醒目了。)

原来,这些呆板的文字经过颜色的加工,可以变得如此的生动活泼、多彩多姿呀!怎样把文字加上丰富多彩的修饰呢?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版面的美化艺术”。(板书)

[通过对比作品,让学生感知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任务一:给文字加边框和底纹]

在《文字的修饰方法》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通过改变文字的字体和字号来美化标题,那么如何来给文字加边框和底纹呢?尝试用多种方法修饰。

学生自主探究。

打开“版面的美化艺术”文件,给“版面的美化艺术”加上边框和底纹。

提示学生有几种求助方式:

(1)书是我们的好老师,向书本求助。

(2)向同学求助。

(3)向老师求助。

(提前完成的可以帮助同组的同学,帮助的方式是教会他方法,而不是直接帮他操作。)

请全组都完成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当小老师展示给大家看。

上台后向这位小老师提出要求:为了让你的学生们听清,学会,请边说边做,仔细讲清每一个步骤。这样既可以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提问不同的学生,找到多种修改的方法。

(1)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底纹”“边框”按钮。

(2)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菜单命令。

告诉学生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能完成任务,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但原则是越简单越方便越好。

学生提出问题:为何不能设置边框和底纹的颜色?

师重点讲解:

(1)设置前必须要选中要设置的内容。

(2)“边框和底纹”菜单中有二个小卡片,每个卡片中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选项。

(3)可以通过对话框中的预览看到设置后的效果。

学生练习:给“版面的美化艺术”加上不同的边框和底纹。

展示学生作品。

师故意选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框和底纹色彩搭配协调的作品和不协调的作品,让学生评价,通过对比,了解设置颜色也不能越多越好,而要从实用,适用,美观的角度来设置。(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任务二:自主探究利用“页面边框”选项卡给页面设置边框]

“边框”和“底纹”的设置都是针对文章,对于整个页面我们也可以进行美化,在“边框和底纹”命令中继续探密,找一找如何给页面加边框。

学生自主探索。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线”,在这个环节中我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同时,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三)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拓展练习:修饰学校的《机房管理制度》。

[在这里如果给学生几个字或者是一篇不认识的文章,学生只能机械地枯燥地学习;如果给学生与他们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内容,他们就会有亲切感,并自觉地愉快地创作。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爱护机房的意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用到以下几个教学思想:

1、师生互动性。良好的师生互助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2、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本身就是不断更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也具备探究学习这种能力。

3、整和其他学科的资源。本课教学如果孤立地仅仅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操作还是不够的。放在本单元电子报这一整体中考察,我们会发现,操作仅仅是办报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想办出有特色的报,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其中美术能力不可缺少。因此我在新课伊始,就引导学生感知色彩,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设置过程更是反复用同学们实际的操作实例提醒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协调。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有所长同学的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协作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万能 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图文混排》,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遵循教学规律、渗透课改精神、实现有效教学、突出学科特色并结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三步一环”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1、 《图文混排》是高中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word文字处理已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文档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方面还有欠缺,还需要想办法增强文档版面的美感。而图文混排更好的体现了版面设计功能,是word软件排版各种功能的综合运用,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学完本节内容后,学生将能够制作出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方面:了解图片的插入方法和属性设置。

(2)能力方面:能够熟练运用图片设计版面,表达主题;并对图文混排的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

(3)情感方面:通过图文混排作品的制作,感受word软件强大功能,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目标,我认为图形对象的插入与设置是关键,所以设为本节课的重点,基于课前和学生进行的交流和对他们的观察,我把图文混排在版面设计中的灵活运用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上:重点部分利用演示示范,组织讨论,结合学科所具有的操作性特点,精心选择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学法上: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自我学习,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课学生将亲历制作过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结合组间合作互助,学有余力的帮助困难的学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这样几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大约5分钟)

结合学校板报评比活动请学生对黑板报进行讨论。再展示一篇文本文档,和一组相关图片。文字能够描述事务,图片能形象的反映事务,如果能将图片与文字有机结合,并对某些文字或图片进行特定设置,将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引出课题——图文混排。

此时学生对刚刚讨论的话题很感兴趣,我再展示去年全国电脑制作活动中部分学生获奖作品,激励他们亲自尝试如何用word来制作美观实用的电子作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任务,也顺利的切入本课的第二个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部分。

(二)讲授新知(约10分钟)

对于图片的插入,我先利用多媒体广播系统演示具体操作步骤,并有意识地介绍几种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然后启发学生打开并使用图片工具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图形环绕方式的设置。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约20分钟)

给学生提供课前准备的素材,明确本次任务主题“弘扬民族文化”小报设计,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组内合作探究、相互协助的方式来学习图文混排的各种设置。并让完成较好的同学讲解演示以加深学生印象以此突破本节难点。教师则充当引领者和协作者的角色。

(四)作品展评,(约5分钟)

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组内互评并填写学生评价表。通过作品的交流评价,既发挥了学生的长处,又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美感,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创造性。

我从学生中挑选几幅不同层次的作品进行展示,肯定学生的创作成果,提出希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

(五)归纳总结、知识拓展(大约5分钟)

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完成学案,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并对学案中的知识拓展环节给予必要的提示。要求学生课后搜集素材设计版面完成制作关于甲流知识的小报。

借用ppt课件进行本课内容板书,强化图文混排的重点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文字图表的布局给学生以知识和美感。

以上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

赵良厅校长解释说:“三步一环”课堂教学模式由“认知教材———重点、难点突破———检测、总结”这三个步骤组成,即把教室的教师一“讲”改为学生三“动”的课堂活动方式,三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给学生以自主、创意、乐趣和成就感,有助于减少厌学情绪,使课堂充满活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万能 篇三

《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世界”,“第三章网上搜索”中的第二块内容。本章内容分3课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

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注:本课原题目称之为《下载软件》,主要内容为从http、ftp站点下载软件,教材中关于下载问题讲的比较零散,我是将此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的,命名为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高中学习生活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个电子课文网页,(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有教学过程、练习题及答案)

创设一个情景:因为我们在学习此过程中的时候有些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不透彻,或需加深理解,有些同学需要找一些练习题来做,引出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资料的保存整理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下载:把互联网中的有关的信息资源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

2、四种下载的方式

(1)保存网页:注意保存时的类型(web页,全部;web档案,单一文件;网页,仅html和文本文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型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方法一:左键单击

方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

方法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有关“三角函数方面的资料”

要求:

(1)、由小组合作完成;

(2)、建议的分工模式:组长负责建立共享文件夹,各组员将收集到并经过筛选、整理等处理的信息存入此文件夹中,最后由组长负责合成。软件不限学生代表演示资料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如还有时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找一些喜欢听的歌曲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万能 篇四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华师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的部分内容。本课主要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分析图表。

2、教学目标

基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

(1)能举例描述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的特点及使用范围。

(2)会制作图表,并对图表进行分析。

(二)技能目标

(1)能够熟练操作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图表,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2)初步认识分析数据的重要性,体会图形化表示数据的优势。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亲自实践、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点:图表样式选择及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五)教学难点:图表数据的分析及应用。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综合运用了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教师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信息素养

1、教学流程的设计:

2、教学环节分析

一)结合教材回顾旧知

①展示学生学过的数学课本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数学中已经学过的统计图表的知识,然后提问:常见的图表有那些样式,每种图表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回答问题(柱状图、饼图、折线图)

③教师展示表一(2008奥运会奖牌榜)、表二(中国奥运代表团奖牌情况表)、表三(中国近一年的cpi和ppi数据表),让学生回答三个表格分别用什么图表比较合适,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并指出在电子表格中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图表样式,还有很多,比如:xy散点图,圆环图等。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提问、对比二维表格与图表,展示图表直观性的特点,以及不同图表在数据分析中的优势,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①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完以后,学生都需要填报志愿,我们该如何科学的填报好自己的志愿呢?

②学生回答(首先应了解学校在大学中的排名、学校的`专业介绍、学校的招生人数以及该校的录取分数线)

③那么我们怎样分析招生人数以及录取分数线等数据呢?然后向学生展示表4、表5,表格数据不是很直观,我们如何更直观的看这些数据呢(图表)?

设计意图:将填报志愿作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对问题的探究欲望。

三)任务驱动协作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任务分层次来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通过任务一掌握基础知识,通过任务二形成技能,通过任务三进行综合运用。

任务一:制作湖北10所高校20xx年理科招生人数的柱形图,并添加标题。

①先请学生根据使用菜单的经验,寻找哪个菜单命令可以制作图表。

②教师将学生分成3—4人为1组,提示学生打开“表格图形化、xls”文件中的任务一工作表,完成第一个任务。要求:将湖北的10所高校2007年理科招生人数做成柱形图,并添加标题“理科招生人数柱状图”。

③学生运用图表命令,试着完成任务。

④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留心两个问题:

1)根据图表向导制作图表有几个步骤?

2)图表标题在第几步设置?

⑤让学生开始自主探索,教师巡视辅导,在学生完成探索以后,用广播功能展示1)制作中的典型问题(如:做出的图表是空的,做出的图表没有标题,做出的图表颜色单一,不美观)2)学生优秀作品。让其他学生评价,学生在听取意见以后快速修改。

⑥通过实际学习与操作,师生共同总结制作图表的四个步骤以及修改图表的方法。

四个步骤:分别为“选择图表类型选择数据源数据图表选项图表位置”,修改图表的方法:在图表区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完成任务一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之一。通过对学生的探索过程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正确的制作方法,这种做法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理念。

任务一: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仅初步学会了图表的制作方法,还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制作,并能简单分析图表,所以需要设置任务二。

任务二:将湖北部分高校的招生人数制作成统计图,能直观显示所占比例。通过图表所反映的数据分析哪几所高校招生比例较大,并说出分析的依据。

①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选择统计图表类型(饼图),然后选择合适的数据标识,最后根据直观显示,科学分析和表述。利用前面的方法,让学生打开任务二工作表,独立将其做成饼图。

②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师生评价学生作品。

③我们不仅需要做出图表,还要学会从图表中分析数据的方法。请学生观察哪几所高校招生比例较大?为什么?

④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招生比例靠前,这反映出社会对高水平大学的入学需求较大,能够吸引人的原因在于排名靠前的大学有优秀的教师资源和雄厚的办学实力。

⑤同学们做得非常好,通过图表的制作,我们基本弄清了各高校的招生计划情况,下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弄清楚,这些高校录取分数线如何,下面我们完成任务三。

设计意图:任务二的目的是巩固生成图表的方法,掌握饼图制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发现图表中蕴涵的含义。直观的图表有利于发现数据间隐含的信息,借此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二的基础上,设置任务三,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不仅能熟练制作图表而且能对复杂图表进行分析。

任务三: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历年数据,将线差做成折线图,分析这两所学校线差的特点,预测20xx年两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1、回顾概念:批次线、最低录取分数线、线差。

2、利用前面的方法,在一个图表中制作两校线差折线图。

3、分析两校线差的特点(华中科技大学线差波动不大,而浙大存在大小年现象)。

4、让学生进行尝试运用华中科技大学历年数据,结合批次线、最低录取分数线、线差进行推理、演算,得出简单的数学模型。(预测分数线=批次线+线差均值+误差)

5、让学生验证华中科技大学往年分数线,并预测20xx年录取分数线。

接下来用简单模型验证浙大录取分数线,我们发现用这个模型验证往年录取分数线误差较大,其原因在于线差变化幅度较大,因此要求学生修正模型,用修正的模型验证,在基本准确后,进行预测。

我们对于分数线只是一种预测,预测的科学性与准确程度与建立模型的好坏紧密相关,我让学生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探究方法。

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整合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并通过模型去验证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交流总结拓展延伸

①本节课,通过三个任务,完成了在创设情景中提出的问题。大家不仅学会了根据表格数据制作图表的方法,还能对图表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在以后的生活、学习、研究中会经常用到,我们不仅要学会这三种类型的图表,还要根据实际需要生成其他类型的图表来分析问题。我收集了一个典型地震表,请同学们研究发生地震的日期与农历初一、十五的关系,并将表格第四列数据做成xy散点图,并给出你的研究结论。

②课后研究教师给出的问题,在下节课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设计意图:将信息技术的图表分析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同时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excel图表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初中、高中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分量。如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既能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又能达到适合高中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是我在设计本课中需要重点思考和突破的地方。

首先,是课程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隐性”知识,是在学习、活动中自身构建的意识形态、思想形态的经验性知识。这种经验知识的获取,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学习和活动过程当中,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由此引起的学生综合思维训练。基于这一观点,在教学设计中交给学生思维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并结合信息技术形成处理、加工信息的具体能力。如:设计适合学生情景和任务,将高考志愿相关问题与excel知识、技能融合,将excel中的数据分析与数学建模整合,将excel图表预测分析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结合……这种设计既符合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需要,有适合高中学生特点,从而有效的完成了教材二次加工,达到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是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创新点、亮点,在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可以得到很好的实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活动研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是坚持“干中学”和“边干边学”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在“用”中熟悉、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增强学生社会探究、科学探究和认识自我。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结合高中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合作学习excel图表制作的方法,营造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学习环境;设计了合作探究excel图表预测分析建模的过程,渗透依靠自身能力,借鉴同伴特长,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理念。这些教学方法,有效的开辟了学生学习新途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万能 篇五

《ip地址及其管理》选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课标选修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的第二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在初中小学了解网络初步应用的基础上,学习因特网的特点与功能后展开的因特网组织与管理的教学,学生通过第一节域名与域名管理的学习对于本课学习ip地址有很好的迁移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后续接入因特网和网络工作原理打下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教材为选修课,内容强调技术取向,特别对于高中聋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但通过教材与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情境事例、增加课内外课时等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聋生对于本课的学习。

高中二年级聋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还是停留在任务驱动和网络娱乐的的学习阶段,特别是即将面临着高三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信息技术课堂在培训聋生信息素养的任务的同时还户负着高考对口单招专业考试的需要。聋生学习自主性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特别是由于聋生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虽然经过十年义务教育,但他们对于文字表述的意义了解不够深入,抽象思维能力必须以直观形象的为支持,在本课的理论中学习中还需要处处以学生直观经验相关联。

基于教材内容和聋生特点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ip地址的概念,掌握ip地址的格式,了解ip地址的分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域名知识迁移学习了解ip地址管理的办法。通过动手操作来了解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

3、 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用学生感受到ip地址的资源的有限性与不平衡性,树立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教学难点是32位二进制与ip地址的关系。

由于聋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对虚拟信息技术感受能力比普通高中学生差,在教学中以网络身份证这一形象的表述贯穿教学的始终,理解教学重点,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根据聋生课堂手语与文字结合获取大量信息的原则,我的教学设计基于教材内容,把教材中良好的编排设计科学的呈现,故本课采取经典的讲授法为主,以项目学习法为辅。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的语言发展的滞后,抽象思维对于学习概念和理论性的知识需要形象的支持,以及综合概括能力需要以实际经验为支撑的特点,本课学习采用情境问题引入,项目任务驱动学习,讲授讨论结合等形式展开本课教学。特别以网络身份证这一ip的特征贯穿教学过程,学生在情境中接受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中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交流反思,从而获得本课ip地址知识的建构,

教学准备:cai课件、电子教本,带投影和多媒体网络机房、因为投影教学不仅可以方便师生的手语交流,而且可以增加师生的目光与情感交流,真正做到师生的课堂中的互动。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着重从情境引入,发现问题;项目驱动,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经验分享三个方面展开本课的教学。

一、情境设立,问题引入

在教学的伊始,采用cai课件展出公安警方破获运计算机犯罪团伙案件,给学生一个警示:学生疑或,怎么找到

一疑未解,又起风波,教师讲述一个真实而众知的事例:我校六年级学生蒋某某跟社会上聋人拐骗,一周后,校长在公安的协助下,准确在河南省新乡市一个出租房内,将其解救回到学校继续上学。为什么呢?

通过两个情境问题的震撼,学生不解疑或,久久的集中教师的举动,教师板书,ip地址。cai:ip就是你电脑的身份证,就是你电脑的dna。

教师展示身份证:讲授:域名是你的户口本,ip就是你的身份证。

通过形象的以户口本和身份证的描述,聋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很容易理解ip与域名的对应关系。

二、项目驱动,自主探索

项目子任务一:,net,cn和218.241.97.41,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操作,得出结论:

教师强调域名和ip的对应关系,和身份证一样是世界唯一性,

项目子任务二,查看本机的ip比较周ip的异同。

教师演示ip的查看方法。直观演示是聋校课堂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聋生的观察与模仿能力可以较好的补偿听力的障碍。

教师在学生得出结论后分析,用ip与身份证号码比较有什么不同?本机房的ip的特征,四段,唯一性,点隔开。

课件直接出示ip格式的要求。

特别要用flash强调ip中32位二进制和4个0~255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动画演示,点分十进制,使用学生了解ip址设的渊源和意义。从而更深的掌握ip地址的格式。备注:二进制的转换对于聋生学习一级b时有一定的基础,不作过多的解释。

接着,进行课堂练习,判断下列ip地址的正。

经过一个简短的练习之后,教师拿出询问一生的身份证号码,然后指出,他的籍贯是什么县区?连续多次,学生疑问?教师再出示一组域名,判断是什么地方什么单位的网站,学生回忆迁移域名的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第3小节,ip地址的分类。

教师出示项目子任务四,探究第3小节,回答问题,1、ip分为几类?2、怎样判断ip地址的分类?3、哪类ip地址好?

项目子任务五:根据学习内容总结ip地址和电脑身份证的关系。

分组探究:聋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分组探究往往流于形势,,由于手语的交流局限性、聋生思维的形象性、语言表达组织能力滞后等因素均影响着分组探究的活动,所以在探究活动中采取探究知识准备、降低难度,在教师的主导有针对性的就某一问题进行下进行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单一问题探究讨论,可以使小组探究活动有效的开展,解决课堂中设定的教学难点。

三、归纳总结,交流分享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本课通过情境设定,问题引入;项目驱动;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聋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情境项目任务中驱动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在合作完成任务,在交流中获得思想,从而聋生自我建构出对于[ ]的知识结构。有效的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聋生的信息素养。

板书和cai教学设计省略。以上是我的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请予以指正。谢谢!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万能 篇六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1)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

(1) 信息资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 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课本第5页,作完后把答案上交到教师机:网上邻居——>teacher——>所在班级文件夹。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万能 篇七

《信息与信息技术》出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以下几点: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起包含的内容

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定义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较多,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有一定了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详细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知识目标

①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②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提升全体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

②增强师生间、同学间情感的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1、重难点:

①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突破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课堂练习、小结内容

1、教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我们在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讨论协作学习法让学生以讨

论的方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精神,从而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环节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由引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提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有目的的开始接受新知识

2、讲授新课

①通过阅读课本指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信息的含义,使学生能有清晰的认识。

信息是事物中所包含的意义,它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变化和内在联系。

②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由信息引导出信息技术,讨论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存储、处理、传送和应用信息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

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③讨论计算机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技术是指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自动、高速地对信息进行处理。

④讨论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a、人类经历了蒸汽机发明与应用,电气化,原子能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4次工业革命。

b、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是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四大支柱。

c、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商品经济发展中的最活跃的生产力。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学生掌握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后,进行课堂练习,强化知识。

例:课后习题xxx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概念

①信息技术包括那些?

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定义

3、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求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八

本节课采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讲授的内容为第二章第二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中的“搜索引擎的使用”。这一内容在全书中位置很重要,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是处理、加工信息的基础。对学生而言,涉足因特网是他学习知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平时的调查分析,我们学生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全班70人,能够熟练上网浏览、查找、下载信息的也就有几个人,还有一小部分经常打游戏,大部分同学只会简单的打字、文字处理、画图等。鉴于此,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引导,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1、使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含义及其分类。

2、使学生学会用搜索引擎查找到符合需要的信息。

3、使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发挥集体精神共同进步。

重点:会用全文、目录搜索引擎查找信息。

难点:关键词的选择和搜索技巧。

由于我们这里客观条件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低,高一的新生实际水平也就停留在打打字,玩纸牌的水平上。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内容涉及的尽量少,以简单的任务为引子,使学生切实能够学会通过因特网找到所需的信息。再者,由于上网机会少,而因特网上的信息又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学生很难通过一两节课就会熟练应用,教学基本方法还是先讲,精讲。安排任务上,要有层次,防止出现有的同学找不到,有的却转移视线,只关注娱乐、新闻或游戏。

(一)引入新课

t:同学们好,“神舟六号”升空这一爆炸性新闻我们大家都肯定听说过了吧,或者看到了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信息吧,下面我找同学说一下自己是通过什么媒体了解的这方面的信息?

s:有的同学说,有电视、报纸、广播等。有的同学还说通过手机短信、因特网。

t:提问:凡是通过因特网了解到这方面信息的同学请举手。

s:一个班70个人,只有2、3个同学举手。

t: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看一下怎么样通过因特网来查看有关的信息。首先,大家要知道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也有它自己的工具,那就是搜索引擎。

(设计思路)

考虑到学生上网的机会比较少,可能会查找信息,技术上勉强过关。但对搜索引擎这一知识点不一定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及常见的网站这些信息学生有必要掌握。

屏幕转播:

全文搜索引擎baidu、google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sina、sohu、yahoo

元搜索引擎infospace、dogpile、vivisimo、搜网

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是全文搜索引擎,以baidu为例。

(二)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

启动ie,输入,百度网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搜索引擎,我们以神舟六号为搜寻目标来看看怎么查找到相关的信息。首先,大家注意观察百度网的主要界面,非常简洁,把你要查询的信息的主题用一个词组来表示,也就是关键词,输入到相应的搜索框里面,然后单击“百度搜索”按钮。来看看查询结果,搜索到相关的网页多少篇,用时零点多少秒,可见速度之快呀。在结果网页中选择一个看上去比较合适的,单击打开,浏览信息。通过几个简单网页的浏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找到的信息,有相关的新闻报道、图片、专题信息。如果我们只要相关的发射时间、图片或资料,怎么办?

(设计思路)

通过一个有代表性信息的查找,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怎么快速查找到需求的信息。从而产生查找东西的浓厚兴趣,更进一步的提问,让学生明白查找到准确有效的信息还要动动脑筋,还要有耐心。

s:大部分同学摇头。

t: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如要查找神舟六号的发射时间,要在神舟六号和发射时间这两个关键词之间加上一个空格再搜索,一定要注意关键词要简短精悍。给学生简单演示即可。

布置今天的任务:

十运会今天的金牌榜

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以一个民族为例,如:藏族)

(设计思路)

让学生查找金牌榜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审视信息的真伪和信息的时效性,不要简单的以为找到了就万事大吉,同时,也好关注一下我们的国家大事,激发爱国热情。设置第二个任务,一是为了了解我们丰富的民族文化;二个也是完成作业中的一部分,因为学生一般没有课余时间来上网。

s:学生练习。

t:教师通过巡视,分析常见的问题。

1、地址栏不见了

部分同学在打开ie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输入网络地址。可能的原因一个是地址栏和其他工具栏重叠在一栏中,用鼠标拖动下来即可。另个是地址栏隐藏了,可以从查看菜单下工具栏项下启动。

2、“转到”按钮不见了

有的同学想不到用enter键来实现网络链接。

3、关键词输入繁琐

关键词的选择应该能够代表要查找信息的主题,尽量用词组,不要用一句话来代表,如果表达的意思复杂要使用空格将各个关键词分开。

4、找到的信息不够准确

和预想的差不多,有的学生找到的信息可能是几天前的,不是今天的金牌榜。还有的没找到比较详细的描述服饰文化的页面,只是一张图片或一段文字,就不继续找了。

s:部分学生展示自己搜索到的比较符合要求的网页,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设计思路)

教师及时的分析问题,是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的时机,也是提高学生搜索能力的催化剂。学生演示找到的比较好的网页信息,对其他学生是个督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行。同时,对得到表扬的同学也是鼓励,最起码自己的学习状况还有老师关注,还有好多同学关心,所以会更加努力的。

(三)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的使用

t:通过学习全文搜索引擎,大家可以看出,它是通过从因特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而建立的索引数据库,当用户查询时,它在库中检索出符合条件的记录,以网页文字为主。目录索引类的搜索引擎,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因特网上的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供人们分类查找,常见的新浪、搜狐、雅虎、网易的搜索引擎,下面我们以搜狐为例给大家介绍怎么查找十运会的相关信息。

教师演示:

在ie地址栏里输入,打开搜狐主页,找到搜索引擎,让学生注意观察新的网页界面。从分类目录中,找到总目录体育健身(由学生来选择),再找子目录,一步步向下找,直到打开有关十运会的网页。

给学生布置任务:

1、查找社会文化中关于民俗/神话方面的优秀网站。

2、请描述“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

3、清华同方台式机的最新报价。

4、查找一款爱国者品牌的价格在900元左右的电子词典。

5、国务院于哪年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6、请解说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约法三章”。

参考网站

s:学生自由练习,将搜索到的页面添加到收藏夹。

(设计思路)

对于目录类的搜索引擎,没有给学生固定的任务,因为这种方法容易,但查找麻烦;提供多个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目的就是不局限于一种搜索引擎,让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尽量解决,锻炼自学能力;同时,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学生可以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信息,满足其好奇心,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提供搜网的目的,让学生了解有关搜索引擎的知识,扩大认知范围。

t:教师巡视课堂,积极引导。

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的一些知识点。

教师总结:

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类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要善于总结两类搜索引擎的区别,总结搜索信息的技巧,以便我们更好地查找信息。

1、全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信息量大,很难一次找到恰好符合我们需求的信息,需要你不断更换关键词,反复搜索。目录索引相当来说,查找的信息一般比较准确,但要求大家要不厌其烦地一步步地找。

2、两类搜索方法大家不要割裂开来,要综合起来看,它们的功能也越来越向综合性方向发展,比如google、sina、yahoo既有目录查找,也有关键词查找。遇到搜索不到的情况,除了更换关键词外,还要多尝试其他的搜索引擎网站,要善于总结搜索技巧,我们下节课重点学习。

3、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发挥集体的力量,相互协作,非常好。如果你收藏了比较好的网页文件,也尽量传到教师机上指定的文件夹内,分享给大家。

1、本节课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学任务的安排基本合理,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2、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遇到搜索不到情况,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使他有信心继续搜索下去,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才能体现因特网的优势和自己的能力,找到自信。

3、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要体现一定的层次,使学生各尽其能,多劳多得。

4、有关搜索引擎的一些常用网址应该提前传输到学生桌面上或者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使用。

5、信息的搜索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功。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除了课堂上教师的观察指导和部分学生任务的展示外,还应该由小组长进行监督执行,因为学生之间相对容易交流,这样才能确保绝大多数同学熟练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万能 篇九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七章文本信息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学习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可以方便的实现个人资源管理。

(1)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2)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1、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提问: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有哪些?

举例:e-book、mp

3、mp

4、cd、mtv、vcd、dvd等。

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计算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具有专有性和保密性,一般以文件为单位进行管理如电子表格、资源管理器、收藏夹等管理方式。

2、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1)资源管理器介绍

a、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是计算机的管家。它采用目录树实现目录管理,使用户能方便、清楚、直观地管理和查找文件。 b、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

c、使用资源管理器可以方便、有序地管理自己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文件、文件。

d、资源管理器窗口与其他窗口的异同点:左边子窗口——体现树型结构,右边子窗口——展示内容

(2)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a、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夹,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提问:右击某一文件夹,点击删除选项,该文件本彻底删除了吗?

讲解:点击右键选择删除还可以在回收站中找到,可以进行删除或者还原。要彻底删除文件,可以按住shift键,再右键选择删除。

提问:如果要同时删除或者复制多个文件,怎样操作会方便一点呢?

讲解:按住ctrl可以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按住shift可以选择多个连续文件。

b、不同方法实现文件和文件夹移动、复制(右键选择移动,或者直接拖拽)。练习:建立一个文件夹a,a下面有两个子文件夹b和c,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方法。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安装的应用程序。

课堂讨论:小a同学,对于b应用程序非常厌烦,想要卸载该程序,于是小a直接删除了该应用程序安装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请问b应用程序被正确卸载了吗?为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卸载软件?

课堂讲解:直接删除安装目录会在windows中残留一些文件,如程序的注册表文件等。

a、使用资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可以对不再需要的程序进行卸载。

b、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卸载,通常为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金山安全卫士、瑞星、卡巴斯基、小红伞等等。

课堂思考:计算机都是四个盘吗?c盘一定是系统盘吗?

3、课后练习</p>

使用资源管理器对自己的个人计算机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4、课堂总结

这节课讲解了如何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进行管理,使用控制面板管理应用程序,同学们课后要勤加练习,掌握基本的管理,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到。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9篇《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