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观后感

时间:2022-04-11 13:16:47 | 来源:作文库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将在京召开。大会表彰公示名单显示,共有150人被确定为突出贡献个人拟表彰对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观后感,欢迎阅读!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观后感1

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国家队,是确保参赛出彩、在世界赛场上展示国家形象的必然要求。刘国永表示,强化问题导向,是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在开展选拔工作时的鲜明态度。“过去我们在选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选人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办法还不够科学、存在‘小圈子选人’现象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开展选拔。”

如何推动解决上述问题?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吕奎龙认为,压实“选用公廉”主体责任是首要任务:“在北京冬奥会选拔中,根据监督掌握的情况,我们及时向总局党组发送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其牢牢把准选拔方案制定工作,逐项目从严审核,并推动创新领导机制,改变过去模式,进一步加强对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总局党组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

据介绍,组织开展北京冬奥会选拔工作时,国家体育总局借鉴了东京奥运会“总局党组成员分工负责,中心(协会)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提级管理原则,按赛区(分团)分别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各小组组长由各分管副局长担任,牵头负责分管项目选拔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工作。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提级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更加扁平化,有助于压实责任,充分掌握相关情况,扩大选拔视野,也利于发挥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决策效率低等问题。”刘国永说。

记者注意到,北京冬奥周期,各项目均以“国家集训队”而非“国家队”的名义进行训练,刘国永表示,这正是总局党组针对“小圈子选人”提出的要求,“国家队必须到最后选拔出来的那一刻才能叫国家队。早早成立所谓的国家队,一方面容易使已经进队的运动员产生懈怠心理,另一方面也缩小了选人的范围,可能导致真正有实力的运动员被拒之门外。国家集训队不同,一个项目可以搞若干支,使队与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关系。”

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党组还结合项目特点,直接对选拔工作提出指导建议。北京冬奥会选拔方案制定期间,总局提出在本赛季世界杯比赛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可直接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让优秀运动员能够对标奥运会调整备战训练节奏,保证了选拔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在此过程中,纪检监察组列席了历次选拔工作专题会议,并多次深入备战参赛一线开展调研检查,了解总局党组履行‘选用公廉’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开展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选拔选派工作,各项目负责人、各级‘一把手’履职适岗等方面情况,优先处理相关问题线索,力求推动实现公平公正。”吕奎龙表示。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观后感2

2022年3月13日20:00,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为期9天的冬残奥会正式落下帷幕。我国代表团斩获了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

在开幕式现场,我校226名师生组成的演出人员、参赛代表团助理与观礼团队,圆满完成任务。

来自冬奥开幕式《致敬人民》节目中的4名轮滑演员,再次参与到冬残奥闭幕式的表演任务当中,他们在运动员入场式环节和尾声环节扮演冬残奥吉祥物雪容融。

在代表团旗帜入场环节,我校64名演员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组成的标兵方阵形成了运动员入场的通道,在道路的两边以最热情的方式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入场,为他们的成功和喜悦欢呼,为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雀跃。来自我校的9名演员担任了匈牙利、克罗地亚、捷克、以色列、斯洛伐克、智利、丹麦、波黑、奥地利等9个国家的旗帜标兵,陪同各国代表团运动员旗手一同入场。

在尾声环节,随着奥运圣火缓缓熄灭,美好的记忆永存于黑胶唱片之上。我校38名体育舞蹈演员从四个入场口向鸟巢舞台中心汇聚,男女演员们分别身穿燕尾服和红色的长裙,随着圆舞曲音乐旋转舞蹈。随后我校8名霹雳舞演员与19名艺术体操演员共同奔向鸟巢中央进行返场表演,在北京冬奥之旅的最后一幕,她们用轻快的舞步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青年的阳光活力,庆祝冬残奥会的圆满落幕。

志愿者的身影从未缺席,现场还有来自张家口与延庆赛区的41名参赛代表团助理承担志愿服务工作。他们代领中国、美国、加拿大、韩国、法国、巴西等18个外国运动员团队,再次相聚鸟巢,共唱冰雪志愿颂歌,坚守好冰雪之约的最后一班岗。

我校来自国家体育馆的32名志愿者,受邀作为观众前往鸟巢现场观礼,见证“在温暖中永恒”的精彩绽放,共享这一冰雪盛会。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盛会闭会,未来已来。“双奥之城”不负期待,用精彩答卷点燃了舞动冰雪的激情,成功谱写了精彩、非凡、卓越的奥林匹克新篇章,镌刻下这个冬天的美好记忆,照亮了砥砺前行的征程。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北体学子护航冬奥,不负使命,我们亲身探寻这场冰雪盛会的魅力,我们在这里传递国家名片,自发表达、自信展示血液里的中国文化基因;我们在这里施展才华、绽放自我,尽展北体青年的朝气与活力;我们在这里收获与成长,已然成为北京冬奥中国故事里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不说再见,让我们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再道一声“你好,双奥之城”,迎春光共赴美好征程!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观后感3

北京冬奥组委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13日在主媒体中心举行。随着北京冬残奥会落下帷幕,圆满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中国承诺,留下丰厚的冬残奥遗产,促进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

本届冬残奥会是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其中女性运动员人数创造了历史新高。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生动诠释了残奥运动的激情与希望。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所有大项的比赛,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位,创造了历史。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中国向全世界呈现了冬残奥会的独特魅力。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在场馆建设方面,北京冬残奥会使用5个竞赛场馆和23个主要非竞赛场馆,都是沿用冬奥会的场馆。这些场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过程中,也都充分考虑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冬残奥会继续使用的场馆,更加注重无障碍环境建设,认真落实无障碍指南的规范标准。

在服务保障方面,本届冬残奥会参赛运动员以肢体残疾和视力障碍为主,充分考虑这些运动员的特点,努力从抵离、住宿、餐饮、交通、医疗等方面加强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服务。

自2月23日冬残奥村预开村以来,医疗团队一共接诊了上千人次冬残奥伤病员,其中伤病运动员多达100余人次,累计转诊到定点医院救治也达到了100余人次。在冬残奥会期间,安排了50余人参与假肢、矫形器和轮椅维修的相关服务工作,累计提供了300多人次的各类服务。

在赛事运行方面,冬残奥会竞赛项目场地根据残奥运动员特点和竞赛规则也都做了相应转换和调整,这些都通过了国际冬季残奥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认证,竞赛器材按照冬残奥的标准进行配备。

张建东说:“无论是参赛运动员、随队官员,还是国际残奥委会的大家庭成员,都对北京冬残奥会的场馆设施、赛事组织、赛会服务、疫情防控等给予高度评价,特别对场馆无障碍设施和赛区无障碍环境也都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真正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在冬残奥会筹办带动下,中国持续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制定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无障碍环境均得到大幅提升。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观后感4

这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闪耀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生命之光,传递着团结与友谊的希望火种,在世界残奥运动和全球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有史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在以“勇气、决心、激励、平等”为核心的残奥运动价值观感召下,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与6个大项、78个小项的角逐。赛场上,他们用一次次艰难的跳跃、一次次激情的冲刺,挥写着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生命奇迹。当两臂空荡的孙鸿胜冲下高山,当无法行走的闫卓稳稳将冰壶推入圆心,当第六次参赛的加拿大老将布赖恩·麦基弗夺得个人生涯第16块冬残奥会金牌,他们的精彩表现,早已超越比赛本身,赢得了世人的喝彩与尊重。

成功的盛会,来自精彩的赛事,也得益于东道主的周到服务和有力保障。从夏残奥会到冬残奥会,14年间,北京的无障碍水平显著提升,助残理念深入人心,“双奥之城”以更便捷、更人性化、更有温度的风貌迎接八方来客。赛场内外,专业舒适的无障碍环境、温暖高效的服务以及安全可靠的防疫举措让运动员赞不绝口。在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体育赛事饱受冲击的背景下,北京冬残奥会在疫情防控方面作出了积极示范。中国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国际残奥委会等各方通力合作,交出了一份组织办赛的精彩答卷。正如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所言,北京冬残奥会将把冬残奥会提升到新高度。

北京冬残奥会是运动员竞技的赛场,也是展现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窗口。这是中国第六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也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从2002年在美国盐湖城首次亮相冬残奥会,到2018年在平昌实现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再到北京冬残奥会位列金牌和奖牌榜榜首,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是残疾人冬季体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奥运赛场成绩突飞猛进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回首过往,我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潮流的残疾人体育发展之路;展望未来,中国将以北京冬残奥会为新起点,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际残疾人事业共同发展。

从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到北京冬残奥会圆满落幕,北京和张家口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庄严承诺。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人类面临多重挑战。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再次彰显世界对“更团结”的渴望和“一起向未来”的信念,奏响了和平、友爱、进步的时代乐章。让奥林匹克之光温暖世界、照亮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观后感5

我们需要信心、友爱和希望,全人类需要携手并肩、风雨同行和彼此鼓舞。

依然是那一朵熟悉的璀璨雪花。

从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冬残奥会开幕式,一直到3月13日晚的冬残奥会闭幕式,一朵雪花,四个仪式,贯穿始终,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奥运故事,也向全世界传递着信心、友爱和希望。

这无疑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届冬残奥会。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极大地打乱,人们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做到周密的保障,才有可能在北京团聚、在赛场相遇。尤其是对于残疾人运动员而言,这殊为不易。

在冬残奥会闭幕式上,有这样感人的一幕:当《You Raise Me Up》熟悉的旋律响起,200个演员用手语表演,全场开启了合唱,当所有人聚拢,场地中央出现了一个笑脸,当中写下一个大大的“LOVE”。

在旋律中,在画面里,这动人的一幕让人们感受到一股巨大的托举力量扑面而来。而这些,也无疑是对当今世界最好的寄语:我们需要信心、友爱和希望,全人类需要携手并肩、风雨同行和彼此鼓舞。

而在此次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演员用手语“唱”出心底的国歌,盲人运动员点燃主火炬……一幕幕动人的细节,都曾在互联网上刷屏,共同成为本届冬残奥会的温暖记忆。

冬残奥会从来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因为运动员身体的特殊状况,冬残奥会最大的“看点”未必是比赛的激烈,更多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把冬残奥会每一位运动员的生平摊开,都是一段破茧成蝶的故事,他们冰雪赛场上的每分每秒,几乎都是在创造生命的奇迹。

身体的残疾,并没有阻挡运动员们挑战生命的高度、传递友谊的渴望。在当下的语境里,这种精神感染力格外值得全人类珍视。

我们不会忘记这样的瞬间:3月9日,在冰球赛场中国队战胜捷克队后,中国队球员安慰捷克球员,为其送上拥抱和安慰;斩获2金3银的张梦秋,换不同的造型登上领奖台,展现了非凡的阳光与自信;因在训练中受伤,加拿大运动员弗雷德里克·特吉恩提前告别比赛,雪容融特地去看望她,用萌萌的造型治愈创伤……

这一幕幕动人的场景,都在传递信心、友爱和希望。整个冬残奥会期间,人们都沉浸在一种温暖的情境里。各国运动员彼此欣赏、相互勉励,这种柔软的力量,也借助着镜头与屏幕,抚慰着全世界。

除了赛场本身,冬残奥会的各项保障措施,也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的关怀。自动门、无障碍坐席、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低位自动贩卖机……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改造,几乎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这既是对运动员的尊重,也是对全世界的一次“意识唤醒”,让所有人都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表达,可以达到怎样的高度。

“这里的工作达到了我们希望的一切。”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如此评价北京冬残奥会。站在更高的层面看,这种“完美”不只是赛事本身的,也是人类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把最坚韧、最善良、最温柔的一面展示给彼此,去实现最本质意义上的人类团结。

3月13日晚,在小提琴演奏的主题曲《雪花》伴奏下,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缓缓熄灭,北京冬奥时间也就此截止。但微火不微,永恒绵长,此次冬奥会与冬残奥会,记录了人类在一个特殊情境下的彼此奔赴,也必将长久地鼓舞我们,用信心和勇气去开创一个更加团结美好的人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