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通用16篇)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画得不好看和画得好看的圆里面的线段究竟分别有什么特征,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教学设计思路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猜图形游戏。
2、对比椭圆和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练习1、2
(二)小组学习用圆规画圆
1、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
2、根据要求学习用圆规画圆
(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画圆的步骤
三、应用特征,解决问题
(一)判断题
(二)拓展延伸
四、总结评价
五、作业
依据的理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有机整合教学资源,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能在不断的设问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课后反思: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1.cai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3.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师:(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如果我们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如图三),其中的每一份(如图四,课件闪烁其中1份)都是这个样子的。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像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是的,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个近似三角形这一条边(教师指示) 跟圆形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预设:
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如图五、图六、图七)。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预设: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转化”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课件演示,如图八)。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同学们,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件,同时闪烁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并标示字母r,如图九。
师:那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呢?(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说明)这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半圆展开后拼成的,请大家看屏幕,这个红色的半圆展开后,其中这条黄色的线段就是长方形的长(如图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继续演示如图十一,半圆展开后再还原,再展开,),这个长方形的长究竟与圆的什么有关?究竟是多少呢?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关,并且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如果学生有困难的话,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如图十二)。并且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长方形的长就是πr。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预设: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的板书。
师:你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预设: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完成做一做。
师: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课本第69页,请大家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订正。
3.教学例2。
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
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
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
交流,订正。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70页第 2、3、4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圆面积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例题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升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对组合图形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古时候,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结合课件出示)虽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建筑设计上。
2.课件展示:鸟巢和水立方等建筑,精美的雕窗。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实践操作(课件出示教材例3中的雕窗插图)
师:谁能说说这两种设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预设1:左边的雕窗外面是方的里面是圆的;右边的雕窗外面是圆的里面是方的。
师:我们可以将上述特征分别概括地称为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预设2:都是由圆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组成的。
师: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组合图形)你能用学具组合出这两个图形吗?
学生操作,作品展示。
2.解决问题
(1)阅读与理解
师:怎样计算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
预设1: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预设2:需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半径。
师:只告诉你这两个圆的半径都是1米,你能计算出这两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思考,尝试练习。
(2)分析与解答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左图中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的?
预设:正方形的面积是2×2=4(m2),减去圆的面积(3.14 m2),等于0.86 m2。
师:你是怎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正方形的边长=圆的直径。
师:在右图中你能得出正方形的边长吗?(不能)该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呢?
预设1:可以把右图中的正方形看成两个三角形。
追问: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相当于什么?(底是2 m,高是1 m,相当于圆的直径和半径。)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展示。
预设2:也可以看成四个三角形。
师:这样一来,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呢?相当于什么?(底和高都是1 m,相当于圆的半径。)
师:那么,圆与正方形之间部分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学生练习,分析订正。)
三、回顾反思,理解算法
师: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 ,结果又是怎样的?结合左图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左图: 。
师:像这样,你能计算出右图中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练习,反馈讲评。
右图: 。
师: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 =1 m代入上述的两个结果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预设:和之前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课堂练习,强化认识
1.基础练习
(1)有一块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草坪,在它的中间安装了一个射程为5米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它不能喷灌到的草坪面积是多少?
师:求不能喷灌到的草坪面积,就是求什么?
(2)一件古代铜钱的模型(如图),已知外圆的直径是20cm,中间正方形的边长为6cm。这个模型的面积是多少?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2.拓展练习
在每个正方形中分别作一个最大的圆,并完成下表。
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组汇报展示。
师: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 ,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正方形面积为 ,圆的面积为 ,面积之比为 。
师:如果是在圆内作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个问题就作为今天的课外作业。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
课后反思:
扇形
教学目标 :1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2、 理解扇形概念知道扇形有一条对称轴以及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一、导入:
请将手中的两个圆一个平均分成4份剪下其中的一份,另一个平均分成2份剪下其中的一份,观察手中的图形,他们像什么?(像扇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扇形。(板书课题:认识扇形)
二、新授:
1、认识弧:出示一个圆,在上面任意点两个点a、b
(1)a、b两点在什么位置?(圆上)
(2)师: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弧。课件演示
(3)追问: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叫什么?什么叫弧?
(板书:弧:圆上a、b两点间的部分)
读作:弧ab
(4)请在圆上用彩笔画一条弧。你是怎样画的?(边用手指描弧边说弧ab)
2、认识圆心角:课件演示连接oa和ob
(1)线段oa 、ob是圆的什么?(半径)
半径oa 、ob所夹的部分叫什么?(角)
这个角的顶点在圆的什么位置?(圆心)
师: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什么叫圆心角?
(板书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
(2)请学生在圆上标出圆心角。谁是圆心角?(∠a ob是圆心角)
(3)练习题 (略)下图中,哪些角是圆心角?说明理由
3、认识扇形:
(1)用鼠标指扇形一圈,我们把围成的图形叫扇形,什么叫扇形?交流
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扇形。(板书;扇形)
(2)同学之间用手描一下自己手中的圆,互说哪一部分是扇形。
(3)二次用剪好的扇形,观察桌上你刚才剪好的图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说一说,它是扇形吗,为什么?
(4)师课件演示:黄色部分是什么图形?(扇形)为什么?
4、说一说:
(1)演示:活动的扇形。圆心角一条半径不动,另一条半径不断转动,呈现不同的扇形。当两条半径重合时,形成一个圆。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扇形是圆的一部分)
(2)在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的外形是扇形?
(如:扇子外形、贝壳外形、树叶外形等)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扇形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
三、拓展应用
练习十六2题
四、总 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设计 练习十六3、4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2
有幸两次现场聆听全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圆的认识》一课,为华老师创新的设计,灵动、大气的课堂所震撼!不过瘾,寒假又从网上下载了视频,细细品味!听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激励,可谓百听不厌,感触良多!
课堂回放:
【新课展开】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 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
师:你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师:好,我们来看屏幕。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
师:还有同学找到了这一点(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一个距离红点3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3米的点);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哇,真佩服!刚才有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什么?认识吗?(贴第一把钥匙“是什么”)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范围内,在圆的这条线上。
师:你刚才的说法很有意思,先说“在圆的范围内”,后来改成“在圆的这条线上”。如果在范围内,距离不够3米,如果在圆上,距离够3米。那你们怎么告诉小明呢?
生:可以这样对小明说:“以你的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在这个圆的周长上取任意一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埋宝物的地方”。
师:真厉害!刚才她说到两个词,一个是以左脚为“圆心”,还有一个是“半径”多少?(板书:圆心,半径)
师:用这两个词很准确地表达出了圆的位置,对吧?如果只说以左脚为圆心,不说半径3米,告诉小明,宝物就在以你左脚为圆心的圆上,行不行?
生:不行。如果只告诉左脚是圆心的话,那圆可以无限延伸,就没法掌握圆的周长是多少。
师:我理解他的意思了,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没定,圆的大小没定,对不对?
师:那如果不说“以左脚为圆心”行不行?
生:不行,那样圆的位置就可以无限延伸。
师:除了说“以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上”还可以怎么说?生活中听说过吗?
生:也可以说直径是6米。
师:对。这个直径也能表达圆的大小。(板书:直径)
师:为什么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会是一个圆呢?(贴第二把钥匙“为什么”)
生:因为在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生:因为以他的左脚为圆心,他可以随便走一圈,就变成圆了。
师:哦,可以随便走一圈。方向没有定,是吧?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刚才两个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要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圆的特点”来说明,你觉得圆有什么特点呢?
生:我觉得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师:我们说图形的特点的时候一般要和以前学过的图形作比较。一句话,有比较才有结论。(课件: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我们以前说图形的时候往往从“边”和“角”两个角度来说明,那从边和角的角度来看,圆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既没有棱也没有角。
师:没有棱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棱是说它没有边,它不象正方形有4条边。
师追问:那它是没有边吗?
生:不是,有边。
师:有边,几条边?
生:1条。
师:那你们说圆的边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过的图形的边是直线,而圆的边是曲线构成的。
师:这是圆很特别的地方,其他图形,最起码有3条边,而圆呢?只有一条边,并且它的边怎样?
生:是曲线的。
师:我们的祖先墨子说:圆一中同长也(板书)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一中指什么?
生:圆心
师:同长,什么同长?
生:半径。
师:半径同长,有人说直径也同长。同意古人说的话吗?
生:同意。
师:“圆,一中同长也”。难道说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不是“一中同长”吗?认为是的举手,认为不是的举手。为什么不是呢?
生:这些图形中心到角的距离比到边的距离要长一些。(一生到前面指着说)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一中同长?
生:不是。
师:不是的理由就是:从这个中心到边上的点跟到顶点的点的距离就不一样。那有没有一样的?正三角形里有几条一样的?
生:3条。
师:正方形呢?
生:4条。
师:正五边形呢?
生:5条。
师:正六边形?
生:6条。
师指圆。
生:无数条。
师:无数条?(板书)为什么是无数条?
生:圆心到圆上的半径都相等。所以有无数条。
师:圆周上有多少个点?
生:无数个。
师:这些点和圆心连起来当然就有无数条,是吧?圆周上有无数点,请问:从这到这有多少个点?(指圆弧线)
生:无数个。
师:这些图形一中同长的条数是有限的,而圆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是一样的。古人说的“圆,一中同长”你认同吗?
师:经过我们讨论更认同了,不过刚才有同学说圆是没有角的。圆只有1条边,边是曲线。究竟哪个更重要呢?我们来看(课件出示椭圆)这个图形是不是没有角的。是不是只有1条边,边是曲线。它是圆吗?它一中同长吗?所以说一中同长是圆最重要的特征。墨子的这一发现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谁能学古人的样子读一读?
三、 画圆中感受“圆”
1.从不圆中,感悟圆的画法。
师:孩子们,想自己画一个圆吗? 画圆用什么?(贴第三把钥匙:“怎么做”)
生:用圆规。
师: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看,规就是圆规、矩就是带着直角的尺。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师:既然大家都会画?画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此时的作品都不怎么标准)
师:从这些圆里,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它们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师:看来画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小组里交流一下,怎样画圆才能标准?
生:用圆规。
师:用这样的圆规画圆,手必须拿着哪,圆规就不动了?
生:拿着圆规的头,不能捏着它的两条腿。
2.再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并标上半径、直径。
生画,师巡视。
师:哎呀,老师在巡视时,发现你们画的较规范的圆,大小不一样,为什么?
师:你知道什么是直径吗?顾名思义,它和半径是什么关系?
生: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展示画圆,故意出现破绽一:没有“圆”上?破绽二:没有画完?
师:你说在画半径时特别注意什么?(生上来标半径和直径)
生:在画半径时特别注意对齐圆的圆心,画完后标上字母r。
师:半径有两个端点,一个端点在(圆)上,另一个端点呢?
生:圆心。
师:再画一条直径,刚才他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应该特别注意什么?
生:一定得通过圆心。
师:直径用字母d表示(在圆上标上字母d),数学上就是这么规定的。d和r是什么关系?
生:2倍,d=2r。(师板书)
师:画圆是怎样画的?
师:先确定一条半径,也就是两脚之间的距离,然后确定一个圆心,再旋转一圈。
师:为什么随手不能画出圆而圆规却能呢?(贴第四把钥匙:“为何这么做”)
生:随手画,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就不相等了。
师:圆的特点:一中同长。知道圆的特点太重要了。
四、球场上解释“圆”
1.出示篮球场。师:中间是什么?中间为什么是个圆?
2.播放篮球开赛录像。
师:为什么中间要是个圆呢?
生:刚开始比赛要往对方场地传球,这样中间画圆比较公平。
师:队员在圆上,球在中心。圆一周同长,比较公平。
3.探讨大圆的画法。
师:不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吗?怎么没有圆规也能画圆?
生:规矩不一定单独指圆规,指的应该是画图的工具。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来画。
师:我们这句话还是对的。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规矩,探究问题有探究问题的规矩。
五、回归情景突破“圆”
1.出示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2.追问中提升认识。
师:宝物一定是在以左脚为圆心,半径是3米的圆上吗?[课件:西瓜]宝物可能在哪里?(贴第五把钥匙:“一定这样吗?”)
生:地下。
师:拿西瓜说事。我们就想到球了,球也是一中同长。圆和球有什么不同?生:圆是平面图形,球是立体图形。
六、 课后延伸研究“圆”
依一天时间顺序,配乐出示各种各样的圆。
【点滴感悟】
一、情境创设,别出心裁
本节课中,华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了贯穿全课的生动有趣的“寻宝”情境。“宝物在哪儿呢?”这个美妙的问题,首先诱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引发学生主动地说出了圆心、半径等;其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到了:半径、直径有无数条且相等;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这里蕴含着华老师对圆的概念的清晰把握和深刻理解。华老师通过形象地“聚点成线”的手法帮助学生形成圆的清晰表象,可谓匠心独运!课近尾声,华老师又追问“一定是在左脚为圆心,半径3米的圆上吗”?顺手又带出“球”来,从平面到立体,自然生成。神来之笔的情境,成就了课堂的整体美,成就了知识的一体美,成就了学生的思维美。
二、知识建构,融会贯通
圆的初步认识有:认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圆三个知识点。在华老师的课上涵盖的知识面非常之广,但感觉广而不乱,脉络非常清晰,知识建构浑然一体。全课以问题为切入点,以“一中同长”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思考、辩论、明晰的过程。华老师“浓墨重彩”了圆的本质特征,而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则一笔带过,因为抓住了圆的本质特征,半径、直径,它们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画圆,都随之迎刃而解,水到渠成。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正象华老师所言:“教是因为需要教”。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圆的这个本质特征,华老师又选择了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反问学生:“难道说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不是‘一中同长’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不断碰撞……。而后华老师又通过多媒体演示,渗透了刘徽的割圆术理论,使学生体会到了“圆是正无数边形”的极限思想,同时又使学生明白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寓意。最后拓展到球,球也是:“一中同长也”,回归到课始,前后呼应。整堂课知识的建构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充分体现了: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三、追究问题,刨根问底
华老师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宝物可能在哪里?为什么宝物的位置是一个圆呢?圆有什么特点呢?怎样画圆呢?为什么圆规可以画圆?为什么篮球场的中圈是一个圆?怎样画出大圆?宝物一定在这个圆上吗?还可能在哪里?……一个个问题推动着学生思维不断前行,不断创新。在层层提升的追问中,华老师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体验到追问“为什么”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情。整堂课充分凸显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学科特色。
四、方法渗透,终身受用
华老师的课,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在无形中向学生们传授着研究问题的“金钥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何这么做”、“一定这样吗”。独具匠心的五把金钥匙以一个暗线的方式贯穿着全课,让学生认识圆的“规矩”的同时感受了研究问题的“规矩”,体会着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其目标是长远和终身受益的。
五、文化熏陶,旁征博引
“圆,一中同长也”这是中国祖先很早以前的发现,比国外早1000多年。华老师在课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使圆所具有的这一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心间,让学生领略了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规矩,探究问题有探究问题的规矩”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引领着学生如何去研究问题,如何去做人。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这是一节“人课合一”的数学文化课。
华老师的课集思维、科学、文化于一体,精彩无限,耐人回味!令学生留连忘返,令听课教师回味无穷!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3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 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什么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围绕“学习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填写学习卡)
学习卡
名称 意 义 用字母表示 在同圆( )里
条数 长度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
半径
②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③操作检验,内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断力。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课本第87页“做一做”(略)]
b.对答游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
c.边体验,边说理: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教师提供各种车轮形状和安装位置不一样的自行车玩具,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进而明理。)
d.合作操作探索。
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圆中所有的线段( )最长;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组交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开探究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自我习作——用圆规画圆。
①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课本第87页)
②学生操作:用圆规画圆。(自我体会,怎样才能画对、画好。)
③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适时板书:a.定长(即半径)b.定点(即圆心)]
④操作表演,全班共赏。
A.按要求画圆。
a.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 (比较a、c,你发现了什么?)
B.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并归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圆怎样画?(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用圆规画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到画圆的方法;动手画圆——体验画法,掌握画法;操作练习——发现规律、内化新知,这样教学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4、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游戏趣味题”中“教师的评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4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一是北师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半径和会用圆规画圆。
(二)教材简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圆的特征;认识同一个圆里半径都相等和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是掌握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内化为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使学生掌握圆的知识,并学会思维的方法。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采用导读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讨论,认识圆的特征,
三、 说教学程序
(一)套圈游戏引入,通过前两副套圈游戏的图画,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游戏的不公平而需要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方案:围成一个圆形。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学生动手通过初步画圆剪圆摸圆感知圆不同于以前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它是一种平面曲线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自学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形纸片,通过折,画,量让学生明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进一步加深理解半径和直径的意义。
这部分教学,通过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在有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描述操作,把感知内化为表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3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再次通过学生动手按定点,定长的要求画两个圆,并进行比较概括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三)练习
通过基本的填空判断练习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通过“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等问题让学生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反思
在这一节课忽视了教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5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 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 说教法学法
1、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 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创设游乐场的一个情境
屏幕出示:五辆车,问:你最喜欢乘哪辆车?为什么喜欢乘这辆车? 学生讨论、交流 。(车轮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
2. 导入: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的,而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为什么要装在中心,不装在中心,行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车轮,好吗?
(设计意图:创设"游乐场乘车"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乘的车,并说明喜欢的理由,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1.做车轮(画圆)
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
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 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你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
2.安车轴(认识圆心)
师:车轴安装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 学生装车轴 。
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不是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 学生介绍方法(多次折)
师小结,屏幕显示:圆心o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 学生装钢丝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
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半经r。 学生判断
问:你现在明白车轴为什么装在圆的中心了吗?(回应了引入的问题)
4、认识直径:1)用学生剪出来的圆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
3)汇报:同一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直经d 学生判断
5、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还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小组讨论 (可以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d=2r或r=1/2d
现在假如要长途旅行,你要选择哪辆车?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 巩固练习
1、 第88页第一题。(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再说说一些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
2、 填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r(米) 0.24 1.42 d(米) 0.86 1.04
3、 判断题:
(1) 经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
(2)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
(3)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4、 操作题
(1) 小明有一张没有标出圆心的圆形纸片,你能帮他找到圆的圆形心吗?同时请你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2) 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5、扩展题:在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办法来确定它的圆心?它的半径应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延伸,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6、小结体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6
最近,江苏南京、南通两市的六位名师齐聚南京,就“圆的认识”一课采用“同堂异构”的形式,举行了一次颇有影响的大型教学交流活动。活动中,六位名师各显神通,尽展风采,众多观者不但醉心于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艺,而且诚服于他们非凡的教学智慧。其中,贲友林老师以儿时的一个小玩具为教学素材,通过精心设计,演绎了精彩的课堂教学。现撷取课中的几个教学片断,与诸位老师共赏。
[片断一]
师: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现在都有哪些玩具?
生1:足球。
生2:洋娃娃。
生3:电动小汽车。
生4:电动飞机。
……
师:想不想看看老师小时候的玩具?
生:想。
教师出示
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玩具的玩法。
师: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生5:它是由一根火柴。
师:还有——
生6:一张圆片组成的。
教师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赏析:课伊始,趣已生。从学生异口同声的“想”字中,我们真切地体验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已被教师充分地调动起来。是什么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显然,是玩具,是学生非常熟悉且颇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在步入新知学习之前,贲老师先以玩具为教学媒介和新知教学的突破口,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然后借助几秒钟玩具的玩法演示,紧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学习情绪高涨。最后,通过探讨玩具的组成,自然而贴切地进入了新知的教学。毋庸置疑,这样的教学情境是高效的、有价值的,也是每位教师倾心追求的!]
[片断二]
师:如果想做这个小玩具,首先该做什么呢?
生1:剪个圆。
师:剪圆先得画圆,用什么画?
生2:用圆规画。
师:自己画画看。
(学生用圆规在白纸上画圆)
师: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生3:注意中间不能动。
师:哪儿不能动?
生4:针尖。
生5(补充):这两只脚之间的宽度也不能变。
生6:只能拿着这个地方(演示),如果拿其他地方位置可能会移动,画得就不圆了!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说说圆的画法?
生7:我们的手应抓住圆规的把柄,然后把它旋转一周,圆就画成了。
师:想不想再画几个圆?
生:想!
师:用刚才的方法,在纸上再画两个圆。
(学生操作)
师:如果要画和我这个玩具一样大的圆,你们能不能画出来?
生:能。
师:你们准备怎么画?说说看。
生8:首先要知道圆的半径。
师(板书:半径):什么是半径?
生9(指示):一半的距离,量这里。
师:他的意思是量这么长的距离。大家估计一下,这个圆的半径有多长?
生10:3厘米。
师:厉害!是3厘米。那现在你们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先把这个圆画下来,然后再用剪刀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做好的同学思考一下:做这个玩具,火柴棒要从哪儿穿过去?
生11:中心。
生12:圆心。
师(板书:圆心):对!这叫圆心。圆心在哪里?你们能找到吗?
生:能。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找到圆心的?
生13:就是圆规针尖经过的那个点。
师(板书:o):请同学们找出圆心,用铅笔把圆心点出来,并且标注字母“o”。
(学生标出圆心)
师:谁再来说说这是一个多大的圆呀?
生14:这是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师:你们能不能在圆上画出一条半径?试试看!
(学生画半径)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画的半径?
(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看看,半径是一条——
生15:直线。
生16:线段。
师:有人说是直线,有人说是线段,到底是什么呢?
生17:是线段。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而半径可以测量,是有限的。
师:它的一端在——
生18:圆心,还有一端在圆的边上。
师:他画得对吗?
生:对。
师(板书:r):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
师:除了可以说这是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外,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19:这是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圆。
师:他又说了一个词。
生20:直径。
师:请你在圆中画一条直径。
(学生操作后,师生讨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师:你们看,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还会画半径和直径。下面搞个小比赛,比赛什么呢?画半径和直径。同桌中,左边同学画半径,右边同学画直径,在规定时间内,看谁画得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好铅笔,开始。
(学生迅速在圆中画半径或直径)
师:时间到,谁来汇报一下,你画了多少条半径?
生20:我画了9条半径。
生21:我画了15条半径。
生22:我画了18条半径。
师:那直径呢?
生23:我画了15条直径。
生24:我画了17条直径。
……
师: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出多少条半径和直径?
生25:可以画无数条半径。
生26:可以画无数条直径。
师:对!我们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只要时间许可,这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比赛!
[赏析:新知的教学,贲老师仍然围绕玩具这一教学资源展开教学。在探讨玩具制作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学习圆的相关概念,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剪圆片,让学生多次尝试画圆,教会学生画圆的方法;在画圆的过程中,经过师生交流,明确了半径、直径的意义;在确定火柴棒的位置时引出圆心的概念,赋予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圆心)以直观的外壳(火柴棒的位置),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而流畅。一个小小的玩具,将圆的所有概念知识集于一身,如此妙招,让人不得不为贲老师独具匠心的精妙设计而称道。其间,我们也能直观地感受到贲老师捕捉课堂教学契机的意识和把握生成性资源的教学理念。把解决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操作、分析以及估计的能力,这些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片断三]
师:下面,我们把这个玩具组装起来。火柴棒怎么穿过去呢?
生1:用圆规戳个洞。
师:可以。做好后,在桌子上转转看!
(学生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做小玩具)
师:看样子,这个玩具虽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而且转起来也不是那么好看。如果要让玩具转得更漂亮的话,可以在上面画上图案。
教师出示5种玩具图案,让学生观察。(图略)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是什么图案?
生2:一个大圆里画了两个小圆。
师:如果这个大圆和我们的一样,小圆怎么画?
生2:用大圆的半径作直径画的。大圆的半径除以2就是小圆的半径,即3÷2=1.5(厘米)。
师:再看其他几幅图,你觉得哪几幅图的画法和图1差不多?
生3:图3的画法和图1差不多。
师:图3的画法和图1相似。那么,这两幅图案,同学们在哪儿看到过?
生4:像电视上的大风车。
师:第4幅图呢?
生5:像三片叶子。
……
师:再看看图5,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这个样子的?
生6:口服液的一种商标。
生7:像车轮。
生8:像方向盘。
生9:像奔驰车的标志。
生10:像运动器材上转的东西。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
[赏析:大家都知道,“做中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感悟、理解知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新知,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获得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贲老师再次以玩具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将圆的知识与玩具上的图案巧妙、有机地衔接起来,不仅达成了教学目的,而且丰富、拓展了学习内容。在比较玩具图案的过程中,贲老师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并且与生活接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到生活处处都有“数学”。另外,此教学环节也与前面两个教学环节合为一体,共同构建了一堂完整、精彩的课堂教学。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图片。
4、揭题:圆的认识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
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师:还有什么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 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 读一读
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说说什么是半径?
[媒体]连结圆心和圆上一点,是半径吗?半径也有几条?为什么?[板书]
你们也画一条直径和半径。
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①一条直径=两条直径。
师:还可以怎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呢?
②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师:你们认为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你量的是什么?量的结果呢?你的结论呢?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动脑筋,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还可以呢?(相等的圆)你认为还有哪些结论也需要这个前提?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三、应用
师:所以我们今后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想得仔细、周详,对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填空
1、[媒体]填一填
2、[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四、画圆
师:回答得不错,现在老师要提一个新的要求,能接受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师:想想半径为2厘米该怎么画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画。(生画)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两脚间的距离为2厘米,再定住,再画)
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2厘米的?
如果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呢?
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呢?
你发现了什么联系?(半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位置呢?
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
(等一会儿)
师:为什么不画?(圆规太小)想有什么办法呢?(钉子、绳子)绳子多长?(50厘米)为什么?我们下课试一试好吗?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从圆桌到圆的各种知识还有什么知识值得我们问一问有吗?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谁的家里用的是西餐桌?有什么感觉?相对来说,圆桌呢?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8
教学设计 北城英才学校 赵 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做圆。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现代社会主要的出行工具就是车,说到车,它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多方便,谁能说说你见过哪些车?(学生自由说) 老师课下也搜集了一些车的图片(出示图片) 这各种各样的车成了我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些车有什么相同之处?(车轮是圆的) 为什么车轮是圆的? 其实把车轮设计成圆的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想知道吗?学过这节课就会从中找出答案。今天我们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 (一)、找圆 生活中除了车轮上有圆,你在哪些物体上还能找到圆? 其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圆,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丽。 (二)、画圆 1、我们找了这么多圆,你能借助你手中的材料画一个圆吗?先小组讨论有哪些画圆的方法,看看那个小组想得方法最多?(硬币、圆规、手描、图钉和线) 2、比较这些画圆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科学? 用圆规画圆确实有不少优点,但要用它画一个规范的圆还需要规范的操作,谁来说说你是如何画圆的呢? (学生尝试画圆,师示范画圆) (三)剪圆 把你画的圆剪下来,在剪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圆与我们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圆是一种平面曲线图形) (四)折圆 折一折(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若干次),你有什么发现? 1、认识圆心(o) 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是圆心。 2、认识半径(r)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3、认识直径(d) 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在剪下的圆中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五)识圆 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里面还有很多知识。 1、这些问题你想过吗? ①、同一圆中有多少条直径和半径? ②、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2、利用你手中的圆纸片、圆规、直尺等工具来研究一下,小组合作交流, 把发现的记录下来。 3、回报交流。 在同一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为什么说在同一个圆中,有没有特殊情况?(等圆)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的不错,我们来做几道挑战性的题。 四、拓展应用 现在大家应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五、课堂小节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o) 半径(r) 在同一圆中或等圆中 直径(d) d=2r或r=d\2 我们曾听过的《圆的认识》这节课中,谁都不敢放弃这样的一个知识点教学:圆内、圆外、圆上,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圆内、圆外、圆上”如此精确而到位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圆的直径、半径的概念,以体现数学教学的内在的“严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其实,如果我们在意一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认知水平,像“圆内、圆外、圆上”这样所谓的知识点,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的感知。放手将数学知识独立建构的权利交给学生,多在意学生知识的内化,多给学生一点自我建构与理解的时间与空间,这岂不是更好? 只可惜,在很多的小学数学课中,一些非数学本质但已约定俗成的所谓的数学结论或概念,一直成为困挠一线教师的顽症。 是啊,数学教学,为何一定要在知识与技能的圈里打转?我不否认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排斥必要且有效的双基训练。但,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但张老师这节课,就没有让儿童的视野局限于“圆内、圆外与圆上”这种名词的堆积,他在意的是学生在操作与交流中内心的感悟,他在意的是“圆”作为美与力的象征,不应肢解开来,以一种生硬呈现在学生面前。我想,这也许就是他这节“美不胜收”的数学课的数学文化观及其数学文化的魅力所在。 新的世纪,理应有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观,更应有体现中国教育本土文化理念的教学论与课程观,而这一切,就取决于真正有效的建立起一种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数学文化思想,前几天通过网络听了张齐华老师上的一堂同样的课,可谓受益非浅,张老师在这节课中,将这样的数学文化极其充分的展示出来: 师生情感的交流,是真诚而热烈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在求知欲被充分激发起来的情境下,开展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 在这节课中,教师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欣赏者而存在于儿童的学习过程之中,他让学生拥有自我选择画圆工具的方法,并让儿童在画中,学会选择与放弃;他让儿童从水纹泛起的圆中,体验一种自然界与数学神秘的联系与力量;他让儿童在“没有没有规矩,也成方圆”的情境体验中,理解了来自儿童生活经验的自然辩证法。而这一切,没有丝毫的暗示,有的只是对学生积极探究的一种肯定。 当学会画圆时,有学生交流说:“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同样出现了一个圆。” 教师没有为学生的不守规矩而漠视对儿童创造才能的肯定。于是,张老师说: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能在白纸上最终“画”出一个圆,但他们的创造仍然是十分美妙的,不是吗?(生热烈鼓掌) 这掌声,其实是来自学生内心的一种欣赏与激励,这并不是由教师发出鼓掌指令下响起的掌声,才是心绪的一种真实而美好的流淌。 是啊,退一步,只是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稍稍向后退一步,必定会与学生走得更近,会更好的走进儿童的心中,这样的退,也许正是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中的“无为”之境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圆的认识及圆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提示: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单元主题图呈现的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情景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到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到本单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1呈现有圆的物体,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抽象出圆的平面图形。通过圆规的自我介绍,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方法,并归纳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例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 发现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特征。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在众多所画图形中较为准确地辨认出圆。有一定的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积累(如: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这些方法可以为课堂中学生研究圆的特点有一定启发。同时,学生能够体会到圆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能举出生活中圆的例子。但不能很准确地对于生活中圆的例子进行准确性描述。举例说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圆,学生回答:笔筒、胶条……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个物体上的某个面是圆形的。但对于让学生做到真正深入认识圆是由之上的若干个点连接而成,以及在学生头脑中充分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还是比较困难的。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对圆规都有一定的了解(平时买作图工具时都是成套的,包含圆规),一般都有画圆的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物品或圆规画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能力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准备两张白纸、一个圆片。 学具准备: 圆规、圆形物体、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单元主题图,激趣引入。) 1.观察主题图。 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学校内有一个水池,你们观察过吗?池内的鱼儿美丽,水面平静。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上投进一块石子后,水面荡开的波纹,应该是一个近似的什么形状?请用动作说明。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表面的形状与圆有关。根据你们的经验,能举个例子吗? 2.揭题:看来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 3.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其实圆也和学过的这些图形一样也是一个平面图形,但是和这些图形又有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注意:①学生自带的圆形物体可以让学生用手指一指;②在指物体时,要明确指的是哪一个面;③不能把球误认为圆。)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感知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感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 二、探究新知 1.圆规画圆。 (投影展示例1图中圆形物品) 教师: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物品,它们是什么形状? 预设:(生:圆形。) 教师: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是圆!”。你能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标准的圆吗?(指向明确用工具画圆,并请学生尝试画圆) 学生独立用画圆,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圆。(由于是第一次画圆,学生画的可能不规范) 教师可以提问,请你介绍一下你用的是什么工具,是怎么画圆的? 学生回答用圆规画圆。 此时教师可演示怎样使用圆规正确的画圆。(强调不能用手握住圆规的两脚来画圆) 然后跟着要求同学们用圆规再画一个标准的圆。 学生独立画完之后,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圆,指明学生说画法。 预设:我用圆规画圆,我把圆规的一个脚固定在一个点上,另一个脚绕这个点旋转1圈,就画出了一个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体会用圆规画圆的步骤,明白到圆的大小与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有关,用圆规画圆很方便。】 2.认识圆。 (1)提问:观察对比上面所画的两个圆,是不是一样的?(预设:不一样) 哪些地方不一样?(预设:大小、位置)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不一样呢?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其实,我们把在圆中心的这一固定点叫做圆心。画圆时,固定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线段是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与圆上的线段是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圆规画圆的体会,介绍圆心、半径,明确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这样学生初步感知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2)强化认识半径。 教师:刚才同学们画的圆都比较好,我们还认识了半径?那现在大家就在你刚才画的圆中画出这个圆的半径来,画得越多越好。 教师可以提问:想一想,圆有多少条半径? 能画完吗? 预设:在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画不完。 提问:你是怎样观察得出在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的? 预设:因为半径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教师:那么半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呀?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展示动画从圆心到圆上的一条线段,齐读) 由于圆周上有无数个点,所以半径就有无数条。 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画出这无数条半径的代表,你认为画几条合适。(预设:1条,因为所有半径都相等。) 质疑,请学生说理由:直尺量;或用圆纸对折。 说明半径的特征并板书:在同一圆内,半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及在小组里相互交流、讨论,获得圆的特征之一。不仅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强化认识圆的直径。 ①除了半径以外,在圆中还有没有像这样比较特殊的线段能决定圆的大小。(预设:直径) 教师:指明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来,并提问画时要注意什么?(预设:过圆心,两端在圆上)其实直径就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②请学生在自己画的圆内画出直径的代表。画得越多越好。 ③揭示直径的特征: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 ④引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或动手验证;直尺量;或用圆纸对折。 通过对折等活动,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及在小组里相互交流、讨论,获得圆的特征之一。不仅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4)揭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1 / 2d。这个关系的前提是什么?(预设:同一圆内) 为什么要加这个前提,不要行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三第1题: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长度。 2.完成第13页课堂活动第1题。 第1题(1):画几个圆心在同一点而半径不相等的圆;画几个圆心不在同一点而半径相等的圆。 画完第一问之后,教师可提问:圆心在同一点上,为什么有的圆大,有的圆小? (预设:因为半径不一样,半径越大,圆就越大)由此得出: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 第2问画完后,教师可以提问:这几个圆的大小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圆在这里,有的圆在那里呢?(预设:因为圆心的位置不一样)由此得出: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 第1题(2):学生独立画半径为2.5厘米的圆,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小组内交流。 3.独立完成教材13页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对圆的特征进一步理解,对于圆的特征更加熟悉,对所学知识掌握地更加牢固。】 四、达标反馈 1.说一说圆中什么样的线段是半径、什么样的线段是直径? 2.判断题。 (1)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 ) (2)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3)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 (4)直径是3厘米的圆比半径是2厘米的圆大。 ( ) 3.填一填。 (1)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厘米,半径是( )厘米。 (2)在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里,画一个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分米。 4.盒子里刚好放下三个罐头,每个罐头的半径为3厘米,盒子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有哪些认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畅所欲言。 教师:想一想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对知识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把“圆”再次回归生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深化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强调数学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更是把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生活。】 第 一 单元 第1课时 课 题 圆的认识(一) 教 学 目 标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 材 分 析 重点 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 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教案 height=283 alt=北师大版6年级数学第11册第1单元《圆的认识》教案 。 3、 教案 height=198 alt=北师大版6年级数学第11册第1单元《圆的认识》教案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 径呢?(放动画)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六、作业 1、教材第5页练一练 2、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画几个?(提高题)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 通过正反例的练习,加深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 动手操作,理解画圆的关键是定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 巩固提高,满足不同学生要求 板 书 设 计 圆的认识(一) 圆(本质特征):圆上各点到定点(半径)的距离都相等。 圆的画法: 圆的相关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它们都相等;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它们也都相等。 教 学 后 记 在学生已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的了解圆的各部份名称。学生对圆心与圆 的半径的作用能理解,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昨天在城一小执教了公开课《圆的认识》,这次公开课的主题是“学会学习”。说实话,对于学会学习,我不是很清楚具体的要求,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还是沿用了我一贯的设计分格。由于是借班上课,不熟悉孩子的上课习惯,所以课后的感觉只能算是基本实现了我最初的设想。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表达以下一些想法: 1.开放。可能是在实验小学近20年的教学经历,遇到的孩子整体水平较高,所以我的设计比较开放,不拘泥于教材的条条框框以及对应的练习,而是把相关的东西都糅合、重组,再以我熟悉的表达方式加以呈现。学生的前置作业,没有标准答案;各素材的学习,不同的人可以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在不同的画圆方法中,各有侧重地介绍了圆的特征,加强了数学表象与本质的联系,在开放中走向深刻。 2.联系。我习惯把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放到整个大的知识框架中,用联系的方法去认识,在比较中既准确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又巧妙地巩固了旧知,这样的学习效果比较科学,有利于学生真正的掌握。 3.严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特别是在一些术语的描述方面。尽管学生对于“圆”不陌生,但用数学化的词语来描述时,往往会词不达意的,对此,我是很重视的,所以利用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另一方面,我注重透过现象研究本质,追求思维的深刻性。比如用圆规画圆有什么困难?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层层剖析。这样的例子还有几处。努力实现数学的严谨性。 4.美观。自认为我的课件很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素材的原型贴近学生熟悉的事物,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轻松地明白其所以然;力求使素材的形象美观,这样对学生的视觉有一定的冲击力,有利于他的记忆与保持。同时,可以使课堂呈现一种和谐、愉悦的效果。 5.化的利用素材。一般老师都会在黑板上示范画圆,而我这节课用的是一个剪下来的圆。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清楚地在圆上找到半径、直径、圆心以及特征;又可以反过来后继续学习折的方法;甚至在后面讲到车轮的时候,又起到了一个实物演示的作用。可谓是用心良苦。还有用电脑画圆,里面也涉及到了多个知识点,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节约了时间,在有效的前提下争取高效。 王婆卖瓜,汗颜!突然又想到了“别针现象”,哈哈,不舍得舍就不舍了。 课后,再结合“学会学习”看这节课,个人感觉还是较好地实现了其初衷的。 “学会学习”的前提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如果说,形式很花哨了,但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或是没有完全完成学习的任务时,“学会学习”就成为了一句空话。我想,至少这节课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做得还是可以的。 学会学习应关注的非智力心理因素,虽然由于借班上课,缺少默契,但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还是蛮舒服地上完了这节课。教学的事不能立竿见影,但至少这节课应该能给他们留下比平常课更多的影响。 至于有老师提出“盖子不一定要圆”一说,我当时没有说明,其实这曾经是微软公司一道很的面试题。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教的更多是数学的普遍现象,而不应钻进死角。 至于有老师提出的“下要保底”一说,我更是放心,至少我教的班级差生不会比别人多吧。 当然,这节课确实是有缺憾的地方。用上课时感受来讲,我还是缺少让课堂“飞扬”的魅力。可能投入得还不够多,在学生面前应更自信甚至是张扬些,学生才能更放得开些。我设想如果是我以前的学生,这样的一节课应该是更有童趣,更活泼,更富有想象力与思维深度。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方面要继续认真钻研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提高煽动课堂气氛的能力,让自己的课堂日益成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页"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2,画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观察思考. 1,欣赏生活中的圆:棋子,桌面,钟面,车轮,中国结. 2,观察这些图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 做套圈游戏,哪种方式更公平 二,画一画. 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 用手比划着画圆. 用一根线和一支笔画圆. 用圆规画圆. 2,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认一认. 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 讨论:圆规的"尖",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所起的作用. 告诉学生半径和圆心. 四,画一画,想一想. 要求学生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观察比较得知: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 在同一个圆内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以点a为圆心,要求学生以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五,讨论. 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使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建立正确的圆的表象.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让学生认识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六,观察与思考. 1,播放课件. 动物王国自行车比赛.分别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的车轮.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 操作: 用硬纸板分别剪一个圆形,正方形,椭圆形. 小组合作描出运动轨迹. 七,练一练. 课本练一练题目. 八,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很快能找到圆的主要特征,而且能从本节课里掌握圆的特征,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直径半径等之间的关系.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什么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围绕“学习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填写学习卡) 学习卡 名称 意 义 用字母表示 在同圆( )里 条数 长度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 半径 ②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③操作检验,内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断力。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课本第87页“做一做”(略)] b.对答游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 c.边体验,边说理: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教师提供各种车轮形状和安装位置不一样的自行车玩具,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进而明理。) d.合作操作探索。 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圆中所有的线段( )最长;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组交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开探究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自我习作——用圆规画圆。 ①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课本第87页) ②学生操作:用圆规画圆。(自我体会,怎样才能画对、画好。) ③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适时板书:a.定长(即半径)b.定点(即圆心)] ④操作表演,全班共赏。 A.按要求画圆。 a.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 (比较a、c,你发现了什么?) B.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并归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圆怎样画?(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用圆规画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到画圆的方法;动手画圆——体验画法,掌握画法;操作练习——发现规律、内化新知,这样教学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4、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游戏趣味题”中“教师的评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掌握圆的特征是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圆形,如有的钟面是圆形的,当然钟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现在的硬币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唯独车轮子,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大车还是小车的车轮子,为什么都要做成圆的呢? (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绕着这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怎么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板书:定点) 粉笔画出的线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应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板书:定长) 如果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方便吗?(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画? (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认真看老师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 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先让学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板书:圆心) 什么叫圆心?(指名回答) 哪儿是“定长”?老师在圆上画出这段定长,观察这条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半径) 谁说说什么叫半径?(指名回答) (老师再在圆上画出直径。)老师边画你们边观察,这条线段通过哪儿?两端在哪儿? 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 谁再说说什么叫直径?(指名回答) 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书上对这些概念做了准确的叙述,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刚才概括的跟书上完全一样吗?有没有补充? (学生补充: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再通过看书,使总结出的结论更准确,更完善。)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 练一练 (1)判断这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 (2)判断哪条线段画的是直径? (3)这四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学生举数字卡片判断)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们继续研究圆还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圆的特征。 用我们准备好的学具转动A面,你发现半径有什么特征?转动B面,你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再在幻灯上演示一遍,提问讨论结果。) (板书)无数条相等 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直径、半径有这些特征。在下面两个圆中:(出示) 甲圆的半径和乙圆半径相等吗? 甲圆直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吗? 那么圆在什么情况下才存在这些特征?(板书:同一圆里) 练一练(正确画“√”,错误画“×”。) (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在同一圆里,半径是4厘米,直径一定是2厘米。 (4)圆心在圆上。 同学们判断得都很正确。老师想让同学们用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来计算下面几道题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倍数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师给出半径和直径的数据,你们会画圆吗?小组讨论一下,半径2厘米的圆怎么画?直径6厘米的圆怎么画?(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 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圆的大小呢? (板书)位置大小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画圆时要先点圆心。 (老师举起一个圆)有一个同学是个小马虎,他在画完这个圆后,忘了点圆心了,你能帮助他找到圆心吗? 如果这个圆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点圆心,怎么找到它的圆心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直尺在圆面上从下往上推,推到最长的一段,就是直径。)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能用我们刚学的圆的知识来解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车轮子都是圆的”吗?(指名回答,前后呼应,用刚学的圆的知识来回答刚才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圆心、半径、直径。通过演示用绳子在黑板上画圆,使学生体会到:画一个圆必须要有定点、定长。“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定长”就叫半径。并引出直径的概念。通过判断半径、直径的练习,巩固其概念。 第二层次,研究圆的特征。每四人一组,每组有一个学具,学具是在一个硬纸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别钉1个用透明胶片剪成的活动的圆,在A面的活动圆上画着半径,B面的活动圆上画着直径。学生分小组转动A面的活动圆,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转动B面发现在同 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硬币等,接着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并出示小猴坐车的几个形象动画,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本节课让学生画圆时,由于学生比较感兴趣,不停的想用圆规画,耽误时间较长,占用教学时间多了,导致课的总结时间不够。《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9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10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11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12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13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14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15
《圆的认识》教案分析新人教版 篇16
推荐作文:
-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个人心得体会观后感4篇
- ·启动仪式领导讲话稿
- ·观后感范文700字
- ·乐在其中优秀作文(优秀6篇)
- ·2022“八一勋章”观后感及感想(8篇)
- ·2022感动中国学生观后感1000字优秀范文
- ·六一儿童节脑筋急转弯及答案
- ·阅读《活着》有感学生个人作文
-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大全(精选9篇)
- ·团员自我评议
-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范文
- ·看《特警队》影评观后感评价5篇最新精选
- ·2022傅雷家书读书心得感悟最新
-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个人读后感
- ·写给老师感谢信600字
- ·责任的作文【优秀4篇】
- ·中学生拉贝日记观后感
- ·初一作文800字【2篇】
- ·高中校园满分随笔精选大全
- ·七年级半命题作文____也是一种幸福优秀素材(优秀9篇)
- ·学校党日活动总结
- ·2022榜样的力量作文10篇
- ·关于《街角社会》读书笔记范文
- ·2022开学第一课有感感悟作文(精选49篇)
- ·昆虫记的读书笔记大全
-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观后感体会十篇
- ·2022《开学第一课》学生观后感10篇
- ·以适度为题的作文【精彩7篇】
- ·2023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心得体会
- ·《繁星春水》读后感2023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