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30 13:00:58 | 来源:作文库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精选9篇)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1

  篇一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了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在青蛙实现愿望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苍鹰,他给青蛙指出了看海的方法,二是松鼠,他引导青蛙一步步登上山顶,最终使青蛙实现了看海的愿望。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谈谈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很多学生表示要学习不怕困难的小青蛙,更多的学生表示喜欢乐于助人的松鼠,喜欢率达100%(而喜欢苍鹰的只达三分之一左右),有同学甚至表示:“如果我们的老师像松鼠一样该有多好哇!”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松鼠式的老师!那松鼠式的老师到底有何魅力,能赢得学生如此的青睐呢?

  一、关心爱护学生

  学生喜欢松鼠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松鼠很有爱心,当青蛙遇到困难时,他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青蛙需要松鼠这样的朋友,学生又何尝不需要松鼠式的老师呢?做松鼠式的老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的关心爱护带给学生。爱是春风化雨,爱会润物无声。当教师以满腔的热诚对待学生,把浓浓的爱撒向学生,则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再多的顽石也会逐渐被感化。

  二、引导帮助学生

  当青蛙遇到困难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松鼠没有和苍鹰一样置之不理,而是将这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分解成许多级可以征服的台阶。降低了登山的难度,并带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最终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我们的学生犹如青蛙,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学生急需帮助时,教师不能视如不见,应像松鼠那样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学生降低难度,为其搭台子,架梯子,使其一步步登上理想之峰。

  当然,这样的帮助要掌握好其中的火候。教师要做松鼠式的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并不是让教师做学生的保姆,学生的任何事情、任何活动教师都得亲历亲为,包办代替。相反,教师该放手的时候应及时放手,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只有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应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支持激励学生

  在青蛙实现愿望的过程中,苍鹰与松鼠都给予了他帮助,但苍鹰给予的仅仅是指点:“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而当青蛙对登山表示为难时,苍鹰没有继续给予切实可行的办法与帮助,只是说:“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说完就展翅飞走了。他的话不仅没有给青蛙带来了希望,反而使青蛙陷入更大的失望之中。但松鼠并没有像苍鹰那么拍拍翅膀就飞走,而是启发诱导青蛙“你想看大海吗?”“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当青蛙跳上一级石阶,他又激励青蛙“好,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亲切的笑容、热情的鼓励成功地唤起了青蛙的信心,成为青蛙登山的动力,使得青蛙信心倍增,不由自主地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尽管后面还有疲劳、饥渴、甚至危险在等着他,但一路上由于有松鼠的鼓励和支持,最终,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跳完所有石阶,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青蛙看海需要松鼠的鼓励,学生学习同样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老师们,请不要吝啬您的语言和微笑,您每一个赞许的眼神、真诚的夸奖、亲昵的动作,都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激励其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老师们,我们的学生如同一只只登山看海的青蛙,他们有愿望、有理想,然而他们的能力有限,毅力有限,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像青蛙一样彷徨、失望,就让我们一起来做松鼠式的老师吧,把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引导和帮助、鼓励和支持带给学生,让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乘风破浪、早日登上理想之峰吧!

  篇二

  《青蛙看海》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并且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想创设的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童话氛围。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读通课文,读出感情,还能在读中领会课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和表演。并能从青蛙、松鼠、苍鹰身上学会一些可贵的品质。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上采用串讲的形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感受到青蛙所面临的困境也能体会出青蛙为了看见大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体会到青蛙想看大海这个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艰难。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迫切的失望变成了失望的情绪。在教这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和观察理解到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在这一个部分里青蛙遇见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实践者。是它带领青蛙最终登上山顶,也可以说没有松鼠的鼓励和帮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松鼠的四次说话内容,反复阅读感悟松鼠的语言,从而让松鼠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慢慢根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孩子们在朗读中对松鼠如何激发青蛙的自信,如何言传身教地引导、如何保护青蛙登山的热情,有了深刻的体验。并紧扣课文在最后提问“小松鼠”“你为什么觉得青蛙一定能看见大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青蛙登上山顶的艰难,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学小青蛙一级一级条台阶的环节。在跳的过程中让“小青蛙”体会到累和艰辛,坚定他们绝不放弃的信心。当他们最后看到大海的时候,通过读和看让孩子们体会到实现理想的快乐并能对大海说几句赞美的话。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比如:让孩子学小青蛙跳的时候,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但是孩子并没有完全真正理解到小青蛙的艰难,而只停留在了单纯的跳的层面上。应该在跳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再让孩子感受一下山的高,体会一到脚下的一小步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跳过一座大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能体会到小青蛙坚持不懈的努力。另外就是个别的细节和提问的方式上还需要更加完善,一个问题换一个问问题的方式,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来问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学完这一课更应该让孩子懂的就是要学会青蛙的这种不怕困难的品质。而我们老师不正如带领青蛙登上山顶的这只松鼠吗?只有通过我们正确的引导和不断的鼓励,每个孩子才会实现理想,到达成功的彼岸。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2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二上第九课《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紧紧围绕着青蛙登山前后的心情变化这条线索加以展开。以青蛙刚开始看到高山时的畏难情绪和最后青蛙在松鼠的帮助下坚持跳台阶的过程为重点,来突出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关于教学重点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引导孩子说出对于青蛙来说登山看海是件难事,然后抓住“难”字问学生“难在哪里?课文的哪句话能体现登山难?”学生找得都很准,一句是“天哪,这么高的山!”另一句是“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地去呢?”我重点指导了上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山的高,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问学生:“这山算高吗?”生答:“不算高。”接着,我又连画了两次山,并问了学生两次。学生都答:“不算高。”我说:“那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中的高山描绘出来好吗?”学生们一下子来劲儿了,有的说:“这座山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有的说:“这山像个巨人。”还有的同学用了一些形容词如“直穿云霄、高耸入云”等等。说完我紧接着让学生表演“吸了口凉气”的动作,体会山的高,最后我说:“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体会山的高。”经过这样的指导再来练读,学生都能读得很到位。

  课文接下来讲得是:在青蛙感到很失望的时候,小松鼠来帮助了它,引领它一级一级的跳上台阶。这时青蛙开始变得有信心了,为了让学生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我是这样设计的:先以“小青蛙有信心了,登山的过程就不难了吗?”这句话为过渡,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求的欲望,接下来让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它们登山的过程,然后出示;两个句子“青蛙跟着松鼠往上挑”和“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极地往上跳”让学生反复朗读比较,能否把“一级一极”去掉,学生答:“不能。”我问:“为什么,你从一级一级中读懂了什么?”学生有的答:“一级一级说明了山路很长。”有的说:“我从中读出了它们的辛苦。”我继续引导:“辛苦在哪?”学生答:“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我接着问:“就在这一级一级的登山过程中,它们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最后我总结:它们登山很不容易,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啊!”

  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谁?最想对它说什么?有的学生说到苍鹰和松鼠,认为应该学习它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更多的学生则表示要学习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我认识到苦心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我会永远牢记这一点。期待着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有更大的进步!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文本的朗读训练资源,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指导和扎扎实实的训练,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教学时,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并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让学生谈想法,学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少讲多读,大力提倡“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让学生学青蛙跳楼梯的台阶。刚开始学生很起劲,但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有了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做热心的小松鼠,并变换着花样说一些鼓励的话,小朋友们在我的带领下不停地跳着,寓教于乐,亲历登山,感受真切。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

  三、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篇幅较长,特别是对话较多。怎样使学生学得明白又不显得拖沓?在教学时,我采用了长文短教的方法,把对话列了出来,让学生读熟,在理清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读,收效甚好。

  四、就词解词,就句解句,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创设情境,进行口语训练,如:说说“青蛙失望的样子,你有失望的时候吗?” 、“小青蛙终于实现了看海的愿望,此时此刻,小青蛙会对帮助过它的小松鼠说些什么呢?小松鼠又会怎样夸小青蛙呢?小青蛙对自己又会说什么呢?”这样,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生活的经验运用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碰撞了学生的心灵,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另外,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简笔画辅助教学,简单的线条勾勒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第二自然段小青蛙的话表现了它对登山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3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是一篇讲述青蛙为了看到大海这个梦想而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最终如愿以偿,在苍鹰和松鼠的帮助下,看到大海的童话故事。

  在去年,我听了“湖震分会”王卉老师的课,感到受益匪浅,因此在公开课上,我运用了部少她的教学过程。如:通过带领学生有节奏的学青蛙跳,对青蛙的累和不怕困难感同身受。

  还有对于“吸了一口凉气”,通过告诉学生“今天的回家作业是做八张语文试卷。”学生着实被吓了一跳,从而不用细将,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这个短语的意思。

  上星期,我也听了盛泽实小张勍的课,觉得“读词语:这一环节新颖而扎实,因此,我也运用了进来。我出示了几组词语,而每组词语都有训练重点,在学生读完后,我适时进行总结,使读词语不仅作为一种反馈的过程,而使学生在读词语的过程中,学会一种朗读的方法。

  在课文的安排上,我以反问句和分角色朗读作为重点,将比较多的时间用在这两个训练点上,我通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反问句的情感更丰富,而陈述句则相对平淡。但学生的对比朗读不是很明显,在此,可以先老师反复,学生再体会和读,感受会更深刻。

  我还涉及了说话训练,使学生从大海的美景、对松鼠和苍鹰的感激以及自己的感受三方面来回顾课文。在学生的说话训练上,我也进行了引导,从而学生在这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体会和理解。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 教学过程有些松散,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使得一个个教学环节之间显得松散不紧凑。施校长建议以“很想看到大海”做为主线。在青蛙一开始很想看到大海,遇到困难时,感到很失望,但仍然很想看到大海,因此拼命努力,看到大海后,“很想看到大海”的梦想终于实现。这样就有一条线使整节课串联起来,很有条理。

  2、 教学环节有一些不能真正为教学目标所服务,如:我让学生找出青蛙的两句话,在试上时,朱老师已经提醒过问题偏难,但我觉得舍不得删而留了下来。导致这个问题几乎没人回答。带学生跳这一化解虽然使学生体会到累,但用如此时间似乎有点不值。施校长建议让学生演一演之前青蛙和松鼠的对话,一边跳,一边回顾,这样既感受到了累,又很好地回顾课文,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设计。

  3、 课堂中犯了一些小错误。如:让学生想象有没有别的办法上山时,学生给出的大难,我没及时否定,这就造成后面“只有一条路走“显得很突兀,这是一个错误。

  做“松鼠式”的老师!——《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学校赛课时我选择了《青蛙看海》一课,《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教完这一课我深深地感到:我需要做一名“松鼠式”的老师!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简笔画辅助教学,简单的线条勾勒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展现青蛙看海的整个过程。

  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并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让学生谈想法,学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少讲多读,大力提倡“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这一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上,我让学生学青蛙跳楼梯的台阶。刚开始学生很起劲,但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有了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做热心的小松鼠,并变换着花样说一些鼓励的话,小朋友们在我的带领下不停地跳着,寓教于乐,亲历登山,感受真切。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

  在青蛙感到很失望的时候,小松鼠来帮助了它,引领它一级一级的跳上台阶。这时青蛙开始变得有信心了,青蛙需要松鼠这样的朋友,学生又何尝不需要松鼠式的老师呢?做松鼠式的老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的关心爱护带给学生。爱是春风化雨,爱会润物无声。当教师以满腔的热诚对待学生,把浓浓的爱撒向学生,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再多的顽石也会逐渐被感化。 当青蛙遇到困难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松鼠没有和苍鹰一样置之不理,而是将这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分解成许多级可以征服的台阶。降低了登山的难度,并带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最终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我们的学生犹如青蛙,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学生急需帮助时,教师不能视如不见,应像松鼠那样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学生降低难度,为其搭台子,架梯子,使其一步步登上理想之峰。

  当然,这样的帮助要掌握好其中的火候。教师要做松鼠式的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并不是让教师做学生的保姆,学生的任何事情、任何活动教师都得亲历亲为,包办代替。相反,教师该放手的时候应及时放手,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只有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应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青蛙看海需要松鼠的鼓励,学生学习同样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每一个赞许的眼神、真诚的夸奖、亲昵的动作,都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激励其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我们的学生如同一只只登山看海的青蛙,他们有愿望、有理想,然而他们的能力有限,毅力有限,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像青蛙一样彷徨、失望,就让我们一起来做松鼠式的老师吧,把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引导和帮助、鼓励和支持带给学生,让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乘风破浪、早日登上理想之峰吧!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设计中选择了以下教学策略: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一、以读为主。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二、情境创设。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的设计:1.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布置回家时学蛙跳,第二天交流。孩子们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3.画面再现情境。

  课结束了,我苦苦思来,有这几点感受: 思考的两个问题:1 、如何保证学生主动参与,保证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参与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活动,情感体验,交往情况,发展状况。2 、怎样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新课堂提倡“生成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新的教学策略,捕捉亮点,让智慧闪烁光芒。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呈式,更不应该是僵化的模式。教学过程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遵循思维认知的曲线。思考中明白:1 精彩的课堂教学在于学生学得精彩,而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2唤醒了对自我教学实践的不满,看到了自身与别人的差距,危机感增强了,是须“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了。 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1 、苦练钻研教材基本功。如果教师都走不进文本,不知其意,其主旨,指导学生时就会有偏差、有失误。2 、课堂调控的艺术。《青蛙看海》一课的教学带给了我方方面面教训和启迪,我要以此为起点,以此为压力和动力,削枝除叶,抓住主干,不求表,但求质。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4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在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我的目的就是想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童话氛围,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读懂课文,读出感情,还能在读中领会课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和表演,并能从青蛙、松鼠、苍鹰身上学会一些可贵的品质。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体会到青蛙想看大海这个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艰难。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迫切的希望变成了失望的情绪。在教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文字、观察插图、体会人物心情来理解青蛙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在这一个部分里青蛙遇见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实践者,是它带领青蛙最终登上山顶,也可以说没有松鼠的鼓励和帮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去读一读青蛙和松鼠的对话,在读懂的基础上,我安排了分角色朗读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青蛙和松鼠的角色中转换,在读演的过程中让“小青蛙”体会到累和艰辛,想象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坚定他们绝不放弃的信心。课堂效果证明,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他们体会到了课文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东西。当他们最后看到大海的时候,通过读和看让孩子们体会到实现理想的快乐并能对大海说几句赞美的话。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比如:让孩子学小青蛙跳的时候,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但是孩子并没有完全真正理解到小青蛙的艰难,而只停留在了单纯的跳的层面上,小青蛙那种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还强调不够。后面的教学过程结束的过于仓促,练习时间不充分,还应更大的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学完这一课应该让孩子懂的就是要学会青蛙的这种不怕困难的品质,而我们老师不正如带领青蛙登上山顶的这只松鼠吗?只有通过我们正确的引导和不断的鼓励,每个孩子才会实现理想,到达成功的彼岸。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我们都明白,在每个人的成长路上,绝对少不了恩师的引导和教诲.恰好,刚刚教了课文《青蛙看海》,我的这个观点愈加明确了."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不正是得益于青蛙的两位恩师——苍鹰和松鼠吗

  先前的两次教学,我对文中苍鹰的出现,原本是带着不屑的态度的,因为总觉得它不负责,甩给青蛙一句话就飞走了.我更多的是钦佩松鼠的深谙教育之道,甚至相比于它,我自惭形秽.今年又教《青蛙看海》,曾经的观点发生了改变,对苍鹰的出现,我有了新的认识.

  青蛙想看大海,这仅仅是它的一个愿望,至于大海在哪里 如何才能看到大海 这是青蛙不知道的.而苍鹰的出现,为青蛙指明了大海的方向,也即指明了前进的目标;松鼠的出现,则是帮助青蛙一步一步地实现了它的愿望.如果说,苍鹰代表着刚性的理想,目标和方向的话,那松鼠则代表着柔性的努力,毅力和方法.造就青蛙实现自己愿望,正是苍鹰和松鼠的刚柔相济,两者缺一不可.

  先赞苍鹰的刚:雄鹰展翅,翱翔蓝天,居高而俯视天下,才最终得以对天下了然于胸.于是,它才有资格站在相对的高度为青蛙指明看海的方向,并肯定地明示青蛙唯此路别无他径.苍鹰的可贵就在于它为青蛙看海目标定位得准,方向指明得确切——"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 "就这个意义层面看,苍鹰是一位高士严师.

  再赞松鼠的柔:常说的柔能克刚,这个道理在这个故事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苍鹰的刚,虽然给青蛙指明了一条登山看大海的路,但也无异于给了青蛙与山同高的困难,这困难在青蛙心目中是高不可攀的,以致于使青蛙到了几近失望的地步——"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很失望".而松鼠的出现,显得如此的不经意,问青蛙的问题是如此的不经意,引导青蛙跳台阶也是如此的不经意,陪伴青蛙一路克服艰难还是如此的不经意.可是在这看似"不经意"间,松鼠确实经过极其"经意"的设计,精心为青蛙营造了一个不经意的"心境"和"氛围",将本"高不可攀"的困难层层分割成了青蛙可以轻松跳跃而上的级级台阶,怎不为青蛙的如此绝妙设计叫好 这"不经意"便是无痕的教育,柔如春风,丝丝入心;柔如溪水,潺潺入田.

  相比苍鹰,松鼠更可贵的便是一路引领着青蛙攀登高山以看海,它不仅鼓励着青蛙,帮助青蛙恢复了信心,还巧妙地利用青蛙的善跳的特长,以弥补青蛙自以为的"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更是一路不离左右地伴随着青蛙餐风露宿.青蛙受苦是为了看海,松鼠受苦何苦来 纯粹是为了青蛙.这便是松鼠最令人可敬之处.就这个意义层面看,松鼠是青蛙的良师友益.

  青蛙看海愿望的实现,得益于苍鹰和松鼠这两位刚柔相济的恩师,而我们的成长不也同样需要这两类师傅的引领吗 既要帮助你确立大的奋斗方向,也要给予你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教诲,而后你才有可能迈步于漫长而坎坷的人生路!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一.以读为主是为课堂教学的谱写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总之以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小青蛙的心情变化,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及情感。

  二、创设情景,发挥想象,促进言语表达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带学生去跳了台阶,课上我让孩子进行想象“如果你是小青蛙,一级一级不断向上跳有什么感受?”学生很热情的参与,不断的回答中,可知学生已经获得了初步体验。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了美丽的大海,我让学生搜索一些优美的词或句,来赞美一下美丽的大海。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新闻发布会”这个环节,让小朋友做小记者来采访小青蛙。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得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涵义,并且我还总结了一些名言送给孩子们,帮助他们积累。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5

  篇一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了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在青蛙实现愿望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苍鹰,他给青蛙指出了看海的方法,二是松鼠,他引导青蛙一步步登上山顶,最终使青蛙实现了看海的愿望。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谈谈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很多学生表示要学习不怕困难的小青蛙,更多的学生表示喜欢乐于助人的松鼠,喜欢率达100%(而喜欢苍鹰的只达三分之一左右),有同学甚至表示:“如果我们的老师像松鼠一样该有多好哇!”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松鼠式的老师!那松鼠式的老师到底有何魅力,能赢得学生如此的青睐呢?

  一、关心爱护学生

  学生喜欢松鼠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松鼠很有爱心,当青蛙遇到困难时,他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青蛙需要松鼠这样的朋友,学生又何尝不需要松鼠式的老师呢?做松鼠式的老师,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的关心爱护带给学生。爱是春风化雨,爱会润物无声。当教师以满腔的热诚对待学生,把浓浓的爱撒向学生,则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再多的顽石也会逐渐被感化。

  二、引导帮助学生

  当青蛙遇到困难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松鼠没有和苍鹰一样置之不理,而是将这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分解成许多级可以征服的台阶。降低了登山的难度,并带着青蛙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最终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大海。我们的学生犹如青蛙,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学生急需帮助时,教师不能视如不见,应像松鼠那样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学生降低难度,为其搭台子,架梯子,使其一步步登上理想之峰。

  当然,这样的帮助要掌握好其中的火候。教师要做松鼠式的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并不是让教师做学生的保姆,学生的任何事情、任何活动教师都得亲历亲为,包办代替。相反,教师该放手的时候应及时放手,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只有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应予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支持激励学生

  在青蛙实现愿望的过程中,苍鹰与松鼠都给予了他帮助,但苍鹰给予的仅仅是指点:“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而当青蛙对登山表示为难时,苍鹰没有继续给予切实可行的办法与帮助,只是说:“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说完就展翅飞走了。他的话不仅没有给青蛙带来了希望,反而使青蛙陷入更大的失望之中。但松鼠并没有像苍鹰那么拍拍翅膀就飞走,而是启发诱导青蛙“你想看大海吗?”“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当青蛙跳上一级石阶,他又激励青蛙“好,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亲切的笑容、热情的鼓励成功地唤起了青蛙的信心,成为青蛙登山的动力,使得青蛙信心倍增,不由自主地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尽管后面还有疲劳、饥渴、甚至危险在等着他,但一路上由于有松鼠的鼓励和支持,最终,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跳完所有石阶,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青蛙看海需要松鼠的鼓励,学生学习同样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老师们,请不要吝啬您的语言和微笑,您每一个赞许的眼神、真诚的夸奖、亲昵的动作,都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激励其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老师们,我们的学生如同一只只登山看海的青蛙,他们有愿望、有理想,然而他们的能力有限,毅力有限,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像青蛙一样彷徨、失望,就让我们一起来做松鼠式的老师吧,把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引导和帮助、鼓励和支持带给学生,让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乘风破浪、早日登上理想之峰吧!

  篇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并且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想创设的就是一个轻松,愉快的童话氛围。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读通课文,读出感情,还能在读中领会课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和表演。并能从青蛙、松鼠、苍鹰身上学会一些可贵的品质。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上采用串讲的形式,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感受到青蛙所面临的困境也能体会出青蛙为了看见大海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体会到青蛙想看大海这个愿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艰难。苍鹰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引导者,是它给青蛙指明了道路。也是苍鹰让青蛙明白了现实情况的艰难,从迫切的失望变成了失望的情绪。在教这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读和观察理解到整个情绪转化的过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心愿。为后来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在这一个部分里青蛙遇见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实践者。是它带领青蛙最终登上山顶,也可以说没有松鼠的鼓励和帮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在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松鼠的四次说话内容,反复阅读感悟松鼠的语言,从而让松鼠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慢慢根植。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孩子们在朗读中对松鼠如何激发青蛙的自信,如何言传身教地引导、如何保护青蛙登山的热情,有了深刻的体验。并紧扣课文在最后提问“小松鼠”“你为什么觉得青蛙一定能看见大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青蛙登上山顶的艰难,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学小青蛙一级一级条台阶的环节。在跳的过程中让“小青蛙”体会到累和艰辛,坚定他们绝不放弃的信心。当他们最后看到大海的时候,通过读和看让孩子们体会到实现理想的快乐并能对大海说几句赞美的话。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比如:让孩子学小青蛙跳的时候,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但是孩子并没有完全真正理解到小青蛙的艰难,而只停留在了单纯的跳的层面上。应该在跳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再让孩子感受一下山的高,体会一到脚下的一小步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跳过一座大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能体会到小青蛙坚持不懈的努力。另外就是个别的细节和提问的方式上还需要更加完善,一个问题换一个问问题的方式,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来问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学完这一课更应该让孩子懂的就是要学会青蛙的这种不怕困难的品质。而我们老师不正如带领青蛙登上山顶的这只松鼠吗?只有通过我们正确的引导和不断的鼓励,每个孩子才会实现理想,到达成功的彼岸。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6

  《青蛙看海》这篇童话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一道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一道理,我是这样做的 。

  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做了如下处理:在小朋友体会出青蛙登山的困难后,我就做热心的小松鼠。小朋友们在我的带领下不停地跳着。起先小朋友们可快乐了,跳一下还 “呱”地叫一声。可是一分钟过去了,“呱”的声音小了,小部分学生嘴里开始嘟囔着累了。我乘势问:有什么感受?“累了、渴了”文中的感情都出现了。我又说:“那我们就放弃吧?”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不行。”“为什么?”孩子们告诉我:坚持就是胜利;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铁杵也能磨成针……这就是教学的重点,不用老师的明示,孩子已经亲身亲身体会出了。最后到达山顶了,看到了大海,教室里一片欢腾,也感慨万分。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7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了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在青蛙实现愿望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是苍鹰,他给青蛙指出了看海的方法,二是松鼠,他引导青蛙一步步登上山顶,最终使青蛙实现了看海的愿望。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花费了一番心思: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我设计了“青蛙跳”的活动,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学生就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有的说想吐,有的说累死了,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8

  指导/柳州市弯塘路小学/莫雪莲

  《青蛙观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 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 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第二自然段小青蛙的话表现了它对登山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 篇9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第二自然段小青蛙的话表现了它对登山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