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反思笔记

时间:2022-11-12 12:52:09 | 来源:作文库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课外阅读反思笔记,欢迎查阅。

课外阅读反思笔记1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余秋雨

我站在历史的城墙张望,看着文化如雨丝一般浸润着每一寸土地。

文化,存在于湿冷清秀的胡同中,是孩童轻舔冰糖葫芦时的满足;文化,存在于清凉悠闲的树荫下,是人们絮叨家里长短时倾诉的快乐;文化,存在于宁静古朴的乡村中,是老人们踮脚倚望儿女回家的姿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那些明丽堂皇的页篇亦免不了留下晦暗的阴影,所以我愿意选择走进文化本身。细细研读《文化苦旅》,静心浅品,了解文化苦旅及其存在的意义。

顺着余秋雨先生的笔尖,向我走近的,是苏轼。

深陷于乌台诗案的他,显得疲倦狼狈。他微醺的嘴角挂着苦涩的笑意。独自承受着生命之不可承受之重的他;独自承受社会舆论给他泼来的一盆盆脏水的他;独自承受没有亲友关切孤苦的他。本是一个让周围人瞻仰的文化名人,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流放黄州。

正如余秋雨所写的一样:“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他也曾彷徨,也曾不知所措。人烟稀少的黄州,给他一种难言的凄苦与孤独。没有亲友的陪伴,没有锦衣玉食的生活,待时间慢慢流走,这一切都使他的灵魂重新变得澄澈空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苏轼而言,这次的黄州遭遇,使他真正的成熟了。在一场苦难中再次成长的苏轼开始了他一生创作中的巅峰时期。

对于常人而言,苏轼的遭遇是不幸、是坎坷的。而在余秋雨先生看来 ,却非如此。苦难磨练了一个人的生的意志,使这个人发出温润明亮但却不刺眼的光。苏轼亦是如此。

每当我在学习上遇见困难时,总会想起苏轼眉宇间的淡然。所谓淡然,并非不在乎,而是对苦难的从容而赴。

我想这本书中的每一处文化,每一位在文化这本厚厚的字典中留下过绰约身影的人,他们所存在的意义都是一样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当岁月在文化的眉间留下悠然的印记时,我想,那边是文化存在的最温暖的方式。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充斥着每一寸土地,每一颗炽热的心。

文化苦旅,我想这大概就是生命的意义。正是因为有苦的打磨,有岁月留下的痕迹,它才显得如此珍贵。而文化,就存在于每个人的眉眼中,因而清浅,因而悠长。

课外阅读反思笔记2

初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不知道该以怎样的的心情来述说。开篇便是《道士塔》与《莫高窟》,那个我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我却是没有一个游者对它的解读深刻。只记得,乐僔和尚开凿了第一个洞窟,王道士“打开了”莫高窟通往世界的大门,丝路花雨滋润了这方土地……

“大漠的落日下,那吹箫的人是谁?任岁月剥去红装,无奈伤痕累累。荒凉的古堡中,谁在反弹着琵琶,只等我来去匆匆,今生的相会……”一曲《飞天》奏响在耳际,只觉心中涌起莫名的情愫。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敦煌,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那个闻名世界的石窟,那段辉煌灿烂的文化。

眼望茫茫戈壁,四处荒芜。那片翠绿已被烈日化为干黄,那曾经的碧蓝只留下洁白的晶盐,只有苍穹依旧是不变的蔚蓝。那高架的铁塔撑起了多少人的现代梦,那纵横的缆线又牵来了多少人的小康梦。然而,当所有的中国梦都实现的时候。有谁还记得,敦煌,这座古城的梦想,千年如一的梦想。曾经的她,年轻气盛,任由祖国有志青年在她身上开采探挖;曾经的她,壮志凌云,任由原子弹绽开的蘑菇云在她脚边开花;曾经的她,豪气冲天,任由一批批的探索者带走她的经书卷藏。而如今,她的千疮百孔谁看得见,她的满怀心酸谁味的出,她的一腔苦水又向谁倾吐!寻梦的路,为何这般艰苦?

月牙泉的枯竭碎了谁的心,党河水的断流伤了谁的神,漫天风沙迷了谁的眼,遍地干涸断了谁的梦……风沙肆虐,细雨无踪,有谁明白敦煌的梦已面临着枯竭,又有谁明白飞天的故乡即将成为传说。曾几何时,敦煌子民念念不忘一个名字——楼兰,可谁曾想到,千年之后,敦煌竟是要步了他的后尘,多么可笑,多么荒谬!难道敦煌的梦想就要如此被碾碎?

不!不可以!美丽的飞天不能没有家乡,轰鸣的沙山不能失去月泉,灿烂的莫高不能被黄沙掩住!

“我好恨!”恨王道士为何将如此珍贵的经卷拱手相送;恨我偌大中国竟是留不住一个小小敦煌;恨作为一个飞天儿女,我却是在风沙肆虐之时什么也不能为她做。余先生说“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敦煌只是默默地孕育着她的莫高,直到我们足够强大,能够保护她。

这个世界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而是俗世的繁华富贵;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而是守护一生的梦想。我们是敦煌的子民,飞天的儿女,共同守护千古的敦煌梦就是我的梦想。

课外阅读反思笔记3

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在为人处事上学到了很多。“孝”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教育我们,也许有的地方他们做的不能让我们满足,但是孝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忘记的。让我们想想,父母辛辛苦苦养家,一切为我们着想,我们有什么理由嫌弃父母?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爱我们,我们孝父母,没什么可说的。我们的爸爸妈妈都那么爱我们,给我们完整的家,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念恩幸福一辈子,念怨痛苦一辈子。”生活中记得感恩,我们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在社会上生存,有父母的教育,朋友的陪伴乃至以后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让我们身上涌起一股温暖。别人关心我们了,我们应该感恩。

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就可以了。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讲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都离不开人情。什么事情都由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在维护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损害了广大百姓的利益。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和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圣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所有的中华儿女们,让我们把中国传统美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课外阅读反思笔记4

假期中,我阅读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书,受益匪浅。什么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文化”一词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之。“文”的本义,是指各种教材哦的纹理。“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至十五形态活性质的改变。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话”或“人类化”,是指人类主题通过社会实际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的过程和一切物质与非物质成果。也就是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第二,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第三,文化史共有的。第四,文化具有传递性。第五,文化的变迁性和文化堕距。一般人们将文化划分为四个层次:舞台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第一,所谓物态文化是指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标。第二,所谓制度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第三,所谓行为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第四,所谓心态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宗教信仰等深层次的内容。

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它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本书的重点在中国文化的“昨天”,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哲学思想、法律制度、文化艺术、宗教传统、科学技术、民间习俗,增强对国情的理解。第二,增强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以及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第三,辨别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莠,抛弃其糟粕,集成优秀文化传统、建构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文化。第四,把我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点,在世界之林中保持民族特色。第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培育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习他有助于矫正现代学科分类过细所带来的知识结构单一问题。

课外阅读反思笔记5

《堂吉诃德》主人公原名叫阿伦索?吉哈达,是一个乡绅,他读当时风靡社会的骑士小说入了迷,自己取名叫堂吉诃德?德?拉曼恰,又物识了一位仆人桑丘和邻村一个小姑娘,取名杜尔西尼娅,作为自己终生为之效劳的意中人。然后骑上一匹瘦马,离家出走。堂吉诃德还按他脑子里的古怪念头行事,把风车看作巨人,把羊群当作敌军,把苦役犯当作受伤的骑士,把酒囊当作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为不但与人无益,自己也挨打受苦。他最后一次到家后即卧床不起,临终才明白过来。他立下遗嘱,唯一继承人侄女如嫁给骑士,就取消其继承权。

初读《堂吉诃德》,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经质的“勇敢精神”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越发看不起他。但是细细品读,又觉得书中蕴含了一种道理。人们的本质就是为自己的目标而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在现实的过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高粱秆儿似的游侠骑士,那位奇想联翩的绅士,时刻体现出他的正直、善良的本性,这是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因为太单纯了,才闹出许多笑话。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为的是打击、讽刺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造成的恶劣影响。本打算写成几个短篇故事,后来写着写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西班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习俗的一部百科全书。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质,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现实意义。相隔四个世纪,仍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堂吉诃德》中出现近700个人物,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走向衰亡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我想: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这部作品被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名作家推选成为最优秀的经典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