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疯狂》观后感10篇
《上帝也疯狂》系列电影绝对是属于喜剧范畴,但是背后还包含这人类文明的观点和看法。下面是虎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上帝也疯狂》观后感》,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虎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篇一
《上帝也疯狂》是个挺好玩的电影,基本处在石器时代(这个词用在布须曼人身上还不大准确,他们生活的沙漠里面没有啥石头,只有点木头)的土著人,成天乐天知命的活在大漠桃花源里面,外面怎么富裕或者是怎么贫穷都跟他们没啥关系。突然有一天有个闲着没事的飞行员“叭”把一个可口可乐瓶子扔给了他们,于是那个叫“凯”的土著人可高兴了,这是上帝的大礼啊!没别的东西比这个玩意儿更硬了,可以搓蛇皮敲木头还可以吹出点声音啥的,可是这个好东西好是好,却——催发出了这个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里的私有制根源,大伙都想用,可瓶子只有一个,凯哥很生气,他也得用啊,大家就因为这个干起来了,不和谐了。
凯倒是一个原始共产主义好战士,觉得这个玩意儿不是啥好东西,是上帝给他们的不祥之物,坚决要扔掉,先埋到地里,叫土狼给刨出来了,没法子,凯索性去寻找“世界之尽头”去解决私有化的害人精去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外面有“又丑又白”的女老师汤普森小姐,外面有会“收集肥料”开破吉普的搞笑博士,外面有懂布须曼话的“白毛神”修车师傅,哦,最重要的一点,外面还有一开枪干掉半个政府的坏人,所有的这些,对于凯来讲都是神仙般的存在,神仙的生活不比布须曼凡人,要泡妹子,开破车和搞得教室叮当响是不行的,因为一点小破事搞得大博士跟流氓似的是不行的,要开车,把车挂到树上也是不行的,与洪荒状态的布须曼人相比,文明社会有点可笑。最重要的一点是,来到外面的世界的凯哥完全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打死一只牧民的羊,还要邀请牧民家的小孩吃烤羊肉,结果——上法庭了,法庭对于他来讲完全是个不知是何物的劳什子,再穿上那件劳什子汗衫,再接受那个劳什子的审判,再进那个劳什子的监牢,哎,堂堂布须曼男子汉,居然成了1980年出生的小婴儿,整个世界都劳什子了!凯哥怕得要命,连东西都不想吃,好在世上还有好心人,大博士救了他出来。
全篇最大量的亮点就在于从坏人手里解救人质这一段,大博士利用自己的智慧,凯利用自己的特技显示了他们都不是吃干饭的,但是……真正逞英雄的,却是那个开狩猎车的小资,好在编导似乎不愿意让我们感受到文明社会太糟糕,连一群洪荒时代的人们都比不上,最后还是让大博士和汤美女团圆了,但对于凯,这一切与他无关,他只是要—处理掉那个上帝给他们的麻烦,那个倒霉催的瓶子,好在他也找到了他想象中的世界尽头,一切都大团圆了。
两个几乎无交集的社会这样碰过了头,好在结果万事大吉,没出现啥太大的文明病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编导还是希望我们生活简单一些的吧,他也许会成为老庄的信徒,可如果真要绝圣弃智,我估计——还是把我们这个世界的瓶子,以及一切私有财产消灭掉吧,可惜,这种恐怖的实验,已经做过了。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篇二
《上帝也疯狂》里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与现代社会完全脱节的布希族。布希族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区,族人对现代社会的一切一无所知,过着完全自给自足,单纯快乐的生活。他们与其他人类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所有权的意识,共享所有资源,没有纷争和矛盾。他们的文明落后,信奉上帝,仍抱有最原始的世界观,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后代,甚至把穿着文明的现代人当做神仙。
布希族以小家庭形式聚居,与其他族人长期没有联系,电影的主要讲述了基索的家庭。一个从天而降的可口可乐瓶改变了原本平静和爱的基索家庭。他们都特别喜爱这个神奇而能多功能使用的物件,让他们第一次觉得有东西是不能分享的,引发了争吵抢夺等不愉快的事情。这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以基索家庭为代表的布希族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很少,完全不了解科学的世界,无法用科学来解释他们不了解的客观现象,面对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只能认为是神的作用,只能用唯心的思想来解释。
基索家人都认为给他们带来不和的可口可乐瓶是上帝犯糊涂才扔下来的不祥之物,他们认为上帝应该爱护他们,而且一直也爱护着他们,给他们雨水和食物。事实上他们除了上帝,也确实没有办法解释一个从来没有存在于他们生活的世界的玻璃瓶子。人类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唯物用科学不断否定唯心认识的过程。一般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先有唯心的解释,随着科学的发展,再由唯物用科学还事物以本来面目。而像布希族人这样的生活条件和方式,他们不需要解释太多陌生未知的东西,所以他们的进步十分缓慢。而如果有一天他们更多的接触到现代社会,认识的过程必然也会使他们接受科学的世界而摒弃他们原有的落后思想。
影片中同时以现代人的生活与布希族做对比,反映人类在文明和社会条件快速发展的现代环境中,却是麻木,拜金,受欲望驱使在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破坏自然,蔑视自然规律。人类经过了漫长的认识和创造才获得了如今文明的社会,但却还需要不断的认识和调整世界观,价值观。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得到保障和正确的发展。 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认识工具,对社会发展确实具有重要意义。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篇三
一个布希族人凯捡到了一个可乐瓶,开始布希族觉得这是上帝赠给他们的礼物。世事难料,因为这个瓶子,布希族人开始闹起了矛盾。他们觉得这是“不祥之物”,凯决定把瓶子扔到天涯海角去。他遇到了安德鲁史帝,和他一起保护了一群孩子和凯特,并且抓住了恐怖的人波哈。最后凯扔掉了瓶子,返回布希族。
在这部电影中我十分佩服凯。凯射杀了一只羊,而被告上法庭时,他的表情居然是微笑的,还想与法庭上的人交流。我原本以为他胆子很大,很冷静。但是看到下面凯用涂了镇定剂的针射波哈等人时依旧是笑着的,我明白了,这并不是冷静,而是单纯,他是无条件地相信别人。还有就是凯拿到钱,却扔了的那一幕让我十分惊讶,他居然把钱扔了。如果是我,我绝不会扔掉,因为凯为安德鲁史帝做了那么多,这本就是他应得的。凯那时应该是觉得他要这个并没有作用才扔了的。
这部电影中我很同情一个人,那就是反派大BOSS波哈。有一幕是波哈看见自己的队员在那里玩扑克牌而训队员。我一看见波哈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就想笑。因为他太惨了,碰上两个绝世坑队友的人。更何况,当波哈睡着了之后,那两个队友还跑到石头后面躲起来玩扑克。当凯用镇定剂使波哈和六个队友睡着时,他们产还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玩牌。妥妥坑队友啊!我非常想对波哈说:“你被抓是肯定的,因为你队里有那两个活宝,他们使你的职业生涯一去不复返,真是‘不怕有神一样的对手,就怕有猪一样的队友’。”
这一部电影我看完后感慨万千。如果都市文明融到原始文明中,原始文明是否会改变?是否与都市文明有冲突?会打断原始文明的平静吗?一个可乐瓶都使原始文明开始分崩离析,如果真的融入到都市文明中,原始文明又会如何呢?
上帝也疯狂电影观后感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篇四
《上帝也疯狂》系列讲述的是在非洲的卡拉哈里地区,生活着一群生性乐观、知足自在的布希族土人,两万年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虽然距离现代化大都市仅六百哩,但他们对于现代化的事物却一无所知。卡拉哈里是个半沙漠地区,一年中有九个月干旱无雨,许多动物都因为无法适应那里的环境纷纷离开,而它却是布希族人眼中的天堂——他们无须依靠地表水就能生活,拥有丰富的生存经验。
这个半原始的人类社会没有所有权,布希族人与世无争,过着单纯快乐的生活,却因为一只从天而降的可乐瓶发生了改变。这个来自文明世界的产物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也引发了嫉妒和仇恨,为了丢掉“上帝赐予的”“邪恶”礼物,部族成员基踏上了漫漫路途,也由此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引出了种种故事……
《上帝也疯狂》系列每部均有三条人物线索,如:第一部里的基、生物学家史帝和教师凯特以及_分子波嘎,第二部里的奇哥、生物学家史蒂芬和律师泰勒以及奇哥的两个孩子。三条线索各自张弛有度地发展着又有条不紊地穿插着。
《上帝也疯狂》系列成功而难得地兼具了多种风格:既有严肃深入的思索又有轻松质朴的趣味,既有出自艺术手法的虚构与夸张又有基于人文视角的写实与细腻,既幽默逗乐又感人泪下,真真是回味无穷。
一方面,观众会为剧情乐不可支:政府军逼问口供的方法、香蕉林里劳娱结合的混战、破吉普车引发的种种麻烦……很多都是基于非洲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动物习性、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花费心思设计的误会与笑料,汇聚在一起就制造出了精彩纷呈、喧闹而富有层次感的喜剧效果。当然,其中不乏刻意制造的噱头,有些在今天看来已经很老套了,却被演员演绎得浑然天成,既在意料之中又有意外之喜。
另一方面,《上帝也疯狂》系列就像一部活动着的人类文明简史,生动、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片中有原始部族也有现代社会、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多种社会形态纵横交织在一起,多种文明集中地冲突着又温和地共生着。来自各个地域、阶级与国度的人们彼此好奇地观望着、谨慎地试探着、滑稽地碰撞着、真诚地感动着,所有矛盾都被处理得并不那么激烈,反而极富趣味与人情味,比如硬是要求交战国士兵、两个冤家对头手牵手才能摆脱困境。
在《上帝也疯狂》里,随处可见导演对人类自身发展的思考:文明在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还附带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们想方设法节省人力、改进环境,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加复杂、紧张?不甘屈服于自然、反要它来迁就我们却又必须每时每刻去适应自己创造的环境……所有这些都具体化在了一只可乐瓶上。无疑,可乐瓶再适当不过了——它是原始部族接触现代社会的媒介、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最能够代表美国对他国的文化侵袭。与其说它是上帝赐予的,不如说它是上帝授权人类制造的。
童话作家Edith Nesbit(伊迪斯·涅丝比)在其作品《The Magic City》(魔术城市)里描绘过这样一幅景象:“里头有一条因为一时疏忽而订下的可怕律法——任何人只要开口要求使用机器,就会得到那部机器,但是必须一直保有并不停地使用它。”听起来很熟悉吧?这一具有寓言性质的律法在电影《Jumanji》(勇敢者的游戏)里同样得以体现。上帝订立的规则也是如此:人类制造物品,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丧失节制、产生依赖与环境恶化。人造物本身是无罪的,有罪的是人的贪欲。上帝不会收回一切,人类发展进程本身就是一条不归路。
于是,像布希族人争夺可乐瓶那样,一切都从不必要变成了必要。正如片中所说“(奇哥)很难描述外界的人,最后只好说他们会变魔术、让东西或跑或飞,但他们不够聪明——因为缺了那些东西之后,他们便无法生存。”基执着地要扔掉那只可乐瓶,莫若说是人类坚持要抛弃某些自身的罪恶,然而消除物品就能根除人性的弱点吗?退守到原始社会就能解决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吗?
影片流露出对人类社会初始状态的赞美。卡拉哈里地区是地球上最后的伊甸园,布希族是原始的乌托邦,没有私有财产、生活无忧无虑,导演Jamie Uys(杰米·尤易斯)毫不掩饰对这一理想国度的向往之情。正因为如此,基打了猎物要与人分享却被指控侵犯了私有财产,在狱中呈现出的呆滞与深受伤害的表情令观众印象深刻。
当然,这一切都只代表了导演个人的价值取向。对于私有制和阶级出现前的那段时期,人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慕情结。比如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将人类的发展分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黑铁时代四个阶段,越到后来越黑暗;印度史诗里的好些诗节热情讴歌过去那没有等级差别的社会;中国也有描述上古时代如何美好的神话传说。这种情结延伸出去就成为:笃信过去的一切总是比现在美好。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又对未来充满困惑,只有通过美化、怀念过去以寻求安慰,却忽视了那个“过去”后人并没有经历过,或是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或是忘记了所有的“过去”都是“现在”的累积。
《上帝也疯狂》观看心得 篇五
在《上帝也疯狂》第一部中,贯穿全片的主题是先进的生产力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交流产生隔阂,私欲膨胀。面对“困境”,在挣扎中进行微弱的自救。
在续集中,主题是围绕生活中的爱与和谐,当我们面对无房族党的先进文化合工业带来的改变时,在迷失中寻找纯真的爱,在斗争中发现和谐的美。
第一部中,该片以布希人要扔掉上帝赐给的“不祥之物”为情节主线,这个“不祥之物”之物仅仅是一名飞行员随手一扔的可乐瓶,凯发现了它,并把它带回了家。但是,这个并不是生存必需品的可乐瓶,却成为了族人发生冲突和矛盾的导火索,凯开始认为这个可乐瓶是不祥的象征。他希望让自己的族人回到当初,能回到彼此相爱互助,共同分享。这段主要情节不仅丰满了主线的构筑,同事对主题起了点明和烘托的作用。在我们看到这群被烦劳世俗所遗忘的布希人是,他们生活在资源贫乏,环境恶劣的卡拉哈里,但他们拥有最纯真的笑脸和最易满足的内心。可乐瓶仅仅是一个现代产物的缩影,人掉这个代表着不祥的可乐瓶,隐喻着我们在意识到所谓的现代文明给我们淳朴人性产生冲击时,我们选择'丢弃'这种方式进行抗争,但现代文明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已经缓慢侵蚀最原始的纯粹。
在续集中,大量的画面来展示非洲大自然的动物们,土狼,蜜獾,鸵鸟以及犀牛频频出镜,让我看到了展示大自然的独特幽默,影片中,让我记忆犹新的,莫过于那两条一望无际的车辙,在草原里显得如此突兀和扎眼,凯的孩子被车辙吸引,从而误上了偷猎者的车,凯也踏上寻孩之旅,其中凯在旅途中,救助了蜜罐缠身的动物学家,尽管凯为了寻找孩子心急火燎的时候,他仍旧选择停下来帮助他人,这最本质的关爱,展示的不仅是布希人的可爱,也展现人性。在寻找孩子和救助他人,这种爱都是本能,凯不需要回报,在他们眼中都是理所当然,凯不需要感谢,在他们眼中,接受就是对他的回馈,还有两个战士不断交换着俘虏的身份,在大笑中又觉得讽刺,后来,当最后他们手拉手报以微笑时,人与人之间是没有绝对不可化解的矛盾,蜜獾后来也没有一直咬着动物学家的皮靴,也并不是所有的犀牛都会攻击人类,这些不可或缺的情节与主题相得益彰,加深主题的同时也进行了升华,以凯寻找丢失的孩子为主线,隐喻着在社会发展时,我们身边中最温暖的存在———爱。让我们不再迷失和走远,用爱感知将会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化解的,爱与和谐则是冲突的最好媒介。
《上帝也疯狂》让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学会了驻足和深思,别忘记自己的最初,无法拒绝的现代化侵蚀了自己,也请听听心中最真的声音。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篇六
电影《上帝也疯狂》老师把1和2都看了。绝得拍得非常天然、唯美、快乐。
非洲卡拉哈里沙漠难与世隔绝的布希族依靠他们特有的智慧在这里生存。在干旱的环境里自有一套谋生方式。他们单纯知足,充满真善美,没有战争罪恶等语汇。
第一步讲的是:突然一天,飞来一个文明世界弃扔的饮料瓶子,在发现它的妙处后,他们开始有了争的东西和不能分享的感觉,内心的嫉妒、仇恨扰乱了他们生活的平静、和悦。他开始了远足,要扔掉这个邪恶的东西,然后遇到了一些事。最终还是不懂这只是个瓶子,不是邪恶。他们的这种远离世俗,远离人类,远离邪恶的生活方式也挺好的。至少很平静。
第二部就更显示出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单纯和善良了。卡拉哈里人奇哥的两个幼子奇沙与奇尔在父亲寻找食物时被车厢的露水吸引,登上了偷猎者的卡车,却被不知情的偷猎者带走。奇哥自此踏上了追寻孩子的旅途,途中遇到的很多奇人奇事都没有让这位单纯的父亲感到危险,因为他本身就是善良的,那么世界在他的眼里就是善良。
喜欢这种善良。可以远离烦争,远离邪恶。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篇七
故事发生在非洲一个未经开发的地方:卡拉哈里。虽然距离都市只有六百英里,但居民对于现代化事物一无所知。他们过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没有纷争,没有犯罪,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海鲜鱼翅,生活悠然自在,群居在一起,生活宁静而安详。他们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们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飞机在他们部落上空飞过时,驾驶员扔下了一个空的可口可乐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凯的面前,他以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给他们的礼物,因而他十分兴奋,把礼物带回了部落,现代文明第一次冲击了这个小部落。人们将这个“上帝的礼物”当做劳动工具用来做各种事情,因为是“上帝的礼物”,大家开始抢夺这个劳动工具,姐姐残忍地拿瓶子敲着弟弟的头,满是鲜血,宁静的生活被现代文明打破了。人们之间开始出现纷争。
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是否文明的每一次发展必然带来纷争?我还不敢用“进步”一词。因为,进步是一个褒义词,是表示赞许和积极肯定。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很难说今天的文明就一定比封建社会,比原始社会好。现代人只是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古今对比,厚今薄古。与布希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中的现代人都在忙碌,人不忍屈服于自然,反而要自然适应人类,他们建立都市,发明各种交通工具,机器,为设法节省体力而绞尽脑汁,越想法改进生活环境,反而使生活变得更复杂。儿童必须花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如何在这复杂危险的环境下生存。这些文明人必须时刻想着如何去适应自己创造的环境,花费大量精力,为家庭、工作奔波。而在卡拉哈里,日子随便你打发,高兴的话天天都是星期天。
不同的现代文明之间之所以冲突不断,原因很简单,这个世界原本很简单,是我们把它想的复杂了。幸福生活原本很简单,像布希族人一样,渴了就去觅水,饿了就去猎杀动物,吃饱就行,绝不库存;闲了,大家就围着篝火讲故事。他们熟悉自然,熟悉土地上的每一个脚印,那些脚印代表不同的信息。借由这些从小锻炼的生存本领,布希族人生活的自由自在。骄傲物质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我们现今被文明糟蹋的海洋和天地,肆意的向大地索取,污染和破坏了一个地球还不够,还将自己肮脏的手伸向了茫茫宇宙。人类无尽的欲望,何处才是尽头?
打开了欲望这个潘多拉魔盒,也就打开了人类文明血腥前行的历史画卷。画卷里处处都是在血与火的对抗,处处都彰显着“利益”、与“欲望”,二者形影不离。100多年前,恩格斯写过一篇经典文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他指出国家和阶级、私有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的。摩尔根指出,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财富的增长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广泛,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对它进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这种财富对人民说来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人类的智慧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影片很好的阐释了恩格斯和摩尔根的观点。在影片中,处于原始社会的布希族没有财富观念,没有利益冲突。因为上帝的礼物――一个玻璃瓶子――因为都想据为己有而引发纷争。
本来是一部喜剧片,却处处流露出导演对现代文明的反思。鲁迅先生曾说喜剧就是把丑陋的东西剥光了给人看。影片中,与世隔绝的原始布希族人在现代文明前表现的如此滑稽可笑:现代人的天赋人权,法律,犯罪,房子,汽车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其生活如《桃花源记》里描述的情形一样,“无论魏晋,不知有汉”,简直是世外桃源。恰恰是看似笨拙可笑的布希族人让现代人思考:人类文明究竟应该向何处去?不同文明之间该如何共存?
在影片的结尾,凯扔掉了上帝的礼物――瓶子,扔掉了这个引发部落冲突的“不详之物”。然而,他还能恢复到以往的“世外桃源”式的平静生活中吗?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屏幕上大片的空白留给现代人去遐想,去思索……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篇八
我认为这部电影用纪实片的形式以原始文明和现代科技文明两者间的不间断相互切换对比的手段来揭示现代科技在为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便利为人类社会生产提高了效率的同时却磨灭了人与人之间最真切的情感和最原始的平等!对比于现代文明,原始文明的无知,原始社会物质上的贫乏让我们这些居住在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中的现代人看了不禁发笑甚至因感受到无知的可怕而心中突现出一丝凉意并在之后庆幸自己能成长在身处中的环境里。但是,当自己的思想随着影片的剧情发展而不断深入的时候,我才愕然醒悟!原始的极致原来就是真实!他们原始的部落之中没有现代人之间的复杂之极的人际关系,没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没有商圈中的唯利是图,更没有各国内外政治中的惊天骗局战火弥漫!他们的物质贫乏使他们无欲无求,毫无贪念。
他们在没有丝毫抵御自然界风吹雨打的手段和工具的同时却可以真诚的相互搀扶着走出风雨带来的阴暗。片中对比最为强烈的是:当一支现代社会的可乐瓶意外的掉落在他们的村子中时,他们原本平静的原始生活彻底的被这个小小的玻璃瓶所改变了!我认为导演在此处运用的拍摄手法非常高明!就像是涟漪效应一样把一件本不属于这一环境的东西生生投入到这个环境中去,其所产生的多米诺推动作用就会把这一环境中原本静止的一切都推倒向另一个方向!小小的可乐瓶在激发出人类天生的创造力的同时,也同样刺激了人类丑恶贪婪的神经,大家都开始想将瓶子据为己有甚至不惜相互攻击。而主人公在为了让自己的部落恢复平静毅然离开自己的土地盲目的四处寻找着世界的尽头去丢到这个可乐瓶的过程中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更是让人思潮澎湃!影片其实在追溯原始的美好的同时也在向观众揭示着人性的弱点,不论是原始还是现代,无知或是文明,智慧和贪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同天性,正如同追求美好是人类的本性一样。生活在原始文明的人类也可以变的贪婪,也可以用智慧来提高生活生产水平;而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人类也会渴望同他人真诚相待。
然而这一切假设的发生都需要一颗像影片中的可乐瓶一样的可激起涟漪的石子。人类为了能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把自己的天性包藏起来,但这些原始的动物感有一天还是会暴露出来,而暴露本性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环境的改变!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篇九
这是一部幽默的影片,镜头对着生活在荒漠与简单之中的布须曼人,也对着活在钢筋混泥土与复杂中的现代文明人。开头,我们看到荒芜、干旱的沙漠造就着一群简单、淳朴、善良的族人,没有纷争、资源共享、生活简单、没有烦恼。之后,我们又看到了忙碌在工作上、学习中,奔波于自己创造的生活的我们。我们可能更先进,可能显得更多彩,可能活得更便利,但是我们被圈在自己规定的一套体系中,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做午休二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多少显得疲惫、压抑、烦恼重重。接着,这两类人在草原上相遇了。
因为一个从天而降的玻璃瓶子,布须曼人的简单生活被打破,因为瓶子只有一个,大家开始争抢这个瓶子,于是,有了纷争。基觉得这个瓶子是个不祥之物,他不知道上帝为什么要把这个送给他们,上帝给了他们食物、栖息地,他们深受感激,但是当上帝掉下这个玻璃饼子的时候,他们觉得上帝疯了。所以基决定走到世界的尽头,亲自把这瓶子还给上帝。关于世界的尽头,文明的我们明白地球是个圆的真理,更明白简单的布须曼人根本走不到世界的尽头。所以基走啊走,便碰到了在草原调查的博士和渐渐被文明同化的西方土著。基不明白为什么他微笑地拿着类似树干的东西面对土著的时候他们会惊慌,为什么他打到的猎物让他们分享他们却那么生气。在他的字典里,没有罪恶,也无所谓偷盗,所以在他被关进那个狭小牢笼的时候,他望着那个高高的围着栅栏的窗户,神情中第一次有了无助和迷茫。
还好,基遇到了一个懂布须曼语的人,遇到了善良博学的博士,他们了解布须曼人,也深知三个月的监禁对他来说意味着毁灭。他们将他救出,留在自己身边,偶尔教他一些机械使用知识。在与那群手持武器的胁持者的较量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基很聪明,他会很快理解博士的意思,他会区分歹徒与受害者,他会很准确地给凯特传递消息,他动作娴熟、表演精湛,我们看到他其实与我们是一样的,只是最后,当基像猴子般跳跃在那辆破车上,无法驾驭它的时候,我们醒悟,他依旧是游荡在我们的文明之外的朋友。
百度百科里用自然的单纯和文明的莽撞来评述《上帝也疯狂》的一和二。显然,布须曼人代表着自然的状态,而自以为是的我们代表着文明人的思想。我常用文明和野蛮来区分他们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可是渐渐地我们会发现莽撞和粗鲁可能只是我们这些穿戴整齐、举止文雅的文明人所有的特点,因为在他们的脑海中,从来没有文明和野蛮之分。他们其实是聪明的,能在这样一个极度缺水的环境中很好地适应下来,能极好地利用植物、动物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他们其实更是明智的,他们不给自己安排工作日和休息日,所以天天都是星期天,时时都是快乐的,他们不给自己留有剩余,所以就避免了争夺。他们其实什么都明白,所以在那个瓶子引起争执的第一时间,他们选择扔掉它而不是因为它的便利而继续争夺,所以在遇到白皮肤、包裹严实的文明人的时候,会质疑他们是否是心中的上帝。他们或许是比我们更先进,比我们懂得如何避免复杂和烦恼,而保持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单纯和简单。
我们常常用异化这个词来评价我们所处的生活和我们自己,我们也很早开始反思以前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文明进程是否真的颠扑不破。当我们把目光转向那片安静、荒芜的土地,转向布须曼人的生活时,我们或许感受了一点点的领悟。当上帝疯了的时候,把那些不祥之物还给上帝,而不是,跟着上帝去疯,然后自己把自己囚禁了。这就是他们与我们的区别。
上帝也疯狂观后感 篇十
在我眼中,《上帝也疯狂》这部片子绝对是一部喜剧,但看完后再思考,这部片子不仅仅是喜剧那么简单的,它还包含着很多人类学的观点和看法。
首先是表现了泰勒的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泰勒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animism)。他指出,万物有灵论有两个基本信条:一是相信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二是相信各种神灵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同时神灵和人是相同的,人的行为会引起神的高兴或不悦。泰勒认为万物有灵论是宗教的最初形式,并据此构建了其进化图式的宗教发展史。先民们开始是对人的灵魂的信仰,后来延伸到了动物,植物以及高山,大河等无生命的物体,形成范灵信仰。之后,范灵信仰发展为祖先崇拜(包括图腾崇拜),然后再到精灵崇拜,再到多神崇拜,最后发展为一神崇拜。
影片说的是一个生活在沙漠,没有纷争,没有文明,没有时间,没有货物流通,没有商品观念的民族——布希族,他们打猎为生,打猎的食物会大家平均分配,晚上围在一起吃饭,聊天,唱歌,没有学习,没有工作,虽然近似于原始人的生活,但他们很快乐,大家都很友好,他们很虔诚,信仰上帝,觉得上帝在保佑他们,他们是一个原始的社会,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他们以为世界上只有他们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飞机在他们部落上空飞过时,驾驶员扔下了一个空的可口可乐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凯的面前,他以为这是神的旨意,是神送给他们的礼物,因而他十分兴奋,把礼物带回了部落,现代化第一次冲击了这个小部落,虽然仅仅是一个可乐瓶,但在他们眼中是神圣的,上帝的礼物啊,物以稀为贵,何况是上帝的礼物?和谐的小部落开始出现了争吵,甚至为了那瓶子两个小孩子大打出手,那么小的孩子,甚至还是两姐弟,姐姐残忍地拿瓶子敲着弟弟的头,满是鲜血,虽然是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我的心却抽痛起来,是不是现代文明真的会带来争夺和利益的争抢,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想为自己争得最大利益,为了这利益往往不择手段,国家间出现了杀戮,打仗,两次世界大战,直到现在的海湾战争,美国侵占伊拉克等不都令人痛心疾首吗;而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却勾心斗角,斗得天昏地暗。就算凭借这些得到利益又如何呢,我们真的会快乐吗,我们会得到幸福吗?
现代的人并没有醒悟,影片中现代人还是那么忙碌地活着,不知道生活为了什么,----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竟然去行刺总统,总统为了抓住他们,发动了大规模的捕捉行动,----甚至劫持了小孩子做人质,他们相互出卖,相互欺瞒。镜头转过来,布希族人围住火炉沉思,他们在反省,向神忏悔,他们认为瓶子是个“不祥之物”,他们要把它还给上帝,于是凯带着瓶子真正开始了走入现代的探险之旅。
布希文化与现代文化相遇肯定会有一些不同,双方在大家眼中都是奇怪的,都不被对方理解,但他们相互之间是包容的,文化是包容的,求同存异的。现代人中存在的权利,暴力,法律,犯罪;甚至房子,汽车;更甚至连现代人本身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议;同时,凯(布希人)的行为:猎杀村民的羊,不吃监狱的食物,对丢弃“不祥之物”的执着……也让现代人不解。但他们最后都可以做到很好的朋友。
文化是包容的,不同的文化形态会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我们不应该去指责其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毕竟现代文明也是充斥着罪恶和人类劣根性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10篇《《上帝也疯狂》观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推荐作文:
- ·2023寒假真实作文
- ·《寒号鸟》读后感优秀3篇
-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范文
- ·最新黄金时代观后感作文大全
- ·红飘带狮王读后感【优秀10篇】
- ·我的妈妈优秀9篇
- ·三年级景物描写作文600字
- ·六年级母爱记叙文作文
- ·父爱作文600字(优秀7篇)
- ·作文暑假旅游初二
- ·2023情人节送花贺卡情话句子(6篇)
- ·《阿q正传》读后感500字
- ·《曾子杀猪》读后感【优秀3篇】
- ·红楼梦第52到55回读后感
- ·《武松打虎》读后感(优秀4篇)
- ·2022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 ·《跑吧孩子》观后感优秀4篇
- ·2023年九曲溪游记二十一篇(实用精彩10篇
- ·拾金不昧的清洁工(优秀9篇)
- ·那一刻我长大了说明文作文5篇
- ·《三国志》的读后感【优秀7篇】
- ·中秋节作文高一400字模板
- ·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观后感(精选10篇)
- ·端午节日记字数200字【优秀6篇】
- ·节日的作文300字优秀9篇
- ·《海底两万里》个人读书感悟
- ·校园发生的一件事作文优秀8篇
- ·魔戒2读后感(精彩2篇)
- ·购物作文(优秀5篇)
- ·暖人的微笑作文范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