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先进事迹精彩10篇

时间:2023-05-09 08:58:02 | 来源:作文库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湖南炎陵原县委书记黄诗燕,8年多时间扎根脱贫一线,带领干部群众脱贫的事迹,在湖南引起热烈反响。虎知道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10篇《最新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先进事迹》,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脱贫攻坚人物黄诗燕 篇一

曾经的感人故事再次登上荧屏,在国家级媒体广泛宣传,我市的扶贫干部、同黄诗燕同志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们,深受鼓舞。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炎陵县下村乡坳头村原扶贫工作队长王健康:“一个方面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情怀,另外苦干实干精神给我的印象非常深,他常有的一句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如期全面实现脱贫任务’,在后面的脱贫巩固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扬他这种不怕苦的精神,要勇于担当为民服务。”

市扶贫办综合宣传组工作人员、炎陵县鹿原镇原选调干部彭再高:“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务实,抓产业抓扶贫工作非常有思路有力度,作为一个年轻干部来说也是要从诗燕书记的事迹中汲取自己成长的力量,继续为扶贫事业,为株洲市巩固脱贫攻坚再加把油。”

炎陵县霞阳镇石子坝村党总支书记陈远高在办公室收看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报道。20__年7月,黄诗燕曾在当地调研,看到陈远高家一棵产值7000元的黄桃树之后,定下了发展炎陵黄桃产业的决心。如今,全县炎陵黄桃种植面积达8.9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0亿元,带动全县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

炎陵县霞阳镇石子坝村党总支书记陈远高:“我们村黄桃种植面积由原来的200多亩,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一1700多亩,全村90%以上的村民从中受益。我们将继续把黄桃产业做好,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黄诗燕生前驻村帮扶的霞阳镇大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刘云慧认真收看了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报道。在黄诗燕的推动下,如今的大源村村容整洁、产业兴旺,已经从最偏远、最落后的贫困村,成了远近有名的风景村。

炎陵县霞阳镇大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刘云慧:“诗燕书记为大源村的脱贫事业贡献了最后一丝力气,作为扶贫队员,我们要带领全村的村民发展产业,借乡村振兴建设的春风,把大源村建成美丽幸福的小康村,以此来纪念我们的黄书记。”

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观后感 篇二

蓝图变成高楼,唯有一砖一瓦的行动。

通过深入调研与论证,黄诗燕与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形成共识:打造炎陵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和特色水果、有机茶叶、无公害蔬菜、笋竹、油茶、酃县白鹅、花卉苗木、药材八大“农字号”特色产业,鼓励村民“量体裁衣、宜养则养、宜种则种”。

“一带八基地”的突破口在哪里?黄诗燕将目光盯准了炎陵的黄桃。2011年,炎陵县将黄桃产业纳入重点扶持,重点推广良种“锦绣黄桃”,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奖励扶持种植户。

对此决定,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财政本来就困难,黄桃产业看不到税收预期,每年拿钱去“贴”,值吗?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品质如何保证?都种黄桃,果贱伤农怎么办……

黄诗燕不为所动。在他的主导下,全县砍掉劣质黄桃苗,培育5个优质高效示范点,扶持171个科技示范户;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及时提供良种苗木、技术培训、农资供应、销售渠道等服务……

黄诗燕成了炎陵黄桃的头号推销员。

每年的桃花节、黄桃大会,黄诗燕都出面“站台”吆喝;北京、广州等地的供销对接会,黄诗燕现场促销;央视推广炎陵黄桃,黄诗燕琢磨出推广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每到黄桃成熟季节,黄诗燕还会到路边水果店转一转,要求有关部门两天报告一次全县黄桃销售信息。

黄诗燕为炎陵黄桃的品牌推介不遗余力,有人好心提醒:“领导干部为产品站台代言,不妥。你是县委书记,更容易招来非议。”

“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黄诗燕很坦然。

如今,炎陵黄桃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炎陵黄桃”获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口新加坡、阿联酋和香港、澳门等地。目前,炎陵全县8000多户种植黄桃8万多亩,近6万人进入黄桃产业链,近60%贫困人口通过种植黄桃稳定脱贫。

“农业产业需要培育期。没有当年黄书记花大气力抓黄桃产业,炎陵脱贫摘帽不见得有这么早。”炎陵县县长文专文感叹。

2019年11月11日,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已担任炎陵县黄桃产业办副主任的谭忠诚在红军标语博物馆最后一次见到黄诗燕。临走时,黄诗燕叫住他:“老谭啊,炎陵黄桃发展进入了关键期,你怎么看?我们找个时间探讨探讨。”

“炎陵黄桃确实碰到了同质化竞争等新问题,他一直在思考黄桃的未来。可惜再也不能和黄书记探讨了。”谭忠诚遗憾地说。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先进事迹 篇三

在师生们的记忆中,小娟总是会用自己的乐观影响他人。

刚入学时,第一次远离父母,刚刚成年的姑娘们,总想尽快尝尝踏足社会的滋味。很快,张小娟和张珊等四个同学选中一张勤工助学的传单,每人缴纳了160元中介费,接了一个做调查问卷的活儿。

但完成任务后她们却发现:中介人去楼空。那时,她们一个月的生活费普遍才400元。就在大家都在懊恼时,张小娟却跟没事儿人一样安慰大家:没关系,就当交学费了。

小娟的宽慰,让大家渐渐摆脱了不良情绪。但那时,同学们并不知道,家境极其贫困的张小娟,是因被选为“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受助生,才有机会走进大学校门。

“张小娟总是能用自己的积极心态营造一种氛围,让大家跟着她一起快乐起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全国妇联副主席(兼)蒙曼曾是张小娟的实习带队老师,她说:“念书时,小娟属于不前不后,不声不响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因为我带他们班去湘西实习,可能都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

这个最初让蒙曼觉得“很沉静、默默无闻”的女孩,通过一次实习,让老师刷新了印象。

那次实习,不仅路途遥远、坐火车硬座长达25个小时,同学们在当地江边住的房子又潮又热,没有空调,大家的汗“就像河一样流”。赶上雨季,被褥总是湿乎乎的,衣服洗了也很难干透,蚊子更是多得打也打不完,再加上饮食偏辣,很多北方同学难以适应、情绪低落。

大家却记得,小娟从不抱怨,还老是安慰他人,笑容也很治愈。

在师生眼中,张小娟特别有奉献精神,特别喜欢帮助别人。

“这孩子身上有一种淳朴的本质,人群中可能不易凸显,但关键时刻这种质朴的东西会闪光。”回忆往昔,蒙曼说。

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观后感 篇四

做大黄桃产业

当地种植8万多亩,2019年产值11亿元

2011年6月25日,炎陵县迎来第三十任县委书记黄诗燕。

从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派下来,别人说他是“镀金”,黄诗燕却不理会。骄阳似火,他戴上一顶草帽就下乡了。

山路泥泞,60多公里山路,车走了3个多小时,到了离县城最远的策源乡梨树洲村,这里地处湖南第一高峰酃峰下,是当时全株洲唯一的“无电村”。村干部诉苦:全村25户8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仅1000余元。

山多地少,出路在哪?黄诗燕提出,农业发展重点抓好生态特色产业;用好生态山水自然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以特色种养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精准扶贫。

在村里调研,黄诗燕看到不少老乡家里种了黄桃,但经济效益却不好。学农出身的黄诗燕发现,这里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湿、多沙土,种农作物十种九不收,长出来的黄桃却很甜。

在黄诗燕倡议下,炎陵县成立了黄桃产业办、黄桃协会。从2011年开始,县里组织的有关黄桃大大小小的活动,黄诗燕不知参加了多少场。黄桃大会,主动站台;江浙推销,主动带队。他提议将当地黄桃统一定名为“炎陵黄桃”,并申请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打响了品牌。

有人善意提醒,县委书记公开为产品代言,会不会引来非议?他坦然说:“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

终于,黄桃从炎陵的深山沟,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当地种植8万多亩,2019年产值11亿元,黄桃有关收入占全县农民农林牧渔业收入的40%;近六成贫困人口靠种植黄桃实现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人物黄诗燕 篇五

黄诗燕穿着那件人们熟悉的黑色夹克衫,脸色明显憔悴。当他发言时,人们吃了一惊。他的声音很低沉,甚至听不太清,只讲了20多分钟。

书记今天怎么了?疑惑与不安浮现在人们心头。炎陵县委副书记饶祥明主持会议,特意在黄诗燕讲话结束后,重复了他提出的几点要求。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黄诗燕作为炎陵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发出的最后一道战斗令。

当晚,黄诗燕因突发心源性疾病逝去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县委大院。11月30日清晨,送别黄诗燕的车队缓缓绕城一周,悄然离开——

他愿意这样悄悄地回家。“他平时最怕的,就是麻烦别人。”妻子彭建兰懂得他的心。令她痛彻心扉的,是11月24日,她没能说服身体不舒服的黄诗燕留在株洲的家,留在她身边:“他说第二天有工作,连夜赶回了炎陵。”

回想黄诗燕最后的生命轨迹,人们感慨,为了脱贫攻坚,为了美丽幸福新炎陵,他拼尽了最后的力气。

11月24日晚,他因胃部剧痛彻夜未眠。

11月25日,他没吃早餐,去县医院检查,发现胃和心脏都有一点问题。但他只吃了点胃药,就赶去参加了炎陵县中医院新址落成活动。

11月29日早晨,黄诗燕只喝了点稀饭。饶祥明劝他不要去开会了。但黄诗燕说,脱贫攻坚是大事,必须参加。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是民生工程,压倒一切!”

“切实解决问题,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落实、落细、落小,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与会者的笔记本上,留下了黄诗燕的最后嘱托。

20__年6月25日,47岁的黄诗燕走进炎陵县委大院,成为这个20多万人口的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此前,他是株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

从市委大院到边陲山区,也有人背后咬耳朵:还不是镀镀金,过两年“曲线救国”,进城升官咧。

黄诗燕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7月的大暑天,他戴上一顶草帽下乡去了。

他去了离县城最远的策源乡梨树洲村。这里地处湖南第一高峰酃峰下,旅游资源丰富,却是当时株洲唯一的“无电村”。

60多公里崎岖山路,黄诗燕花了3个多小时。村党支部书记伍英华向他诉苦:村民自己装的小型发电机电压不稳,由于用电强度大几次把发电机给烧了。全村共25户8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仅1000余元。

他去了中团村的一户果园,和正在忙碌的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谭忠诚聊起了炎陵的黄桃。上世纪80年代,县农业局从上海引进了100株芽苗。虽然炎陵有适合栽种黄桃的独特地理条件,但历经近30年发展,还是规模不大,质量不高。

黄诗燕短时间内先后走访了全县11个乡镇(场)、54个贫困村。他越走心情越沉重,沿途一幅幅图景在心中挥之不去:船形乡水垅村大半村民住在“杉皮屋”里,逢雨必漏;下村乡坳头村村民好不容易种出来的水果,因山路闭塞,一公斤两块钱贱卖给商贩……

一个多月的调研下来,黄诗燕摸清了家底:20__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970元,分别相当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52.8%、38.8%;按当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国家贫困标准,全县贫困发生率很高。

沉甸甸的数据让他寝食难安。历史的机遇,更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贫困是文明社会的顽疾。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许下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在战胜贫困的道路上,党带领人民栉风沐雨,接续奋斗。20__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__-20__年)》,将罗霄山片区列入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炎陵县纳入了罗霄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20__年11月,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家脱贫攻坚大战打响。炎陵扶贫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在了这个出身农家、毕业于农校、对农民一腔深情的湖南汉子肩上。

炎陵,这片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热土,也似乎一直在等待一个领军人物的到来,他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凝聚起这片土地积蓄起来的所有力量,打赢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战。

炎陵脱贫攻坚,路在何方?

20__年12月27日。在炎陵县县长文专文的办公室里,文专文指点着墙上一幅炎陵县地图,感慨黄诗燕作为炎陵脱贫攻坚的设计师,政治站位高,富有战略眼光。

“黄书记将炎陵作为一个大整体来规划,提炼出‘四老四地’的特点: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他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并通过修建102公里的旅游环线,改变了炎陵千百年来东、西、南不联通的交通格局。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炎陵县副县长陈黎明,同样佩服黄诗燕的前瞻性:“山沟沟里的县委书记,眼光放得很长远。20__年,黄书记提出了守住‘绿水青山’是炎陵人民的第一选择,实现率先全面脱贫、率先全面小康是炎陵人民的第一梦想。他很有定力,看准了、盯下去,一张蓝图干到底。”

20__年,炎陵县成为全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从20__年底的16.57%下降到20__年的0.65%,实现高质量脱贫。

20__年10月19日,炎陵县召开全县脱贫摘帽总结表彰暨巩固提升动员大会。黄诗燕向全体与会人员深深鞠躬,讲话非常动情,很多干部都流下了眼泪。当他讲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时,还脱稿说,大革命时期有3万多炎陵人为革命献出生命,希望大家发扬这种革命精神继续努力。

“黄书记为炎陵脱贫而来,为炎陵脱贫而去。”文专文红了眼圈:“你看这幅株洲市地图,从株洲到炎陵,就像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来回近500公里,要花五六个小时。黄书记跑了差不多9年。单是坚持做到这一条,就不容易啊。”

蓝图变成高楼,唯有一砖一瓦的行动。

通过深入调研与论证,黄诗燕与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形成共识:打造炎陵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和特色水果、有机茶叶、无公害蔬菜、笋竹、油茶、酃县白鹅、花卉苗木、药材八大“农字号”特色产业,鼓励村民“量体裁衣、宜养则养、宜种则种”。

“一带八基地”的突破口在哪里?黄诗燕将目光盯准了炎陵的黄桃。20__年,炎陵县将黄桃产业纳入重点扶持,重点推广良种“锦绣黄桃”,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奖励扶持种植户。

对此决定,赞成的有,反对的也不少:财政本来就困难,黄桃产业看不到税收预期,每年拿钱去“贴”,值吗?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品质如何保证?都种黄桃,果贱伤农怎么办……

黄诗燕不为所动。在他的主导下,全县砍掉劣质黄桃苗,培育5个优质高效示范点,扶持171个科技示范户;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及时提供良种苗木、技术培训、农资供应、销售渠道等服务……

黄诗燕成了炎陵黄桃的头号推销员。

每年的桃花节、黄桃大会,黄诗燕都出面“站台”吆喝;北京、广州等地的供销对接会,黄诗燕现场促销;央视推广炎陵黄桃,黄诗燕琢磨出推广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每到黄桃成熟季节,黄诗燕还会到路边水果店转一转,要求有关部门两天报告一次全县黄桃销售信息。

黄诗燕为炎陵黄桃的品牌推介不遗余力,有人好心提醒:“领导干部为产品站台代言,不妥。你是县委书记,更容易招来非议。”

“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黄诗燕很坦然。

如今,炎陵黄桃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炎陵黄桃”获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口新加坡、阿联酋和香港、澳门。目前,炎陵全县8000多户种植黄桃8万多亩,近6万人进入黄桃产业链,近60%贫困人口通过种植黄桃稳定脱贫。

“农业产业需要培育期。没有当年黄书记花大气力抓黄桃产业,炎陵脱贫摘帽不见得有这么早。”炎陵县县长文专文感叹。

20__年11月11日,市农业科技特派员、已担任炎陵县黄桃产业办副主任的谭忠诚在红军标语博物馆最后一次见到黄诗燕。临走时,黄诗燕叫住他:“老谭啊,炎陵黄桃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你怎么看?我们找个时间探讨探讨”

“炎陵黄桃确实碰到了同质化竞争等新问题,他一直在思考黄桃的未来。可惜再也不能和黄书记探讨了。”谭忠诚遗憾地说。

黄桃是炎陵老百姓脱贫的大功臣。但炎陵脱贫的舞台上,单靠一个黄桃撑不起整台戏。

如何增强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以农为主的炎陵怎样才有发展后劲?

黄诗燕对炎陵脱贫攻坚有着长远的考量。

要实现高质量脱贫,关键是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除了绿色农业,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工业,也是黄诗燕紧紧抓住的大事。

目前,炎陵全县已形成北有红军标语博物馆、西有炎帝陵、东有神农谷、南有一批红色革命旧址的旅游格局。20__年1月7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炎帝陵景区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书记在天有灵,会为此欣慰。”炎陵县炎帝陵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园平感慨。不久前,黄诗燕来炎帝陵考察时还对他说:老李,5a要抓紧,千万不能功亏一篑啊。

为了引进一批优质项目,让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安心就业,黄诗燕下足了功夫。听说企业老总来炎陵,他连夜从凤凰赶回来。一家企业诉苦说招工难,他要求相关部门开着车,带着招工信息直接进村入户……

几年间,全县首个年税收过3000万元、首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首个落户炎陵的民营500强企业等不断涌现,被外界誉为贫困山区招商引资的“炎陵现象”。

20__年11月26日,黄诗燕还陪同省里一个考察组去湖南全康电子科技公司考察。但这一次,平常总是激情满满全程讲解的黄诗燕,声音低了,步子慢了,甚至一个人在角落里坐了好几分钟……

清晨,阳光带着一丝冬的冷冽倾洒,几栋线条简单的青灰小楼安然而卧。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炎陵县委大院,朴素、低调。

“20__年黄书记来炎陵时,大家统一认识,不建新大院,把钱花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文专文回忆。

脱贫攻坚,攻的是最坚的堡垒,啃的是最硬的骨头。贫困群众“住房难”,就是炎陵要过的“坎”。

黄诗燕决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扶贫对象安居、土坯房集中改善三大工程。但三大工程至少需要资金3亿多元。对当时年财政收入仅3亿元的炎陵县而言,这道“坎”实在不好过。

“能否只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难题”;“资金缺口大,易地搬迁建房标准是不是低一点……”但黄诗燕态度鲜明:“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

于是,县委、县政府“勒紧裤腰带”,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黄诗燕自己则带头“省钱”:工作人员几次提议,对县委书记办公室进行简单装修,被拒绝;办公桌褪色掉漆、书柜变形,建议换新的,被拒绝……

难关就这样闯了过去。3年来,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了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对象实现安居,6122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善。

现在,一栋栋新房映亮了百姓的笑脸。船形乡水垅村134户村民的土夯墙、杉皮顶房子,已变成了盖着琉璃瓦的新砖瓦房。在距水垅村40公里之外的炎陵县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区内,村民魏振灵的住房更“洋气”:崭新的红砖房内,煤气灶、电饭煲俱全。“以前都是土灶黑锅,破房烂瓦,哪里想得到有今天咧。”魏振灵的老婆笑呵呵地说。屋后的菜地里她种上了白菜、豌豆,还在不远处的小杂屋里喂了几只鸡。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老一辈革命家陈云的这句话,黄诗燕视为座右铭。

炎陵县副县长盘晓文记得,在设计易地扶贫搬迁的住房时,黄诗燕就提出,为了方便老百姓过日子,要给一块菜地,一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去年政策才放开,可以为群众留一些基本生活配套。炎陵的易地搬迁房如果不是黄书记坚持,老百姓就没这么方便了。”

20__年,江西省的井冈山市率先脱贫。有些同志说,我们能不能也在20__年脱贫?通过深入调查思考,黄诗燕否决了这一方案。盘晓文至今记得他说的话:“为了摘帽而摘帽,既不能保证脱贫质量,也无法向群众交代,无法向党中央交代,无法向历史交代。”

后来,一些地方出现了数字脱贫、形象脱贫等急功冒进的现象,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开展专项整治。回想黄诗燕当时说的话,大家佩服他头脑清醒,是对历史真正负责。

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前,黄诗燕身穿白衬衫,佩戴党徽,精神焕发地站在最中间。

“我很怀念黄书记。”炎陵县委副书记饶祥明拿起桌上的这张合影照片细细端详:“人们常说,当家三年狗都嫌。黄书记在炎陵工作快九年了口碑还这么好,他真正做到了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黄诗燕刚来炎陵时,饶祥明先后三次请他去自己家里吃饭,他都推辞了。第三次黄诗燕说了心里话:老饶啊,我这个人吃饭很简单,再说去了你家不去他家,难得平衡,谁家都不去最好,我还可以省点时间做事。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炎陵这些年,黄书记没有接受过任何一次私人宴请。”饶祥明说。

黄诗燕的老家就在攸县,亲戚多,但他从没有插手过任何一个项目,打过任何招呼。妻子和女儿来炎陵看他,也都是悄悄地坐快巴来回。

宿舍里,沙发破了,电视机旧了他都不准换,唯一要工作人员添的“家具”,是两把折叠的椅子。沙发太小,来了人坐不下,添两把折叠椅,方便他人,也不占地方。

黄诗燕去世后不久,饶祥明收到了黄诗燕女儿黄心雨发来的短信。她说,现在还有远房亲戚假借父亲之名要求办事,这是父亲不愿看到的,请他也不要为他们办这些事。

“心雨很年轻,但很懂事。黄书记的家教严、家风好。”饶祥明感慨。

入夜,炎陵县委大院里,挂在大樟树上的一盏盏方形路灯亮起来。

以往这个时候,是黄诗燕的散步时间。

散步不仅是运动,也是黄诗燕细察民情、精准调研的微访。路上少了一个井盖,路边的灯没有亮,甚至大院门前树下的一盏灯上有蜘蛛网,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黄桃上市,他常到路边的小店去询问,甚至走好几里地赶去集贸市场调查。

有一次,黄诗燕在散步时发现,街头垃圾堆得比较多。他立刻打电话询问,原来是一个垃圾处理厂搬迁与当地百姓的协商出了问题。他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开会。“会上他发了火:这是老百姓生活的大事,必须连夜解决,明天早上看结果。”炎陵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建中回忆。

散步,还是黄诗燕与干部群众心连心的贴近。

和大院门口的保安聊天,他发现保安室天花板漏雨,通风不好,马上通知后勤部门改善;接龙桥边碰到一位残疾人,他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并打电话请县民政局将其送回家。

黄诗燕去世后,炎陵县鹿原镇党委书记贺勇一直没有勇气再走那条熟悉的路线。因为“每次路过都是一种煎熬” 。

20__年3月,贺勇调任县委办常务副主任。“当时我觉得自己40岁了,有点本领恐慌,甚至不想干了。有一天他改完我起草的综合材料后,邀我在大院里散了几圈步,以‘老办公室’的身份和我分享他的经验,我的心一下就安下来了。”

令贺勇和其他干部都记忆深刻的,还有黄诗燕的博学多才。他记忆力惊人,散步时,《资治通鉴》《三国演义》里的一些段落,能一字不差背出来。“私下,我们都尊称他为‘黄老师’。”

20__年12月28日。炎陵县霞阳镇大源村。村委会窗明几净,国旗飘扬,一条村民命名为“大源高速路”的公路,通到了最高处的一户人家。

20__年,黄诗燕联点帮扶大源村。

黄诗燕出生于攸县,是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苦孩子,家里油坛子难得舀出一勺油。贫苦的经历,让他对农村、对百姓、对脱贫攻坚倾注了最纯朴真挚的情感。

大源村党支部书记唐自华记得,黄书记第一次到村里,就去了贫困户廖成运的家。70多岁的廖成运体弱多病,儿子廖建文劳动能力也不强。一家人住着两间土坯房,几乎家徒四壁。

廖成运一家成了黄诗燕定点帮扶的对象,他还和廖建文同吃同住。尽管房子狭窄,旁边还放着尿壶,他一点也不在乎。在他的帮助下,廖成运一家搬到了安置新房,廖建文到离家不远的工厂上班,每个月有近4000元收入。

20__年11月20日,黄诗燕来村里考察危房改造工作,听说廖成运身体不好,特地赶去看望,临走时还说要给廖建文说门亲事。

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来到大源村。

12月2日,大源村13位村民代表,一早就赶去株洲悼念黄诗燕。他们带去了村口的一抔黄土,几枝桂花,敬献在黄诗燕灵前。

沿着黄诗燕最后留下的足迹重访大源村,一路皆是村民们深情的怀念。

63岁的廖爹记得,那天他正在修桥的工地上做事,黄诗燕特意对他说,你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没想到,黄书记他没有保重好自己啊。”

在整洁的安置房家中,廖成运望着墙上扶贫告示栏中“黄诗燕”三个字,老泪纵横:“黄书记,你永远是我们的好书记!”

一条整洁的公路,沿着三河镇天平村挂满金橘的果园蜿蜒而上。老党员张朝秀的家,就在路边翠竹掩映的老屋里。

张朝秀是1960年入党的老党员。他出身贫寒,父亲因病去世也无钱安葬。新中国成立后,他当过老师,1979年从炎陵县检察院退休回到家乡。他感恩共产党,总想着还要做点什么。家门口有一段700多米长的公路,路面坑坑洼洼,30多年来,他就成了这段路的义务养护员,疏通沟渠、铺整路面,风雨无阻。

听说了张朝秀的故事,20__年4月的一天,黄诗燕特地来到张朝秀家,看望这位甘于奉献的老党员。他拉着老人的手坐在一条长板凳上聊天,在村里开了现场会,号召大家向张朝秀学习。

20__年11月,95岁的张朝秀去世。临终前,老人总念叨黄书记是个好书记,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他将用牛皮纸包好的一份礼物交给儿子张福明,叮嘱他送给黄书记——就是黄诗燕书柜里的那套《马克思传》。

在《马克思传》的扉页里,张朝秀还夹了一张自己年轻时的黑白照片。这名老党员打心眼里认定,黄诗燕,就是百姓心中“最美的扶贫书记”。

时代楷模黄诗燕事迹观后感 篇六

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的决定在湖南省长沙市对外发布。决定指出,为表彰先进,树立典范,凝聚合力,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圆满收官,决定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希望全国扶贫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向黄诗燕同志学习。

黄诗燕,男,汉族,湖南省攸县人,1964年7月出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中共炎陵县委书记。炎陵县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罗霄山片区,2011年6月,黄诗燕担任炎陵县委书记,当时炎陵县贫困发生率高达19.5%。通过抓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等,他带领全县人民不懈奋斗,于2017年摘掉了贫困县帽子,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由2014年的2439元增长到2019年的10698元,增长约3.39倍。

黄诗燕心里始终装着贫困群众,遍访了全县54个贫困村和66个非贫困村,走访贫困户1100余次。他关心群众疾苦,牵挂百姓福祉,为了让贫困群众实现安居,他曾经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他廉洁自律,无私奉献,从不利用公权力为自己、亲属和身边人谋取任何私利,在脱贫攻坚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夜以继日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019年11月29日上午,他带病主持召开全县脱贫攻坚调度会议,下午因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

脱贫攻坚人物黄诗燕 篇七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是20__年完成的目标任务。然而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先进事迹 篇八

4月15日下午,记者随“讲好金昌故事 、助推高质量发展”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唐子霞的牦牛养殖场。

唐子霞正忙着给牦牛喂饲料。在几个牛棚里,370多只健壮的牦牛有的在撒欢打闹,有的吃着饲料,有的安静地卧在地上反刍。

唐子霞说:“五六年前贷款40万元,建起了养殖场。每年要从山丹军马场买回小牛羔饲养,一头小牛羔花三四千元,每年再卖掉一些大牛。去年就卖掉了400多头大牛,每头一万元左右。除去各种成本,去年也能收入几十万元。为了减少成本,养殖场就靠我们两口子经营。”

唐子霞的老公赵中祝接过话茬道,过去一直在山里放养牦牛,这几年实行禁牧后,就修建了牛棚养殖。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养好牛,家里的9亩地也流转出去了,亩均年收入1050元。现在两个儿子一个上班了,另一个在上高中。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西湾村支书赵世俊家的湖羊养殖场,两口子正忙着喂养高大健壮的种公羊呢。赵世俊自豪地说:“ 20__ 年,我才开始养羊,当时贷款10万元从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购买了50只母羊,此后就销售羊羔子和大羊,每年收入很可观呢,贷款早就还上了。去年,销售湖羊、奶绵羊400只,纯收入十五六万元。现在存栏的湖羊、奶绵羊有200多只。这6只牛崽子一般大的种公羊也是我花了12万从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购买的,专门给自家的母羊配种。”

西湾村位于祁连山的北侧,辖14个社,1014户3089人,耕地面积8900亩,人均2.88亩。该村曾经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432人。20__年,实现了整体脱贫。20__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6.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998万元。

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通过支部推动、党员带动、项目驱动,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全村脱贫致富。

新城子镇党委副书记石仲武说:“按照‘党支部+合作社+科研院所+农户’模式,西湾村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建成湖羊、奶绵羊养殖基地1个,带动农户发展舍饲养殖,加快致富步伐,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小型规模养殖场24个,羊存栏量 3600多只。农民通过养殖业脱贫致富,效果明显。”

脱贫攻坚人物黄诗燕 篇九

今天下午,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大会暨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

这场报告会规格很高。

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主持,报告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市州、县市区设分会场。会上宣读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的决定。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荣誉称号的规格很高。

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授予。20__年,自发从河北来我省石门县薛家村义务扶贫,牺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名誉村长”王新法曾被授予这一称号。

会前,杜家毫、刘永富、许达哲一行会见了黄诗燕同志家属及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

黄诗燕的感人事迹,湘伴君曾多次为大家推送→追记“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就在今年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杜家毫专程看望了黄诗燕同志的家属,并深情地说:“黄诗燕同志常年工作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炎陵县20万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学习黄诗燕,我们究竟应该学习什么呢?

可以从今天的报告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的讲话中找到答案。

杜家毫说,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诗燕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他: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

扎根群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

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

刘永富在报告会上说,我们要学习黄诗燕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永不懈怠的攻坚精神,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上,黄诗燕的同事、亲人、帮扶对象等6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故事、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黄诗燕同志扎根基层一线、决战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形象。

报告会现场,听众们深受感动。

对党忠诚、信念坚定

入党是为了什么?

“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

黄诗燕入党35年来,始终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黄诗燕身边工作了8年5个月的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讲述了这位优秀县委书记从上任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一些感人瞬间。

到革命老区炎陵一上任,黄诗燕就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经常说:“炎陵脱贫摘帽,是向20万老区人民兑现的一个庄严承诺,是向长眠在这片红土地3万多名革命先烈的真情告慰。”

在他办公室的书柜里,摆放着一套泛黄的《马克思传》,这是霞阳镇天平村95岁老党员张朝秀送给他的礼物。书的扉页上,是张老亲手写下的一首诗:“县委书记黄诗燕,炎陵百姓好喜欢。当官不摆官架子,不耻下问真青天。”

20__年11月24号,因为一心挂念脱贫攻坚,虽然身体已经出现异常,家人却没能劝住书记留在市里检查治疗。第二天一大早,我陪同书记到县医院做检查,发现胃和心脏都有问题。医生叮嘱,务必要去市医院做个更详细的检查,还要多注意休息。他却说:“来来回回路上耽误时间,手上工作等不起啊,先挺一挺再看吧!”因为病痛,他吃不下饭,让我去打点粥,跟我说:“记得放点盐,不然没有力气。”

11月29日下午,黄书记猝然倒下了,倒在了脱贫攻坚即将胜利的号角声中。

20__年11月29日上午,黄诗燕仍在主持会议,安排部署当前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炎陵县委宣传部 供图)

扎根群众、一心为民

县委书记是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官”,不仅要动员群众、凝聚力量,更要当好“施工队长”,扎根一方、亲力亲为。

在炎陵县工作期间,黄诗燕的足迹遍布村庄、社区、园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期间发生了不少感人至深的故事。

炎陵县霞阳镇大源村是黄诗燕生前的脱贫帮扶联系村,该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刘云慧就讲述了黄诗燕与他的结对帮扶对象廖成运之间的感人故事

脱贫攻坚人物黄诗燕 篇十

湖南省炎陵县,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罗霄山片区、井冈山西麓。20__年6月,黄诗燕担任炎陵县委书记。随后8年多里,他用始终如一的坚守、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献身“红土地”的真情,和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奋斗,促成这个革命老区成功脱贫。

20__年11月29日,完成又一次脱贫攻坚部署后,回到宿舍的他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时年56岁。

惊闻噩耗,当地干部群众悲痛万分;时光流逝,“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最美扶贫书记”等赞许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好口碑印证了黄诗燕生前念兹在兹的一句话: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和你就有多亲。

一个“实”字谱春秋

黄诗燕担任县委书记之初,炎陵县顶着深度贫困县、经济薄弱县、产业滞后县等一堆“落后帽子”。全县贫困发生率达19.5%,农民人均收入2970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介绍,上任伊始,黄诗燕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搞“大走访”——自带食材进村入户,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吃饭,同干农活,倾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跑无电村,钻土坯房,进“杉皮屋”,访贫问苦……黄诗燕调查后痛感,炎陵县交通闭塞是痛点,资源匮乏是难题,贫困落后是大敌。

“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饭吃衣穿屋住的党”,这是1929年红军在炎陵县留下的标语。“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们要弘扬红军作风,让农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天比一天富!”黄诗燕一席话,让全县党员干部深受触动。

他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他给自己立“军令状”,梳理群众最难最忧最盼的事,解决一项销一个号。

一个“拼”字担日月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20__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凭着一股子拼劲,黄诗燕主导制定黄桃发展规划和奖补政策,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琢磨出广告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还参与包装设计,支持电商销售,推动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鼓励精深加工、组织清除不良品种、限制盲目扩种……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8.9万亩,总产量5.1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20.6亿元,这些都是20__年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一个“情”字践初心

黄诗燕有两本泛黄的《马克思传》,是炎陵县95岁老党员张朝秀临终前送给他的。黄诗燕将其视为前辈对他的期许,始终将书摆在书柜最醒目处。

20__年,炎陵县尚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

“不能安居,怎么脱贫?”黄诗燕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还要给一块菜地,造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

除了多方筹资,他还大力节省开支:老旧的县委大院不装修,红砖裸露的办公楼不改建,掉漆的办公桌不更换……闯过道道难关后,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户实现安居,1.1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张连军说:“我20__年从山里搬来,黄书记来我家19次,给我一家3口推荐了工作。他真的比亲人还亲!”

在黄诗燕带领下,炎陵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脱贫7224户24056人,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霞阳镇石子坝村,陈远高告诉记者,黄诗燕去世前几个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树虽然不在了,但黄书记支持村里修的路、改的电网都还在,桃林面积也从百十来亩发展到近20__亩。”陈远高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会一直念黄书记的好!”

20__年11月,时任湖南炎陵县县委书记黄诗燕,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一年来,罗霄山脉深处,他的故事仍时时被人们念起。有挽联写道: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

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名县委书记带领20万老区人民,将山沟沟里的贫困发生率从19.5%降至0.45%?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名共产党员在离世一年后,仍被无数百姓深切怀念?

这种力量,是脱贫功成,务必有我的决心。炎陵县是一方浸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黄诗燕曾说,炎陵县脱贫摘帽,是共产党人向老区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他从一颗黄桃入手打开产业造血扶贫的突破口,拼搏到生命最后一刻。这是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在红色热土续写的动人故事:对人民敢承诺、能践诺,鞠躬尽瘁,不怕牺牲。

这种力量,是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恒心。八年如一日,黄诗燕的足迹走过了炎陵县的每一个村庄,翻过了罗霄山脉的无数山头,须臾未曾懈怠。爬坡过坎,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品质,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黄诗燕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证明了“用实干创实绩,以实绩换民心”的朴素道理,也正是这个道理,支撑着一批批和他一样的党员干部,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决战贫困的战场上。

这种力量,是一心只为千万家的真心。“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出身农家、求学农校、心系农民的黄诗燕,捧出一颗真心待人民,人民自然视他如至亲,这才有了久久回荡在炎陵山水间的深切思念。

罗霄山下,燕子飞离;红土地上,初心不变。只要以决心、恒心、真心为人民谋幸福,纵使时光荏苒,山河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最新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诗燕先进事迹》,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