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收获与感悟400字

时间:2022-05-17 13:47:58 | 来源:作文库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读傅雷家书收获与感悟400字七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读傅雷家书收获与感悟400字1

这周周末,我读了一本好书《傅雷家书》,读后收获颇多。

其中一段文字令我记忆深刻,回味无穷:“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场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式、手段,还是有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这段文字虽朴实但饱含着真情实感,饱含着傅雷对儿子的殷切的期盼。从“讲话的方式”可以看出,傅雷的细致以及对儿子教育之严格。在傅雷的眼中,做人一直是放在首位的。他教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可以说,傅雷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典范,是天下父母仿效的榜样。

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只要求学习成绩。我们家附近住着一个小姐姐,她的父母是高中教师,对她的学业水平要求格外严格。每次放假,她就像一直被束缚在笼中的小鸟,不能出家门,不但要完成家作,还要完成父母给她的额外作业。

在他们家中,学习是首要任务。虽然小姐姐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也许是因为这样,她也变成了一个骄傲自满、轻视他人的人。

学会做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傅雷对儿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育,不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也让我们懂得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他们的爱,用金钱无法买来,却如金子般宝贵。但是最优秀的父母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最深情的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读傅雷家书收获与感悟400字2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透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就应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职责。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读傅雷家书收获与感悟400字3

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我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职责。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问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父亲常常给我讲起以前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苦婆心的教诲,可是我明白父亲只是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父亲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可是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所以我明白,此刻应当好好听取父亲的教诲并且深深的记住,身体力行的去实现。

他虽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读傅雷家书收获与感悟400字4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一位先生倚在窗旁闭上眼睛沉思些什么。他的心飞了很远很远,他开始动笔,开始了一场隔空的旅行。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这是书中傅雷给儿子中的一段话。他期望孩子应对挫折不要害怕,不要胆怯,要进取并且勇敢地去应对。因为仅有这样,将来才会拥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够更爱这个世界。虽然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饱含了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望。

父亲和孩子阻隔千里。他们之间千言万语只能用书信来传递。是哀是喜是悲还是惧都能经过这一字一句来互表心意。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告诉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进取地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他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我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伟人,可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别人的少。他们见证着我们从婴儿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研究,无疑期望我们过得更好。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可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读傅雷家书收获与感悟400字5

纸与笔,造就家书,温润而深情的字眼。也许此刻我们不再写什么家书了,但它始终是一种记忆,一种礼貌的传承。提到家书二字,我便不由得想到了古人们的家书。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家书,寄托着沉甸甸的爱国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还有没有这一日呢?陆游不明白,陆游的儿子也不明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依然是陆游的家书。一封封短小精悍的家书,承载着陆游一生所学,寄托着诗人无尽期盼。一行行话语,是否也曾被厌烦,又被当做无价之宝呢?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苏轼的家书。可是,这是寄给弟弟的。兄弟二人,你吟我唱、你唱我和。很是欢快地度过了一些日子。似乎有些年少无知,无知人情世故,但又是学富五车,更不用说苏轼的百年第一了。抚今追昔,过去的梦,早已不在。

如此之多的家书,令人动容。初读《傅雷家书》,觉得便是些学术性的,大白话般的假大空式的文章。再品,才逐渐发现,字里行间都是对儿子深深地挂念。当时的雏燕早已远走高飞,只剩下老燕默默注视,期望用翅膀扇出一阵顺风,托你走向成功。那些提议,都是家人们一生的经验。我总是被里面一些微不足道的字句感动。“不用怕麻烦人家。运到团里时,外面包的笺,千万不要自我拆,很容易刺坏手。”真的是细致入微,想到了每个可能遇到的风险。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总觉得父爱如山,应当是不善于表达的。可是傅雷却像妈妈一般,絮絮叨叨,说长道短。可是这样的表达是没有错的!父亲和孩子本该这样交流,而不是缄默不语。

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的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

一滴滴的关心,倾注在了墨水之上,那架载着沉甸甸关心的飞机呀,可千万不要坠落。那只飞远的雏燕呀,可千万不要迷了路。

读傅雷家书收获与感悟400字6

读《傅雷家书》已经不止一次,一行一行,如同和父母、朋友促膝谈心,如同聆听智者殷殷教诲,一句都舍不得略过;一篇一篇,如同翻阅箱子里的那些旧信件,一件一件都要查看清楚,一个纸片都要反复咂摸。《傅雷家书》就是这样,适合慢慢地品读,它凝聚了一个严父、慈父深沉的爱,也凝聚了一个出色的翻译家、艺术家睿智的人生见解。所幸,傅聪傅敏都不负父望,一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一个成为英语特级教师;所幸,我们今天还有那么多的青年学生爱读《傅雷家书》,从中得到教益,这多少也让傅雷得到慰藉吧。

一、学问第一,真理第一

傅聪出国留学,远越重洋,内心难免被情感困扰,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和睿智告诉孩子:“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人有益”,他说,“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没有变过的”原则。

做好学问,把握真理,才是人生的根基。谈论学问,谈论艺术,也就成了《傅雷家书》的一个重要内容。傅雷一再地询问傅聪:“乐理开始了没有?”,一再地叮嘱傅聪:“乐理可以趁早赶一赶”。乐理是音乐的根基,这个根基是否厚实,决定了这条路能否走得长远。作为一个教育家和艺术评论家,傅雷对傅聪艺术上的指引当然远不止于监督、催促,他的教育如同潺潺的溪流,清澈而源远流长,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寸空间。面对傅聪音乐会的成绩,他指出:“音乐会成绩未能完全满意,还是因为根基问题,将来多多修养,把技术克服,再把精神训练得容易集中,一定可大为改善。”面对傅聪艺术上容易受到外来的影响,他说:“你心灵中最优秀最特出的部分,从人家那儿学来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的种在自己性格里,无论何时何地这部分始终不变,这样你才能把独有的特点培养得厚实。”字字句句都是他悟透人生、艺术之后凝聚的精华,字字句句都是至理,字字句句都切中肯綮,又都来得那么及时。

为了拓展孩子的艺术视野,傅雷在书信中常常就一场演出或一场画展甚至一本书、一份稿件探讨交流,他叮嘱孩子在音乐学习之余,可以欣赏、领略造型艺术的神韵,以丰富音乐的形象,他也叮嘱孩子不要忘却中国古代文化,和他谈论中国古代音乐,给他寄书,《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等等,让他多看几遍,增加文学知识,拓宽艺术眼界。读《傅雷家书》,你不禁会感叹:傅雷是严父,也是良师!

二、先为人,次为艺术家

无疑,傅雷是以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的高度来培养傅聪的,要成为艺术家,需要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然而,艺术家的胸怀、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需要在为人处世的点滴中体现,所以,他告诫傅聪,要“先为人,次为艺术家”!

翻阅一封封家书,我们随处可见傅雷用心良苦的教育。傅雷始终以一种艺术家的大人格来期待孩子的成长,教导他成为于人有益的人。

有益于人,潜心修养,不忘家国。傅聪游学海外,而国家正发生灾难,傅雷在家书中说,“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人有益。”他还曾让傅聪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家国是一个人的根,而家国情怀,正是为人的根本。

卓越的人格如何养成?卓越的人格在于对学问的执著追求,傅雷和傅聪探讨一篇不太恰当的翻译稿件,评价说,“毛病就在于他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决不能有好成绩!”相信,傅雷作为一个出色的翻译家,他在这方面是吃尽了苦头的,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艰苦卓绝的奋斗,怎么能觅得灯火阑珊处的那个“她”,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呢?卓越的人格还在于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和坚强克服错误,傅雷说,“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和结晶吗?”以此引导和鼓励傅聪走向艺术的高峰。卓越的人格是傅雷信上说的“心地善良、正值,胸襟宽,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是“光明正大,实话实说。”是“虚心、勇敢、坚韧”,是一个“具有一颗慈悲的心的强者”!

卓越的人格还体现在生活的细小处。比如,对朋友的真诚,他说,“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告诫孩子待朋友不能马虎;比如,演出中的举手投足,他告诉孩子,“出行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比如,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恩。点点滴滴,仿佛孩子还在跟前,关怀得那么体贴、细致、周到!

三、脉脉温情,家书抵万金

一封封书信来往,写在纸上的一些家常话,读来平淡之处却有脉脉温情,可以说,傅雷夫妇把对儿子全部的爱所有的牵挂都倾注在家书的字字句句中。

对于写信的目的,傅雷在信中坦言: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的对手”;第二,“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

在信中,我们看到父母思念的眼泪;看到父母对孩子点滴进步的狂喜;看到只有最亲近的人之间才会有的最琐碎的叮咛;看到父母用毕生的生活经验凝聚而成的提醒:学习正规化、计划化,生活科学化;看到父子之间融洽、毫无顾忌地互相倾诉,探讨艺术和人生;看到父母虽然逐渐年迈,可也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看到年迈的父母得不到孩子音讯之时的内心的无奈痛苦;我们看到了一个真诚的艺术家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做学问,堂堂正正做人的一生。

孩子远隔重洋,家书实际上就承载起了父母教子的责任,承载起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还有殷切的希望。正因为如此重要,所以难怪一次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信件遗失,傅雷半个多月心神不宁;难怪收到信后多少狂喜,反复念读,彻夜难眠,“家书抵万金”,一点都不为过;难怪有评论说,这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聪有父有母如此,夫复何求!

读傅雷家书收获与感悟400字7

一封封质朴的信,蕴含着父子间最真挚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背后,是父亲包容又严苛的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诲,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这就是钢琴家傅聪与父亲傅雷书信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一部呕心沥血的成长记录。

傅雷夫妇也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他虽然没有像郎朗的父亲那样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弹琴,到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讨音乐、艺术以及为人处世等问题,书信中细致到跟孩子谈谈舞台上应该保持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更能“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响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学,深刻的思想,让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书》成为素质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妇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长家家相同。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双默默奉献的父母。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们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付出。我们要把父母对你的种种唠叨当做爱的絮语,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无私奉献,不要荒芜了这份爱。

父母们请相信:您付出了,定会创造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