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系列航天思政课观后感5篇

时间:2022-04-28 13:09:09 | 来源:作文库

“英雄归来”全网主题活动推出“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系列航天思政课。观看后你有什么心得呢?快来写写观后感分享一下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空间站”系列航天思政课观后感,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中国空间站”系列航天思政课观后感1

我苦思瞑想,白老师叫我们写《我的航天梦》这篇征文,内容应该怎么写呢?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

我梦见自己长大了,那时已是2031年,自己的职位就是“外星探密家”。我的微型手机响了,我打开屏幕,上面出现了总理的头像。他要我去月球勘察一下,看看地球人能否在月球上生存。现在地球人太多了,要寻找新的资源,我答应了总理。

我安排30多名助手来帮助我一起完成任务。飞船A—687在我和助手的操控下飞向月球。

到了月球上,这里荒芜人烟,到处是环行山,没有生物也没有水,我和助手们惊讶地看着。我们首先把中国国旗插在一处高地上。突然,天空中划过一道彩光,眨眼间,一艘奇形怪状的飞船停在了小山丘上。从飞船上走下了一些头呈正方形,身体呈不规则的圆形,脚是两个会滑动的圆形玻璃轮,全身只有一只机械手在胸前的月球人,它说:“你好,地球人,欢迎你们到月球的中心——亚斯兰帝市,我们接上级命令,给你们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我问:“你们月球可以生存我们地球人吗?”说着,我把人体构造图给了它。它的井号眼立刻扫描了图纸。我原以为它们不懂汉字,只会说汉语。可是,我低估他们了。它面带微笑说:“人体构造很简单,如果你们地球人来月球发展的话,我们愿意用隔离层把月球一分为二。氧气好说,我们只要用“气体净化仪”把氧气从地球的二氧化碳和有害你们地球人健康的气体,净化成氧气输送给月球一部分就行了”。我们听了很高兴,表示愿意和月球人共同发展。

我们上了飞船回到地球上。在办公室我把消息报告给了总理,总理要为我们发奖章,我们大家都很高兴。

“叮叮、叮叮”,难道是奖章发来了吗?在碰撞我的铁扣子吗?不、不是的!原来是我的闹钟响了。

“中国空间站”系列航天思政课观后感2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随着一团黄白色的火焰从发射架下窜出,一艘圆柱形的火箭腾空而起,第一艘搭载着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第一次带活体蝴蝶进入太空孵化等重大突破的飞船。神舟九号的成功,预示着中国离探秘太空又近了一步,预示着中国将在不远的将来可建成自由空间站,在太空中尽情畅游。时间转眼飞逝到2020年10月1日,我开着自己的宇宙飞船,准备到月球上去欢度国庆。临近月球,我透过飞船的窗看到月球上满是用蝴蝶聚集的彩带,来自四面八方的飞船穿梭在五彩蝴蝶中,好不壮观。你也许会问:在地球,停车已经是个大问题了,那这么大这么多的飞船停哪儿啊?别担心,那时在太空有很多用激光设置的指定区域,并且非常空旷,而且飞船在那里可以自主补充燃料和所需用品。

停好飞船,我穿着特制的宇航服走出舱门,和我的家人、好朋友们一起在月球上欢度国庆,大家漂浮空中,碰杯交谈,好一幅欢乐融洽的热闹景象。回去时,我还可以选择乘坐便捷天桥快速回到地球,飞船只要通过遥控器就可以让它启动自动系统返回地球。

到那时,如果发生疑难杂症的病情,机器人护士就会启动太空绿色患者通道,把病人送到太空去接收医治。在那里,医生可以利用太空的失重特殊环境,解决许多棘手的病症;在那里,孩子们只要在一所学校里,就可以完成全部的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而且只要短短5年就可以了;在未来,人们可以很好地发掘太空中的资源,使更多未知神奇的旅游胜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还可以在太空建立无穷大的太空仓库,储藏所有所需用品,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灾难导致的物资紧缺……这些都是多么美妙,多么奇特啊!

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位小学生,但是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开动脑筋,勤动小手,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中国空间站”系列航天思政课观后感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目光也越发长远,从地球逐渐投向了宇宙。群星璀璨的宇宙空间有无数未知的秘密,它充满着危险,也充满着诱惑。比如说美国宇航员加加林,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前往太空的人,却在空中遭遇爆炸壮烈牺牲;一个国家在飞船中只为节约空间取消了逃命用的弹射座椅,致使爆炸中原本可以逃脱的人只能无奈等死……这些航空途中的意外不胜枚举,各国政府还是乐此不疲,这是人类的探索精神啊!

中国古代的唐朝繁荣昌盛,名扬海外,是因为君主的治理;被侵略者摧残得体无完肤的中国,在短短数十年间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是靠科技;而在未来,我们要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航空事业将是重要的准则!在我的记忆里,祖国的航空事业进步很快:1960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2011年九月,“天宫一号”的发射仍是记忆犹新。但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载人火箭了!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这些名字是那么耳熟能详,他们是我们中国人的自豪啊!

我也想当一名宇航员,可是宇航员岂是那么容易当的?人在太空里,长期处于失重状态,并且要穿着十分厚重的太空服。在太空中吃饭也是一件麻烦事,到嘴的东西不翼而飞了。那就更不用说洗澡、睡觉了。如果普通人去太空,肯定被搞得晕头转向,还怎么谈得上出太空舱呢?不过去太空的困难重重更加坚定了我要当宇航员的信念。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登上太空会越来越容易,说不定,到了2022年人类将在各个星球上安家立业呢!

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争取投身到航天事业当中,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一份贡献,说不定的有一天你将看到我坐着自己研制出来的航天飞船在各个星球间穿梭,那时你千万不要惊讶哦!

“中国空间站”系列航天思政课观后感4

7月6日上午,我参加了一次小记者活动——参观航天科技展。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当宇航员的心情,航天科技展令我难忘。

我们在展厅里面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人造卫星、载人火箭还有催雨火箭等新奇的航天器,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体验航天员训练设施”和参观东方红一号了。

我们来到了大厅里。这里人山人海,人们排着一长溜的队伍。他们这是在参观什么呢?好奇心驱使着我向带队老师提问,老师告诉我,这是一个“体验航天员训练”的一个机器,坐上它,你就可以体验宇航员训练时的真实感受了。我心想:哇,是航天员训练的机器,我这个未来的航天员一定要率先体验训练的感受呀,我跑到人群后面排队,等了10几分钟,就轮到我了。我迫不及待地上了机器。机器开动了,机器快速地旋转起来,我只觉得眼前一花,天旋地转。我后悔了,我后悔上了这个机器,可是已经晚了,我被它摇得快要把内脏倒出来了。下了机器,我还是头晕眼花。一路上,我想:当一名宇航员原来是这么不易呀,这次体验,使我更加坚定了信念,我要加强锻炼,为以后当航天员做准备!

我们继续往前走,又到了一个大厅,我们拜访了各式各样的航天飞机模型朋友们,令我最着迷的还是“东方红一号”了。带队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我知道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按时间先后顺序,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它是我国第一个卫星,它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它一飞冲天,带着我们飞向太空的理想与梦想扬帆起航!

这次参观航天展活动,让我领略航天的神奇与美妙,让我体会到了宇航员叔叔的辛苦与不易,他们是好样的。我长大也要当一名宇航员,勤勤恳恳地为国效力!

“中国空间站”系列航天思政课观后感5

我国载人飞船已经成功上天。这位伟大的航天员就是杨利伟。

航天员的训练是艰苦的。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需要经过千锤百练。

航天员的基础理论训练共有13门课程。航天员虽然都有大专以上学历,但经历长期的飞行员生活,重新坐下来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加之许多课程非常陌生,困难可想而知。航天员白天上课,晚上做作业,课余时间也抓紧学习,就是外出疗养也不忘背英语单词。就这样,基础理论学习结束考试,航天员门门课程都达到良好以上。体质训练是长期的。飞行员的身体素质都很过硬,但航天员对体重、耐力、速度、灵活性、柔韧性、肌力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他们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坚持每周3次、每次2小时的体质训练从不间断。为了控制体重,不少航天员坚持每天跑5000米。在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运动会上,中长跑项目的第一、二名都是航天员。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实际上是向人的生理极限挑战。比如,超重耐力训练,要求飞行员在5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2至3秒,而航天员却要在8倍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持续40秒;前庭功能训练,训练中,要求航天员自旋转、振动或坐在离心机中,用4倍重力加速度转动并突然停止,还要求闭上眼睛转动脑袋。此外,还有许多训练。

我国航天员的失重飞行训练是在俄罗斯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的。有时一个架次飞了12个抛物线,我们的航天员一个都没有吐。俄方人员敬佩地说:中国的航天员素质真好!

专业技术训练、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些项目要反反复复进行,确保真正执行航天飞行任务时“万无一失”。

训练是艰苦的,考核是严格的。在5年的时间里,航天员圆满完成了所有项目的训练。

航天员面临的是非常危险的训练,而他们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艰苦训练。我们要学习航天员的奋斗精神,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