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时间:2023-01-29 13:01:00 | 来源:作文库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精选17篇)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1

  不敢说,两个星期前的实践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一堂成功的课,但可以肯定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习《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时,学生谈体会时许多次提到了“因为有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获得了成功”。今日读学生的读书笔记,又有好几位学生提到谈迁。

  这是一篇新课文,篇幅较长。设计教案前,我在网上查过不少资料,也听别人上过一堂课,教学思路大概有这么几种:

  ① 按事情发展顺序,由“编写《国榷》”到“《国榷》被偷”到“重写《国榷》”,按部就班体会谈迁的治学刻苦和信念坚定。

  ② 从“厄运”着手,先理解第二自然段,再感悟第一次编写的执著,第二次编写时的艰辛。

  ③ 以新编成的《国榷》为主线,将谈迁两次编写进行比较,体会信念的坚定。

  在反复研读文本后,我觉得题目——《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点词在“信念”,于是决定以体会谈迁的形象为主线,以“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为切入口,并贯穿整堂课。

  回忆课堂教学过程,几点感受记录下来。

  一、批注,感悟文本语言。

  [片段]

  师:谈迁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凭着顽强的毅力,靠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有很多地方打动了我们的心,让我们走进谈迁,把感受深的词句划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学生开始看书,教室内静悄悄的。两分钟以后,学生纷纷动笔。]

  教师巡视,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感受是那么的真切:

  花费20多年撰写一本书,多么不容易!人生能有几个20年,谈迁的执著让我佩服。——尤家曜

  作了6次修改,一个一丝不苟的谈迁。——焦文豪

  五十多岁了,还要四处奔波,谈迁你不累吗?我知道你想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陆嘉

  谈迁真了不起!二十多年的心血没了,但又能很快地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丁安其

  ……

  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智慧的火花就能迸发。经常抱怨现在的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目莫棱两可, “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喜欢?”等等,学生的思考往往缺少深度广度。语文课堂上何不多加强些这方面的训练?在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以后,再进行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想”“会学”。

  二、补白,丰富人物形象。

  [片段]

  《国榷》被偷后,“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学生抓住“很快”“挣脱”“下决心”谈了体会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假如你是谈迁,此时会怎么想呢?

  赖玉琳:二十年的心血就这样让它失去吗?。不,我不甘心。

  王  杰:我决不能向厄运低头,我不能就此罢休,我会在我的有生之年重写《国榷》。

  马春晖:我谈迁不是懦夫,我不会向困难屈服,我要从头开始。

  陈  琳: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坚定不移,我一定要实现我的理想。

  ……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进入到一种“文我交融”的情境,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对话热情,在充满个性的对话中升华了体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愈发丰满,谈迁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自然也会在学生的心中流下烙印。

  三、评价,“话龙”点睛。

  学生的感悟有时不一定很到位,有时虽已领会但表达不是很清晰明确,就需要发挥教师“导”的作用,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通过评价,让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由模糊到清晰,有浅显到深刻。课堂上,我曾用这样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回答:

  “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谈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丝不苟的,精益求精的谈迁!”

  “让我们感受到了意志坚定的谈迁!”

  “这是矢志不渝!这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2

  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主人公谈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迁明末清初出生于浙江,从小就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他的努力,他给人类留下了《国榷》这一珍贵的明朝编年史。     

  如何让我的学生切实感受到谈迁的信念,并且在自己的心中引起共鸣,边成了这一节课要实现的情感目标。

  首先,紧扣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几个问题:谁遭到了什么样的厄运?他有什么样的信念?面对厄运,他是如何做的?对于这几个问题,预习课文的同学觉得很容易,有的同学就开始说了自己的理解,适当表扬了会学习的学生后,我给学生新的阅读要求:“边读边画,把谈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画下来,读出你的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用你的方法去弄懂。”学生静下了心,开始了与文本的初次有效的交流。

  我在交流读书情况前,给了学生信念的理解,信念是指自己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移的观点。让学生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谈迁的信念,并且交流他为什么会有这个信念,有了这个信念以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围绕“信念”很快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那么围绕“厄运”,学生也能很快理解下面的内容。

  其次,抓住关键词句的指导,凸显谈迁的品质,诱发学生的情感。

  在理解谈迁的信念时,我抓住了“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中的“自幼”,“尤其喜爱”来理解谈迁的志向是立在自己的兴趣上的。对于他立下了志向后的作法,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悟。交流时,学生抓住了“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500多万字”来感受谈迁的不懈努力。我还把“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了一点史料,走一百多里路,值得吗?”学生众说纷纭,经过结合上文,学生觉得要想得到翔实的资料,值得!

  在理解谈迁遭遇厄运后,如何面对厄运时,我抓住这句话来解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在指导时,抓住了“站”、“挣脱”、“又”、“下决心”来感悟谈迁的坚忍不拔,永不言弃的毅力。

  最后,注重课外拓展,带着情感走向自己的生活。

  学生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与谈迁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交流,在心灵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一个50多岁的垂暮老人,面对厄运,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回忆一下,我们的身边、我们学习过的人物中,还有过哪些这样的人,学生立刻就交流起来:“张海迪、李时珍、恩科西、海伦`凯勒……”老师设时给学生感悟的时间,让学生讲一讲知道的故事以及从中感受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

  “结合自己的情况,你学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说一说,写一写。”我又抛出了一次小练笔,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触动了情感。

  这篇文章学完后,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希望我的学生立下长远的志向,成为像谈迁那样有信念而不懈努力的进取之人。

  一节课过去了,学生学到了很多,我也想到了很多,对学生做人的导向,就应该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篇文章中渗透……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3

  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要弄懂的吗?

  生:厄运是什么意思?

  生:厄运打不垮谁的信念?

  生:信念具体是指怎样的信念?

  生:既然厄运打不垮信念,结果怎样了呢?

  师:大家的问题值得思考,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3遍,一二两遍力争做到读正确,读流利,第三遍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思考你们提出的4个问题。

  师:同学们,厄运打不垮谁的信念?

  生:厄运打不垮谈迁的信念。

  师:厄运打不垮谈迁怎样的信念。

  生:厄运打不垮谈迁写史书的信念。

  生:厄运打不垮谈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师:厄运是什么意思呢?

  生:厄运是指不好的命运。

  师:对,那么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呢?

  生:文中指谈迁的书稿被小偷偷走了。

  师:能具体说说是怎样的一部书稿吗?

  生: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万字从明朝编年史——《国榷》。

  师:那么,厄运具体是指什么呢?

  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万字从明朝编年史——《国榷》被小偷偷走了。

  师:现在,谁能把课题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万字从明朝编年史——《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但厄运没有打垮谈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

  师:那么,后来结果怎样了呢?

  生:后来谈迁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生:后来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

  生:后来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师:结果是谈迁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奋斗,重新撰写新的《国榷》。

  师:学到这儿,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了吗?

  生:课文写了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万字从明朝编年史——《国榷》被小偷偷走了。但厄运没有打垮谈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谈迁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奋斗,重新撰写了新的《国榷》。

  师:说的很完整,我们通过解读课题,整体感知了课文,读懂了文章的大概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自问——自读——自思的方法来概括文意。好好地抓住课题,千万别让课题遮住我们的眼睛,要解题好课题,透过课题,知晓文章的内容。

  反思:教学一篇新的课文时,我们常常质疑问难,以建立积极的阅读期待,寻求“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教学境界。让学生自主地自觉地走进文本,读文思考,然后交流学习所得。这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千万别急着来读词语,读课文后,再来交流这些学习所得。让学生的思维有即时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交流中“拨开云雾见青天”,教师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引导、点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度的提升。另外,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做到雁过无痕,润物无声。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叶障目到一叶知秋。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4

  一、读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紧扣“厄运”体会编史艰难。

  1、“厄运”是什么意思?(非常困难的遭遇,很不幸的命运)举例说说什么情况下称得上是“厄运”?

  2、为什么说谈迁的一部书稿被偷就被成为“厄运”?

  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他付出了无比的艰辛。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具体说来“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①“一点”可见其少,几乎微不足道,一般人会忽略不计。②就是为了这一点谈迁所付出的代价是“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③“竟”出乎意料,一般人认为不可思议,觉得不值得!④家境贫寒,别无他法,不得不出此下策,只要能得到翔实可信的明史,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愿,在所不惜,由此可见谈迁的信念坚定、追求执着⑤这一点来之不易,而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那实在是比登天还难。可以想见,谈迁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要走多少路,要吃多少苦,要受多少罪啊!

  概括说来“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读读这句话你能发现什么?(数字比较多)

  老师觉得这么多数字不容易记,就擅自把它们改动了一下,大家商量商量帮老师拿拿主意哪个好。为什么?

  出示:经过奋斗,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小组内讨论、交流。)

  (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惊人的代价。20多年——包含了多少日日夜夜、风霜雨雪、酸甜苦辣! 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内容在不断地充实,50多岁——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500多万——书稿的工程浩大。平均每天得写700字左右。)

  指名读。带着感受,读出有生命的数字。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家徒四壁:家里只剩下四面墙壁,形容十分贫穷。徒:只有,仅有。

  1、这真是“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 这样的厄运给谈迁带来了怎样的打击呀?致命的。

  什么叫致命的打击?击中要害,致人于死地的打击。谈迁把书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致命的打击?生圈画,指名读,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茶饭不思:实在没心思喝茶吃饭,书稿就是他的命,现在书稿丢了,就像是自己的性命也丢了

  (2)夜难安寝:一想到书稿,他就悲痛欲绝,根本就睡不着。他不甘心就此沉沦,他要与厄运抗争。

  (3)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这是伤心的泪,痛苦的泪。他生气、着急、痛苦,可这些都无济于事,只能任痛苦的泪水不停地流淌。

  3、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三、紧扣“打不垮”体会人物的坚强和毅力

  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1)站:指的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继续写作。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他再也站不起来原因是:20多年的心血...老人了。

  (2)哪些词语突出表现了他没有被厄运打垮,而是坚强地站起来?

  挣脱、回到、撰写、并没有、很快、又、下决心

  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谈迁什么样的品质?

  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感受老人背后的坚强!

  四、紧扣“信念”体会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面对厄运,他重新站起来,重新编写史书。于是,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出示:“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名垂青史。”

  1过渡:你觉得这部《国榷》和原来的《国榷》有什么区别吗?

  ①容量更大,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

  ②价值更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使得谈迁名垂青史。

  2、是什么让他能够重新编写《国榷》呢?(信念)

  3、为让这部巨著更加翔实、精彩,谈迁是怎么做的?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或句子,写下你的体会和感受。

  是什么支撑着59岁的谈迁四处寻访,亲自考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袭破衫终日在风沙中奔波?(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又是什么支撑着年老体弱的谈迁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其中 “一袭破衫”是说他不怕苦(袭,量词,也就是一套),“终日奔波”是说他不怕累,“面对孤灯”是说他不怕孤,“年老体弱”是说他不怕病

  年老体弱和奋笔疾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谈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品质。

  (奋笔疾书:形容挥动笔杆急速书写的样子。奋,摇动、挥动。疾,急速。

  4、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他才从厄运中走出来在60多岁的时候才重新编写出一部新的《国榷》而名垂青史。这一刻,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来展示一下谈迁此刻的心情吗?指名,小组内展示。

  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5、500万字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湖北省图书馆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么?

  6、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惨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厄运不改男儿志,泣血丹心留青史。”(板书)

  这也就是启迪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有希望。

  基础知识点:一组近义词:崎岖——坎坷;一组反义词:绝望——希望

  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其实,在我们的历史中,在我们的身边,为了自己的信念,即使遇到厄运,也从不低头,而是奋力抗争的人有很多。你又了解到有哪些人呢?

  自由说

  2是啊,同学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让你变得绝望,但只要你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你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朗诵这首送给谈迁的小诗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从头再来)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泣血丹心留青史。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5

  设计理念:  围绕第三自然段的“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这句话组织教学。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紧扣“原先”、“新写”、“更加翔实、精彩”,一咏三叹,升华情感,深化认识。其中一扣“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编史艰难;二扣“新写”,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意志;三扣“更加翔实、精彩”,细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谈迁打不垮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数字的表达效果

  通过品、读、感悟、体会谈迁完成《国榷》的艰辛。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介绍《国榷》: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课题)

  这是什么样的信念?再读课题,读出坚定。

  2、谁有如此坚定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3、教师介绍:(出示图片)这是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国榷》。关于它,课文第三自然段是这样介绍的。

  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谁能读出新《国榷》的价值。)

  二、一用“新《国榷》句”,扣“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编史艰难。

  1、这是文章中很重要的句子。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发现问题。由“原先”这个词语(显示红色),你想知道什么?

  2、原先的那部《国榷》是什么样子的?生读、画,指名读,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读读这句话你能发现什么?(数字比较多)

  老师觉得这么多数字不容易记,就擅自把它们改动了一下,大家商量商量帮老师拿拿主意哪个好。为什么?

  出示:经过奋斗,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

  (小组内讨论、交流。)

  (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20多年——时间长,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内容在不断地充实,50多岁——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500多万——书稿的工程浩大。)

  指名读。带着感受,读出有生命的数字。

  3、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自由读这段话,比较,联系这两句画线的句子,读出了什么呢?(出示) 指名,小结。(板书:艰难著书)

  4、当这洋洋洒洒五百万字的史书终于完成的时候,你能想象一下

  此时此刻的心情吗?指名。(引导学生用成语或比喻句练习说话)

  是啊,付出总有回报,我们也为他感到由衷地喜悦。用你的朗读告诉谈迁先生齐读,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三、二用“新《国榷》句”,扣“新写”,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意志。

  1、出示句子: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这次老师在“新写”上加了色,由这个词语,你又想到知道什么呢?

  2、讨论:为什么要新写?(请你默读课文第二小节,寻找答案)

  3、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是偷走了什么?

  (板书:书搞被偷)

  4、是啊,天有不测风云,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痛不欲生、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灾横祸、祸从天降等)。这真是厄运啊!

  这样的厄运要给谈迁带来多大的打击呀,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生圈画,指名读,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谈迁怎样?他在想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带来的沉重打击。

  5、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撰写这部史书”读读这句话看哪些词需要重读。

  为什么他很快能从痛苦中挣脱出来?

  在这里你能体会到谈迁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感受老人背后的坚强(很多人以为……这部史书)

  四、三用“新《国榷》句”,扣“更加翔实、精彩”,细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谈迁打不垮的精神。

  1、让我们第三次读这个句子。

  学法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课文,就要在关键词上做文章,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后阅读中要学会这种方法。

  2、为了让这部巨著更加翔实、精彩,谈迁是怎么做的?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或句子,写下你的体会和感受,并在小组内交流。生默读、圈画,师巡视,指名。

  是什么支撑着59岁的谈迁四处寻访,亲自考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袭破衫终日在风沙中奔波?(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有是什么支撑着年老体弱的谈迁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体会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3、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出来在60多岁的时候才重新编写出一部新的《国榷》而名垂青史。这一刻,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来展示一下谈迁此刻的心情吗?指名,小组内展示。

  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五、升华认识与情感。

  1、谈迁的故事到这就结束了,从 你明白了什么?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一下。指名。

  2、谈迁还有话要说呢,托你们告诉世人,出示:在漫长的人生从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3、同学们,你想遭受困难吗?为什么?虽然我们都不想遭受困难,但是困难绝不会因为我们不想见它就来了,当困难来临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指名。

  是啊,困难是上帝对我们的考验,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能成功,希望同学们永远牢记,齐读:在漫长的人生从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六、作业;

  开书的目录,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单元,还有两篇课文,这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相信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结合语境理解其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能力。 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有关段落。

  情感目标:感受和学习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述说亲身经历,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从懂事到现在遇到过挫折吗?(若有,请说说遇到的是什么挫折,后来是怎么克服的!)(师加以点评)

  2. 陈老师在2005年也曾遭到过一场厄运,你们想了解一下吗?(生:想)。那么陈老师就向同学们简单讲述一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厄运的经过。2005年5月,安徽省第八批特级教师评选正式启动,由于本人平时非常注重学习,于是就满怀信心地参加了特级教师评选活动,材料表格都正式报送。但是由于个别人心怀叵测,以本人超计划生育为由,导致本人县级部门未能签署意见,别人材料都报到了省教育厅了,可我的材料被退了回来。当我得知材料被退回后,当即找到了分管教育和计生的县委副书记褚正稳同志,向他说明缘由后,引起褚书记高度重视,他当即责令县计生委主任张家田同志请示市省计生委,搞清政策依据。当省市计生部门明确表态不受影响后,褚书记当即批示立即予以补签。后来经过近半个月的周折,材料终于报送到省教育厅。但因未入市政府上报名册,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是,我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厄运所打垮,而是更加努力的学习、研究,截止12月份,本人就在各类教育期刊发表有价值的论文或随笔10多篇,使自己的底气更加富足,为参加下一批特级教师评选创造了更加优厚的条件。

  同学们,你们听后感到陈老师怎么样?能用一句或两句话说一下吗?(让学生自主说,师加以点拨。)当学生说到“意志坚强”、“不屈不挠”、“信念坚定”等词时,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一个史学家的故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板书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3.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感受吗?

  二.初读指导,初识谈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难读、难理解的长句子。

  3.扫除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了解谈迁

  1.在谈迁追求信念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崎岖与坎

  坷相伴的,厄运打击着谈迁。

  2.速读课文,思考一下: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3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4.交流评价:只是书稿被盗而已,为什么讲成是厄运呢?请同学们在自由的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来说说。

  5.学生交流:(师出示)

  (1)“20年的心血-------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a.结合“心血、致命、体弱多病”等词理解厄运。

  b 。指导朗读。

  (2)“经过20多年---------《国榷》”

  a通过读文,你们发现这段文字中有什么特点?(一连串的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b 用数据有什么好处? (师可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c 谁能读好这句话?

  d 整整奋斗了20年,整整追求了20年,花了20年的心血编写成的鸿篇巨制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不得不说是一场厄运。

  e师出示课件,生齐读这句话。“20多年的心血-------老人了。”

  第二课时

  一.感悟课文,熟悉谈迁

  1.“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a 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不停地流泪,说明内心如何?(很痛苦)。

  b我们再来看看第2自然段的开头,当谈迁完成这部鸿篇巨制时,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能用哪些词来形容这种心情?(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兴高采烈、)

  而书稿遗失后,他的内心又是(悲痛不已、伤心欲绝、肝肠寸断)

  c 是的,从喜悦的巅峰坠入痛苦的深渊,这真是一场厄运。谁能通过朗读表达谈迁内心的痛苦。

  2、过渡:遭遇了如此厄运,常人会怎么做?(从此悲观消沉、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信念,安享晚年。)

  3、是的,很多人都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可谈迁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很多人-------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4、读这一段话时,哪个词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你怎么理解“挣脱”?( 教师随机板书: 意志坚强    信念坚定)

  5、正是这样一种还历史一份真实的决心,谈迁才很快--------

  三、精读课文,学习谈迁

  1、在厄运面亲,谈迁重新站立起来,那么,他又是如何同命运挑战,同厄运抗争的呢?(出示“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时间已经不多了。”)

  2、这是描绘谈迁与厄运抗争的一个特写镜头,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边听边想象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

  3、教师引述:也许,天刚刚蒙蒙亮,窗外黄沙飞舞,而谈迁--------- 

  也许,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谈迁奔波劳累了一天,刚跨进门槛,突然就------ 

  也许,那是一个花好月圆,合家团聚的日子,而谈迁------- 

  也许,炎炎夏日,闷热潮湿的茅草屋内,谈迁--------

  也许,20 年前的谈迁还风华正茂,可现在的谈迁----------可他依然-------

  4、把你想象中最感人的画面描绘出来,学生练写,交流。

  5、在谈迁的心目中,除了国榷还是国榷,为了这矢志不渝的信念,他在努力,在抗争,当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时,他是在与什么抗争?(环境)当他面对孤灯,仍不停挥毫书写,他是在与孤独抗争,当他明知自己年老体弱,却奋笔疾书,这是与身体抗争,当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时,他要与时间抗争,他重新编写巨作,这是在与厄运作顽强 的抗争。

  6、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读“又经过了几年------名垂青史”

  7、名垂青史的仅仅是国榷吗?还有什么?(不屈不挠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

  8、有一首是这样赞美谈迁,谁来读一读。(出示诗)

  五、整体感悟,悟出道理

  1、谈迁成功了,他用自己不行的遭遇,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

  2、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感受。(有信念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 人生岂能虚度,只要生命还在,就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3、教师小结:让我们把这段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铭记在心。

  4.师出示:最后一段话,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5.小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当我们有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点挫折时,我们一定要向谈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攀登光辉的顶点。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7

  智慧小木屋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开心一练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zhèjiāng     tán qiān    chāo xiě    suǒ mén    zhèng tuō

  (          ) (        ) (         ) (        ) (          )     

  zhuàn xiě     qí qū    kǎn kě     guó què    dàn   shēng

  (         ) (        ) (         ) (        )   (          )

  二、我能解释带点的字,也能解释整个词语。

  博览群书:( )                                             

  家徒四壁:( )                                             

  奋笔疾书:( )                                             

  一袭破衫:( )                                             

  二、我能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1.谈迁没有被困苦的遭遇,不辛的命运打跨。(           )

  2.他不顾年老休弱,奋笔急书。(            )

  3.谈迁自幼克苦好学,搏览群书。(          )

  4.20多年的心血传眼间化为无有。(          )

  四、我能找出文中表现谈迁治学刻苦和信念坚定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五、填空。

  1.本文记叙了           史学家      在艰难的困境中    次 撰写明史巨著       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             、             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2.谈迁的人生厄运是                                        

  但他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下决心                      。在他60多岁时,又完成了这部巨著。从他拼搏经历中,我们不难悟出  

  开心阅读

  六、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      ),广泛(     )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     )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      )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填空。

  《国榷》初稿用了     年时间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     岁的谈迁带着书稿,又经过了    年的奋斗,终成定稿。定稿的《国榷》共     卷,    万字。以上所填的,都是数据,课文中还有使用了数据的语句,这样写的好处是:                                                  

  3.读文中画“      ”的语句。谈迁这么做,是为了            

  。

  4.你能深入地谈谈谈迁名垂青史的原因吗?                    

  七、课外的短文,我也很有兴趣。

  从马拉松说起

  古时候,有个叫马拉松的人,他们的军队打败了入侵的敌人,为了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祖国人民,指挥部把这个消息写在信上,交给马拉松,叫他尽快把这封信带回去,交给祖国的人民。马拉松接受了任务,就日夜兼程不停地跑,他疲惫不堪了,但脑子里却只有一个信念:快把信送回去,让人民能够尽快地享受到胜利的喜悦。终于,他跑回了祖国,将信交给了人民,竭尽全力地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之后,便含笑闭上了眼睛……

  读了上述内容,你难道没想到“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一个人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怎能做到?当马拉松感到疲惫时,他完全可以休息一下,但他没有,他心里只想到,人民知道了这个消息,该是多么激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跑到了目的地,完成了任务后,他的生命才最后离开了他。

  是的,对祖国,对人民强烈的爱,常常铸成许多志士仁人的精神支柱。在我国光辉的历史上,特别是近百年来,有多少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建立一个新中国而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方志敏同志说:“清贫,洁白,朴素,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高贵之处。”难道这些共产党人不想生活得好些、安逸些?不,他们不是钢筋铁骨的机器。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灵有肉。不过他们心里装着人民,他们有一个高尚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换取人民的幸福,换取民族的振兴。只有具有这种信念的人,才会在敌人的枪口对准自己的时候毫不眨眼,在自己的事情遭受挫折的时候毫不气馁,绝不后退。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哪种解释正确?

  日夜兼程 (a两倍的 b数倍的 c赶路)

  安逸   (a逃跑 b安乐,安闲 c超过一般)

  有灵有肉 (a灵活,灵巧 b灵验 c精神,灵魂)

  2.文中“读了上述内容,你难道还没有理解到‘信念’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一句,是。

  a 设问句 b 反问句 c 一般疑问句

  3.文中的“上述内容”是( )

  a 一个问题 b 一个道理 c 一个故事

  4.“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换取人民的幸福,换取民族的振兴。”这句话是采用

  a 比喻手法写的 b 排比手法写的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

  查阅有关资料,把作者与作品连起来。

  司马迁       司马光        谈迁        班固    

  《资治通鉴》 《汉书》   《国榷》    《史记》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9

  一、 尊重体验自主读

  学生由于其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接受能力有别,对同一篇文章的感悟会有所不同。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立的阅读情感体验,正视学生个体体验的心理差异以及对阅读材料的吸收感悟和心理感受,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书。导入新课后,老师立刻布置了第一自然段的自读要求:把感受深的地方划下来,你能从中读懂了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设计,让学生读得自由,读得自主,体现了对学生“自学”体验和收获的尊重。学生不再是配合老师解答阅读问题的角色。而是一个会自我学习的课堂主动参与者。他们把自已的自读所感拿出来与同学交流,与老师平等地对话。课堂上老师这种开放、自主、尊重学生感受体验的设计还有:再读一读,你能从中读出什么?读读看,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一句的呢?

  二、关键句子指导读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代替学生得到现成结论。深刻地领会这个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思维能力以及人生态度等方面,而是生硬地指导学生哪个词语要读得重些或轻些,哪里要停,哪里要拖长;不停地追问学生是从哪儿读到了教者“精心”准备的某个问题的答案,甚至对自己抓住了某个关键问题并带着学生顺利地解决了而津津乐道。结果语文成了四分五裂的知识拼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的朗读指导让我眼前一亮:在大声朗读,默读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了一些关键的句子,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来,教师首先使这些句子被“悟性彻底领悟”,通过反复朗读、交流、比较等形式,学生悟出了重点词的精妙,理解了“20年,50多岁,500多万”等数据的表达效果,读得心领神会。学生通过

  “一点、一百、茶饭不思、夜难安寝、至命的打击、化为乌有”等词感悟到谈迁的不易与韧性,朗读中品味出谈迁的人性美。“引而不发”,让学生在朗读、评议中去体会,自主感悟。

  三、人文思想贯穿读

  语文学科不仅仅同各科一样完成思想教育任务,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决定的个性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这段话在指出培育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同时,也强调指出了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学中,教师从人文关怀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个性,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师生的交往活动中充满尊重、宽容与关爱,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唯一的权威,而是学生人文精神表现的设计师和领路人。教师一组精彩的追问:他茶饭不思,思什么?夜难安寝,他想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泪?学生的心灵震撼了,教师的追问召唤了他们的人文精神,自然书声朗朗,情意浓浓.谈迁重写《国榷》的视频欣赏之后,教师深情地说道:“像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课堂上顿时无语,精妙的安排激发了学生内在人文积淀,心灵与文本相互碰撞,谈迁的韧性感染了大家,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发展.读起来含金量就高了.课堂上,教师一个个人文设想的召唤

  :名垂青史的仅仅是谈迁吗?假如你是一个编辑,再版<<国榷>>时,你会在他的封面上写一句什么样的话?教师认真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节课结束时,老师安排了小诗欣赏《从头再来》,补充了课外知识,是课堂的升华,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滋润了学生的心田,高雅而又简洁。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信念)本文转载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体验谈迁遭受厄运的痛苦。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知道说书稿被盗是谈迁厄运的原因,体验谈迁遭受厄运的痛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查阅资料,大致了解谈迁及《国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你觉得题目中的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这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同学们,读书就是要读出自己的体会。

  2.这三个词语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抓住了。谁愿意读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读完了,谁能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精读品味,读懂谈迁的厄运

  1.“厄运”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事情能称得上是“厄运”呢?

  2.谈迁的厄运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他遭受厄运的词句。

  3.谁来读一读你勾画的内容?他的厄运就是——(板书:书稿被盗)

  4.为什么书稿被盗,就是谈迁的厄运呢?不着急回答,请大家默读第1~2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说明书稿被盗就是厄运,用笔勾画一下,还可以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5.交流。

  (1)先请大家读勾画的句子,然后结合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感悟

  (学生读勾画出的句子,出示相应课文)

  读“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抓住“尤其”“立志”体会编写《国榷》是谈迁一生的理想和愿望。

  读“ 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抓住“一点史料”“竟”“一百多里路”感受谈迁的编写《国榷》的辛苦和决心。

  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抓住一组数字,读懂数字背后的事情。

  读“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感受谈迁的喜悦和书稿被盗谈迁痛苦的反差。

  读“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抓住“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致命的打击”“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感受谈迁失去书稿后的痛苦心情。

  6.指导朗读。

  同学们能通过词句感受到谈迁的厄运,也感受到了他的痛苦。体会得这么好,能读好吗?自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不幸的命运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同学,请你来读一下吧。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会读得很动情,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我发现这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吧。

  读得这么棒,有什么好方法吗?

  大家也像他一样,一边想象一边读。

  7.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情感去体验,用想象去丰富,读懂了许多内容,你的内心一定积蓄了许多情感,请通过朗读,把情感表达出来。

  四、小结

  1.《国榷》的编写不仅是谈迁20多年的艰辛付出,还是他用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换来的,更是他从小的理想和追求,所以说《国榷》书稿被盗就是他的厄运。

  2.在厄运面前,我们看到一位多么值得同情的谈迁,我们看到一位多么值得同情的老人。这节课我们走近了谈迁,读懂了“厄运”,但他是怎样在厄运面前站起来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他再次写《国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10

  1、正确熟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认识多音字“挣”,理解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

  3初步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教学过程

  一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读题,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

  出示词语

  师:这一边读第一组,这一边读第二组,全班读第三组

  师:谁能借助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内容呢?

  生说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近谈迁,走进课文去了解他。谈迁的厄运是什么?

  生自读课文

  生:谈迁的厄运是他的书被小偷偷走了……

  师:不仅找去了谈迁的厄运,而且还能用简洁的话语说出来。为什么书稿被窃对谈迁是一个厄运呢?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圈一圈,划一划。

  生:我划的句子是“经过二十多年……我从这句话中的数字可出谈迁所化的时间很长,500多万字说明谈迁的不易。”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你抓住了一系列的数字来体会谈迁。

  生:我读出了谈迁的信念的坚定。从文中的“20多年,6次修改……”

  生:谈迁花了很多的心血来修改国榷……

  师:是啊,这么多万字,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鸿篇巨制)板书

  师:真的很不容易,这些数字本来是没有感情的,但与谈迁联系起来就有了感情,谁能读出来?

  生读(很有感情)

  师:原来这些数字都包含着谈迁的心血啊,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来之不易

  生:我从“为了抄一些资料,仅要走一百多里路……“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想象一下,在这一百多里路上为发生一些什么事呢?

  生:他要克服风沙的袭击,要克服……

  师:这么多的艰辛就只是为了一点史料,那500多万字的史料要经受多少艰辛啊?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还体会到什么?

  ……

  师:同学们我们体会出了这部国榷的来之不易,谈迁付出这么多艰辛仅仅为了写出《国榷》,为了这部国榷,谈迁熬白了头,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现在《国榷》写成了,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啊

  生:他会兴奋地睡不着觉。

  生:他会激动地吃不好饭

  ……

  师配乐读:可是,可是这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播放音乐二泉映月)板书化为乌有

  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的打击……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的流淌。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觉得这个小偷只想偷些零钱,可他却偷去了书稿,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可恶的小偷!

  ……

  师:他偷去的仅仅是书稿吗?

  生:偷去的谈迁的命。

  师:读好它

  生读得抑扬顿挫(掌声)

  师:谈迁从欣喜的巅峰跌入到痛苦的深渊,五十几岁的谈迁还能站起来吗?

  生:能!

  师:谁来读?

  师:这个词读挣脱。你觉得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应该怎样读?

  生读: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谈迁并没有被打垮?

  ……

  师:是啊,谈迁决定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板书从头撰写)

  师:是什么支撑他他从头撰写的?

  生:是信念!他立志要完成这部史书国榷

  师:他整整追求了二十年的信念怎么会就此罢休呢?他开始了第二次写作。读课文第三小节。边读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

  生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谈迁在外面四处奔波的画面,他们不顾饥寒,在外面寻回考察,他的衣服可能破了,可是他……

  生:我看到谈迁为了摘抄一点史料,不顾的饥寒交迫,正在请一位官员讲解。

  生:我看到她不故饥饿,铺面而来的风沙吹打着他。

  ……

  师:(出示语句)你们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幅四处奔波图,这样一幅四处奔波图,这样一幅奋笔疾书图,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画面,那幅最能打动你,请你默读课文,画下来让你感动的画面。

  生:……为了让世人知道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师:你读懂了轶闻

  生:我从“亲自”一词读懂了他不是听别人去说,而是自己去

  师: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此时这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啊?读好这句话。

  生读“在北京的这段日子里……风沙中”

  生:我从他一袭破衫……感受到他总是穿着哪一件旧大衣,并没有穿一件新衣服,而且拿着一个小本子,终日寻访。

  师:他读懂了一袭破衫,一起读。

  ……

  师引读:是啊,谈迁无论是在烈日炎炎,他一袭破衫……,无论严寒,他一袭破衫……

  此时的谈迁已经病倒在床,他仍然面对孤灯……,他哪里是在用笔书写,而是在用(生答:生命)书写啊?

  师:哪是什么支撑着谈迁这样去做呢

  生:他从立志写一部史书

  师:这就是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谈迁和他的《国榷》。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看这幅图,你看出了什么?

  生:谈迁像松树那样高洁

  生:谈迁像高山那样崇高

  生:谈迁像瀑布那样

  师:是啊,就如同学们所说谈迁就像松树那样坚强,……他就这样永远被写入的史书。这就是——“名垂青史”。板书

  师:课文学完了,可带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我们一起读读作者的感受?读最后一节。

  生读

  师: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全是锦绣鲜花,一帆风顺,更多的时候是在曲折、坎坷的道路上前行。在灾难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大家不会忘记在汶川地震中,有多少个人、多少家庭,凭着坚强的信念活了下来;我们全国人民凝心聚力与灾难抗争,这也是源于那份生命至上的信念……

  师:课后再读读课文,写下感受,收集具有谈迁一样精神的人,大家一起交流。

  下课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11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百折不挠”。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本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列举数据增加了课文表现力,在教学时应加以关注。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3、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依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设为通过品读谈迁所遭遇的厄运和撰写《国榷》的过程,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的难点则为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将本文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在第一课时整体把握,了解谈迁信念是什么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主要围绕重点段落展开。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围绕题目设计了两个问题贯穿文章的重点段落2、3自然段:1、谈迁经历了怎样的厄运?2、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词析句,精读感悟。

  第一个问题围绕第二自然段展开,我采用启发提问法,由学生带着“谈迁经历了怎样的厄运?”这一问题默读课文,再圈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细细品读,以体会《国榷》被偷走对于谈迁来说真的是个厄运。接着,我让学生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谈迁在《国榷》被偷后的表现,好好朗读,体会谈迁坚定的信念。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积累语言,加深认识。

  接下来,我以“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做的?”这个问题引入第3自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并圈画出谈迁重新撰写《国榷》的词句,让学生自读自悟,并在旁边写上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接着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我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时的出示描写谈迁重新撰写《国榷》的重点句段,并抓住句中“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一袭破衫”、“奋笔疾书”这几个词语,让学生个别读、齐读,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谈迁重新撰写《国榷》时的顽强信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此时,我还将以“四处寻访”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谈迁在寒冬腊月、炎热酷暑之下,为写《国榷》而到处寻访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练习说话,进一步体会谈迁坚定信念及顽强的意志。这一设计基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将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最后,我再通过引读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抓住“104卷”、“500万字”这两个数据,让学生与之前的《国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感受谈迁写成《国榷》的不容易。此时,我将适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总结点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谈迁靠着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打倒了厄运,终于写成了《国榷》。

  在此基础上,我结合谈迁的故事,让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启发学生从谈迁写成《国榷》的经过中感悟“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度内化文本语言,我让学生写一个以“谈迁,我想对您说……”为题的小练笔,通过读写结合,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宣泄的渠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以上说课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其中有什么设计不当的地方,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书稿被偷    致命打击

  从头撰写    名垂青史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12

  上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我轻轻舒了口气。无论是我内心的顺畅还是学生们精彩的课堂表现,都让我感觉到了一堂好课的幸福感。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故事,表现了他不屈服,持之以恒的精神。文章用词生动凝练,激昂的文字对于表现谈迁的顽强很有力度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无疑要使这堂课精彩起来,必须在课前钻研上下功夫。钻研教材充分,对文本的结构层次、重点句段、情感意蕴了然于心,对文本的语言文字烂熟于心,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凭借。这堂课的成功让我看到了课前预设的重要性。

  一、充分、科学地预设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学生是能动的、活跃的人。教师的预设很重要。教师的预设要力求充分、科学。

  1、目标预设——以人为本,发展语文素养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预设的立足点。每一堂课的预设,教师不能仅仅考虑让学生读懂什么内容,体会什么情感,用什么形式学,而应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尤其结合文本特点,思考本课可以侧重发展学生哪些语文素养:知识能力还是情感态度,语感培养还是学习方法的获取……所以我将目标设定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2、文本预设——深入研读,挖掘文本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尽管不是“圣经”,但它仍然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深入研读文本,做文本的知音,经历反复阅读教材、仔细查阅资料、由冥思苦想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凭借自己广泛的阅读和丰厚的积淀、修养,对文本作准确、深刻、独到的解读,惟其如此,教师才能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创造性使用文本,精心设计。寻找到教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适当有效的结合点。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作者用词的匠心独运,如:一袭破衫、奋笔疾书、家徒四壁等,这些平实的语言背后却是人物精神的熠熠生辉。而我的教学正是要让学生读到这语言背后的精彩。

  3、学路预设——了解学情,确立学习路径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预设时,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已有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等),以“蹲下来”的心态去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与文本充分对话,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后,还需以童心(站在儿童的角度)去阅读、去感悟。将心(师)比心(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而后,细细揣摩学生喜欢学什么?喜欢怎样学?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的学习路径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怎样的实践平台才利于学生素养的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科学地预设与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相适合、切合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路径和阅读思考的话题等。

  4、生成预设——充分预测,有效引领学习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课堂是动态的过程,在师生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可能生成的状况、学生学习路上可能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等进行充分的、富有前瞻性的估测,预设不同的学习路径和不同的应对方案。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处自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谈迁为了抄一点资料走了一百多里的路”“谈迁奔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这些句段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的教学设计没有框定一个僵化的路线,没有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据学生的学路来推进,充分预设学生在课堂可能生成的情况。并预设了应对的措施。这样,学生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会显得自由、自如、自在。

  教师的预设应该是柔性的、开放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预设任务不是减少了,而是加重了:教师不仅要研读教材,准确、深入、独到地把握、剪裁和处理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特点预设学习思路、过程,而且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种种可能生成的情况和自己如何应对生成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作精心预设。只有充分预设,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生成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地引导、点拨,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学,于不经意间见匠心,让智慧的灵光在课堂闪现。

  二、及时、有效地调控生成

  由于教学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把握生成,及时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教师课前有充分的预设,但在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出乎教师“预料”的信息生成。教师面对课堂生成既不能熟视无睹,又不能一概封杀。尽管学生在畅想谈迁一路说遭受的艰难,餐风露宿,挑灯夜战……但我始终把握着学生的想象为理解谈迁的信念服务这个原则,所以看似分散的想象却紧紧围绕着我的主题。

  在课堂教学流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讨论和学生的发言,捕捉学生思维的方向,聚焦话题。面对“生成”,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准确辨别、有效调控.变生成资源为教学资源,使课堂闪烁智慧,富有灵性!人们常说,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13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段落结构。

  4、初步感受谈迁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课前预习:

  1、资料链接:

  谈迁(1594~1658) 明末清初史学家。祖籍汴梁(今开封),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你,马桥人。明诸生。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改名“迁”,寄托了对历史、对自己的一种境遇,当然也有可能是追寻大历史家司马迁的意思。他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500万字,取名《国榷》。他的著作有《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

  2、自学生字词语。

  (1)我会读:读一读下面的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崎岖( ) 坎 坷 ( ) 逸闻( ) 撰写( )

  博览群书( ) 夜难安寝( )锁( ) 挣脱(

  (2)我会写:课文中“博”“锁”“诞”等生字很难写,你也来写写吧。

  (3)我能完成书后作业2。(在书中做答)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能概括课文内容。

  【学习建议: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文章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预习反馈:

  1、小组内听写难读难写的生字词。

  2、每组选派同学上黑板板书,并讲解。

  3、互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4、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听。

  质疑探究: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

  1、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从课题以及课文中的时间、人物、事情等方面概括】

  2、小组内朗读课文,体会谈迁的精神品质。

  3、我还有哪些地方或问题不明白?

  4、全班交流问题,帅选价值提问。

  5、品读“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学习建议:这句话中有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用了一组数据。你用心读一读,看看从这组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

  当堂检测:

  1、多音字组词

  sǎn( ) zhāo( ) zhuǎn( )

  散 朝 转

  sàn( ) cháo( ) zhuàn( )

  2、在括号里填上同音字

  xiáng 安( ) ( )细 吉( ) 飞( ) 慈( )

  bǐ 墙( ) 完( )归赵 家徒四( )

  dài ( )领 佩( ) 等( ) 口( ) ( )表

  bó 渊( ) 拼( ) 蓬( )

  jǐng 家( ) ( )赛 究( )

  3、用“—”划出括号里正确的解释。

  名垂青史(①东西的一头向下; ②流传; ③将近。)

  奋笔疾书(①疾病; ②急速、猛烈; ③痛苦、痛恨。)

  家徒四壁(①徒弟; ②除此以外,没有别的; ③徒然。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崎岖( )( ) 贫寒( )( ) 翔实( )( )  精彩( )( ) 完备( )( ) 名垂青史( )(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主备人:常刘敏

  学习目标:

  1、体会运用数字的表达效果,通过品、读、感悟、体会谈迁完成《国榷》的艰辛。

  2、感受谈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3、咀嚼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用词遣句的准确。

  预习反馈:

  1、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小组汇报,自己感动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理解。

  合作探究:

  1、咀嚼词语,品读课文中重点句段,感悟谈迁的精神品质。

  a“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温馨提示:他茶饭不思,思什么?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又在想什么呢?阅读资料:客于槜(zuì)李,去家三舍,晨发夕至(父亲去世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霜毫冰砚,忘饥废寝者,矻矻(kū,辛勤不懈)二十六年。

  为什么“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谈迁?】

  b“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收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温馨提示: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寻访哪些人?寻访哪些地方?“四处寻访”“ 广泛搜集”“亲自”, 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谈迁怎样?】

  c“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温馨提示:一袭破衫,衣衫为什么破?终日奔波,为什么不休息休息?面对的只是孤灯吗?他难道不想念与之相依为命的家人吗?他难道不想念生他、养他的家乡吗?那他为什么不回家?从中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

  阅读资料: 谈迁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诉苦:我不善于说话,年纪又大,北京的游人多得像蚂蚁;成天去拜访贵人,听候接见,往往早上去等到中午,有时得等到晚上才能见着面,简直受不了;有时候到郊外跋山涉水,寻访遗迹,北京的风沙大,到处是尘土,鼻子口腔都脏得很,还时常迷路,遭到别人的讥笑;有时又孤坐陋室整理搜集来的资料。】

  d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温馨提示:联系第三自然段,之所以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因为谈迁付出了艰辛努力。翔实、精彩的背后是什么?】

  2、表情朗读,深化学习谈迁的精神品质。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撰写这部史书”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温馨提示:不要放过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感受,你会发现,这段话中突然有一个词会从你的眼中跳出来,突然有一个画面会从你的眼前闪现,抓住这个词,这个画面,去想象去感悟,知道吗?看看哪些词需要重读。】

  当堂检测:

  1、填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 (时期史学家 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 》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在逆境中(        )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读了这个故事, 我们知道了: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                             )。

  2、500万字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老体弱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从头再来写成的。面对这部沾满泪水和汗水的史书时,我想对谈迁说:( 不少于100字 )

  知识积累:

  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

  1、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我的收获:

  自我评价一下在本课中的学习表现(√):★( ) ★★( ) ★★★( )

  课后作业:

  1、记住谈迁的故事,朗读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

  2、同学们,谈迁的故事学完了,相信这个故事一定给了你很多启迪,写下你的真知灼见,写完别忘了署上你的大名。

  3、把作者与其作品连起来。

  司马迁     司马光      谈迁     班固                 

  《资治通鉴》 《汉书》 《国榷》 《史记》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14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资料:

  1、明末有位穷秀才,名叫谈迁,决意博览群籍、详加考订,编纂一部真实可靠的明朝信史。从1621年开始,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其中的艰辛苦不堪述。就这样铢积寸累,再经考证取舍,且六易其稿,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七年之不懈努力,撰成了百卷巨著《国榷》。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1647年8月的一个夜晚,盗入家门,见别无他物,就把《国榷》手稿席卷而去。这时候,谈迁已经53岁。面对沉重打击,谈迁不禁老泪纵横:“噫,吾力殚矣!”但谈迁并未就此沉沦,而是迅速从打击中挺立起来,“吾手尚在,宁已乎!”就这样,他重新踏上了“走百里之外,遍考群籍”之路。又经四年努力,终于第二次完成《国榷》初稿。这一年,谈迁57岁。初稿之后是漫漫的校正之路。1653年,谈迁有机会进北京为人作,结识了几位著名藏书家。经过两年半的辛勤查访,又搜集到大量宝贵资料。返乡之时,谈迁在金钱方面一无所获,唯“筐中录本,殆千百纸”。他喜不自禁,连称“余之北游幸哉!余之北游幸哉!”三十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没有白费,《国榷》全书一百零八卷,凡五百万言,为治明史者46所必读。

  2、谈迁(公元1594~1658年),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他自幼刻苦好学,博鉴群书,精通诸子百家,对历史,尤其是明代的一些典故研究颇深。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他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终于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有500多万字,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年)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之后,又到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1657年,去山西平阳(今临汾)祭奠先师张慎言途中病逝。谈迁勤耕一生,著作还有《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

  面对厄运

  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20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下落不明。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六旬、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谈迁继续奋斗十年后,又一部《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实精彩。谈迁也因此名留青史、永垂不朽。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也遭遇了类似厄运.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 他又买了一大沓稿纸,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是的,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胜还是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从头再来”。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有关故事补充:

  卡莱尔重写《法国大革命史》

  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

  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做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

  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

  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薄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

  他又买了一大沓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

  不错,当无事时,应像有事时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时那样镇静。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实在是难以完全避免崎岖和坎坷。

  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胜还是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从头再来。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坚强的海伦·凯勒

  1882年,一名女婴因高发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 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变得很困难。

  那么这样一个在19个月时就既盲又聋的孩子,是如何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的呢?

  高烧将她与外界隔开,使她失去了视力和声音。她仿佛置身在黑暗的牢笼中无法摆脱。

  万幸的是海伦并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不久她就开始利用其它的感官来探查这个世界了。她跟着母亲,拉着母亲的衣角,形影不离。她去触摸,去嗅各种她碰到的物品。她模仿别人的动作且很快就能自己做一些事情,例如挤牛奶或揉面。她甚至学会靠摸别人的脸或衣服来识别对方。她还能靠闻不同的植物和触摸地面来辨别自己在花园的位置。

  七岁的时候她发明了60多种不同的手势,靠此得以和家里人交流。比如她若想要面包,就会做出切面包和涂黄油的动作。想要冰淇淋时她会用手裹住自己装出发抖的样子。

  海伦在这方面非比一般,她绝顶的聪明又相当敏感。通过努力她对这个陌生且迷惑的世界有了一些知识。但她仍有一些不足。

  海伦五岁时开始意识到她与别人不同。她发现家里的其他人不用象她那样做手势而是用嘴交谈。有时她站在两人中间触摸他们的嘴唇。她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而她自己不能发出带有含义的声音。她想讲话,可无论费多大的劲儿也无法使别人明白自己。这使她异常懊恼以至于常常在屋子里乱跑乱撞,灰心地又踢又喊。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怒气越为越大。她变得狂野不驯。倘若她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大发脾气直到家人顺从。她惯用的手段包括抓别人盘里的食物以及将易碎的东西猛扔在地。有一次她甚至将母亲锁在厨房里。这样一来就得想个办法了。于是,在她快到七岁生日时,家里便雇了一名家庭教师 —— 安尼·沙利文。

  安尼悉心地教授海伦,特别是她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海伦变得温和了而且很快学会了用布莱叶盲文朗读和写作。靠用手指接触说话人的嘴唇去感受运动和震动,她又学会了触唇意识。这种方法被称作泰德马,是一种很少有人掌握的技能。她也学会了讲话,这对失聪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成就。

  海伦证明了自己是个出色的学者,19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她有惊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她还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上大学时她就写了《我的生命》。这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有能力为自己购买一套住房。

  她周游全国,不断地举行讲座。她的事迹为许多人著书立说而且还上演了关于她的生平的戏剧和电影。最终她声名显赫,应邀出国并受到外国大学和国王授予的荣誉。1932年,她成为英国皇家国立盲人学院的副校长。 1968年她去世后,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组织建立起来,该组织旨在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失明缺陷做斗争。如今这所机构,“国际海伦·凯勒”,是海外向盲人提供帮助的最大组织之一。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说不定哪一天同样的事就发生在你身上,但你能否勇敢地战胜它呢?也许你会想着怎样去克服,但更多的是会想着怎么去逃避。怎么样,被我说中了吧!所以你得相信挫折与困难是无处不在的!但假如你遇到了挫折也无须难过,不要想着它是如何的难以克服,你只要想着翻过这座铁青的“山”就是蓝迁迁的“海”了,就能看见“黎明”了,给自己一丝心理安慰,也许能增加不少的勇气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充满荆棘和坎坷的,其实挫折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承受,能不能战胜。“心若在,梦就在,让我们从头再来”,要坚信,我能行。 

  信念即命运

  对于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前途未可预见。人生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预知草莽中是否潜藏毒蛇猛兽;没有人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也没有人能掐算出何时将至“大限”。

  然而,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力量的源泉就来自于坚强的信念。

  信念,是精神上的一种特殊能力。真正意义上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在它的面前,一切障碍都得低头。

  以下的事例就是信念的颂歌。

  一条船在大海中,遇上了突如其来的风暴,它沉没了,全船人员死伤无数。船上有一个人侥幸获得一只小小的救生艇,从而幸免于难。他的救生艇在风浪中颠簸起伏,如同树叶一般,被吹来吹去。他迷失了方向,救援的人也没有找到他。天渐渐黑下来,饥饿、寒冷和恐惧一起袭上心头。然而,他除了这只救生艇之外,一无所有,他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

  他无助地望着天边。忽然,他看到一片模糊的灯光,他高兴得几乎叫了出来。他奋力划着小艇,向那片灯光前进。然而,那片灯光似乎很远,很远,天亮了,他也没有到达那里。他继续艰难地划着小艇,他想,那里,既然能看到灯光,就一定是一座城市或者港口。生的希望在他心中燃烧着。白天时,灯光看不清了,只有在夜晚,那片灯光才在那里闪现,像是对他招手。3天过去了,饥饿、干渴、疲惫更加严重地折磨着他,有好多次,他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但一想到远处的那片灯光,他又陡然增添了许多力量。第4天,他依然在向那片灯光划去,最后,他支持不住,昏迷了过去,但他脑海中,依然闪现着那片神奇的灯光。

  晚上,他终于被一艘经过的船只救了上来。当他醒过来时,大家才知道,他已经不吃不喝在海上漂泊了4天4夜!当有人问他是怎样坚持下来时,他指着远方的那片灯光说:“是那片灯光,给我带来了希望。”大家仔细一看,哪里有什么灯光,那只不过是天边闪烁的星星而已!

  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境。

  这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渡过难关。在困境中,如果你认为自己真的失败了,那么,你就会一蹶不振,如果你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那么,你就会走过险途,获得胜利。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他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就像烧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他们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于是,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但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不错,当我们一切顺遂时,也应当对可能的不测加以预防,但当挫折到来时,就应当像风平浪静时那样保持镇静。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实在难以避免崎岖和坎坷。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好,还是坏;是胜利,还是失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阴。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15

  教学内容:第九册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2010年9月13日

  上课地点:宝应县桃园小学五(2)班

  授课教师:宝应县安宜镇三里小学  朱海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整体感知(8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2.看着这个很有内涵的课题,你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哪个让人敬佩的人物?

  3.那么,这篇课文中,又是谁?遭到什么厄运?又靠着什么信念战胜了这个厄运呢?

  (板书)谁?              ﹋?        ﹋?    ﹋?

  3.现在,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听老师朗读读课文。

  4.听完老师的朗读,谁能试着回答某一个问题?

  相机板书:谈迁——被盗——重编

  《国榷》

  5.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谈迁战胜初稿被盗的厄运,坚定信念,重编《国榷》的经历。

  6.那么,《国榷》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的作者谈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国榷》——“榷”同“确”,“真实”的意思,“国榷”指翔实可信的国史。这本书有104卷,500多万字,记录了明朝317年的历史,比其它明史真实可信。

  谈迁(1594年—1658年),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原名谈以训,明亡之后改名谈迁,寄托了对朝代变迁的感慨,对自己境遇变化的咏怀,表达了对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仰慕与追随。

  谈迁从27岁起,用6年的时间写成《国榷》初稿,再用20年的时间将初稿修改6遍。书稿被偷后,他又用4年的时间重编,4年半的时间考证,前后35年成稿,署名“江左遗民”,寄托亡国之痛。2年后,谈迁病逝。

  7.谈迁把他的毕生心血献给了他追求的事业,让我们走进他的生活空间,感悟他可敬的精神世界。

  (二)学习新词,读准课文 (13分)

  1.上课前,我们布置同学们自学了生字新词,现在检查一下自学效果。

  ⑴出示小黑板1,谁来读读这些生字?很好,齐读。

  ⑵出示小黑板2,谁来读读这些新词?很好,齐读。

  ⑶谁来说说这些红笔书写的新词的意思?

  浙江——位处江苏东南,历史上越国地方,风景秀丽,经济发达,人才辈出。

  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说明刻苦好学,知识面广。是编书的知识基础。

  诞生——①出生,降生;②比喻新事物的出现。请举例说明。

  逸事——世人不太知道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琐事。须史家考证之处。

  2.从刚才的汇报看,同学们自学效果很好。其他新词,放在分段研读时再去研究。现在我们来练习读准课文。

  3.首先请同桌的两个人为一组,一人读一段,互相纠正读音。

  4.接着,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规则:每人读一句。读正确的坐下,读错的,由大家帮助读正确后坐下。开始——

  5.请刚才读得正确的人站起来展示一下风采,很好,我建议——掌声鼓励!

  6.现在,请大家自由放声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概括段意,读通课文(4分钟)

  1.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准备答案。

  2.指名交流,力求具体有概括性。

  第一自然段:写家境贫寒的谈迁历经20多年,终于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自然段:写书稿被人偷盗后,谈迁决心重编《国榷》。

  第三自然段: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成更为完善的《国榷》。

  第三自然段:写由谈迁的故事而产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现在我想请大家将每段段意浓缩成四个字的小标题,谁来试一试?

  初编《国榷》——遭遇厄运——重编国榷——人生感悟

  5.每段两个字,行吗?

  板书:初编——被盗——重编——感悟

  (四)研读首段,初识谈迁(13分钟)

  1.从概括段意和编写小标题的练习中,我看到了大家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

  现在我想和大家研读第一段,看看大家的分析能力如何,有信心吗?

  2.我为大家设计的研读步骤是:解疑——感悟——朗读(板书之)

  3.第一步——解决疑难

  ⑴请大家默读第一段,用波浪线画出不懂的问题。

  ⑵同桌互相解答简单的问题。

  ⑶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随机板书)

  史学家——历史学家,是以专门记录及研究历史事件为主要工作的人。

  编年史——按照年份记录历史事件的书籍,相区别的是纪传体。

  翔实可信——真实可信。由此推想出谈迁的创作动机:修订其他明史的不真实性。

  4.第二步——读书感悟

  ⑴为了刻画人物形象,第一段中运用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数据,请你找出来,说说理由。

  ⑵引导交流,相机板书。

  ①20多年……50多岁

  这20多年,实际上是谈迁27岁到53岁之间的26年,是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这20多年,谈迁为《国榷》耗尽心血。                                                   

  用成语分别形容27岁的青年人和53岁的老人。男生说青年人,女生说老年人。

  27岁的青年谈迁闪亮登场。男生有请——

  (风华正茂、风度翩翩、神采飞扬、神采奕奕、文质彬彬、虎视阔步、大步流星)

  光阴荏苒,岁月无情,26年过去,谈迁已经变成了一个53岁的老年人。女生有请——

  (年过半百、五十知命、头发花白、人老眼花、年老体衰、体弱多病、风烛残年)

  是呀,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体弱多病的老年,谈迁把他人生最美好的26年光阴献给了他钟爱的事业——编写《国榷》,这种精神怎能不让人感动和敬佩?

  ②500多万字

  500多万字的史书堪称堪称鸿篇巨制,足见工作量大。

  工作量的确很大!老师算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674个字,第九册语文书总在3万字左右。500万字相当于7418篇课文,或者167本语文书。而且是用毛笔书写,更加艰难。

  ③6次修改……四处借书

  你知道6次修改用了多少年吗?据历史记载,完成初稿用了6年,6次修改竟然用了整整20年!足见谈迁为求证费心心思,足见谈迁治学态度严谨。

  ④抄一点史料……走100多里

  一少一多形成鲜明对比。“一点”可以是多少字?假如是100字,那1个字就是1里;假如所有史料都要如此艰难,谈迁就要走500万里路。可以想象20年期间,谈迁的工作是多么艰难。

  ⑶感悟谈迁

  这一个个感人的数据,无不凝聚着谈迁的心血;这一个个闪光的数据,无不折射出谈迁伟大的人格。聪明的你,从这些数据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谈迁?

  板书

  志向远大、治学严谨、意志坚定

  3.指导朗读。

  编写国史向来由国家调集史官,拨给经费,配给资料。而家境贫寒的谈迁,仅凭个人力量竟编写成如此浩大的史书,真是空前绝后的壮举。你对做出如此壮举的谈迁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读出你对谈迁坚定意志的崇敬,读出你对谈迁贫寒境遇的同情。试读——指名读

  4.26年的心血,凝聚成一部翔实可信的历史巨著,谈迁即将实现人生的辉煌。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谈迁的书稿突然被盗了,毕生的心血毁于一旦。对于年过半百、贫病交加的谈迁,这是何等残酷的打击呀!遭遇了人生厄运的谈迁,又是怎么面对厄运,奋勇向前的呢,留着以后你们的语文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

  (五)作业(2分钟)

  1.现在做课堂作业——描红、写字

  2.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浙——析  博——搏  诞——廷  锁——学

  3.开始描红、写字。

  4.课后作业:完成课后2、3两题。

  主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谁?                   ﹋?        ﹋?    ﹋?

  谈迁            初编——被盗————重编——感悟

  《国榷》       志向远大

  治学严谨

  意志坚定

  副板书1

  解疑——感悟——朗读

  副板书2

  20多年……50多岁   ——耗尽心血

  6次修改……四处借书——治学严谨

  500多万字          ——工作量大

  一点史料……一百多里——工作艰难

  正面

  小黑板

  谈迁(1594年—1658年),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原名谈以训,明亡之后改名谈迁,寄托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自己境遇变化的咏怀,表达了对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仰慕与追随。

  谈迁从27岁起,用6年的时间写成《国榷》初稿,再用20年的时间将初稿修改6遍。书稿被偷后,他又用4年的时间重编,4年半的时间考证,前后35年成稿,署名“江左遗民”,寄托亡国之痛。2年后,谈迁病逝。

  正面

  小黑板2

  翘舌音:浙、抄、撰、挣

  平舌音:锁

  前鼻音:迁、诞、寝、坎

  三拼音:撰、迁

  其它字:厄、榷、博

  背面

  小黑板3

  浙江  诞生  逸事  博览群书(此行用红笔书写)

  抄写  撰写  挣脱  寝食难安  崎岖  坎坷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16

  一、说教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天火之谜》《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人物事迹感受人物品质,学习人物的精神。《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启迪。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节课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

  努力创设情境,引领体验,合作对话,自主构建。课堂上主要采取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充分地读课文、找答案之后进行交流,师质疑引导,生解疑感悟。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预计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理解生字词,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为完成教学目标,我抓住课题中的信念、厄运、打不垮几个关键词。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质疑定标。

  有了第一课时的梳理,一上课,我就让学生先齐读课题,复习生词,接着再回到课题提出问题:这一课的主人翁是谁?他有着什么样的信念?(有学生回答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两次编写《国榷》。我引导学生回答是“从小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朝编年体史书。)再问,他遭受到的厄运是什么?

  (二)精读品味,解疑探究。

  “疑,思之始,学之端。”本节课的学习,我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受到启迪。

  1、为什么《国榷》被偷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请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写《国榷》初稿的句子,抓住数字进行品读,体会这部“鸿篇巨著”来之不易,再以“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部书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品读课文。

  2、在学生了解了这部书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之后,感受他的喜悦心情。继而对为什么《国榷》被偷对谈迁来说是“厄运”呢?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接下来我是这样过渡的:同学们,谈迁由喜悦的巅峰跌入痛苦的谷底,五十几岁的他能承受得了吗?学生回答:能!让学生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得出谈迁决定“从头撰写”。我再过渡:从头撰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4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请你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具体写谈迁从头撰写史书的句子?学生找出来后,创设情境:年老体弱的谈迁就是这样和时间赛跑的,读着这些句子,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个个画面。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谈迁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中午,,当人们,谈迁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晚上,当人们,谈迁一袭破衫,。

  让学生练习说话。

  4、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新书的撰写,谁来给我们介绍新的《国榷》?指名读课文后,我用幻灯显示出谈迁和它的《国榷》让学生练习说话:40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老体弱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从头再来写成的。(出示《国榷》)面对这部沾满泪水和汗水的史书时,我想对谈迁说:————————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得出作者的感悟:谈迁的故事讲完了,但他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通过总结全文,将这份思想引入学生的生活,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价值观。

  2、拓展:学到这,我们不禁想起了许多像谈迁一样的人。让学生课后积累有关的名人事迹或名言。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课堂内容的浓缩,我在备课时感觉到“鸿篇巨制化为乌有、从头撰写、垂名青史”这四个词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百折不挠、坚持不懈”这两个词语能体现谈迁的品质,点明文章中心。板书如下: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鸿篇巨制化为乌有

  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从头撰写垂名青史

我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篇17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6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学会扣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3、能正确认识数据在课文中的作用。

  4、通过文本的理解,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和认识数据使用的作用。

  2、明白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并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ppt课件或小黑板等;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厄”音,初知“厄运”的含义,齐读课题;

  二、初读 :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学不懂的词,再和同学讨论交流。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浙、抄、撰”等翘舌音。“坎、诞、寝、”都是前鼻音,“撰、迁”是三拼音。

  2、理解生词:“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2、指导分段

  (1)    默读全文,思考各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交流。

  (2)    把有联系的段落分为一段,把单独讲一个意思的段落分为一段。

  第一段:(1节)写家境贫寒的谈迁编成了500多万字的《国榷》。

  第二段: (2、3节)写书稿被人偷盗后,年老体弱的谈迁重新编写《国榷》。

  第三段:(4节) 写由谈迁的故事而发出的感慨。也是全文的总结。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五、 写字与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熟记生字新词,用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寻求突破口:

  1、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的主人公谈迁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谈迁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不肯向厄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3、如果我们真正地走近谈迁,我们会发现,其实在谈迁坚强的背后也有泪,也有苦。

  4、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1)   学生齐读句子。

  (2)   思考: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   交流:

  ①“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帮助学生提炼出词语“寝食难安”。

  ②“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提炼词语为“泪流满面”或“伤心欲绝”。

  ③是什么让谈迁如此伤心、难过?(因为他花费20多年心血编写的《国榷》被人盗走了)

  为什么《国榷》的丢失让谈迁热泪长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读书,边用笔批注。

  二、       紧扣问题,层层突破:

  1、交流:(

  因为《国榷》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因为《国榷》是谈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完成的;因为《国榷》的编写让谈迁吃尽了千辛万苦,来之不易……)

  2、出示句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3、仔细阅读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国榷》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4、交流、引导理解:

  (1)“20多年”:说明时间长。教师引导加深感受:同学们,一年365天,20年,7300多天,你知道谈迁每天都是怎样过来的吗?(贫穷,四处借书抄写;为了抄一点史料,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500多万字”:既可以看出巨著的工程浩大,也可以看出这的确是谈迁心血的结晶。

  (3)“六次修改”:“改什么?”“怎么改?”体会谈迁著书严谨认真的态度。

  (4)“50多岁”:可以看出《国榷》耗费了谈迁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5)小结:《国榷》真是谈迁20多年心血的结晶,怪不得他会为它的遗失热泪长流呢。

  (6)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引导:可就在谈迁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振奋的时候,这场横祸突然飞来——

  再次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现在的你该明白当时谈迁心里有多苦了吧!我们一起来说说他心里的苦。

  (希望破灭、最珍贵的东西突然失去……)

  指导再读,进一步读出谈迁心中的苦;

  《国榷》的遗失,再加上贫穷、伤病、衰老,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就是什么?(厄运)他被厄运打垮了吗?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大家一齐来读!

  三、       创设情境,激荡情思:

  1、         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谈迁毅然决然地站了起来,究竟是什么让谈迁重新站了起来?

  (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坚定信念;那种不向困难屈服的勇气)

  2、        

  一句“从头再来”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该有多难啊!更何况是一位年老体衰、家徒四壁的老人呢?为在有生之年完成书稿,谈迁是怎样做的呢?

  (1)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准备交流感悟。

  (2)   交流:

  ①   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a、“一袭破衫”可以看出他日子过的极为艰苦。“终日奔波”。说明他一天到晚在外奔跑,非常累。

  b、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                     ;渴了,    

  ;累了,                       。出示,口头练说);

  再读句子:“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②   句子:“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提示:“奋笔疾书”,可以看出,那是老人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生命赛跑,他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他毕生的宏愿。)

  ③   句子:“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

  “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可以看出《国榷》记载明史的完备性。

  “亲自考察”:可以看出谈迁严谨认真的态度,保证了史料的准确性。)

  3、         过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

  引读句子:“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多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详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谈迁为什么能名垂青史呢?

  (1)   他编写了明史巨著《国榷》,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   他与厄运抗争的坚定信念,在困难面前永不屈服的精神将永远载入史册。)

  四、       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        

  同学们,谈迁是可敬的,他没有被厄运打垮,因为他心中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古今中外,有许多人也像谈迁一样,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         从刚才介绍的人物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3、         这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蒋光宇先生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出示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齐读)

  4、         老师再送你们几句名人名言:(歌曲:《从头再来》)

  ⑴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⑵幸福的泪由劳动的汗水酿成;失望的泪只有用奋斗才能抹去。

  ⑶人生的拐杖就是信念。

  附:网上的一份第二课时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理解翔实可信、奋笔疾书、一袭破衫等词。

  2.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小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

  1.谈迁立下什么志向? 2 他最终成功了吗?

  相机板书:翔实可信

  理解词意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部国榷是作者毕生心血换来的,当谈迁在第一次完成国榷的时候,就已经付出了无比的艰辛。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国榷》来之不易?

  1.指名说。

  2.相机出示句子,体会数据在文中的作用,并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这洋洋五百万言的史书手稿终于完成的时候,谈迁心中是多么的喜悦呀。这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心血将得到回报,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了。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接下来从天而降怎样的厄运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他遭遇的厄运是什麽?

  2.书稿的遗失为什么被称作厄运?

  板书: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3.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出示句子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指导朗读体会。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共同体会厄运给谈迁沉重的打击。

  4.

  当生活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往往看不到真的英雄,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真的英雄就能显现出男儿的本色。同学们,谈迁在珍贵书稿被盗之后垮下去了么?谈迁在寝食难安,以泪洗面的日子中消沉了么?

  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吧!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读得真好!从头再来,这是一句简单的话,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的巨著,何以从头再来?同学们让我们把心沉下去,想一想:300多年前,生命走上最后光阴的谈迁,他开始从头编写这部史书,一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能从文字中读到他的那份信念吗?

  2.再读一遍,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写上批注。

  3.指名说。

  4.相机出示句子:“他一袭破衫······已经不多。”指导朗读体会。

  5.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在60多岁的时候重新编写出了一部《国榷》,

  500万的鸿篇巨制,就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经历厄运的打击后,重头来过写成的,如果你站在图书馆里亲眼看到这部沾满泪水与汗水的史书,你想对谈迁说什么?

  指名说。

  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之光,才会从愁云残淡的日子中走出来。这真是: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6.让我们带着谈迁的这份坚定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五、升华。

  1 还有有许多人也像谈迁这样,不会被厄运击垮,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个?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他们很平凡,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但是他们也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因为他们敢于从头再来。

  歌曲:《从头再来》

  结课。

  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翔实可信)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

  拨开云雾见青天。

  查找更多相关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第一范文www.diyifa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