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精选14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1
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大约四五分钟。)
〔张老师把看图与说话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上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对,××同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从松树上跳下来,“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三幅图呢?
〔对学生的“说话”给予及时的评议和鼓励,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师:××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很好,谁再说说第五幅图呢?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体现了口语训练的灵活性,有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师:××同学讲得很好,她不仅能把图的意思说出来,而且还说得很有表情。大家应该向她学习。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呢?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往前面跑,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以上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说。(挂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让学生口述时用的词语。)
〔在口语训练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词语,不仅能具体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这些词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幻灯上的图,复述课文。
(全班学生都举小手争着要说)
师:(在幻灯上打出第一幅图)好,你先说说。
生:有一天,天气非常好,淘气的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它爬到一棵松树上往下瞭望,看见一块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非常高兴,连忙从树上跳下来,跑到玉米地里,很快爬到一棵玉米杆上,掰了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得意地扛着往前走。
(教师打出第二幅图)
生:顽皮的小猴子扛着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兴冲冲地往前走,走到一个桃树林里,它看见桃子结得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把玉米扔到一边去摘了两个大桃子,捧着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始终把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指导口语训练的一种途径。〕
(老师打出第三幅图)
生:淘气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大桃子高高兴兴地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一大片西瓜地里,小猴子看见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就把桃子一扔,去摘了个大西瓜,吃力地往回走。
(打出第四幅图)
生:没主意的小猴子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兴,就把西瓜往一边一扔,西瓜也摔开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哭着回家去。(这位学生说得有感情,听课老师都发出笑声)。
〔同学们能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并且声音响亮,有感情,说明张老师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得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总结:(略)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太原市北城区教研室李文俊
张玉兰老师在现代教学论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不失时机地在低年级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语言的发展,成为思维发展的重要前提;思维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张老师的这节课(片断),就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特点。
1.借助看图,指导说话,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形象性
例如《小猴子下山》共有五幅图,画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张老师通过放映幻灯片,先指导看图,再引导说话,使学生在口述时,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图画。这样,既有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2.指导学生说话连贯,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逻辑性
如张老师在学生口述训练前,首先明确提出了“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的要求。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注意指导学生说完整、连贯的话。这样,学生在说话时思路明确,条理清楚,这不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低段说话训练的要求,而且通过口语训练,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3.指导学生说话“灵活”,展开想象,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创造性
例如,一位同学口述小猴子把大桃子扔掉,“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张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把课文中的优美词语都用上了。”通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指导学生运用补充的词语创造性地复述,体现思维训练的创造性。
4.指导学生先分述,再综合复述,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如张老师在指导看图说话的训练中,先分别出现四幅图(幻灯片),启发学生分述,然后再要求学生连贯地把四幅图口述一遍。这样,先分述,再总述,由易到难,体现了口语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总之,张老师在低年级的说话训练中,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学生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2
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学 米金梅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 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
从小、求实、创新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齐文华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平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3
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大约四五分钟。)
〔张老师把看图与说话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上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对,××同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从松树上跳下来,“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三幅图呢?
〔对学生的“说话”给予及时的评议和鼓励,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师:××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很好,谁再说说第五幅图呢?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体现了口语训练的灵活性,有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师:××同学讲得很好,她不仅能把图的意思说出来,而且还说得很有表情。大家应该向她学习。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呢?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往前面跑,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以上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说。(挂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让学生口述时用的词语。)
〔在口语训练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词语,不仅能具体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这些词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幻灯上的图,复述课文。
(全班学生都举小手争着要说)
师:(在幻灯上打出第一幅图)好,你先说说。
生:有一天,天气非常好,淘气的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它爬到一棵松树上往下瞭望,看见一块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非常高兴,连忙从树上跳下来,跑到玉米地里,很快爬到一棵玉米杆上,掰了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得意地扛着往前走。
(教师打出第二幅图)
生:顽皮的小猴子扛着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兴冲冲地往前走,走到一个桃树林里,它看见桃子结得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把玉米扔到一边去摘了两个大桃子,捧着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始终把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指导口语训练的一种途径。〕
(老师打出第三幅图)
生:淘气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大桃子高高兴兴地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一大片西瓜地里,小猴子看见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就把桃子一扔,去摘了个大西瓜,吃力地往回走。
---------------------------
(打出第四幅图)
生:没主意的小猴子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兴,就把西瓜往一边一扔,西瓜也摔开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哭着回家去。(这位学生说得有感情,听课老师都发出笑声)。
〔同学们能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并且声音响亮,有感情,说明张老师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得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总结:(略)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太原市北城区教研室李文俊
张玉兰老师在现代教学论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不失时机地在低年级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语言的发展,成为思维发展的重要前提;思维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张老师的这节课(片断),就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特点。
1.借助看图,指导说话,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形象性
例如《小猴子下山》共有五幅图,画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张老师通过放映幻灯片,先指导看图,再引导说话,使学生在口述时,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图画。这样,既有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2.指导学生说话连贯,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逻辑性
如张老师在学生口述训练前,首先明确提出了“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的要求。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注意指导学生说完整、连贯的话。这样,学生在说话时思路明确,条理清楚,这不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低段说话训练的要求,而且通过口语训练,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3.指导学生说话“灵活”,展开想象,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创造性
例如,一位同学口述小猴子把大桃子扔掉,“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张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把课文中的优美词语都用上了。”通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指导学生运用补充的词语创造性地复述,体现思维训练的创造性。
4.指导学生先分述,再综合复述,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如张老师在指导看图说话的训练中,先分别出现四幅图(幻灯片),启发学生分述,然后再要求学生连贯地把四幅图口述一遍。这样,先分述,再总述,由易到难,体现了口语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总之,张老师在低年级的说话训练中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4
一、导入 :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BR>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 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 从小、求实、创新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齐文华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平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江苏 柏正兰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下这个要那个,结果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得到。从教学实际出发,板书设计 如下: 图文并茂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简明生动的文字同样能把握课文重点,启迪学生思维。学生看到《小猴子下山》中的“扔”和“空”一下子明白了:做事不专心是小猴子空手回家的原因。 《小猴子下山》板书设计 之一 作者:张老师 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大约四五分钟。) 〔张老师把看图与说话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对,同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从松树上跳下来,“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三幅图呢? 〔对学生的“说话”给予及时的评议和鼓励,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师: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很好,谁再说说第五幅图呢?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体现了口语训练的灵活性,有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师:同学讲得很好,她不仅能把图的意思说出来,而且还说得很有表情。大家应该向她学习。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呢?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往前面跟,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以上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说。(挂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让学生口述时用的词语。) 〔在口语训练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词语,不仅能具体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这些词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幻灯上的图,复述课文。 (全班学生都举小手争着要说) 师:(在幻灯上打出第一幅图)好,你先说说。 生:有一天,天气非常好,淘气的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它爬到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块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非常高兴,连忙从树上跳下来,跑到玉米地里,很快爬到一棵玉米杆上,掰了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得意地扛着往前走。 (教师打出第二幅图) 生:顽皮的小猴子扛着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兴冲冲地往前走,走到一个桃树林里,它看见桃子结得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把玉米扔到一边去摘了两个大桃子,捧着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始终把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指导口语训练的一种途径。〕 (老师打出第三幅图) 生:淘气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大桃子高高兴兴地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一大片西瓜地里,小猴子看见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就把桃子一扔,去摘了个大西瓜,吃力地往回走。 (打出第四幅图) 生:没主意的小猴子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兴,就把西瓜往一边一扔,西瓜也摔开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了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哭着回家去。(这位学生说得有感情,听课老师都发出笑声)。 〔同学们能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并且声音响亮,有感情,说明张老师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得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总结:(略) 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学 米金梅 实录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 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 (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 (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 (红红的)果子 (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 (粉红的)桃花 (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 (又大又圆的)西瓜 (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学 米金梅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平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 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西红柿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 (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 (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 (红红的)果子 (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 (粉红的)桃花 (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 (又大又圆的)西瓜 (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 论文 我采用“小单元集中识字”的方法进行课文教学。 具体做法是: 一、小单元集中识字 我首先教好汉语拼音、笔划笔顺、偏旁部首、基本字,教会用音序和部首查字,使学生掌握好识字工具,了解汉字规律,学好字的音、形、义。 统编教材单元分组性强,阅读目的明确。我按照每个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根据阅读的需要,围绕阅读的要求,来确定每次集中识字的数量和形式。我把每个小单元课文中的生字集中起来,加入适当新字,按同音字、会意字、形声字、基本字带字等多种方式,进行同类相聚,分类排比的归类组合,使每个小单元的教材成为由集中识字,阅读课文两部分组成的统一体。 在教法上采用识字、阅读分步走。识一批生字,读一组课文;再识一批生字,再读一组课文。集中识字为讲读课扫清了生字障碍,学生不会为课文中的生字而分散阅读课文的兴趣和精力,使讲读课变得集中、单纯而精练。 在集中汉字中,我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要求学生运用“五步识学法”。一读(读准字音),二看(分析字形),三想(联想字义),四写(书空默写),五查(自查互检),从而达到良好的识记效果,增强识字能力。实践证明,学生两年识字量可达3000字以上。 二、早读早写,读写启蒙 由于集中识字,改变了阅读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以学为主的积极性。我多采用: 1.以读议为特点,表情背诵为基本形式的阅读方法。低年级统编教材短小有趣,音韵优美,大多是儿童生活和童话故事。我给绝大部分课文都编排了背诵表演动作,学生对表情诵读很感兴趣。 2.采用直观教具,促进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集中识字中配合课文写了3000多张生字、生词卡片,画了30多幅挂图,近百张小图片、幻灯片,在课堂上交替使用,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改变了死读课文、死记生字的呆板学习方法。 3.采用同类型课文归类,讲练结合,进行集中式阅读教学。集中识字使阅读教学变得单一了,我根据一个单元课文的内容,采用同类型归讲,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例如,我集中《我的爸爸》,《音乐家聂耳》,《小铁锤》三课课文,进行分析对比教学,只用了两个课时进行讲读,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写记人记事练习。我还用“讲一带一练一”的方法把讲练融为一体综合训练,使学生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我讲《蜘蛛》一课,让学生自学同类型《小虾》一文,然后以《小猫》为题练笔。 由于集中识字,提早了写作训练。在集中识字中我不是单纯为识字而识字。在一年级时我主要进行字不离词,连词成句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从二年级起,就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写小片断文字,大大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集中识字,扩大了阅读范围,丰富多彩的书籍、报纸吸引了他们。学生在低年级时就已试读《西游记》、《三国演义》、《雷锋的故事》等长篇故事。学生在家一拿起《西安晚报》、《每周文摘》就能通顺地读出几段。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做到“三从三引”。 1.从字引文。我利用集中识字过的生字、生词与课文的内在联系,通过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变单纯的识字为识读结合,而达到精读的效果。 2.从图引意。一组图、一幅画就是一幕生动直观的剧情。我特别利用幻灯和板书画片,将文中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多色的情景。它会把学生引进真实的境界,思维的长河,激情的海洋,以触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领会课文的深切含意。 3.从读引练。低年级读写训练大多应在课堂完成。我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口、动手,以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 三、多阅读、重引导,培养阅读能力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学,是以讲读为主要特征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师教的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只要引导得法,就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为此,我采用了“多阅读、重引导”的教学方法。多阅读是指学生学的方法,重引导是指教师教的方法。 多阅读,是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读书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预习中初读。这是课文讲读学生了解性的读。通过自读课文,对不理解的字词做出记号,利用字典,达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课堂上精读。这是在教师引导下,有思路的读。使学生入文理意,获得较完整的知识。 3.在课后熟读。这是重复、巩固的过程,通过自己熟读,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重引导,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读议,掌握规律。我一般是从三个环节上进行引导的。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精讲课文内容。文章思路是文章的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脉 络,理解课文就有头绪。我是从文章的题目中,故事的情节里,篇章的结构上来理清文章思路的。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挖掘文章思想内容。词句是文章的基本元件,抓住关键词句,归纳论点,领会含义,才能较好地挖掘文章思想内容。 3.引导学生剖析课后作业 ,掌握重点难点。课后作业 体现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领会教材的要求。在引导中要引导方法,引起兴趣、引练结合。 点评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手段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平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张玉兰 师:这节课我们要看图读文,看图说话,还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写话练习。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课文进行了朗读和讲解,并做了两个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打开书,先分别把课文读一遍。 (本课一共五段,请五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完课文后,我们练习看图说话,要求是:仔细观察,动脑思考,说话吐字清楚,声音宏亮,态度自然,语句通顺连贯。 (接着教师边放幻灯,边指导学生观察。全班同学小声进行看图说话。大约四五分钟。) 〔张老师把看图与说话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呢? 生:有一天,天气很好,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下山来,它爬到了一棵松树上往下望,看见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兴,它连忙从松树上跳了下来,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杆上,掰了一个最大最大的玉米,扛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对,××同学说得很好,特别是他说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时,连忙从松树上跳下来,“连忙”这个词用得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第三幅图呢? 〔对学生的“说话”给予及时的评议和鼓励,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着一个大玉米,高兴地往前走着,走着走着,走到一个桃树园子里,它看到满树桃子又红又大,非常高兴,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两个桃子,高高兴兴地捧着往前走。 师:××同学说得多好啊!现在谁来讲讲第四幅图呢? 生:调皮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往前走。走着走着,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兴,就把两个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 师:××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还把课文中优美词语都用上了,这样很好,谁再说说第五幅图呢?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体现了口语训练的灵活性,有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生: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见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爱,(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师:××同学讲得很好,她不仅能把图的意思说出来,而且还说得很有表情。大家应该向她学习。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呢?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往前面跑,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师:以上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说说。(挂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让学生口述时用的词语。) 〔在口语训练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词语,不仅能具体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师:同学们,这些词是老师在自习课上教给大家的,这些词能帮助大家把课文复述得更好。现在谁能看着黑板上的词语和幻灯上的图,复述课文。 (全班学生都举小手争着要说) 师:(在幻灯上打出第一幅图)好,你先说说。 生:有一天,天气非常好,淘气的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来,它爬到一棵松树上往下瞭望,看见一块玉米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非常高兴,连忙从树上跳下来,跑到玉米地里,很快爬到一棵玉米杆上,掰了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得意地扛着往前走。 (教师打出第二幅图) 生:顽皮的小猴子扛着一个又大又粗的玉米兴冲冲地往前走,走到一个桃树林里,它看见桃子结得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把玉米扔到一边去摘了两个大桃子,捧着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始终把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指导口语训练的一种途径。〕 (老师打出第三幅图) 生:淘气的小猴子捧着两个大桃子高高兴兴地往前走,走着走着,走到一大片西瓜地里,小猴子看见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就把桃子一扔,去摘了个大西瓜,吃力地往回走。 (打出第四幅图) 生:没主意的小猴子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兴,就把西瓜往一边一扔,西瓜也摔开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哭着回家去。(这位学生说得有感情,听课老师都发出笑声)。 〔同学们能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并且声音响亮,有感情,说明张老师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得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总结:(略)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太原市北城区教研室李文俊 张玉兰老师在现代教学论的指导下,通过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不失时机地在低年级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语言的发展,成为思维发展的重要前提;思维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张老师的这节课(片断),就基本上体现了这一特点。 1.借助看图,指导说话,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形象性 例如《小猴子下山》共有五幅图,画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张老师通过放映幻灯片,先指导看图,再引导说话,使学生在口述时,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图画。这样,既有助于指导口语训练,又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2.指导学生说话连贯,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逻辑性 如张老师在学生口述训练前,首先明确提出了“连贯地说几句话到一段话”的要求。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注意指导学生说完整、连贯的话。这样,学生在说话时思路明确,条理清楚,这不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低段说话训练的要求,而且通过口语训练,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3.指导学生说话“灵活”,展开想象,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创造性 例如,一位同学口述小猴子把大桃子扔掉,“就去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大西瓜抱着往回走。”张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同学讲得真好!他不仅能用自己的话说,而且把课文中的优美词语都用上了。”通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指导学生运用补充的词语创造性地复述,体现思维训练的创造性。 4.指导学生先分述,再综合复述,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如张老师在指导看图说话的训练中,先分别出现四幅图(幻灯片),启发学生分述,然后再要求学生连贯地把四幅图口述一遍。这样,先分述,再总述,由易到难,体现了口语和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总之,张老师在低年级的说话训练中,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学生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吉林 [教学要求] 一、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二、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三、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课前准备:放大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故事、学生字,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表情朗读课文,复述。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语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教学:猴。提示:猴是野兽,所以是。注意“侯”少了一竖。例如“喉”也是没有一竖的。 小猴子下山,到了哪些地方,请看看图,自己拼读生字。学生自学后,结合学生回答,教学下列图旁出现的生字。 一块(kuài)玉米地里一棵桃(táo)树下 结着又大又圆(yuán)的西瓜地里树林子 △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 “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教学:圆(kē)。 “圆”,西瓜圆的。注意前鼻音发准。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太阳”、“圆圆的大汽球”。 不仅圆还大,就说“又圆又大”。引导记住“圆”的字形。 △教学:林。 许多树长成一片,就是树林。这“林”叫“双木林”。 三、初读课文。 学了些生字,知道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 还有生字没教,你们一边读,一边自己学。 四、检查自学效果。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拿过哪些东西? 利用前面图旁的板书: △教学桃(táo)。 桃子是结在树上的,是“木”字旁。指点“兆”的笔划笔顺,可复习“跳”。并指点“瓜”的里面是“L”。 最后又去追什么?(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结果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 五、再教生字(出示小黑板) △掰(bāi);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捧(pěn):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 △扔(rēng):玉米它不要了,西瓜也不要了,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 (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扛、捧、扔都是表示手的动作,都是,重点指导写“棒”的右下“丰”。“扔”的右半边,“乃”笔划为横折折折钩。 复习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 拼字游戏:给找朋友。 1.先将分别与“工”、“奉”、“乃”组合,让学生念。 2.请学生读出字音,“捧”、“扛”、“扔”。 二、阅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 出示第三节课文,学会读出节奏。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各自读全篇;再指名轮读全篇。 3、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a.太阳____。苹果。 (提供主语) b.独立用“又……又……”说话。 又……又……。 3.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老猴子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板书设计 〕 结合字词教学,指导朗读等活动,组成下列板书: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树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 一、导入 :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BR>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 徐宝鸿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一、导入 :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BR>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5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6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7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8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9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10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11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12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13
《小猴子下山》教学实录 篇14
推荐作文:
- ·2023元旦红包发多少合适
- ·2022五一劳动奖章颁发仪式观后感心得10篇
- ·2022交通安全日主题有感
- ·入团申请书范文2022最新13篇
- ·最新小学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 ·一起向未来开学第一课观看感悟10篇
-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作文600字初中优秀5篇
- ·冬至优秀作文400字(10篇)
- ·海底两万里个人读后感心得
- ·关于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答案心得体会600字最新精选【5篇】
- ·高考英语作文万能句子【优秀4篇】
- ·高中作文题目(整理【精选10篇】
-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一等奖12篇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七篇精选
- ·《战狼2》观后感作文
- ·小学英语教学心得
- ·关于《昆虫记》的读后感500字6篇
- ·2022最新开学第一课15篇
- ·2022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课心得8篇
- ·初中《骆驼祥子》读后感20篇
- ·2022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10篇)
- ·低头族的高中作文700字
- ·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 ·名著《红楼梦》感悟心得读后感【13篇】
-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观后感(5篇)
- ·优秀的红高粱观后感
- ·高中熟悉的陌生人记叙文【精彩4篇】
- ·2023年《活着》高中读后感800字20篇
- ·直播同上一堂课观后感
- ·拒绝平庸高考满分作文【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