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学设计
《社会》教学设计(精选9篇)
《社会》教学设计 篇1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我和小伙伴》
教材分析:
《我和小伙伴》是《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中的第一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喜欢和小伙伴交往,并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多,快乐多;初步体会与小伙伴交往中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在备课过程中,我观察到孩子们每天下课的十分钟都在愉快地玩各种游戏,其实他们一直在无意识地体验与小伙伴们交往的快乐,他们是那么地天真、无邪、快乐,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的争执和不愉快。于是,我决定充分发挥和创造教材的资源来设计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一人在上多人端坐的课堂模式已不在存在,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做游戏,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呆板,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使师生双向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并能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情感体验,觉得真的是朋友多了快乐就多。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体现了新课程中活动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现在的学生都有是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做事霸道,自私不会替别人着想,在与同学交往中互不相让,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磨擦,如何很好地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成了近在眉睫的问题,希望通过学习本课有个很好的突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的快乐的。
2、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初步体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3、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重、难点:
1、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
2、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初步体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协商解决。
设计理念:
本设计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整堂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事先准备好小伙伴的资料或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引出主题
教师播放.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游戏活动中的录像片段,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与同学一起学习、共同游戏活动的乐趣在哪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可以一起上学、一起学习、做作业、可以与同学做游戏、与同学拍照片……)
师:你与同伴之间一起游玩,有没有感动人的事?
(有的学生说身体舒服时,有同学帮他背书包;有的学生说自己走路不小心,滑倒了,好多同学争着搀扶她……)
二、真情流露,体验友好相处带来的快乐
1、欣赏照片。
教师出示小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照片供给学生欣赏。你们有没有与同学在学习活动或游玩时拍下的照片?快拿出来,在小组内欣赏,请你给小组同学做个介绍。
(学生纷纷拿出照片,在小组内给大家欣赏,做介绍。人人脸上露出甜蜜的微笑,感受到友好相处的乐趣。)
2、召开故事会。
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伙伴之间一定曾经发生过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召开一个故事会,大家来讲述小伙伴之间的故事。不过,今天的故事会有个特殊要求,每位同学不仅要讲一个故事,最后还要说明,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美好友谊带来的快乐。
(学生讲起小伙伴之间的故事滔滔不绝。他们有的说起自己与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时发生的有趣故事;有的说起生病时同学探望的事;有的回忆起过生日时,好多小伙伴共同庆祝的美好时光……)
3、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三、引导学生树立互相尊重和愿意与伙伴相处的意识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回忆了自己与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事,老师都被有的故事感动了。
师:同学们,你们欢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与你交朋友吗?
(学生有的表示愿意;有的不太愿意,觉得有的同学表现不好,把自己的东西弄坏了;有的同学说想和别人交朋友,可是怕别人不愿意。)
师:咱们班谁的朋友最多?朋友多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因为朋友多办法多;朋友多,在一起玩有意思;没有朋友太孤单。)
师:(教师总结)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多快乐。只要你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四、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1、实话实说,直面矛盾。
师:同学们与小伙伴相处,有时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与小伙伴闹别扭时都很烦恼。你有好的方法吗?
(学生纷纷举手,都想说一说。)
师:看来你们真的找到好的方法了。这样吧,你们先说有什么别扭的事,再将自己最好的办法在小组里向同学进行介绍,请他们进行评议,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教师到学生中间观察指导,适时给予帮助。)
2、真情对对碰。
师:(教师引导学生)你们交流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大家在全班范围里交流一下。
如××同学借书给我看,可是我把书弄破了几页。借书给我看的同学很生气,不理我,我应该主动向她赔礼道歉,请求她原谅,也告诉大家,提醒自己,要爱护别人的东西……学生之间虽然矛盾多、别扭多,但在自我解决、自我剖析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与人相处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别人;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学会谅解;与人相处不能欺负人,要尊重别人……)
师:现在你想对那些与你闹过矛盾的同学说些什么吗?请你去跟他说一说你的心里话。
(学生自由活动,自主解决与伙伴相处时的问题。既可以检验他们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彼此谅解。)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故事后,与小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生得出结论:下课时,可以一同玩耍,上课时不能影响学习。)
五、付诸行动,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设置问题情境。
××同学很调皮,特别爱欺负人。有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打了你……请问:你该怎么办呢?
出示答案仅供参考:(1)告诉老师;(2)告诉家长;(3)以牙还牙,跟他对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师:以上答案你选哪一个?为什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师: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谁在一分钟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谁就获胜。(学生争先恐后)
六、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1、做“请你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让学生填写“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学生填好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自己的表格,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谁。)
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
师: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同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点,就是好学生。不要因为同学有缺点就疏远他,要学会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改正错误。你们会帮助他吗?
(学生表示会,有的学生说我愿意与交朋友,帮他改正缺点。特别激动,坐得笔直。)
2、实话实说,吐露心声
师:班上有这么多同学,你最想对哪位同学说说心里话。你可以对他提希望、表达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励他改正;也请他说一说听了这些话的想法。
(学生互吐心声,场面亲切、感人。)
师:你想为班上的哪位同学做些什么?(有的学生想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有的想要帮助班上家境困难的同学;有的学生想送一本书给××同学读,让亲密的友谊伴他成长,让友谊永存。)
师:请制作一张心语卡送给他吧。
让学生把心语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
《社会》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行不衰。
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读者可以发现本文写得似乎并不像科技论文,相反,此文的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做到了将深奥的科学和生物道理形象化和具体化。另外,文章里还有很大的一个特点,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让人易懂。
总之,这篇文章作为科技论文是很值得大家鉴赏的,无论从文章的思想、结构、语言、方法,还是其他,它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教学重点
1.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语言;
2.筛选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
2.掌握生物与人类社会的区别与关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3.综合运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章大意,归纳思路,总结写作方法;
2.抓住个别语段,纵深分析语言的运用;
3.思路凌驾在自读之上,进行综合式的研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
2.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
推进新课
一、解题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为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销不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
明确:本文就生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相互对照,虽说有人刻意要给以区分,但事实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给人类社会的提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在科学方面或其他领域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划出关键句子,然后给本文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根据关键句子和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部分(1):从人类社会的情景联想到生物社会的活动,从而切入文章所探讨的话题。
第二部分(2):生物学界力求将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区分开来,以显示其同生物社会的异样性。
第三部分(3~10):谈了许多生物(蚂蚁、蜜蜂、鱼等)的生活状态和习性,从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多角度的来说明。
第一层(3~8):结合蚂蚁、蜜蜂的社会来看,主要说明了它们能思考,它们有智慧,它们能很有条理地组建自己的社会。
第二层(9~10):从粘菌细胞和鲱鱼的社会来看,它们能完全生存下来,它们是相互依赖和依存的。
第四部分(11~13):得出科学的推断,人类社会同生物社会是有相似性的,人类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同时,人类只有从中得到启示才能更好地健全自身的社会组织。
(三)对于科普论文的解读,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教师):首先,在浏览全文基础之上,我们先弄懂整个文章的大概内容,让我们有个整体的理解。其次,借助理解论文的方法,如找寻每个段落的关键句子等方法来落实到段落层次中,将我们的思路更进一步明晰化。
《社会》教学设计 篇3
课 题 作为生物的社会
№1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关键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课 型
将授课
教学方法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 具
电脑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这部书的精彩章节《作为生物的社会》(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xx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导入
介绍
点拨教师活动
了解
默读
思考
回答
学生活动
总结
练习
作业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表现出一个科普大家的睿智和哲思。《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的副标题为“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入微的思考,揭示了“作为生物的社会”中一些值得让我们探讨的生命现象,从而反思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和组织形式,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熟读课文,看有关昆虫的科普书籍
明确
总结
理解
赏析
品读
板书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xx年生于美国纽约医学家、生物学家《细胞生命的礼赞》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课后记事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社会》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设计
题 目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课时
八
学 校
北安中学
教 者
邢学影
年 级
七年
学科
历史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XX年3月1日-3月31日
教
材
分
析隋唐时期与中国古代其他历史时期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它的“繁荣与开放”。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有充分体现。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都如此。
学情分析1、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2、优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3、不足:缺乏主动性,较为感性,历史储备不足4、解决方法:因材施教、多元化教学, 激发积极性。
教
学
目
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3.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重
点1、“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影响到3、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
点1、封建时代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理解它与当今的对外开放的区别。 2、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课前准备网络资源搜索搜集课外历史故事
教 学 流 程
分课时
环 节
与时间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学案中自学检测,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 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的统治:
(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 ,减轻人民负担;
(2)表现: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3、 隋朝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 在位时开凿。从6XX年起。
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中心在 ,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 、邗沟、 。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 的运河。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1、动脑筋:你能总结出隋朝可以重新统一南北的条件吗?(可以讨论)
2、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3、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4、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请你尝试用示意图的方式画出隋朝大运河的路线图,然后设想如果你生活在隋炀帝时期,并参加了大运河的开凿,你会有哪些遭遇?阅读课文,完成自学检测小组合作总结问题答案,并且把自己组的答案和其它组进行比较。发挥想象,画出路线图,本且说出自己的遭遇。△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社会》教学设计 篇5
第1课 成长在社会
课时1 感受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②知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不断的发展;
③知道我国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我们采取的对策;④熟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能力目标:①能够自己举例列举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深刻的变化;②能够理解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学会辨证的看待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认识到新中国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从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意识,自觉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和原因。
2.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方面理解现代文明的发展。
3.从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理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呈现认识上的模糊、矛盾之处,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板书设计】
一、体验生活变化
1.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优化)
(1)变化的原因 (2)变化的表现
2.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政治生活日益扩大
(1)文化生活的变化 (2)政治生活的变化
二、领略现代文明
1.信息化社会
2.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发展
(1)物质文明发展: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精神文明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政治文明发展: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4)三个文明的关系:互为目的,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总目标 (2)具体目标
4.新的社会问题和新的挑战
(1)表现 (2)影响 (3)对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祝贺同学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一个暑假过来,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班级有没有什么变化呀?
学生回答问题:个子、衣服、个性、教室、教师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生活中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大家庭中。其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如此。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今天就来感受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们同学们如果经常看战争题材的电视、电影,就会发现,解放前和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样吗?
衣服、食物、房子、交通工具(引导学生填空书本上的内容)
因此,我们看,生活变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什么呀?
二、新授:
(一)、体验生活变化
1.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优化)
(1)变化的原因:
请同学们告诉我答案吧!
人类的生产劳动改造了自然,创造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
其实从根本上说,变化的原因应该是什么?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2)变化的表现:
表现:衣服、食物、房子、交通工具等方面 感受: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上面所说的这些变化都是和物质生活有关系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变化仅仅就是这些吗?请大家想想还有什么方面的变化呀?可以看书本第三页第一段话哦!
2.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政治生活日益扩大
(1)文化生活的变化:
请大家把书本上的这个变化内容划下来。关于文化生活的变化,解放前我们不说,就那我出身以来说吧,小时候我们没有电视看,只有5分钱一本的小人书看,大书我们买不起呀。偶尔看看露天电影,就别说什么上网呀,打游戏呀,旅游呀等等。饭都吃不饱,还玩啥呀。
(2)政治生活的变化:
说到政治生活上的变化,大家还记得刚才我说战争题材的电视电影了吧。那上面有描绘的老百姓在当官的眼里都是小蚂蚱,根本不把老百姓当人看,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老百姓是国家的主人,是我们自己当家做主了!请大家把书本上的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划下来。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而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我们作为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体会到现代文明带给我的便利和好处。
(二)、领略现代文明
1.信息化社会
从上万年前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农业机械化、电脑化作业,
从家书抵万金到现在键盘一敲传偏全世界,
从遥望嫦蛾到现在的探月工程,无不显示信息化社会给我们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古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更注重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认识到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促进的过程,要把三个文明一起抓。
2.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发展
(1)物质文明发展: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精神文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能够对物质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既要科学文化素质高的人才,更要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才。
(3)政治文明发展: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4)三个文明的关系:
互为目的,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过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同样也能领导中国的现代化走想成功。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决定进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决定是新中国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已经居世界第四位。现在,中国共产党又根据实际,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即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总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具体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我们展示了美好的未来,使我们每个人都充满的力量去奋斗。生活是美好的,可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一方面,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现代文明带给了我们无穷的好处,另一方面,现代文明的发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我们前进的路途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请大家看书本第5页,看看在人类发展的过程有哪些不和谐的因素。
学生看书寻找答案。
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哪些不和谐的因素呢?
4.新的社会问题和新的挑战
(1)表现:人口问题突出、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
请大家具体的列举你身边的不和谐的事例:
(2)影响: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影响着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我们如何认识这些社会现象呢?
发展是主流,问题是支流。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会不断的解决这些问题。
(3)对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内涵: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三、课堂小结
第1课 成长在社会
课时2 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运用具体事例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的道理。
2.知道关心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了解关心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关心社会的兴趣和热情。
2.关心社会,热爱社会,参与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
1.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关心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重点。3.青少年如何做到关心社会,是重点。
【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
【教学手段、教具】
学生预习、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交流资料如《印度狼孩的故事》《鲁宾逊漂流记》等。
【教学过程】
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
展示课件《印度狼孩的故事》、图片。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
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虽然营养不良。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其中阿玛拉不幸死亡,卡玛拉在四年之后(大约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智力水平也才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婴儿的智力水平。活到十七岁,中间虽经过九年人类文明的教导,但仍旧无法改变其生活习性。
问题:印度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观点:(1)人只有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 (2)个人的成长要与环境相适应,如果不能相适应人的基本能力便无从发展。 (3)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4)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 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
教师引导:是的,人只有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今天就要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
探究:指导学生阅读p6两段材料,一段是1799年在法国南部深山中发现的“小野人”,另一段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取材于真实的故事,并可请学生对《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回答问题:
●为什么亚维伦的野童回到人类社会也难以过上正常人生活,而鲁宾逊却能很快适应社会生活?
●阅读了两个事例,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问题:
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
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 的社会关系之中.我们只有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更好地奉献社会!
在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当引导并结合p8页爱因斯坦的话语,使学生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个人离不开社会。
既然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人与社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积极关注社会、关心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做到关心社会呢?
1. 个人离不开社会→为什么?
①人们生存与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的条件,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人类社会的含义
②理论依据:
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的结论自然又引出第二个道理:社会离不开个人。
2. 社会离不开个人→为什么?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生产活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
〈知识点过渡〉既然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人与社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积极关注社会、关心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做到关心社会呢?
3. 青少年如何做到关心社会?
谈谈对下面诗句的理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指导学生阅读p7-p8文字,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作归纳。
① 从关心时事做起
② 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
③ 更为重要的是,明确作为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学生交流活动:我平时了解时事政治的主要途径有:---------------------------------------------------
例举近期国内或国际的重要新闻,并作简要评述。
通过这一学生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掌握下一个知识点:
4.了解时事政治的主要途径和意义。
途径: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等
意义:拓宽视野,增强情感,提高能力。
观点辩论:a:关心社会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我们只要认真学习。
b:人与社会密切相关,青少年应该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热爱社会。
鼓励学生参与辩论,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所认同的观点,教师对辩手发言表示赞赏,在班级中营造竞学风气,但辩论要为本课知识点服务,教师适当引导,回归教材,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可从这一活动中引出另一知识点--关心社会发展的意义的讲述,最后给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思考: 为什么我们要关心社会发展?
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思考 ①原因角度:个人离不开社会,②从关心社会发展的意义角度。
本课课堂总结
关心社会发展
1.探究人与社会关系
(1)个人离不开社会; (2)社会发展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2.从关心时政做起
(1)关心社会发展的具体途径; (2)关心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1课 成长在社会
课时3 学会亲近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掌握亲近社会的含义和重要性; ②识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③理解在生活中明辨是非的重要作用;④识记自身素质的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一些冷漠现象和看客现象,增强自我的社会责任意识;能够不断培养自我的社会公德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能够辨证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是非现象,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生活的强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能够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②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
③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知道亲近社会的道理。 3.理解亲近社会的途径。
【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呈现认识上的模糊、矛盾之处,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学会亲近社会
一、克服“看客”心态
1.“看客”心态的表现 2.亲近社会的含义和重要性 3.克服“看客”心态的必要性
二、遵守社会公德
1.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 2.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3.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三、善于明辨是非
1.社会生活中的是非现象 2.明辨是非的重要作用 3.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生活的强者
【教学过程】
一、 不能做“看客”:
1.雷锋和丛飞事迹介绍。 请同学们对雷锋和丛飞的事迹谈谈自己的感想。
2.小品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情境:路人甲突然倒地不省人事。
路边行人乙、丙、丁等人围观并发表感慨。 “这是谁呀?” “真是太可怜了!”慢慢地动了几下,痛苦的结束了人生。
“这人好像不行了哦!” “身体不好,还出来混,真是自找倒霉呀!” “我以后可要注意了!”
老师点评:由于没有报警,也没有打120,致使这个病人错过了抢救了机会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大家看,如果是你,在他人发生这种危险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 那为什么这些冷漠的看客会无动于衷呢?
答案提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对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漠不关心,缺乏社会公德,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愿意承担社会义务。
请你说说:对他人、对社会的冷漠和“看客”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具体表现?
谈谈自己对这种“看客”现象的感想。
社会是由许许多多个人的活动和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现实生活既丰富多彩,又纷繁复杂。我们要努力培养亲近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
在这样的关系下,大家看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呀? 我们需要这样的社会吗?
我们应该学会亲近社会,富有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我们今天学习第三课时的内容,课题就叫做《学会亲近社会》
二、 遵守社会公德
谈谈你对两幅漫画的感想
谈谈你的看法:社会生活中为什么需要公德?
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呢?
1.从生活中看,不遵守社会公德,会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社会混乱,违法犯罪增多,从而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2.从理论上看,有以下几点内容。
(1)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
社会公德是人们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2)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人人遵守社会公德,我们这个社会将会变的更加美好。所以,遵守社会公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①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②形成讲公德、讲文明的社会风尚,对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对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对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渡:我们国家目前正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国家提倡在全社会要讲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从而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道德体系。应该说,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的道德修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已经巍然成风。但是在社会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乱砍乱伐,偷捕偷猎、聚众赌博,贩毒吸毒等行为。所以对我们广大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辨别能力,善于明辨是非。
三、善于明辨是非
1.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是非现象
是: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保护环境
非: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乱砍乱伐,偷捕偷猎、聚众赌博,贩毒吸毒
2.明辨是非的重要作用
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积极弘扬真、善、美,坚决抵制假、丑、恶,勇于拒绝各种不良诱惑,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只有这样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成长。
议一议:
我们怎样才能在日常社会中发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为青少年,我们怎样才能抵制来自社会不良现象的侵害?
3.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生活的强者
(1)自身素质的内容: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体内容如个性心理,道德修养,交往合作,文化知识等等
(2)重要性: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的亲近社会、服务社会,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小结:
学会亲近社会
1.克服“看客”现象
(1)“看客”现象; (2)亲近社会的情感和行为。
2.遵守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3.善于明辨是非
(1)正确认识复杂现象; (2)提高自身素质,做生活的强者。
第1课 成长在社会
课时4 自觉服务社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懂得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忠于职守;②理解乐于奉献的道理。
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习,能够分清公民的责任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分,公民的最重要的责任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而且要用实际行动来承担责任;
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为他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③能够自己制定为社会做贡献的活动计划,并能积极主动完成计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能够形成责任意识,明确对国家对社会责任是第一位的;
②知道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明确公民的最重要的责任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2.要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他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指导设计社会公益性活动计划方案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自觉服务社会
一、忠于职守
1.公民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2.公民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3.承担责任需要实际行动
二、乐于奉献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2.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提问)
1.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三个文明”之间有什么关系?
2. 人和社会有什么关系?
3.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时事政治?
4. 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亲近社会?
过渡: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命运、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青少年只有胸怀祖国,脚踏实地,投身实践,才能服务社会,有所作为。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对于我们广大青少年来说,如何去自觉服务社会呢?
请大家浏览今天的课文,看看我们要自觉服务社会应该怎么做呀?
学生看书回答:一要忠于职守,二要乐于奉献
二、新授:
(一)忠于职守
1.公民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释这些内容。
探究(课堂活动):想一想,王某应该怎么办?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又该怎么办?(学生讨论)
请问大家,王某为什么必须要先去服兵役呀?
学生回答: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过渡:对了,服兵役和照顾家庭,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职责,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所承担的职责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分。那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呢?
2.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对了,你看 “国家” 这个词,国在前,家在后,没有了国,那还有家。国富则民强。国弱则民不聊生呀。我国历史上只要是国家实力强大的,人民的生活就有保障,反之,人民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呀。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1)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将个人放在第一位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
(3)也不提倡忽视个人正当利益的错误做法。
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要生存和发展就离不开正当的个人利益。
问大家一个问题,既要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有不能忽视正当的个人利益,那一旦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依然以国家利益为重,关键时刻要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来保证国家利益。
忠于职守,承担责任,光是口头上说说还不行,还必须要有实际行动。
3.承担责任需要实际行动
我们每个人要在日常生活中把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真正的贯彻下去,要在学习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二)乐于奉献
过渡:《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要乐于奉献,首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1)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呢?或者说为什么要为社会做奉献呢?
因为,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一个人都曾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过帮助,那我们自己也应该以合适的方式积极回报他人和社会。
(2)怎样培养这种精神呢?
越是不做事,越不想做事。经常做了也就习惯了。所以要想培养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就要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照顾老人和儿童,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等等。
过渡: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已经掀起了一股做志愿者的热潮,请大家看书本第14页。
大家都知道明年将在我国的北京举办奥运会,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集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的自愿者,这就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那让我们也加入到自愿者的行列中去吧。
2.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他人、集体多献一份爱心,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应该知道要想自觉服务于社会,首先要忠于职守,明确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其次要乐于奉献。让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放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吧!
《社会》教学设计 篇6
第20课 变革中的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讲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以及日常生活的信息化等等变化,本课内容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在课前布置任 务,要求他们先向自己的父母了解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然后要求同学讲述自己日常生活的变化,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显现,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本课可以设计为活动课的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和生活的日益结合。
【过程与方法】
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比较鉴别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 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改革深入的一种表现。
教学重点
就业制度的变迁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
教学难点
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述法,比较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讲述)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生活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生活有 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仅体会到了自由、自主,而且开始向“富裕”迈进,人们的生活开始出现了新的面貌,这种“新”体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在生活不同方面,都有哪些变化。
【讲授新课】
一、就业制度的变迁
(讲述)大家都知道,现在大家找工作都很不容易,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文凭,以后可以再找工作的时候 ,有一个优势。大家谈谈你们从父母那里,都了解到他们当时就业环境是什么样的?
(学生展开讨论)
(总结)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劳动就业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优先考虑的战略重点。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就业政策?
(回答)
(讲述)这种“统包统筹”就业政策的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呢?
(回答)
(讲述)“统包统配”是计划经 济体制下的基本就业政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说明“统包统配”已经不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为了适应西的经济体制,我国的就业制度又发生 了怎么样变化呢?
(回答)
(讲述)中央和国家提出,实行劳动就业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此后,劳动合同制开始逐步实行,这种新就业制度的实行,和之前的就业制度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回答)
(讲述)它打破了“铁饭碗”的分配制度中存在的“大锅饭”的积弊。在1997年,国家又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推出了新的就业制度,新的就业制度的是什么样的?
(回答)
(讲述)1997年以后,我国出台了以个人择业为主,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新的就业方针。我们国家讲“与时俱进”,从我们国家的就业制度的变化就能看出来,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变化,我们国家的就业制度也在不断变化。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和政府也一直致力于缓解就业压力的问题。就业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回答)
(讲述)就业制度虽然不断变化,但是它始终有一个最终目标,就是希望给更多的人提供理想的工作岗位,希望市场机制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力量。
(放有关解决就业问题的视频,组织讨论)你是如何看待当今就业压力的?
(学生讨论)
二、努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讲述)就业制度的解决,解决了广大从业人员的就业压力,但是还有一部 分非从业人员的问题,以及 就业人员的工作的保障问题,国家是如何解决的呢?
(回答)
(讲述)我国实行了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都包含哪些内容?
(回答)
(指导学生浏览教材的“小资料”,讲述)同学们,你们的父母在单位入的保险,都包含什么样的类型?
(回答)
(讲述)我们今天就主要来看一下养老保险是怎样在我们国家建立起来的。1984年,我国首先建立了怎样的有关养老保险的制度?
(回答)
(讲述)在1991年,民政部就开始助手进行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在1995年,国务院决定建立怎样的养老保险模式?
(回答)
(讲述)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是适应市场经济机制而建立的。这种体制的建立,对于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具体意义呢 ?
(回答)
(讲述)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建 立了自己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对于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等,也都朝着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方向进行改革。
三、信息技术融入生活
(讲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当今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正在以自己强大的作用,无声无息的改变着我们这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感受最深的由于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
(回答)
(讲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交流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改善社会信息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计算机网络教学也在逐渐普及,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课堂小结】
教师应借助本课的内容,指导学生思考一些现实的热点问题。比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建立和完善我国 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等。)有人说,“铁饭碗 ”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象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现在实 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这样两全其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等等。
板书设计
第20课 变革中的社会
一、就业制度的变迁
二、努力健全社会 保障制度
三、信息技术融入生活
《社会》教学设计 篇7
【课标要求】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以及xx大、xx大对全面小康的阐述。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要求学生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难点: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
三、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
四、活动准备:
1、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我国社会变迁的证据材料,比如向自己的家人、前辈等询问。最好有照片或视频材料。
2、调查现今社会中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3、制作课件。
五、教学思路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赵本山著名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片段,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活动展示
活动一:昨天——感悟过去
1.通过学生搜集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过去的人民的生活状态。
大部分同学会通过和人民联系最密切的衣、食、住、用、行等方面来说明。
2、引导学生感受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多媒体展示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图片:
①服装对比
②买东西排队和当今的超市购物
③村里面放电影和当今的电视、电脑
小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活动二:今天——交流现在
1、选择几幅你在学习生活中最引以自豪的照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你引以为豪的原因。目的是让同学们来展示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情境和满意度。
2、在畅谈自豪的同时,请学生谈谈自己生活环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大多数学生反映的是民生、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的问题,极少数学生谈到了国际问题。
小结:目前我国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并向学生展示我国16大和17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活动三:明天——畅谈未来
1、结合活动一、二的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想象我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后的美好远景。
2、让学生思考:你们这些美好的理想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从而引出艰苦奋斗,为下节课先做上一个铺垫。
小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比三个时间段的人们的生活,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通过学生对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的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有了很好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节课,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反思自己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
优点:1、本节课充分运用了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引入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资料的分析、讨论,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在比较鉴别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锻炼了学生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3、充分利用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
不足:1、在课前准备环节上,要求不是很到位,很多同学的准备都非常肤浅,只是局限于社会生活的表面现象,对实质性的内容很欠缺。
2、由于很多同学是居住于城市,对当今的农村以及偏远山区的认识只是局限于媒体网络,不能感同身受,这对教学来说是一个考验。
3、在活动二的第二个小环节上,学生对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学生难以认识和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自己在上课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没深入向学生讲述。
《社会》教学设计 篇8
设计意图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期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孩子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故事中小兔子的丰富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忧伤音乐《忧伤小夜曲》,快乐音乐《欢乐颂》。
2.篱笆、藤条若干,彩色花朵若干,心情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体验快乐
师:(看课件)小朋友,看谁来了?
幼齐:小兔子。
师:小兔子蹦蹦跳跳地向我们走来了,我们看看小兔子今天的心情怎么样?
幼:小兔子很高兴。
幼:小兔子很快乐。
幼:小兔子很开心。
幼:它很开心,眼睛笑得都弯了。
师:你知道小兔子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请你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讨论)
幼:它可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幼:有了很多好吃的,它就很高兴了。
幼:它有了很多礼物,所以很开心。
幼:遇到了开心的事情。
幼:它的妈妈给它买了很多新衣服。
师:你们说得真好,原来有这么多事都可以让小兔子高兴呀。
师:那谁会用好看的动作表示一下高兴的心情?老师数到3,请每个小朋友摆好一个姿势,看谁摆得最好!
让我给最精彩的造型拍个照吧。
师:小兔子到底为什么这么高兴呢,我们一起到它的家里去看看吧。(看课件)小兔子家里有什么?
幼:有绿绿的草地。
幼:有好多鲜花。
幼:小兔子家里有一个花园,里
面有很漂亮的花。
幼:有蓝蓝的天空。
师:你觉得这些花看上去怎么
样?
幼:很漂亮。
幼:花很美丽。
幼:花很多,很好看。
师:原来小兔子家里有个又大又美丽的花园,花园里还盛开着很多五颜六色的花朵,所以小兔子才这么高兴的!那我们一起和小兔子跳个舞吧。
师幼听音乐自由做动作。
(评:良好的情感诱导对幼儿的认知过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外界物质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当我演示多媒体课件时,幼儿一下子就体验到了小兔子开心快乐的情绪。幼儿的情感反应是直接的、外露的,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摆造型、随音乐跳个舞等,正是让幼儿的情绪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外化。)
二、听听讲讲,体验忧伤
师:冬天悄悄地来了,小兔子现在的心情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忧伤小夜曲》,体验音乐带来的情绪情感。
师:你觉得小兔子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了?
幼:伤心。
幼:小兔子现在心里很难过。
幼:小兔子现在不高兴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现在的心情到底是怎么样
呢?(看课件)
幼:小兔子很伤心。
幼:在流眼泪。
幼:小兔子心里很难
过。
师:小兔子真的好伤
心啊,那你们知道它为什
么这么伤心吗?请你和旁
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
讨论)
幼:它没有了好朋友,
就会伤心的。
幼:冬天来了。
幼: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所以才伤心。
师:我们再一起到小兔子家去看看吧。(看课件)冬天来了,小兔子家的花园里,花都枯萎了,所以小兔子很伤心。我们用一个动作来表现一下小兔子伤心的心情吧!老师数到3,小朋友摆好一个动作,看谁的动作最能表现伤心、难过的心情。
师:小兔子这么伤心,谁会来{安慰它呢?
幼:好朋友。
幼:它的妈妈。
师:(看课件)冬天到了,小兔子家花园里的花都枯萎了,慢慢地死掉了。小兔子和兔妈妈一起去埋这些花,它们一边走一边哭,伤心极了。妈妈安慰小兔子说:“不要伤心。也不要难过,冬天会过去的,等春天来了,小花还会回来的。”晚上回到家,小兔子看着窗外的雪说“春天快来吧。”
(评:情绪是可以感染的,心理学家凯拉斯西潘达在《儿童发展诸因素》一书中曾谈到,幼儿的情绪具有短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情感教育应在幼儿的各项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当我让幼儿欣赏《忧伤小夜曲》时,幼儿一下子从快乐开心的情感转入到忧伤低沉的情绪中了。通过与同伴交流、用动作表示等,又让幼儿猜测和表述了小兔子伤心的原因,为下一步帮助小兔子作好了铺垫。)
三、群策群力,帮助他人
师:小兔子现在开心吗?
幼齐:不开心。
师:那怎样才能让小兔子开心起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讨论)
幼:和它一起跳个舞。
幼:唱歌给它听。
幼:给它买很多好吃的东西。
幼:送一个花园给小兔子。
师:你们的办法都很好,我想小兔子采用了你们的意见一定会开心起来的。
那我们就用小朋友的方法,一起来做个花园送给小兔子吧,这样它一定会开心起来的。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有绿色的藤条、五颜六色的花朵,我们可以将藤条缠在篱笆上,花朵贴在篱笆上,大家一起合作,为小兔子装扮一个美丽的花园。
幼儿合作装饰花园,播放快乐音乐《欢乐颂》。
师:花园装扮好了,你觉得漂亮吗?
幼齐:漂亮。
师:(看课件)你们看,现在小兔子的心情怎么样?
幼齐:很开心,很高兴。
师:小兔子得到了你们的帮助,心里真开心啊,你们开心吗?
幼齐:开心。
师:帮助别人是件开心的事。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不开心的事情?你是怎样让自己开心起来的?
幼:我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抢了我的玩具,我很不开心。我和他商量了以后,大家一起玩,我就开心了。
幼:小朋友打我,我不开心。
幼:和好朋友一起玩很开心。
幼:去旅游很开心。
师: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你怎样让他开心起来呢?
幼:小朋友摔倒了,我扶他起来,他就开心了。
幼:我和好朋友一起玩,他就很开心。
幼:我们一起唱歌跳舞,我的好朋友很开心。
师:你们说得真多,想得办法真好。(出示开心娃)老师送给你们一个开心娃,希望你们每天都开开心心,因为开心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都要做一个开心快乐的人。
(评:爱心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造就健全人格所需要的关键因素。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柔、亲切的体验,是深深地理解和接受。帮助别人正是一种爱的体现,通过亲手打扮花园帮助小兔子,让小兔子开心起来,幼儿很好地体验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结合名曲《欢乐颂》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了快乐的心情。迁移经验又让幼儿联系实际,从日常生活出发,体验助人为乐的情感,不断强化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思想意识。.)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大人对他们百般呵护,生怕照顾不周,而大人要求孩子帮助的却很少,甚至没有,孩子被大人的爱包围着,反而感觉不到这种爱了,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让幼儿感知到别人的爱,从而萌发爱他人的意识,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感受故事中小兔子高兴和伤心的情感,引发幼儿关爱他人,并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活动中,形象的教育手段,不断强化着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思想意识。通过启发引导,孩子们有了爱他人的意识,萌发了要为别人做事的愿望。但是,中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较差,往往有了好的动机,却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要有目的地向幼儿讲解、传授正确的行为方式,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技能。从而感到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恩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为幼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提供动力,以此来不断强化幼儿爱他人的情感。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有的老师建议不用课件,可以请配班老师扮演小兔子,这样会更有感染力。有的老师觉得在音乐方面可以渗透“五名”工程,引入名曲等。自我反思,觉得最后部分让幼儿讲述自己平时有没有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我的举例不太适当,可从自身出发,说说自己心情不好时是怎么做的,再引导幼儿说一说。
《社会》教学设计 篇9
沿海版《社会》课“东北的林海雪原”教案
教学目标 :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理解“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这种做法的好处。
2、 了解东北林海主要的野生动物和三种著名的特产。
3、 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野生动物和著名特产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
1、 电脑课件播放:东北的林海画面、野生动物等。
2、 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我国最北的地区在哪里?
(东北地区,是我国离赤道最远,北寒带最近的地方,所以冬季温度很低。)
3、 出示东北地区图(电脑课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4、 简介: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有大片大片古老的森林,如果坐在飞机上,向下看去,这里山峦起伏,到处是森林,成了树林的海洋,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景象呢?出示“林海雪原”的教学课件,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图上的景物?
5、 板书课题:东北的林海雪原
6、 学生朗读1、2自然段
二、学习新课第三自然段:
1、 让学生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思考题(电脑课件)。
2、 (1)提问:东北林海里出产的木材有哪些特点?
(数量多,质地特别坚固,这些木材不仅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而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板书:优良树木
(2)提问:这些优良树木主要有哪几种?板书:红松、落地松、白桦
3、(1)提问、讨论:“一边采伐森林、一边栽上新苗”的好处在哪里?
(2)小结:按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能使林木更新,青山常在,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思考:如果随意砍伐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小结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回答问题
(4)、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 用上面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带着问题阅读(电脑课件出示思考题)。
3、 提问: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野生动物、著名特产。
4、 (1)提问:东北林海里生活着哪几种主要的野生动物呢?
板书: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
(2)让学生欣赏有关这些动物的图片(电脑课件)。
(3)提问:东北地区的松鼠和紫貂的毛长得特别浓密,为什么?
为了适应这里异常寒冷的冬季(启发学生想象这里冬季人们如何生活?)
5、(1)提问:东北三种著名的特产是什么?有谁听说过这些特产有什么用途?
板书:貂皮、鹿茸、人参。
(2)向学生扼要介绍一下这三种特产的用途。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 让学生说说造林护林的好处,滥砍森林的危害。
2、 自找伙伴讨论:如何为绿化祖国、保护环境资源献出自己的力量。
五、巩固练习:
1、 学生自我总结与质疑。
2、 游戏:在挂图上找出对应的地方
3、 分小组竞赛答题(电脑课件出示题目)
六、知识拓展:
回家利用网络搜集东北三宝的价值,告诉家人。
七、全文小结(略)
板书设计 :
15、东北的林海雪原
优良树木:红松、落叶松、白桦
野生动物: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
著名特产:貂皮、鹿茸、人参
推荐作文:
- ·元旦晚会观后感怎么写
- ·七年级我们是一家人作文600字【精彩5篇】
- ·春游建议书五百字
- ·往届北京卷高考满分作文(精彩6篇)
- ·2022共青春宣传片观后感作文11篇
- ·六年级作文秋天600字
- ·我们是一家人作文600字初一优秀5篇
- ·在温暖中永恒冬残奥闭幕式观后感启示7篇
- ·2022教师节祝福语优美句子
- ·开学第一课2022年观后感8篇
-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作文
- ·最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000字5篇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受怎样写
- ·八年级下册期末语文作文题目:一道风景线【优秀7篇】
- ·《简爱》读后感及启发600字5篇
- ·参观植物园的作文400字
- ·关于《摆渡人》读后感范文
- ·北京冬残奥会的观后感(精选7篇)
- ·500字日记初中(精彩5篇)
- ·我的国庆节作文400字精选(8篇)
- ·国庆节作文七年级600字【优秀4篇】
- ·军训的优秀作文650字大全
- ·端午节习俗作文大全10篇
- ·《艾青诗选》优秀读后感范文五篇
- ·关于以告别为题的优秀作文【精选5篇】
- ·2022年三八妇女节日作文6篇
- ·我的高中生活的作文10篇
- ·2022最新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 ·奥斯汀名著《傲慢与偏见》读后感5篇
- ·那一次,我感动了作文(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