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

时间:2022-10-15 13:26:00 | 来源:作文库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1年所作的叙事散文集,全书共收集了十篇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13篇,欢迎借鉴参考。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1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将来努力着,老师和家长出于安全考虑而管束着我们,因此我们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伙伴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从这也能看出鲁迅先生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反对当时社会的压迫。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我们也真该反省反省了。

《朝花夕拾》是一部出自鲁迅先生的记录时事的散文集,记录了鲁迅先生儿童时期的各种经历的事情。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虽然我还年轻,只有十几岁,可总喜欢回忆儿时的往事。对现实中的一切,我往往采取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没有对理想的渴望,没有感情的迸发……只有当我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时,我的全部热情才会真正苏醒,火一般地燃烧起来。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天空,房顶,或随便什么地方,长久地踱着步……我的灵魂深处会突然爆发出一阵奇异的颤抖,血,涌上了我的脸,快乐,童年的快乐,那样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变成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宽阔的训练场上挥拍打球;盛夏,在游泳池上泼水玩耍;金秋,在溜冰场上“欢快起舞”……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回忆。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2

暑假作业布置写读后感,于是我就开始阅读一张写着密密麻麻的书名的报纸。找了许久,我找到了一个题目较新奇的书——《朝花夕拾》鲁迅。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小时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3

《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

《朝花夕拾》中我影象很深的是《无常》和《二十四孝图》这两个故事。《无常》中的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通过无常和阎罗王这两个人物的鲜明对比,讽刺了现实一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尤其是“郭巨埋儿”这个故事,自己明明有些钱,却全给了自己的兄弟,后来家里穷得吃不起饭了,却想到家里的儿子会“抢”老母的食物而决定牺牲自己的儿子,十分的迂腐,且多多少少有点欺世盗名之意,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藤野先生》也同样记录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学医救国到文艺救国的转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鲁迅留学日本之时,是“风雨如磐暗故园”之时,也是鲁迅个人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时期。他曾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从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中,鲁迅才深刻地认识到,学医可以拯救人的身体,却不能拯救人的灵魂。鲁迅说:“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动、感激与怀念,即便当《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少有人记得他的名字——藤野严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之情。《藤野先生》,记叙的是一段感人的师生情,一颗动人的爱国心。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4

第一次接触《朝花夕拾》想来竟是在课本中,其实刚上初中时我就订阅这本书,只是一直没有用心品读过,甚至连大略浏览一下也没有,久而久之便忘到了九霄云外去了。鲁迅的文章家喻户晓,我也一直很想见识见识他的文章,但一再担心自己没有耐心,深怕理解不了一代大作家的文字,这也是久久没有读《朝花夕拾》的原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在《朝花夕拾》中读的第一篇,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这就是我读完的第一感觉,鲁迅用朴实的文字来描写在百草园里快乐美好的童年。“油蛉在这里低鸣,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尚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就是鲁迅从骨子里透出的天真烂漫的孩子气,又或是这份遗留的美好唤起了鲁迅的童心,要不一个与童年早就分手的中年人又如何多出如此趣味恒生散文。那种与自然为友,与动物为趣自娱自乐的纯真深深感染着我,童年的生活也许多姿多彩,只是我们忘记的比记住的多,鲁迅的文章仿佛有股魔力,令我也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当我以为鲁迅会以快乐为主线,结束文章的时候,鲁迅却是笔锋一转,接着写道“我”不得不告别三味书屋上学。这一写,用前面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表达出鲁迅对旧社会生活的不满,这让我深切感受到鲁迅童年生活是多么的苦乐交织。

当结束了课本中这一篇的阅读后,我仿佛经不住诱惑似的,情不自禁的翻出了那本早已被遗忘的书,点着灯,继续读了下去。

这次才对《朝花夕拾》有了真正的了解,《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原名叫《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十篇文章,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述说着鲁迅心中大大小小的愿望,在《藤野先生》中,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突出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认真,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风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朝花夕拾》里朴实的语言,丰富的人物,曲折的生活经历,处处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在自己记录自己童年、青年生活的背后,暗藏着大量的嘲讽和不满,如在《狗?猫?鼠?》中,鲁迅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的小隐鼠。鲁迅取了“猫”的形象尖锐的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二十四孝图》重点写自己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所引起的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也揭示旧中国儿童的可怜。而《五猖会》记述我盼望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读背诵《鉴略》,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阿长与山海经》,《无常》,《父亲的病》等等。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我想在品读《朝花夕拾》时,只有将自己融入其中,才能深切体会到鲁迅所想,这才算是真正的读懂了啊!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5

经过我朋友的推荐,我买了一本鲁迅的书——《朝花夕拾》。是这本书让我领略了散文的韵味,让我对鲁迅先生产生由衷钦佩之情。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1年所作的叙事散文集,全书共收集了十篇散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订成书时改为《朝花夕拾》。在这组文章里,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以青少年时代生活的经历为线索,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主将,推进中国新文化发展的旗手。我还记得书里有这样一句话:“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句话言简意赅,让人一目了然哪!

《朝花夕拾》是对往事的回忆,但也是夹杂着较多的对时事的评述。

《狗.猫 鼠》是一篇在现实问题的直接激发下近似杂文的作品,这是针对“现代评论派”那些绅士们而写的,着重在给“媚态的猫”画像。鲁迅一向对“奴性十足”的奴才深恶式的嘴脸。这篇文章有明确的针对性,论战性很强。

《二十四孝图》则明确喊出“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都应该灭亡!”真的是振聋发聩。并且他要寻求一种最黑最黑的咒文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碍白话者,即使是堕入地狱,也绝不改悔,作者斗争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而《朝花夕拾》以《范爱农》结束,说明鲁迅是重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的。而且通过范爱农的遭际,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范爱农之死,便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所作的形象的批判。

鲁迅对风俗民情是感兴趣的。《五猖会》、《无常》中他对浙乡的迎神赛会做了甚为详细的描述,赛会上的“塘报”、“高照”、“高跷”、“抬阁”、“马头”等都是鲁迅爱看的。他津津有味地讲述无常的形象:浑身雪白,戴着白纸的高帽子,拿着破芭蕉扇。劳动群众所创造的花纸、活无常、月连戏和迎神赛会等民间艺术,是他们追求美的一种表现,反映了他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美好愿望,算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是在套着迷信外壳的某些宗教活动中寻找精神寄托,因而作者把迎神赛会场面描绘得生动而逼真。无常在鲁迅笔下也是活灵活现,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里反映了鲁迅思想中恋乡爱民的一面。

有位名家叫康锦屏曾经这样评价过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的艺术构思更为奇幻新颖,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多样,语言运用更为含蓄隽永,优美和谐,尤其象征手法的运用更为广泛奇妙。如果从通过特征或细节刻画表现人物、语言运用明白晓畅等方面来看,《朝花夕拾》又显示出了自己独特更为突出的特色。

总之《朝花夕拾》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散文集,作者在以儿童的目光追忆往昔的同时,又以成年人的眼光来做出新的评论。我觉得《朝花夕拾》这本书是散文的见证,让人对它产生探索散文内涵的好奇心,我建议大家去看一看这本书,因为它能让我们真实地去了解散文。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6

爷爷去世快十年了,我对他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但爸爸说他对爷爷的记忆非常清晰。听爸爸说,爷爷特别喜欢读书,写的文章也特别的漂亮,后来在广播电视局当领导时依然不丢书本和写作,时常读书写作到深夜。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爷爷考入扬州大学学习中文,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特别敬佩先生忧国忧民、为中华命运觉醒甘当孺子牛的精神。爸爸和妈妈结婚时,爷爷把自己上学时买的《鲁迅文集》送给了爸爸。爸爸知道这是爷爷的宝贝儿,当然,爷爷之所以把心爱的宝贝儿送给他,是因为爸爸是他的心肝宝贝儿。爸爸知道爷爷的心意,是鼓励他多读书,做一个正派有作为的人,做一个有益家国的男子汉。我二年级放暑假的时候,有一项语文作业是抄写名人名句,于是爸爸就指着书柜里的《鲁迅文集》说:“你可以从这套书里找些好句子,其中有好多美妙文章,你可以试着读读。”奶奶听爸爸这话后,立即冲着他叫道:“她才多大呀,这文章是好,但不太好读懂你是知道的呀。”我听奶奶这样说,就问爸爸:“假如我想读会读懂吗?”爸爸回答说:“现在读,不一定要懂,但是阅读顶级文章能让你境界高的种子算是种在心里了,等你长大再读,就会明白其中的意义啦。”于是,我选了文集中一本从中找“好句子”抄起来,起先是《范爱农》中“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后来又抄《藤野先生》中“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在抄写名言名句子的时候,我会读中间的故事,不懂我就问妈妈,妈妈就十分细心地跟我讲故事的来龙去脉,于是我喜欢上了鲁迅。文集中,我特别喜欢由十篇散文构成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读完了全部的十篇文章,也似乎读懂了一点点道理。比如这个“范爱农”,他是一个没有多大抱负的留日学生,后来回到中国又只是为了一口饭而活着,一点血性都没有,心里只有自己的小算盘,鲁迅先生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为人正直,很有爱心,他让先生时时保持着向上的精神。我还特别喜欢《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和《琐记》中的衍太太,她们一个是质朴长工,一个是开放的文化女青年。通过阅读,我明白为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如何做一个有益民族的人,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这个散文集原名是《旧事重提》,今天我写这文章,算是对我爷爷的纪念,我还要告诉他:我会努力读书,做一个健康幸福、有责任感的人。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7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8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还有几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一位是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乎。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直至范爱农就义,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9

童年早已不甚遥远,但童年的琐事依旧不为岁月的尘土掩盖,心灵深处,依旧存在着那一份对童年的眷恋。印象中的鲁迅眉宇间透着一股超俗的刚毅,傲骨中散出“举世皆浊吾独清”的气度,阅罢《朝花夕拾》,方知走下“神坛”的鲁迅,就像你、我、他一样也是个普通人。

他也曾是一个玩童。不错的,孩提时,谁能舍得跳出“玩”这个字眼呢?百草乐园贯穿了他的大半童年。也曾与那高大的皂荚树为伴,也曾幻想拔出人形的何首乌因此而弄坏了围墙,也曾摘了那紫色的桑葚攒成球。

在夏夜里倾听油蛉的低吟,蟋蟀的弹奏;在冬日里搓着红红的小手,塑起雪罗汉。哪怕是伏在菜花上的一只肥胖的黄蜂,哪怕是一片碧绿的菜畦,哪怕是墙角那如珊瑚珠般的覆盆子,也能让他着迷。惊异于鲁迅的一双慧眼,惊异于他的文笔细腻,也惊异与他的童年探险般的经历,却仍不失他那略带稚嫩、幼小的心灵。也难怪,在惜别百草园时,会发出那一声声包含着无奈与留恋的“Ade”的叹息。

然而,仅仅是对百草园的“探究”,是无法造就日后的大文豪的。于是,三味书屋中留下了他最初时稚嫩的童音。即便是那样威严的地方,在他的眼中,也同样能找到别样的情趣。“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无法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古板的老人,却是鲁迅十分敬重的寿镜吾先生。那读到极好的文章,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动作却也十分有趣。

不知道,在私塾整日里念着“仁远乎哉”的日子是怎样熬过去的,正午习字傍晚对课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枯燥无味?最起码,还有去花坛折腊梅花的机会,最起码还有在地上寻蝉蜕的,捉苍蝇喂蚂蚁的可能。再不然,就是描绣像的意外收获。然而,这看似有趣的生活,看似广泛的兴趣果真是发自内心的吗?或许是对枯燥的私塾一种解脱吧,或许是潜意识里对封建腐朽的一种反抗吧,再或许,是对逝去童年的一种寄托与祭奠吧!

令人惊奇的是他的“启蒙老师”竟有一位目不识丁的连姓名也未曾知晓的女佣。她常切切察察地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还会竖起第二个手指,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便是长妈妈了。在睡觉时摆成“大”字,许多繁琐的规矩,这与百草园中那个讲叙“美女蛇”的神秘故事的长妈妈实在是不相称了。“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看似普通的一句话,话语中却又饱含着多少复杂的辛酸。一位大字不识的普通百姓,竟能对我无意间说的“山海经”一词念念不忘。从走进书店到成功买书,这期间又受了多少白眼,遭受了多少辛酸。很难想象,诺大的书店里,长妈妈大着嗓门涨红着脸向店主“讨书”时的情形,一番嘲讽之后,终于丢出一本书。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中,缓缓拿起书走出书店的大门又得有怎样的勇气。难怪接书的那一刻,鲁迅会觉着仿佛遇着了一个霹雳,致使全身都震悚起来。也难怪,在他的心灵深处,会有“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的仰天长啸。

他也曾彷徨过。留学日本,身处异国他乡的他眼望着中国留学生的堕落倍感寂寥。本想求得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不想却见得一个个堕落着的“将头发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学生,仿佛惟有那样才能宣告自己是“清国留学生”。眼见着本国的爱国人士将要被日本人所枪毙,竟还拍掌欢呼高喊“万岁!”

正当一个个不公正的待遇让他陷入迷茫与惆怅之时,一位日本教师走进了他的生活。“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这便是藤野先生了。这似乎是一位再平常不过的老师,但对鲁迅心灵却着实震撼了。他的严谨,他的一丝不苟的教风,对日后的鲁迅恐怕有了很大的影响吧。或许对于“我”,他并不是最优秀的教师,但他却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名教师。或许,也正因为受到了藤野先生忘乎国界般的感染,才使得鲁迅从“彷徨”走向“呐喊”吧!

平实的语言,流水般的真情,鲁迅用亲历唤醒了多少人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朝花夕拾》中又存有多少当代青年美好的梦哦!朝花已谢,只待残阳下拾捡,珍藏这份永久的情感,珍惜这份美好的记忆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10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文中的鲁迅可是把他仇猫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虽然我平时不太喜欢猫和老鼠,但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其实有只"隐鼠"也不错啊!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这两篇在中学时代曾经读过。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回想我们儿时假期,抓蛐蛐、下河游泳、抓鱼等,体味如今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他常常会忘记戴领结,冬天也只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在我看来,藤野先生对工作的极其认真,是绝对不会被读者所忽略的。藤野先生把鲁迅的讲义都用红笔修改过了,就连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通过藤野先生的穿着和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负责做比较,写出了藤野先生高贵的品质,也体现了鲁迅对他的景仰。藤野先生对中国的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是让我觉得很景仰的。再把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生的蔑视拿来对比,就更加体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他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

童年,在随着你我的长大渐行渐远,或许它会消失在人生的尽头,但它却留在了那一片片琐碎的记忆,闪耀在星空中,虽然只是点点微光却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的时代中,不如读一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品一品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童年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11

每当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总是很难想象,一位严肃的作家童年竟是如此的有趣和耐人寻味。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它记叙了鲁迅童年重要的人和重要的事。用语言流露出来的,不仅仅是对童年快乐生活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也是对旧社会的不满,痛恨。和不被长辈重视的无奈。

这部散文集也是在给各位家长敲响了警钟,要重视孩子的点点滴滴,这样孩子才可能有进步和发展。有很多家长在一开始并不去关心孩子的发展,而是等到孩子不学无术时再管教孩子,那时候,一切都晚了。

令我印象很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描写作者在百草园游山玩水,嬉戏打闹的快乐景象,和在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形成对比,来写出古代教育的落后和教育的乏味。虽然我们现在学习仍存在着一点的枯燥,但是与鲁迅先生的童年比起,我们已经幸福很多了。我们应珍惜学习的机会,改变自己对学习的看法,重新看待学习,将其作为一个快乐的过程。

《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鲁迅和他的保姆长妈妈生活的故事,一开始,鲁迅嫌她睡相不好,又“谋害”了他心爱的隐鼠,一直对她有所嫌弃。但到后来,应为长妈妈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鲁迅先生又对她产生了敬佩。

这个故事刻画了一个可敬可亲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她们可能没有漂亮的长相,但是她们所具有的是一种朴素,勤劳的精神。并且关心他人,时时刻刻替别人着想。我们的身边,也存在着许多这样的人。她们总是默默地关心着你,为你着想。而又因为她们十分低调而没有特别引起你的注意。这种人是最值得敬佩的,因为她们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只是一颗平凡,朴素但又十分伟大的心

《藤野先生》描写了一位朴实的日本教师,他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鲁迅是中国人而排斥他。当同学排斥他的时候,藤野先生甚至站出来为鲁迅先生说话。这种高尚的气节和人人平等的观念令人钦佩。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是五味俱全,有快乐,又伤心,有高兴,也有失望。但是童年更多的是快乐,是活泼。所以,我们应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让自己有一个充实而且快乐的童年。

这篇散文集不仅仅是告诉了我们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里面还流露出做人的道理,生活的喜悦,对国家的热爱。也在向我们说:一个中国人就要有一股热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面对困难不退缩,永往直前。为着光明,为了让社会不再黑暗而奋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虽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仍然不能忘记前辈们的光荣事迹。不断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是五味俱全,有快乐,又伤心,有高兴,也有失望。但是童年更多的是快乐,是活泼。所以,我们应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让自己有一个充实而且快乐的童年。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12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很多使用了比较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之后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之后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比较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构成了鲜明的比较,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可是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所以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活力。

小时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住在一齐,那时我时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伙伴们一齐玩耍,一齐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我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欢乐。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齐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一样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齐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后感1200字篇13

晨花初绽,沐着五彩缤纷的日光婀娜多姿地摇曳,待到夕阳西下时分去拾取零落的花蕊。失了份妍丽与美艳,却增了份披着霞光的风韵。这是怎样的心境呢鲁迅先生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可是我不能够。便是此刻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消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翻开书的扉页,让我随着这其中细致的描述和温馨的回忆,真挚的感情和理性的批判去浅尝缀在字里行间的记忆,怀想,留恋!字里行间的亲善温暖,如晨钟暮鼓时的守望,宁静而致远,安详而永恒......

手捧《朝花夕拾》,感受着鲁迅先生对过往的温馨回忆,对那些人、那些事的深情怀念:儿时留下深刻印象的长妈妈,异国他乡给予真诚关怀的藤野先生,人生坎坷、结局令人扼腕的范爱农,以往无限神往的“百草园”......

不禁被鲁迅先生扑面而来的清新隽永气息所感染,这便是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吧。鲁迅,巴金曾说:“他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年轻人向着远远的一丝亮光前进。”诚然,我曾惊叹过鲁迅是“民族魂”,是以笔代戈的战士,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他的思想光辉也闪此刻他的文字当中,有着对旧社会的种.种抨击。伪善的衍太太,医德败坏的庸医,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孤独终老的长妈妈,绝望投湖的范爱农,也是黑暗腐朽的旧社会造成了他们的不幸。

钟响,茶凉,卷掩;合手,远眺,心忆。不禁忆起了自我的童年时光:我们曾拾贝壳,采冰花,编柳帽,吹柳笛,捕蜻蜓,吸花蜜......时光的扉页,刻满了我们以往童年的完美,旧时光亦是青葱年华的吻痕。尽管世界很大很大,时光的齿轮在不断耦合,但在我心灵一角仍倔强地蜷伏着童年不老的回忆。那时的浅浅笑意,那时的裙裾飘飘,那时的欢声絮语,那时的嗲声嗲气,不都是一朵朵艳丽的“朝花”吗可随着时间的曝晒和岁月的雨淋,如今已是落红满地,岁月的长矛啊,你就不能停止无情的杀伐吗

夕阳西下,倦鸟还巢。一气呵成地读完这本书仍意犹未尽,如饮尽香茗后的清香久久在舌尖徜徉。阳光透过枝枝丫丫的树梢款款地将投影打在我的脸上,读后的思绪仍挥之不散。这是鲁迅的独特罢,在年老之后所写的回忆文章仍能窥探我的内心,不能不为之一动!

鲁迅的儿时生活早已被时光珍藏,而我们的童年时光亦渐行渐远。或留恋,或不舍,或向往,这都是我的有感而发罢!

待到夕阳西下,采撷一朵晨花,那是一段带露的旧时光;手捧《朝花夕拾》,坐在凉亭的木椅上,任春风梳理秀发,沏一盅香茗,与鲁迅一齐去回味一个人,一件事,一座城......怎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