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电影影评_精彩评论5篇

时间:2022-09-28 14:27:49 | 来源:作文库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一

  要评价《我和我的祖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影片有7个故事,也有7位导演,创作风格和故事结构全然不同,所以如果想更好地解析这部电影,就需要一个个故事拆解来看。

  有人会说这7位导演是用各自的方式写了一篇命题作文,我觉得说是写作文未免太无趣了,应该更像是一场华山论剑。只不过这场论剑争的不是什么天下第一,也不一定非要分出个高下,而是各展绝技为祖国献礼,如果真要有排名,每个观众的喜好与标准不同,排名自然也不相同。

  这7位导演称得上是当下内地电影的几位领军者了,他们汇聚起来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每一个故事结合真实的历史事件,都能释放出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而《我和我的祖国》将这7个故事串联在一起,真的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歌谣,将感人的故事缓缓诉说。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个故事来看质量究竟如何:

  《前夜》

  这部的导演是管虎,也是全片第一个故事。《前夜》有一个优势,是主角有真实的人物做依托。这位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升旗时,站在主席背后的人,叫做林治远,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迹。近年来的主旋律影片经常提到大典前夜围剿特务的故事,但讲到关于升旗背后的曲折,这还是第一次。

  可以看出来管虎希望将影片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感觉,这从开头苏联记者伪纪录片式的影像,和结尾将黄渤穿插到大典的真实影像中可见一斑。这是一种有趣的尝试,可以看出管虎确实用了心思,再加上时间点的设计,更加强了影片的紧张感。

  黄渤的表演是这个故事的核心,管虎选择让黄渤讲方言,更还原了这个人物普通人的一面,也强化了大众对这个人物的认知,毕竟黄渤用方言表演,可能更接地气得心应手一些,虽然不是青岛话,但也别有一番韵味。管虎和黄渤合作多年,化学反应能产生到最强。

  《相遇》

  这部的导演是张一白,也是7个故事中最小巧的一部,以一次意外的相遇作为故事的主要矛盾冲突。很像一则小品,也很考验张译和任素汐两位主要演员的功力。张译的人物几乎没有台词,只能通过眼神来表达情感,难度很大,泪点主要承载在任素汐的台词上。

  这个故事场景比较集中,也是这个故事难拍的地方。毕竟像张译这样的无名英雄实在太多了,如何做到以小见大,是这个故事要权衡的重要环节。

  还好张一白发挥了一如既往的细腻和以情动人,尤其是结尾处两个人身处人流之中,却遗憾错过。张译放下了手,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不能带给任素汐幸福,所以他选择放弃。若干年后当任素汐在电视上看到他永远定格的年轻面庞,情绪终于爆发出来,也令观众们唏嘘不已。

  《夺冠》

  这部的导演是徐峥,是7个故事中最接地气的一部。其实比较好拍,一是从平民视角出发,二是有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做加持,三是观众们对中国女排一直很有情结,所以只要结构工整,把握好节奏,令人喜欢并不难。

  徐峥也延续了自己的喜剧优势,令我有些意外的是,这竟然还是一个小小的“爱情故事”,有一段男孩对女孩初萌芽的爱慕。以男孩作为第一视角,来看身边的世界,到最后撑起了天线,在人生中第一次做了英雄。

  徐峥是上海人,所以把地点设置在了上海,更多地可能来自于自己童年时的记忆。这种亲身经历过的拍出来确实会更有烟火气一些,所以应该有不少观众喜欢这个故事。

  《回归》

  这部的导演是薛晓路,也是在情感上最打动我的故事。将香港回归和时间这个概念联系到一起很巧妙,所以很自然地引进了手表这一重要道具。尤其放在当下这个语境当中,这个故事可能格外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任达华和惠英红这两位真是香港能演出普通人质感的不二人选。逃难来到香港的任达华,在回归的时刻热泪盈眶,他是两个时代的重要见证者,想起过去的种.种,情绪激动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罗大佑的《东方之珠》作为配乐太加分,音乐一响起,我很快就回到了童年的记忆当中,从这个故事起我开始有了真实的记忆,也算是亲历者之一,所以看这个故事的同时,也是在怀念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北京你好》

  这部的导演是宁浩,也是7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宁浩展现出了很强的掌控力,将一个看上去有些“贫”的故事讲的妙趣横生,而且并没有过分煽情。这和葛大爷传神的演技有关,也和剧本的小人物大视野有关。

  故事的起承转合很工整,线索就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得票-炫票-丢票-找票-给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而且还有宁浩惯有的黑色幽默。葛大爷近年来出演了很多比较颠覆的人物,但转了一圈可以发现,还是这种小人物最适合他,也只有他能仅凭一人之力撑起一个故事的场子。

  奥运会是一件全民与有荣焉的大事,最后葛优虽然没有去到现场看到开幕式,但收获了心灵上的富足,把票给了更值得去现场的观众。这一段将2008年的另一件大事汶川地震也串联了进来,并不突兀,反倒让观众内心泛起一阵感动。

  《白昼流星》

  这部的导演是陈凯歌,也是7个故事中最特别的一个。其他几位导演基本都是在限定的语境内进行发挥,但陈凯歌却选择将这个故事意象化,引入了“白昼流星”这个概念,观众需要随着故事的推动,去寻找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白昼流星”。

  一开始大家以为会是飞船的返回,但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在兄弟二人心中真正的“白昼流星”,是田壮壮对他们无私的爱和关怀,这又引出了精准扶贫的线索,两兄弟也终于幡然悔悟,接受新生。

  陈凯歌仿佛回到了最初起步的《黄土地》,用一种别样的视角来完成这段故事,而且还真的请到了景海鹏、陈冬两位真实的宇航员来出演,可以看出用了一些心思,也将这段中国骄傲以极具艺术化的形式呈现,所以会显得这个故事有一些特别。

  《护航》

  这部的导演是文牧野,是7个导演中最年轻的一位,所以表达上也很有年轻感。故事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波澜,更多的是角色的回忆与内心活动。看完电影后身边的朋友都在说宋佳“好A”,确实她的表演给这个故事带来了一些新的惊喜。

  《护航》的本质其实是国家荣誉和个人荣誉的问题,参加阅兵表演是每一个飞行员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在集体利益面前,有时候还是要舍弃小我,顾全大家,这可能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可贵品质。

  对了,出演宋佳前男友的雷佳音,一出场就被宋佳泼了一杯水,说出的那句“艾玛干鼻子里了”,实在太魔性了。

  总的来说,《我和我的祖国》还是主旋律电影一次比较有意义的尝试,与其将明星脸都堆砌在同一个故事中,出场几秒打酱油,不如让他们各司其职,用有宽度的角色来诠释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相信总会有一个故事能打动观众。

  影片中的7个故事都是从小人物视角切入,聚焦祖国高光时刻背后最平凡的人,讲述普通老百姓干自己的故事,这样接地气的献礼片确实值得鼓励。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二

  七个导演,七个故事,七种风格。

  避开大人物以及正面描写,从背后小人物的视角侧面讲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七个伟大历史时刻。

  平凡之中见证伟大,更接地气,更具人情味,更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我和我的祖国》,重点在于“我”。

  管虎 —— 《前夜》

  “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

  半夜上屋顶求助,群众纷纷前来援助,在黑暗中点亮了前行的光明。

  恐高但依旧向上攀爬,因为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面红旗,绝不能出错。

  立国大事,治远必鞠躬尽瘁。

  大家万众一心确保万无一失。

  倒计时方式,与时间赛跑,开国大典前夜营造出的紧迫氛围相当好。

  黄渤的表演一如既往地出色,极具感染力。

  张一白 —— 《相遇》

  你失踪了三年,我便坐这路车三年,只为再次等到你。

  你不与我相认,我便讲述青春之歌,只为你那一眼神。

  靠着台词,慢慢走近观众内心,润物细无声。

  任素汐和张译的表现着实强大,赚足了观众眼泪。

  既是相遇,又是永别。

  张一白导演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致敬了那些背后默默无闻、隐姓埋名为国家奉献的人,不禁让人唏嘘动容。

  徐峥 —— 《夺冠》

  我不懂女排,但看到你们的热情,我选择化身“超人”一直护住天线。

  女排夺冠了,心爱的女孩却走了,我哭着说“我们家的天线太烂了”。

  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就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

  女排与喜欢的女孩子,冬冬真的太难了。

  个人与集体,私心与公心。小孩的心动,夺冠的喜悦。

  真没想到,徐峥会以这种巧妙方式来表达夺冠这一主题。怦然心动,妙趣横生。

  同时也侧面表现出了中国女排的伟大。

  薛晓路 —— 《回归》

  零分零秒升国旗是我们的底线,因为我们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期盼。

  一次又一次反复训练,因为这一晚是重要的日子,一秒都不可以错。

  “听见国歌就升旗,一秒都不能晚。”

  五星红旗一秒不差地升起,归属感油然而生。

  当《东方之珠》响起的那一刻,热泪盈眶。

  香港,我们永远在一起!

  宁浩 —— 《北京你好》

  有了奥运开幕式门票,搁在哪比较好呢,当然是送给儿子作礼物最好。

  去鸟巢看开幕式,是因为电视看不到栏杆,想去摸一摸父亲装的栏杆。

  在电视镜头面前,谢谢那位穿红鞋子司机,此时穿着黑鞋子的我乐了。

  葛大爷还是你大爷,牛掰格拉斯。

  全民奥运,十分接地气。融入汶川,温暖感动。

  一波三折之后,搞笑中又流露着普通人的酸甜苦辣。

  熟悉的宁浩式幽默,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陈凯歌 —— 《白昼流星》

  我们偷了钱,你说那钱是送给我们的。

  你带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了白昼流星。

  扶贫就好比扶小羊,终究还是得靠自己才可以站起来。

  流星象征着希望,而李叔就是那个给了我们希望的人。

  贫富的差距,扶贫与脱贫,救赎与成长,少年强则国强。

  白昼流星,我们都是回乡的人。

  如散文诗一般,在这个故事中充满了陈凯歌的飘逸与浪漫。

  文牧野 —— 《护航》

  “为什么是我备飞,因为你是最优秀的。”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就是护航的精神。

  “给我整个8”,她全力以赴,用实力换来了男飞行员们的敬礼。

  七个单元中唯一的女性视角,最年轻的文牧野导演压轴登场,为我们展现了军人的英姿飒爽。

  中国空军花木兰,闪耀祖国天际线。

  一个字,燃。

  另附上个人喜好排名:

  《前夜》>《北京你好》>《夺冠》>《相遇》>《回归》>《护航》>《白昼流星》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背后付出的每一个“我”,

  而每一个“我”同样也离不开祖国强大的保护。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

  祝我最亲爱的祖国,生日快乐!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三

  国庆档一共三部大片——

  《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

  说实话,三部里最期待的,还是导、演阵容最强大的《我和我的祖国》。

  昨天刚有点映场就第一时间去看了,今天就来聊聊。

  主旋律电影以前常有,但基本上都拍的很程式化,比较伟光正的那种,比如“建”字开头的两部。

  但这次不一样,玩的比较有创意,找了7个导演,每人拍一部短片。

  分别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7个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开国大典、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女排三连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神舟十一号飞船着陆、抗战70周年阅兵式。

  另外跟之前主旋律电影相比,本片还有一点不同——

  以前讲的都是大人物,这次是小人物。

  就像总导演陈凯歌说的,这次主题是“吾国吾民”。不但有“吾国”,还有“吾民”。

  为了强调“吾民”这一点,片名也从原来的《我的祖国》,最后改成了《我和我的祖国》。

  的确,历史是属于大人物的,历史也更是属于小人物的。

  没有勤勉奋进一心团结的人民,我们创造不了这么多中国奇迹。

  7部短片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拍的。

  下面咱们就逐一介绍一下,聊聊故事背景和观感。

  《前夜》

  导演:管虎

  1949年9月30号,距离开国大典,还有不到24小时。

  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各个筹备小组忙成了一锅粥,负责人要求各部门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站了出来,支支吾吾说了一句:

  “电动升旗,不敢保证万无一失”。

  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当时天安门广场整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负责人林治远。

  他说的确是是事实。

  国旗和国歌3天前才最终确定下来,而电动升旗则是属于国内首次。

  要想万无一失地升起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要考虑到风速、时间、线路传输,以及国旗升上去能不能停的稳等一系列问题……

  上面规定,凌晨6点就要验收所有工程。

  升旗方面,上面决定优先选择电动,但如果验收时出现任何故障,立即换成人工组。

  此时距离6点只有几个小时,而天安门广场也已经完全封锁,根本不能进去检修……

  事关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林治远到底是怎么解决故障的?

  下面就不多剧透了。

  不过可以剧透的是,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确实用电升起来了。

  而且在大典当天,林治远就站在毛主席的身后,亲自辅助毛主席按动升旗按钮。

  《前夜》是一个以小见大的故事。

  升旗这个事,对于整个开国大典来说足够不起眼,但对于某个个人,则事关他的信念和一生的荣耀。

  大到建立一个国家,小到升起一面红旗,所有的伟大都是来自于平凡。

  所有的大历史,也都是由小人物堆积而来的。

  《相遇》

  导演:张一白

  《相遇》记录的历史时刻,是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50年代中后期,美国开始对中国实施核威胁,声称要发射原子弹,炸掉我们几个大的战略城市。

  在这种屈辱之下,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决定白手起家,秘密建造自己的原子弹。

  由于原子弹工程属于最高绝密,当时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隐姓埋名,连家人爱人都不能告诉。

  也正是这一点,锻造了无数凄美又心酸的爱情故事。

  本片讲的,就是其中之一。

  1964年10月,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还有最后几天。

  一名叫高远的基地科研人员,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被紧急送到内地诊疗。

  几天后,生命垂危的高远逃出了医院。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女人认出了他。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就是高远三年前的女朋友(未婚妻)。

  三年前,高远没打招呼,“凭空消失”去了大西北,未婚妻也整整找了他三年。

  如今两人再次相遇,高远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且工作也远远没有结束,于是忍痛拒绝了相认。

  而就这时,街上突然涌来了欢庆游行的人流。

  这一天正好是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相遇》的故事框架非常好,人物的设定也非常有戏剧张力。

  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这样的历史时刻,和一个科研人员与爱人的相遇,放在了同一天。

  历史的荣耀和代价不言而喻。

  但大框架虽然非常好,但很多小细节还是有瑕疵。

  比如任素汐在车上遇到病危的张译,正常的反应应该是先关心为什么爱人会病的这么严重?毕竟生命要紧,而不是站在一旁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这就是一种很概念化的拍法,有点想当然了,感觉不是很符合真实情境。

  《夺冠》

  导演:徐峥

  《夺冠》讲的是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拿下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故事。

  要明白女排这次三连冠的意义,先要从中国当时的现状讲起。

  中国是在1979年才恢复了奥运会的合法席位和权利,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算是我们正式第一次大规模参加奥运会。

  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国内一切百废待兴,在国际上也缺乏自信,人民极度需要一件事来证明咱们中国人的能力,也提升整个社会的士气。

  正是在这个节点上,中国女排站出来了。

  在1981年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战胜了不可一世的“东洋魔女”日本队,首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

  之后1982年的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再次夺得冠军。

  然后就是1984年,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参加奥运会,女排也豪夺世界大赛三连冠。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排精神”带给全社会的精神鼓舞,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范畴,极大振奋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另外更值得一说的是,其实女排当时拿的不只是三连冠,而是五连冠。

  在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后,在1985年的世界杯和1986年的世锦赛上,女排再次问鼎世界冠军。

  另外就在今天(9月29日),中国女排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以11连胜的战绩再次卫冕夺冠!

  这也是女排在三大赛上的第十次登顶(奥运会3次、世锦赛2次、世界杯5次)!

  采访中郎平有一句说的特别硬气——

  “只要穿上了中国队的衣服,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回到电影,徐峥这一部拍的比较轻松,主角是个叫东东的小男孩。

  因为东东家里有整条街道唯一一台电视机,女排夺冠这天,街坊四邻都聚一块儿看奥运直播。

  查了一下,徐峥是72年生人,女排三连冠这年正好12岁,所以片中的小男孩估计就是徐峥自己了。

  《夺冠》的前面部分都非常好,节奏把握的游刃有余,笑点很多,7部短片中放在第三个出场,也很好地调节了气氛。

  唯一遗憾的是最后的电视访谈部分有点出戏了,接的稍微有点硬。

  《回归》

  导演:薛晓璐

  《回归》讲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英国从清朝手中割让了香港。

  154年后,新中国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正式恢复香港主权。

  香港的回归对祖国统一事业意义非常重大。

  但片中聚焦的点非常的小,升旗时间。

  谈判中英国人坚持7月1日0时0分0秒降旗,让我们晚点升旗;中国则坚持7月1日0点0分0秒就升旗,一秒也不能等。

  谈判桌上,中方负责人是这么说的:

  “0分0秒升起中国国旗,这是我们的底线154年了,我们不能再多等一秒了”。

  的确,154年的屈辱,断断续续十几年的谈判。

  香港能回到祖国怀抱,我们能升起那面五星红旗,都实在太不容易了。

  一想到前面时间香港学生们损毁国旗国徽,就简直让人痛心!

  《北京你好》

  导演:宁浩

  宁浩+葛大爷,7部中最好看的就是这部了。

  片中连接了两个大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地震。

  2008年确实是我们悲喜交加的一年,5.12汶川地震、8.8北京奥运、冬季南方雪灾。

  还记得那一年媒体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佑中华,多难兴邦”。

  回到电影来说,《北京你好》应该是全场最佳表现。

  宁浩的节奏把控得无可挑剔。

  葛大爷演的也好,那种我家办大事请全世界来做客的民族自豪感全摆在脸上了。

  好看就完事儿了。

  《白昼流星》

  导演:陈凯歌

  本片讲的是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的故事。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第六艘载人航天飞船,这也是执行时间最长的一次飞行任务,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一共在太空遨游了33天。

  陈凯歌给这部短片定的主题是“归乡的人”。

  因为是航天任务,陈凯歌导演把“归乡”的概念也拉的空前宏大。

  茫茫宇宙,只有地球,才是吾乡。

  壮阔地球,只有祖国,才是吾乡。

  宏伟中国,亲人在等,正是吾乡。

  当然,除了神舟落地这样的历史时刻,片中的主线是一个发生在地面上的故事。

  一个在内蒙古扶贫了一辈子的老知青,用爱感化两个叛逆少年。

  从知青年代,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落地,片子虽然很短,但是非常有历史纵深感。

  《白昼流星》是一部很有气势也很浪漫的短片,深藏着那一代老导演才有的气魄和理想主义精神。

  但不足之处是有些台词确实有些硬,特别是两个小伙子偷钱被警察发现那一段,看的稍微有些尴尬。

  另外两个小伙子的戏份太多了,如果能转移一点戏份到飞船部分就太好了。

  《护航》

  导演:文牧野

  《护航》讲的是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故事。

  宋佳演的角色从小就有一个飞天梦。

  但终于等到梦寐以求的阅兵式,她却因为技术太好,被选为了备份飞行员。

  因为她技术好,其他飞行员有问题可以迅速补上。

  《护航》是一个关于“成全”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除了有人尽皆知的英雄,还有更多选择自我牺牲的无名英雄。

  是他们托举出了兴盛的中国。

  7个故事大概就是这样,下面来聊聊整体观感。

  总的来说,瑕疵肯定是有的,但全片泪目的地方更多。

  其实咱们祖国风雨70年来,值得铭记的时刻远远不止这7个,我们遇到过的坎坷和创造过的奇迹都实在太多了。

  中国这70年的历史进程,本身就是一部恢弘的史诗大片。

  我们当初造原子弹那会儿,被美国核讹诈,整个国家一穷二白,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但是在短短几年时间,我们造出了原子弹。

  自此以后,全世界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随便欺负我们。

  七八十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国内百废待兴,我们更缺乏自信,但就在一片迷茫之际,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国际赛场上奇迹般的拿了五连冠,整个国家为之振奋。

  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雪灾时,我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70年光阴似箭,祖国也早已经翻天覆地。

  我们今天说话的底气,我们脸上的自信,都是先辈们前赴后继筚路蓝缕创出来的。

  风霜雨雪70年,我们遇到坎坷太多,但我们创造的奇迹更不少。

  今天的我们,有足够的权利,更有充足的理由,为我和我的祖国骄傲。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四

  我来说说我对《白昼流星》的理解,不喜勿喷,欢迎交流。

  故事开头说:要是有一天,人们能在白昼里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时候,这片穷土,才会被改变。而片尾兄弟又说:爷爷就是他们心里的白昼流星。这和片头相互呼应。兄弟俩一开始的不懂事,叛逆,可以理解为,他们的内心是一片穷土,而故事里爷爷最后感化了兄弟俩,成为兄弟俩心里的“白昼流星”,让兄弟俩内心的穷土得到了改变。

  最后爷爷带兄弟俩去看航空舱返回地面,也让兄弟俩看到了“白昼流星”,不管兄弟俩相不相信这个美丽的故事,他们心里的穷土已经改变,也就一定能改变现实生活中的穷土。他们的思想已改变,改变的根源,正是爷爷,我想陈凯歌想表达的是,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外是现实,而内是内心。现实中,看到白昼流星不一定能改变穷土,但是心里的,一定能。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们心里有改变的信念、勇气和决心。爷爷所做的,也是为了让兄弟俩内心得到改变,而现实带他们去看“白昼流星”,也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这些道理。

  最后说说归乡,宇航员的归乡是为了中国的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而兄弟俩的归乡是为了家乡的改变,改变这片穷土。同样是归乡,同样为了改变,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奋斗而努力,爷爷这颗“白昼流星”也会永远激励兄弟俩、永远存在于兄弟俩的心中。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五

  电影很长,非常考验导演功力和观众的膀胱,友情提醒不要带大杯饮料,带了也不要多喝。

  和小伙伴讨论后增加了一点新的想法:

  第1part 前夜:演员没有什么瑕疵,但故事感觉非常平淡,无法调动起情绪。不知道是叙事节奏的问题还是我观影前期望值太高,没有感受到那种争分夺秒的紧迫和使命感。特别是借铬、镍那里我好无语,这个可能想设置为一个困难点和煽情的部分,但是真的没必要,一是人民群众很热情、二是人民群众真的是很热情,就没办法替黄渤感到紧张。

  关于群众送东西这部分,可能还是因为自己不是处在那个年代没有代入感的原因。也有很多人觉得很好很动人。

  第2part 相遇:张译很好,任素汐有点突兀(但这不怪演员,情节的设置太仓促)。我很喜欢最后漫天飞舞捷报的人潮中两人的对视,配乐也特别上道。公交车上的相遇和台词设计反而让我觉得冗长,我更喜欢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3part夺冠:小演员可爱不错,故事情节活泼有笑点,很欢快轻松的一part,刘涛好美,就是最后的重逢就真的没必要了吧。

  然后不太喜欢让小孩一个人孤军奋战的样子,就觉得这些大人好没用。

  第4part回归:就我自己的记忆来说,回归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经历的第一个大事件,小学还参加了文艺汇演,细节已不记得了,但是当时那种激动和欢乐的氛围却还存在脑海里,谁不会唱“当海风吹拂了五千年”?再加上今年香港的特殊情况,所以观影前就对这一部分比较上心。之前在网上有看到大V带节奏说国旗的叠法问题,不说那大V的观点本身就很无稽之谈,但因为有印象所以这次观影特别注意了一下国旗,叠法很还原,大小星星都有,看花絮还是朱涛老师亲手叠的。怎么说呢,就是心情很复杂吧,香港回归真的不容易,希望以后也都能越来越好。回到电影本身,红姐很美,杜江和朱一龙很还原,升旗那里真的有触动到,港警和中国军人的风范都好戳,反而华叔的部分情节设置有点点冗余,但整体很好。

  第5part北京你好:我最喜欢的一个part,葛优这个出租车司机的角色太生动了,这个时长能塑造出这样饱满的人物演员和导演都很厉害。很鲜活立体,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主角与儿子妻子和同事的关系,感觉就是你身边的街坊邻居。最喜欢葛大爷向自己的乘客炫耀门票的表演,太欠揍太有意思了。

  第6part白昼流星:和小伙伴一致觉得最假的一part了,她觉最不喜欢这一部分,我反而觉得不错。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让两个小伙子冲进宇航员着陆的地方真的很假很假,描述得却好烂漫,喜欢他们骑马驰骋在荒野的镜头,少年的成长和蜕变。不过扶贫可能多看看中央2台来得更现实一点。然后意外的是我竟然在脏兮兮的扮相里get到了陈飞宇的颜值,和刘昊然两个挺有意思的。

  第7part护航:其实最后一个part很不占便宜,因为到这里观众会有一定疲劳了,但是这部分还是是合格的。宋佳塑造了一个非常坚毅的女飞行员的形象,和其他演员一起展示了飞行员们的风采,雷佳音也贡献了本part的笑点,这就够了,不过对于喜欢看高潮迭起的转折的朋友们可能会觉得一般。

  护航我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有些别扭了,因为女性角色刻画得有些刻意、单薄,台词设计得太过男性本位。

  总体对我来说,我和我的祖国还是值得一看的,排名的话就 北京你好>回归>……>…… >……(在我这里白昼不是最差的,其他的也不是,所以索性不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