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田军号》有感,《古田军号》观后感影评精选

时间:2022-09-28 14:25:55 | 来源:作文库

《古田军号》取材于古田会议前后的一段历史,以一个红军小号手后代的视角,讲述了1929年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达闽西后那段鲜为人知的岁月,真实再现了年轻的军队,在绝境中历经艰难探索真理,开辟革命成功之路的非凡历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古田军号》观后感

经常在犯了错误之后,听长辈们说:“还是太年轻”。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年轻过来的,时间让我们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由以前的无数个“我”成就了现在的“我”。时间就是一条历史的长河,它见证了一切也带走了一切。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给所长这样的感觉,带回到过去,重拾起那段没有经历过的历史,却并没有疏离感。电影《古田会议》除了前前后后真实还原了当年这一重要历史拐点之外,还把毛泽东朱德这两个人物用不同的角度刻画了出来。

在古田会议时期,三十几岁的毛泽东和四十几岁的朱德正处于一个男人最黄金的时期,但在追求自己心中的真理与梦想的时候,俩人更像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因为对革命事业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产生思想上的对撞。在行为上他们各抒己见,在思想上他们又殊途同归,为了革命事业义无反顾,也勇于试错。这样的一对我们并不陌生的人物,突然给了观众不少新鲜感,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相爱相杀”。影片《古田军号》颠覆了以往影视作品中朱毛二人的形象,人物更加鲜活立体,有血有肉。

从片中朱毛二人身上,我们能看到不少当下年轻人的影子,其实就像上面所说的,每个人都是从年轻过来的,谁还没个年轻冲动形式感强的时候。当年,老一辈为革命事业的努力和付出,换成今天,他们同样是一群追求心中自我梦想的人。现在的70后、80后、90后都是当下社会的中坚力量,当年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都是我们每个人最需要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有坚定的信念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

电影尊重历史,但不粉饰历史,除了把朱毛二人刻画的鲜活生动,对古田会议这一重大历史拐点也做出了真实的注解。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史称为“古田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有过激烈的讨论和争议的过程,这正是这次会议的民主正确之处。

谁能想到,就在会议召开的20年后,新中国就成立了。几千人的队伍,经过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一路历练出来的队伍就是如此强大。看完影片后,可以说,在今天,古田会议仍然对当下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对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也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重要拐点,会议中的人,会议纲领,会议决策都对今天的社会、今天的年轻人有着深远影响。要重新走回那段历史,势必很煎熬,但我们必须要通过电影看到,并且记住这段历史。如果我们还能重拾当初的那种精神,不忘当初那种信念,我们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强大。

其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个字不就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解读吗?

《古田军号》观看影评

今年是古田会议胜利召开七十周年,历史史诗片《古田军号》描述的正是那段不容被忘却的纪念。影片通过类型化的叙事风格,展现了那段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革命往事,完全实现了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在创作立意和创作风格上的突破和超越。而故事是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中,添加喜剧等商业元素,彰显人民军队的军魂塑造的来之不易。

开篇独特又别致。楼内有楼、环内有环的福建土楼民居里灯火通明,兴高采烈的乡民大舞板凳龙习俗来祈福。红军小号手孙子抚今追昔的画外音响起,突破时空阻隔,达到以历史告诉未来的效果。镜头随之闪回到遥远的过去,故事讲述从中央“二月来信”到“九月来信”之间,古田会议前后,红军征战闽西的经历。那革命后人的叙述口吻,既构成小人物视角观察大历史事件,也呈现着对历史往事的趣味化表达。而青年革命领袖们朝气蓬勃的进取之态,极具创业者为理想奋斗的时代气息,又带有熟悉的热血青春味道,非常贴近年轻一族的观感。

精心的拍摄、精彩的表演、精致的制作之下,影片还原历史真实见准度、刻画人物性格带精度、体现重大事件有力度、昭示精神内涵显高度。尤其是,影片以更开放的态度来拍摄,没有回避红四军内部有关队伍该如何建设的激烈争论,充分做到了尊重史实。从武器的样式到日常生活用具,一个个小道具在选用上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地还原当年的时代风貌。而在红军怎样整军经武的剧情主体下,残酷战斗的画面起到穿插点缀的作用,使得故事形成烈火相伴深情之感。

故事的好看与耐看,在于做到了影像故事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人物性格化。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在革命元勋的形象塑造上,一改以往很多影视剧里神情严肃、满口说教的符号化、脸谱化样子,喜怒哀乐等情绪表达的多层次,让人物立体又丰满。毛泽东上课教授劳动妇女学文字,陈毅耐心倾听老裁缝对红领章制作意见,还有朱德对不守纪律战士的发火训话……他们一个个同普通小人物交流的细节,凸显他们生活化、情感化、个性化的一面,显示着革命领袖亦是凡人,让角色形象鲜活而深入人心。造纸厂老板对劳苦大众的通情达理、老裁缝给红军实心诚意做军装、乡绅女儿对妇女解放的充沛热情,一个个平凡小人物在形象上也是有血有肉有风骨,他们的存在更是构成观察红军上下的多维角度。

出场阵容上,资深戏骨与年轻演员,构成了“红军天团”。一些有颜值、有演技的年轻实力派纷纷来入伍,不爱时装爱武装,演绎革命元戎青年时代对信仰坚守的壮志豪情、不凡气度。刘智扬表现出青年陈毅的弥合分歧,张一山刻画青年林彪的沉默寡言,特别胡兵饰演的特派员刘安恭,一方面显现在队伍建设照搬苏联套路上的固执己见,另一方面诠释出为革命献身牺牲的壮怀激烈。他们的出演也显露红色基因在国人中的绵延不绝、薪火传承,也更易于年轻人对故事的接受与理解,真正让情怀接地气,叫世人明白古田会议召开的宏大意义。

2019《古田军号》观看心得

虽然很多献礼片都属于历史题材,但是取材历史后的再创作里,总能看到主创独特的艺术视角。比如即将于8月1日上映的双重献礼片《古田军号》,在取材古田会议前后一段历史时期后,选择了红军小号手后代为讲述视角。这一崭新视角,为塑造历史人物提供了新的空间。本片里的毛泽东(王仁君 饰)、朱德(王志飞 饰)、陈毅(刘智扬 饰)、刘安恭(胡兵 饰)都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还原,其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电影艺术的角色塑造。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才是影片的看点,也是主创的诉求。

作为历史意义重大的事件,古田会议已经不止一次被搬上银幕。不过那些作品更多的是以会议本身为故事重心,创作态度虽然严谨,却在艺术表现上不够丰富,主题探讨上不够深刻。古田会议在《古田军号》里所占的戏份其实是非常少的。影片绝大部分时长都是在讲述古田会议召开前一大段时间里,红军内部的思想困境,以及主要领导人们在思考如何脱困时所遭遇的思想交锋。也就是说,对比常规的历史题材,《古田军号》的特点在于更着重讲述历史进程中的人物。这些人物自身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碰撞、化解。

经过这一系列的人物塑造与戏剧冲突,观众会发现《古田军号》在还原历史之外,还有非常深刻且见解独到的主题探讨——历史是由人来创造的,并且历史在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选择更有智慧的人。影片通过历史大事件(如战役)和特征小事件(如闹事小兵)的结合,很清晰地点出了红军在那个历史阶段里所存在的困境和隐患。观众通过这些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此时的红军对正确思想引领的迫切需要。而毛泽东、朱德、陈毅、刘安恭四人间的矛盾,正是为了寻找出那个最正确的思想。在寻找的过程中,自然有的人会坚定、有的人会犹豫、有的人会偏激、有的人会妥协。经过数次交锋过后,更加智慧、对局势更深刻的洞察终会取得胜利,并推动历史的进程。

其实,人物塑造一直都是电影创作的基础,并不是哪一种电影的专属。好的文艺片有好的人物,好的商业片也有好的人物。或者换句话说,只有塑造出好的人物,才算得上好的电影。香港电影的双雄片出了那么多经典,靠的不就是角色的魅力四射嘛。欧洲、亚洲的名导名作,也都是人物塑造的教科书。因此说,《古田军号》对人物塑造的追求,与它们在艺术层面上都是异曲同工的。片中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的情义,和刘安恭的针锋相对,也都同样魅力四射。只不过港片的情义是江湖情,《古田军号》的情义是革命情。站在电影的角度,这没有对错好坏之分。

以人物为本,并且启用青年演员来塑造历史人物,让献礼片《古田军号》具有了更广阔的市场潜力。在市场上传播更广,也就意味着其人物和主题对观众的覆盖更广,认同更广。在艺术上被认同被欣赏的《古田军号》,也必然会给年轻一代观众带来更深刻的教育意义,让他们不仅了解历史的进程,更看懂历史的选择。

《古田军号》观看体会

昨天下午,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福建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古田军号》,在东部战区陆军某基层部队举办了路演活动。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陈力携主演王仁君(饰演毛泽东)、王志飞(饰演朱德)、董玥(饰演贺子珍)等主创人员和军营官兵代表一起参加了观影活动。

《古田军号》取材于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前后的一段历史,以一位红军小号手的视角,讲述了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期间,年轻的革命领袖如何带领年轻的红军,在绝境中探索真理,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非凡历程。影片并没有回避90年前那段峥嵘岁月中,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为了共同的信仰,为探索革命真理而发生的情感冲突,并经过激烈的冲突后形成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新的基础上的紧密团结,这也让整个影片更加丰满,更加立体。把伟大人物还原到生活常态,在生活常态中凸显人物性格,同时赋予其更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内涵,这是红色经典历史题材影片的重大突破。

记者昨天在观赏过程中发现,《古田军号》选择闽西地区传统文化中的板凳龙在土楼里尽情飞舞场景为影片开场和收尾,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的“心齐方可成龙”的话。片中从丁屋岭到文昌阁再到廖氏宗祠,接近真实的场景还原,让人们追忆90年前的故事。

记者在采访陈力导演时得知,为了拍摄好这部影片,主创团队多次深入生活、采访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一位101岁的老人——他曾是毛主席当年在古田的学生,片中还留有他的画面。

《古田军号》采用青春演员+实力戏骨表现伟人们的青春奋斗史,毛泽东的扮演者王仁君、朱德的扮演者王志飞、林彪的扮演者张一山,此前他们都没有演过领袖,但都心怀对革命前辈的崇敬,全心投入塑造全新的角色。表演艺术家孙维民、李幼斌此次甘做“革命军中马前卒”,他俩饰演的老裁缝、印刷厂老板虽然戏份不多,但这两位老戏骨的出色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陈力导演告诉记者:“为了这部影片,我从2011年开始抓剧本创作,历时8年。今年是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我们是用激情吹响《古田军号》,让红色文化在银幕上血脉永续。该片计划今年建军节前后在全国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