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字

时间:2022-08-15 13:25:58 | 来源:作文库

《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还有许多人生的道理,给我们的成长指明道路。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大三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字,欢迎大家来查阅。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字篇1

傅雷写的家书不仅仅是给儿子的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它对傅聪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父子之间的书信沟通有利于儿子的个人发展,也为搞好父子之间的关系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还有许多人生的道理。

傅雷不仅拥有深厚的基础,还有更具感染力的语言色彩,对儿子的爱很明智,也很深入,他的思想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也给家长们提供了许多教导之方。《傅雷家书》是吸收了许许多多的教育之策及爱子的最佳方式等各种精华的名篇,也堪称“中华优秀教育书籍”.

从《傅雷家书》的一篇篇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教导非常明智,联想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能对这样的父亲十分羡慕与敬佩,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像傅雷那样慈爱。而且又有严厉的家教。更加注重人的健康发展和做人的必备思想。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像傅雷那样积极的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一名明智的父母。

当孩子出生时,父母那样欣喜若狂,只要看着他就会很幸福,因为它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看着他那么小,生命那么脆弱,不时地就会想到我要对他负责…………

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世界上很珍贵的一种感情,那么,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傅雷那明智的父爱,因为,他对傅聪经历的许多事的评价十分合理。是一个有头脑的父亲!

孩子的人生发展历程中父亲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发展孩子的大脑想象力,以及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以便于孩子以后的发展,给他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其实,父母还是稍微严厉一些比较好,对于儿女的管教之方应该更加明智。当儿女犯了错误是不要太严厉地批评他,应该加强对他的管理,听一下他的理由,并进行思想上的开导。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好孩子!

在这个时代,或许像傅雷那样的父亲越来越少了,大多数子女与父母交流的很少,也就淡化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当然,血浓于水,无论如何亲情还是很重要的。

这本书那浓浓的“亲情之韵”让人读起来似云游世界,家书中的词句看似平凡,但实际上句句真理,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傅雷与傅聪之间的那份真情,直白又易懂,是一本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书籍!

其实,衡量一本书好坏的标准并不是读此书的人数,而是看他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对人们有没有帮助,这样的书籍才是最好的书籍。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写父亲对孩子教诲的,还更深层地写出当时的社会背景继续多做人的道理。

我想,这本书可能算不上是书籍中最好的书,但我相信它的用处是不可否认的,毕竟现实才是最真的,太多的华藻词句只是更添一色,内涵才是最真,最善,最美的。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字篇2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类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近一时期我被《傅雷家书》深深吸引,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同时使我对生活增添了新的感受和思考。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母之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每个做父母的都深爱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自然规律。盼子成材,望子成龙,更是所有父母的宿愿。然而如何教育子女?子女怎样才能成材?一直是困惑所有父母的课题。《傅雷家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很发人深省的启示。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儿子成材,大儿子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小儿子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

做为父亲,傅雷非常严厉,甚至有些“残酷”,但他完完全全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尽管傅雷每天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他时刻没有忘记做父亲的责任。孩子从小到大,无论在身边还是相隔天涯,他都完完全全承担起了父亲的一份责任。当四十年代初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不让孩子在外念书,甚至反对孩子上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发现在傅聪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便首先在家中,围绕着音乐教育这个中心,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功课。对待幼小的孩子,正如他对自己、对别人、对工作、对生活那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亲自督促,严格执行,并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防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声音。甚至因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又不听父亲的警告,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这些在我们看来,很是“残酷”,但是大器之成,有待雕琢。正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孩子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做为父亲,傅雷即可亲又可敬,尤如心心相印的朋友。傅雷对待孩子除了严肃、严厉外,又不失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与温馨。在孩子经受痛苦时,傅雷鼓励孩子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在孩子事业方面遇到挫折时,他鼓励孩子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 当孩子成年后,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而当孩子们成家后,他又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随处读来,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连点重重的着重号,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难道只是一般父母意义上的唠叨,这是千年修来的福气。翻动着每一页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总能被染的金灿灿的。想到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身上正是缺少这样东西。我们应该学会与孩子朋友式地相处。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与人格修养的读物。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他曾经有志于美学及艺术史论的著述,却终于遗憾地不能实现,但在他的儿子身上得以实现。我觉得,这其中移传基因是一方面,主要的是得益于父亲对孩子的严传身教和细致入微的(书信)交流。更主要的还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做人的高标准。傅雷在注重培育儿子的艺术才能的同时,十分重视教育儿子如何做人。他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傅雷对艺术的理解十分深刻,站在人格的高度上看艺术,他说: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而所谓“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小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我印象深刻,颇有感言。甚至傅雷夫妻的人生的句号中,就用“人”字结束了,一切美好的回忆不愿让自己屈辱,不愿再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们宁肯抛弃自己而获一个解脱,来完成人的诠释。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字篇3

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理,不能因为工作忙为借口,就忽略了与曾经的老师的交流。

他还用自己的感情经历来告诉儿子,如何选择自己的配偶,并用名人的经历来对儿子进行指导,他更主张夫妻的共同进步,主张一种平和的婚姻方式。

他在信中多次自省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吝于赞美之词,其实是为了培养儿子面对鲜花掌声时仍保持一种警醒的态度,他也在信中坦诚地承认自己教育方式的缺点。并希望儿子引以为戒。

他们都是怀有对祖国的深深的热爱之情的,可以从傅雷从不让傅雷放弃用中文写信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来。从傅聪演奏后,所体现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可以看出来。从傅聪迫于生活压力,加入了英国国籍,傅雷夫妇一个多月的长吁短叹可以看出来,从与儿子之间进行的艺术交流,是为了给中国的有志青年以指导可以看出来,更是可以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可以看出来。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见的是孜孜以求的艺术家,是将生活作为艺术的一部分的生活者,是怀有爱国情怀的父子。

一个人自出生至青年,学习生活的目的只是为了融入前人早已打造好了的世界中去,运用着前人智慧的百万分之一,如同一台机器,简单而重复的工作着,尽着自己的本分,生存而已。构建历史——人类最伟大的工程,雄壮而宏大,无数的生命耗尽毕生维持着它。是谁在引领、改变着进程?是这些英雄,一等一的人才,这些岁寒逆风中出来的人。

成为一个大众,一生只用掌握足以生存的智慧,感叹着所学无用,实乃所用太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用一生理解这句话的,是这些伟大的心灵,独立于一般人,他们在创造着智慧,更甚而创造着美!

所谓学识与智慧,对先生而言,如此宽广而深厚。克里斯朵夫啊,我不小心所窥见的,如此让人惊叹!时间太瘦,指缝太宽,短短人生,看清一粒美丽的石头多不容易,为何先生能看的如此清晰,饱含深情。

每位父亲、母亲都有对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期望,然而并非所有子女都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与期盼。读《傅雷家书》,我感受到父亲对孩子的另一番教诲。品读一封封家书,正如聆听傅雷先生父子一次次温馨的对话。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并且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等艺术均有涉猎。然而,他对爱子傅聪的教育却没有要求其博学多才,仅仅让其在音乐上深造。因为傅雷先生深刻懂得,要在一个到达一片领域的巅峰,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兼之学海无涯,凭借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不断开拓出新的天地。

同时,傅雷先生更注重塑造爱子的人格。他在一封家书中教育儿子道:“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每个孩子都是一百,有一百的天真,一百的热情,一百的探索,却经常被偷走了九十九,对中国父母坚守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情况,傅雷先生没有一置可否,而是希望孩子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

《傅雷家书》纵使写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话,却是字中有真情,章中有真理,不仅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方面帮助孩子答疑解惑,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真可谓良心用苦。

世上有千千万万的处于困惑迷茫的孩子,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开明豁朗的父亲,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在摸爬滚打中自己领悟。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有选择阅读的权利,也给一些比较困苦的孩子提示警醒。

童年不幸,青年游走异国他乡,壮年壮志踌躇奔赴新中国的梦想,最终却愤然弃世,悲壮的离开自己的梦想。“我们也知道……国家不会因之而判重罪,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罗曼。罗兰的英雄,扼住命运的咽喉,狂野的暴力,意志坚强。

而命运反复敲门挑衅,如此长久,一次次的挣扎,耗尽最后一丝精气。他有没有扼住命运的咽喉,还是在挣扎中放弃了?“挣扎了一辈子以后再放弃挣扎,当然比一开始就奴颜卑膝的屈服高明得多,可以美其名曰皈依,曰觉悟,曰解脱……”

先生没有解脱,他用自己的生命,杀死了命运。人可不就是生活在矛盾中的吗?“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先生自身就是这“贝多芬式的精神与东方的恬淡与明哲!”肉搏着命运的雄狮,吟唱着弥撒的使徒……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字篇4

读《傅雷家书》让我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傅雷夫妇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博大的爱。傅聪从小就极有音乐天赋,20岁时留学波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傅聪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双方争执不下。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所以父亲坚持己见,这样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后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聪弟弟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自从有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该说是体会更深。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来。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其实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想想,当老师这么多年,做出的伤害学生的事情还少吗?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痛还少吗?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所以读到这一段感触特别深,我完全能体会傅雷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内疚。往事已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来者当深戒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后面的事。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00字篇5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这哪里是一个着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写的文字呢?这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老者对孩子的喃喃细语、絮絮叨叨啊。但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少的爱恋和期盼。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的道理:做儿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做父母的这种感情。

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是父母最关心最操心又最担心的事。傅聪英俊潇洒,身材修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子对他表达爱慕之情。加之一个人长年在海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单和寂寞可想而知。做父母的深知这一点。但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就像温暖的火种不仅安慰了异乡的游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你周围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你别忘了,你字誓要做几年清教徒的,在男女之爱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的!这一点千万要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防自己!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你要在这方面听从我的忠告!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不过是这些。

再看看妈妈写给儿子的话:

幸运的孩子,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尤其要想到目前国内生灵所受的威胁,所作的牺牲。把你个人的烦闷,小小的感情上的苦恼,一齐割舍干净。这也是你爸爸常常和我提到的。我想到爸爸前信要求你在这几年中要过等于僧侣的生活,现在我觉得这句话更重要了。你在万里之外,这样舒服,跟着别人跟不到的老师;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气氛;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山水之美,艺术之美;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就等于一句空话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博大无私的爱!这是抛弃了狭隘的小我,成全了高尚的大我的爱。在最隐私最坦诚的家书面前,傅雷夫妇为孩子做出了表率,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这种高尚的品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可惜在现在的时代我们渐渐离它而去了。傅雷夫妇堪称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学习的楷模。

花了一个月时间,利用晚上休息前或其他一些零碎时间完成了《傅雷家书》一读。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