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9篇

时间:2022-08-10 13:32:23 | 来源:作文库

写读后感,不仅促使学生去阅读,也学习思考。《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著作,作者生动的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欢迎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篇一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我很是喜欢。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国演义》一书不愧为名著!值得一读啊 。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篇二

欢迎来到我思想中的三国世界。《三国演义》这本名书不用我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这本书中的人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张飞,他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有勇无谋。但能让许多能人贤士辅佐的人却只有他们:曹操、刘备、孙权。

他们三人有一个相同的特点:看重人才。

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而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为留关羽为己所用而用金钱美女诱惑他。曹操知道关羽这人有情有义、这对他没有用,但他也要试一试。在关羽离开曹操而要返回刘备身边时,曹操并没有下令让人追杀关羽。曹操知道即使留不下他,也不能去杀他。其一,关羽是人才,曹操很欣赏他,也希望有像关羽这样的人为自己办事;其二,曹操想借“留关羽”这事来告诉能人之士“他的求贤若渴,和他怎样对待能人之士。

刘备的求贤之事,最着名的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为看看刘备是否诚心请他出山才多次为难刘备,刘备下定决心要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出山不仅是因为刘备的诚心,而且是因为刘备仁德、礼贤下士、为人谦和。

孙权善于任用贤人,如:吕蒙,孙权知道吕蒙在沙场上屡建奇功、有用武之地,孙权知道吕蒙的才能不仅如此,倘若让他读书,他一定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好好读书”,果然,吕蒙的知识、见解有所提升,在沙场上善于用兵。

如果要我来评价他们三人谁最好谁最坏?就我个人而言,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中——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倘若他们不在战争时代,他们可能会保卫国家。但他们偏偏在战争时代,曹操为了实现他的抱负而发动了战争;刘备为了维护汉朝的统治而建立了军队;孙权为了保护父兄留下来的祖业而训练军队、不受侵略。

之后,他们三人先后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但是,他们建立的帝国最后成司马家族的江山。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都意识到“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但他们的后代子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魏国的最后一代君主魏元帝曹奂手中无实权,由司马炎控制;蜀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孝怀皇帝后主刘禅,刘备死后,刘禅依靠诸葛亮帮他处理朝政,诸葛亮等贤臣死后,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魏国分三路进攻,最终蜀国灭亡;吴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吴末帝孙皓,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一时被誉为令主,但是,孙皓很快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导致民心丧尽,西晋伐吴,吴国无力抵挡、最终吴国灭亡。

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篇三

今天,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着,因为自从买上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后,一直还没有来得及读,幸好有了这个很长的暑假,才让我读到了这麽好的书。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着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董卓进京——来者不善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篇四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我很是喜欢。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国演义》一书不愧为名著!值得一读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篇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我就会联想到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

奸诈的曹操,仁义的刘备,心胸狭窄的周瑜,谨慎的孔明,勇猛的张飞,献帝的昏庸。书中有上百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都刻画地淋漓尽致。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这使周瑜非常的嫉妒。于是他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是最好的兵器就是弓箭,如果你不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如果不能完成就要严惩。”但是诸葛亮并不惊慌,他凭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上,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还有一次,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国大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惊慌失措,面如土色。只有诸葛亮镇定自若,他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位大臣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叫司马懿退兵。”再后来,诸葛亮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在大街上扫地。而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慢慢弹起琴来。因为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导致他以为城内有埋伏,便撤军了。可见诸葛亮能利用敌军的性格特点来作战这一举动是多么的聪明呀!

其次,我喜欢的就是关羽。

关羽,字云长。他有勇有谋,武艺惊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无不显出关羽的英勇。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中记载:“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己用,所以待之甚厚”,既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关羽的气,惊心动魄。“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历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奕棋,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明,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又不显形于色的实数罕见。

在三国演义里,虽有英勇的人,但也有奸诈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一个,他虽被称为奸雄,但他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篇六

暑假中,我在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三国演义》,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非浅??世纪少年应有“胆”有“识”,

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之一。里面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通过设置大量巧合,化不可能为可能,把人物的个性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场面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我过目不忘,即使抛开了书,它们也充塞天地,深入我心。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大了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是这样,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烧开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叶。烧开水约十分钟,洗杯子约要五分钟,分放茶叶约三分钟,这样一来,就要共花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法:在烧开水的同时,就洗杯子,分放茶叶,等水烧开后,其余两项工作早已完成了。这样一来,我不仅节约了时间去做其它事情,还让客人在短时间里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

做事情不仅要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的“识”,还要有“单匹救主”的赵云的“胆”。记得那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我们练习跳高。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就像猴子一样一跃而过。轮到我了,生怕摔着的我及得额头直冒冷汗,胆却的内心使我的动作变得缩手缩脚,最后落得个“嘴肯泥”的下场。体育老师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又耐心地给我讲解跳高的要领,在老师和同学们地鼓励下,我大胆地又重试了一次,这次终于成功了!漂亮的动作还博得同学们地欢呼,齐声叫好。唉没有胆量可不行啊!

是啊,我们虽是新世纪的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如果没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那样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没有赵云那浑身是胆的气魄,试问,我们能有“胆”有“识”吗?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携手乘风破浪,继往开来,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世纪少年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篇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英雄是什么?曹操认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读《三国演义》,领略了从黄巾起义直到西晋统一这一段时间的英雄人物。

先说西蜀营中的英雄,第一个便是诸葛孔明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才能。他高卧隆中时,便知三分天下。初出茅庐便放三把火,烧得曹操不敢上前。驾一叶扁舟来到东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智取华容,三气周瑜,让当时不可一世周公瑾也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后来,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蜀国的江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只落得“长使英雄泪满襟”。“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足以看出诸葛亮在军事和文学上的智慧和造诣。他的智慧与对蜀国的忠心耿耿可谓英雄。

常山赵云赵子龙,是一位英雄。想当年他在长坂坡单骑救主,为保护刘备家小,独自一人,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后来,刘备出征时,孙夫人想要带阿斗去东吴,赵云截江夺阿斗,算是又救了阿斗一命。赵云是个勇将,而且还是一个精明人。赵云曾劝刘备不要为了关羽张飞之死而伐吴,从以后的发展来看,赵云是对的。赵云和刘备,是有患难之交的兄弟。赵云一生忠于刘备,直到病死。赵云所表现出的勇气和胆量,令世人所赞扬。

再说曹魏营里的英雄,我觉得典韦是个英雄。当年宛城之战,张绣突然造反,曹操大惊失色,于是立刻率轻骑逃走。只留典韦挡住大门,典韦带领十几个部下拼命厮杀。渐渐地,典韦身边的人也所剩无几,自己身上也受了数十个创伤。于是他拿起两个人当武器,只逼得张绣军队不敢向前。突然伤创迸发,典韦于是站立着,怒视着张绣的军队而死。典韦死后,许久,竟没人敢近前。事后,曹操哭典韦:“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典韦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对曹操又忠心耿耿,还武艺超群,是一世英雄。

东吴营中的英雄,其中有鲁肃。在赤壁之战中,鲁肃对劝说孙刘两家联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鲁肃还协助周瑜获得了赤壁之战最后的胜利。后来,他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便于继续巩固孙刘联合。周瑜死后,把大都督的重担托付给了鲁肃,鲁肃依然处理着荆州事件。鲁肃在东吴,和诸葛亮在西蜀一样,他们两个人,对孙刘两家联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鲁肃死后不久,孙刘两家联合破裂,发生了一系列大战役。鲁肃对东吴贡献巨大,是东吴的一大英雄。

英雄的出身是多种多样的,诸葛亮在曹操所说就是一个山野村夫;典韦出身贫贱,祖祖辈辈皆不识字,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而鲁肃,却是出身豪门,家有万金。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四海之内皆英雄,你也可以成为自己认为的英雄,每天问问自己,你今天是英雄吗?

然而,历史是难以预料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么多英雄人物,最终也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终将归晋,多少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古今多少事”,最终也只流传于民间,在渔民樵夫的谈话中出现,便是“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篇八

它是这样一本书,轻启封面,仿佛听到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历史的喧嚣翩然浮现纸上。大义、分合、成败......或许,他们是这段历史中鲜明的精灵,又或许,他们只是每段历史中的必然。只是,在从不停留的时光轴里,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他们,是满足,亦是遗憾。好像那位近乎神人的军师,曾多么英姿飒爽,却终究不得圆满。

比起周瑜,多了份气度;比起司马懿,多了份胆量。其实,我更希望你只是孔明,只是军事,不做诸葛,不做丞相。至少,你不用什么都一个人扛,或许,你还可以在隆中,安安稳稳。

一捧江山在掌握

马蹄扬尘风变色,呼啸绕长戈。疆土不懂分与合,只叹人心隔。黄沙随风各奔走,尘世又如何。光阴不解苍生愿,谁能论功过。

新城起旧城落守得住什么?为寻立足去开拓才见你气魄,新城开旧城破留下些什么?......

在那个时代,光明又黑暗,是春天又像冬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据江东也早已名震四海。刘备?呵,一句口头之上的帝王之后,不知“笼络”了多少人心。你呢?我不知道你是因为这句话,还是真的因为刘玄德三顾你于草庐,亦或是,曹营有徐庶等人,孙营有周瑜等人,好像你入贤于曹、孙却并不能一展鸿图,好像刘玄德这么委屈,真的需要请一尊镇军之佛。只是,我想知道,你没有后悔过?玄德一派有没有让你失望?

征一战,服一德,情怀高远自成功。得天时,聚人和,一捧江山在掌握。

也罢,你不说,我不便再问。于是只让我记得你既然这样选择,就只顾风雨兼程的毅然决然......

争锋

来势汹汹,地裂山崩怎能无动于衷。乱世人生,不得不发命运悬在弯弓。汇聚八方威风亮出你的神勇。谁强谁弱,不过硬碰硬,较量显峥嵘。

流芳千古的历史人物们,并非都是无功或无过,于是有很多人评论你近乎神仙,“气周瑜,上司马懿、诱曹操,制木牛流马。”是的,好想你带给历史一场梦境,神一般的出场,玄妙的归去,好像你只是苍天上一抹轻烟,始终关切着这人世中的一切,好像你一双慧眼看破了尘世,却有着不能说的苦衷亦是对结局深知肚明的无奈......

争锋放马来,一决雌雄,存亡就在此,迎头对攻,争锋舞令戈,划破长空,有胆量就要向前冲。

不用多想,活得豪迈些吧,忘记顾虑,有高瞻远瞩或藏不发,你的智,不可惜了吗?

梦在燃烧

有缘有情有义,肝胆相照;是非忠奸善恶,分道扬镳;江山美人,竟待折腰,文韬武略,卧龙凤雏,那堪寂寥。

结伴结盟结交,满结同好;借风借火借箭,羽扇轻摇;荣辱兴亡,皆一肩挑,深谋远虑都为今朝,梦在燃烧。

想当初你一裹白衣淡然隐于野,刘备三顾时,你便畅所欲言地描述当时天下之局势,分析汉室复兴的可能性。他们听着你心中隐隐约约政治蓝图的构造,会不会突然就有一腔热血油然而生,情不自禁的想要大干一番?

你的赐计宛如一盏灯火,点亮了他前进的路,可是,我看到的确是一点星火引得你壮志凌云,让你的梦想燃烧。

问鼎三足怎落脚?隆中见分晓。只盼来日登蜀道。

既如此便脚踏实地的运筹帷幄,百战不殆。而我更希望你心中的那一盏灯火永远没灭!

川流不息

云行在天,浪行在川,英雄出世逆流行险,

欲度关山,何惧狂澜,风生水起正好扬帆。

豪情相依,生死相伴,天涯无处不念桃园,

三人成众,同甘患难,诚信能纵沧海变幻。

我总觉得刘备太幸运,左右有兄弟翼德云长,里外又有卧龙凤雏,连扶不起的阿斗都有赵子龙舍身单骑救主。魏延、马超、蒋帷,任一个都能独当一面。

可是另一面,他又是可伶的,名将再多,也就仅此一代,赵云死后,再也无人冲锋陷阵全身而退令敌军望而生畏,张飞关羽之后,再也无人值得他托付真心。还有你,也只有你,再演一幕救世主大慈大悲。

白帝城托孤,好像就预示着什么要衰微。你慧眼识金却也能用错了马谡。好像上天在给你开玩笑,亦是在跟蜀国开玩笑。在你之后,竟然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匡扶汉室,哪怕是你最终选定的蒋帷,对日益雨下的国家无回天之力。

一转眼,又回到起点似的,可那些雄心壮志,还能回去吗?莫道征途路漫漫,愿效滴水洞石穿,唯有胸怀摘星志,手足协力共登攀,莫道功名需百战,愿效江水去不还,大势所向天地宽,终究奔涌归浩瀚。

千万风华归一朝,而蜀国是否留下一点耀眼的霞光?

四季

好长呀,这一轮四季,要用百年来更替,还要带着些许的寒意——久违了,春的消息。看人间,又有几番迷离?躲不过凄风冷雨,才知道纵然结连理,最难得,一团和气。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分分合合寻大义,总在这方天与地,本是同根生,唯有爱无期,冥冥之中找玄机,弹指间,九九归一。

一转眼过往恍如云烟似的而你们是云烟里的谁?又终究飘向哪里,负重成雨?

历史一回,史册难改你们纵然傲然一世或凄孤一生,终归也是这一次畅快淋漓。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0字篇九

在为期短暂的假期中,我读了我国历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的是汉末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争王称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国的刘备,赵云,诸葛亮,关羽……魏国的曹操,司马懿,夏侯兄弟……吴国的孙坚,孙策,孙权三父子等等。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作者运用灵活的笔法将每一个人物描写得十分到位,仿佛回到了当时的时代一个红面长髯的美髯公关羽和黑脸大嗓门燕人张飞就在你身边一起喝酒吃肉一般。

我读完这部作品后深有感触。用兵如神的曹操,诸葛亮,司马懿,武艺高强但有勇无谋的吕布,十万军中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说曹操是个奸雄,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这部作品之后对曹操却有了另一种看法。我认为,曹操也能称得上是一个英雄。虽然他多疑善妒,但却十分有军事才能,也有识人慧眼,所属从将无一不是一代豪杰。为了笼络关武圣对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开恩,倘若曹操没有这份大度与识人慧眼,想必魏国也不会有当时那般规模成就,而且他还是一位诗人,所作诗中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如今仍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于他的天性多疑,将华佗处死在牢房里后无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枭雄就这么死于自己的多疑心中。

除了曹操这个最具有争议性的角色外,诸葛亮也是前百年来人们讨论不休的话题。诸葛亮是否那么神,我认为诸葛亮神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对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通过分析人心来设置计谋,敢问有这样的人作为对手,谁有能不胆颤心惊呢?

而与他对敌的魏国军事司马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两人在战场上的而屡我诈你来我往是三国演义当中最具有思考价值和空间的地方。

诸葛亮因用错马谡错失街亭,面临败军死亡之际一手空城计天下皆知诸葛戏司马,而出师表又是千古绝唱。诸葛亮似乎已经成为了我国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却有了另一种想法,这大胆的想法将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的危机不慌不忙在城上弹琴,用一计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复看着这段空城计,后来总结出了几个问题。诸葛亮身处城池之上弹琴,司马懿率领几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司马懿竟然恐惧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万人马。先不说有没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么亦可派出一只分队伍进去探探虚实,为何琴弦一断就吓得全军撤退,我想来想去得出了一个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

大家都明白在几十万大军的噪音下司马懿是不可能听得到诸葛亮的琴声的,我相信诸葛亮也深知这点。但是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弹琴呢?原因就是弹给司马懿看。与其说司马懿和诸葛亮是宿敌,倒不如说他们两个是知音啊。弹琴正是暗示他们之间的知音关系。司马懿也明白这一点,于是不顾儿子劝阻强行带走了整只大军。不是他抓不到诸葛亮,是抓了诸葛亮之后自己也就失去了价值。

战国时期的猛将韩信就是好例子,一生专心听命于刘邦,帮助刘邦取得了皇帝之位,然而刘邦皇帝位子坐稳了之后,韩信就成了牺牲品,被刘邦暗杀了。。。司马懿和诸葛亮正是知道这种狐死狗烹的道理,所以才会有空城计一说。如果他抓住了诸葛亮献给了曹家,那么自己也就没有用了,甚至是对曹家最大的威胁所在,自己不被铲除才怪!有才华他会留你?杨修怎么死的?正是诸葛和司马两人都想到这点,所以诸葛弹琴暗示两人知音关系并合作上演了一计空城计。

到了最后时光变迁,还是司马氏笑到了最后,统一了三国。这就是司马懿的睿智之处。也正好符合开篇所讲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理。

三国演义交给了我许多道理,也让我有很多的思考。做人要学习关羽的忠心,刘备的仁德,赵云的勇敢,陆逊的谦虚。而多疑的曹操,自负的杨修,鲁莽的吕布和贪婪的董卓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一次战争的胜利与失败,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细细发掘品味,领会其中奥妙和道理,三国演义当中所包含的内涵十分庞大,是一部经得起反反复复阅读的好书,陪伴着我们的成长,带给我们自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