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作文【精选10篇】

时间:2023-11-04 14:30:48 | 来源:作文库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10篇《如何写作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如何写好作文 篇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如何写好作文 篇二

首先,突破定势,创造新鲜立意。

有位年轻人在一著名的禅师那儿学道,苦于找不到入门的路径。一次,当茶碗已被斟满茶时,禅师没觉察,仍继续斟。年轻人终于忍不住嚷道:“师父,茶碗已经装不下了。”禅师悠然说道:“是啊,要想学到禅的奥妙,你得头脑腾出空儿来。”年轻人大悟。我们写话题作文,也要突破头脑中的思维定势。

“10―1=?”当然是“9”,可当你跳出思维的定势,就会有很多丰富的答案:

10只鸟―1只被打中的鸟=0只鸟

10条金鱼―1条死去的金鱼=10条金鱼

10枝蜡烛―1枝被吹灭的蜡烛=1枝被吹灭的蜡烛

其次,转换视角,把握行文的命脉。

有一次灯会上,有人出了这样一个歇后语:“张飞碰到李逵――”。有一道话题作文,就是请你试想一下以后有什么样的情形出现。有一位同学拿了最高分,因为他的知识储备多于常人,自然其思维也优于他人。他写道:“结果,历史学家回答:不会。气象学家说:雷霆大作。作家回答:英雄惜英雄。警察嚷嚷道:黑对黑……”正所谓,用熟悉的眼光看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文章就会显得宽博安详,一唱三叹,内敛外化。

第三,发挥想象,展示语言的魅力。

一堂作文课上,老师请学生在文章中用到三个词:“想”“活泼”“变成”。结果,很多同学构思简单且“题材撞车”,因为其立意无外乎这么几种:(1)我想变成一个活泼的女孩;(2)过于活泼的我想变成一个成熟内敛的人;(3)我想变成一只活泼的小鸟任意飞翔。只有一位学生以《那时花开》为题,写到了含有这三个词语的三种意境:(1)我想听花开的声音;(2)那天下午5点钟的阳光很活泼;(3)雪化后变成了春天,一如她微笑的脸。这位学生的语言无疑是最有魅力的:具有空白感,很空灵;具有抽象性,很主观;相当跳跃,富诗趣。

第四,学会逆向,呈现文章的华彩。

逆向思维,能够从两极世界中的另一极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以弥补单向思维的不足。

例如发生在全国的“非典”流行病,若要写入考场作文,最好运用一下“逆向思维”。既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也应针砭一些社会上因“非典”而生的时弊。那样,我们可写的题目就很多了,如《在抗击SARS的日子里》《爱心做的口罩》《“非典”时期的生死选择》《握手不是错》《让我们回到幼儿园》《莫作“非典豪猪”》。倘若你读过作家莫里的《相约星期二》,你还可以写几个更为诗意的标题――《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阳光不戴口罩》《非典时期的“非常体验”》。运用“逆向思维”,你便会更加科学冷静地对待突发事件;也会更加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曾被你忽视的生活细节……

“逆向思维”的外延很广,它要求你学会发散、多维、求异、灵活、幽默的思维方式,“同”中求“异”,“平”中求“奇”。

多看一些名人轶事、漫画小品,多读一些幽默故事,在平日作文训练中多做些“多元化”的思考,写出精彩的“话题作文”,关键在于一种自然的熏陶和习得。

习得,固然重要,而细心地观察生活更重要。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原生态”。因为生活是写作最宝贵的源泉。观察的角度要随文中主角的特性而定:写植物,应多角度、多方位、多时段地欣赏它;写动物,要保持一定距离地关注、照料它;写人物,则应站在一定高度理解并宽容他。

有了好的构思还远远不够,考场语言的锤炼,也是一门学问。

我们的语言其实是很丰富的,然而一到考场,却乏善可陈。例如:

“丹桂飘香,金秋送爽。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和妈妈来到了据说是将来有可能绝迹的三峡……”――《秋游三峡》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被改革春风吹醒了的小草……”

――《改革在我身边》

“我眼中的丁琛,有时像一棵深沉的老梧桐,有时像一块纯洁的翡翠,有时又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我眼中的……》

这样的考场作文语言,一读就令人厌倦,或者喷饭满案。原因何在呢?首先,作者缺乏写作的饱满情绪;其次,作者不善于捕捉和提炼生活中的语言;第三,作者很少收集一些隽永而洗练的警句来培养自己的汉语语感。

下面介绍几种妙方,让你的语言变得摇曳、灵动而富有弹性――

1. 巧妙运用一些聚焦式语句,使文章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例如:“血可流,头可断,发型千万不能乱!”场上队长朱臻责安慰着上半场失利的队友……――《咱班的“球星”》

又如:“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越来越难,我物理不及格化学没做完,一节课的作文只写了六行半,同桌笑我智商太低动作太慢……”边哼歌边做作业的我,最近的确比较烦。――《我心爱的耐克鞋》

2. 写好“破空而来”的可独立成段又领起下文的总领句。

例如:“天蓝得那么不真实。”――《我为什么忘了妈妈的生日?》

又如:“校园也就是这么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平平淡淡。” ――《无人喝彩》

3. 写好长短句交错的冷峻的伏笔,以衬托古道热肠的深刻主题。

例如:“纯粹的时光无须太多,只要一会儿,哪怕只是一分钟。要是你连这一分钟都没抓住,不要沮丧。有很多日子可以重来,有不少假期值得等待。”

――《自己的日子》

再如:“热热闹闹的教室里又飘起雪来,雪花飞舞;飞到手中的,是试卷。”

――《白纸飘飘的年代》

4. 将朴素而隽永的小诗或故事的浓缩片段,自然地嵌入文章的字里行间.以呈现出温暖的画面感,引起读者回味。

例如:“小时候,我学走路,妈妈就像一堵温暖的墙;贴着她,就像靠着一团棉花。”

――《我长大了》

又如:“记不得是在哪一年的一个春天的午后,我住在外婆的老房子里。父亲在天井里做木匠活,外婆在一旁躺椅上打盹儿,发出‘呼噜呼噜’的鼾声。这是转瞬即逝的幸福时光。睡意和惬意仿佛温暖的阳光,慵懒出一丝丝不经意的美妙……”

――《怀念旧时光》

再如:“外公去世,整整有10个年头了。那天,他和平日一样早早起来,母亲给他打好洗脸水,外公平静地说:‘我蛮累。’……忽然,头一歪,就这样去了。人们说,外公高寿,又是无疾而终,是福人了。”――《纸雁儿》

5. 借鉴“体育文本”中的游戏精神,改造传统作文中的功利、僵硬、做作、尴尬的语言,使行文洋溢出青春的激情和弹性。

例如:“操场上,男生们被‘灌篮高手’激起的热情所鼓舞,个个儿玩着惊险的上篮动作。只可惜没有‘晴子’让他们追,没有‘流川枫’让他们嫉妒,连个‘水户洋平’这样的死党也没有……于是我想,如果可能,他们不如去追王军霞,去嫉妒乔丹,去揍扁泰森,再去找巴乔作死党。”――《为自己喝彩》

又如:“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秘密。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我的作文,大家传抄。流浪的它,破旧得像战场上排长交的入党申请书……电视,英国足总杯。荣幸的坎通哪,那么多张脸对着你。午夜12点,大家一起看,幸运的电视机,别眨眼。”

――《摔倒》

6. 将积蕴久藏的真情告白融入平静的白描文字。

例如:“……‘可是,绿色是什么样的?’那位母亲的嘴角微微地震动了一下,眼中溢出晶莹的东西。我惊呆了,怎能将这么漂亮的娃娃称做……‘盲童’?‘绿色,代表生机勃勃,它是……’母亲搂着女孩,静静地说道。这―刻,我看到了别人是怎样将悲哀变成幸福的。外面的天那么蓝,下面的万家灯火也更加明亮了。而小孩子手里的灯笼,是可以再一次点亮的。我想。” ――《绿》

又如:“太爷爷的手,很厚,很结实;指甲很黑,很脏,却举起了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艳粉街的故事》

读了以上这些感性的语句和片段,你是否找到了些许考场作文语言的感觉?其实,驾驭好考场语言,靠的绝不仅仅是一点点突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甚至是一种指点江山的气势和不拘一格的气质。考场语言,可以是各样的:文采风流的,气吞山河的,谈笑风生的,多愁善感的,仪态万方的,捶胸顿足的……但读者首先需要的是作者的赤诚。

去掉多余的迎合、表白、面具、脂粉,避免空洞、拔高、伪善、盛气凌人,真诚地掏出你的心,敞开你的灵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至高境界也就水到渠成了。

有了好的构思,语言驾驭也得法,还有一个千万别忽略:那就是给你的文章起个精彩的标题!它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1)批判型的题目比较好写。这类题目要求我们以怀疑的态度独立思考,不过也要求出题者有敏锐的文化眼光,关心社会热点话题,保持科学的文化争鸣理念。比如我班那几位写作高手写的《我谈王朔骂人》《你是美女吗?当作家去吧》《焦点访谈负面效应分析》,还有那篇《王小波式的幽默,易学乎?》都挺好的,因为它们的“文化含金量”很高。

(2)想象类的题目。我们的想象往往带来丰富的情感,反映我们对未来新事物的憧憬或对理想状态的愿望,例如上学期我们练的几个题目就蛮好:像《月光的根须》《跟MP3谈谈音乐》《药杯中的莫扎特》《你的肩上有蝴蝶吗?》这样清新醒目的题目,让我们大家有话可说,写起来很爽。爱因斯坦逝世前只说了一句:“再也听不到莫扎特了。”我由此想到音乐和文学的关系,再给同学们出几个作文题:《一棵叫做Feeling的植物》《问候全天候,贴心零距离》《童年桂花树下沉默的葬礼》,怎么样?既怀旧,又新鲜。

(3)半命题作文,它能培养我们“发散型”思维,让我们从唯一到多元地进行观察、思考、想象,构思起来范围也挺广的。比如这样的作文题:《将_______进行到底》《_______和_______的生存悖论》《_______离你有多远》《_______不懂_______》《当_______已成往事》《_______深呼吸》,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这些写作技巧。

(4)“求异型”思维的题目居多。例如《时代呼唤觉醒的兔子》《晚安,蚊子》《多个“朋友”多堵墙》之类的,还有在杂志上看过几篇好文章也是“异向思维”居多,像《悟空下岗》《张飞碰上李逵》《刘备与一条叫诸葛亮的鱼》《贫穷时听到风声也是好的》《往来多白丁》和《站在全世界的屋顶》都很有创意。

另外,标题可以短些,诸如几种常见的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都可以入题,譬如《春天和睡眠》《两枝谈恋爱的铅笔》就是名词短语;动词在标题中也很有力度,你看《坐看云起时》《想认苏轼当我爸》《做一回阳光游子》《让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在这些动词短语中,我们仿佛听到了爱的轻盈,看到灵魂跳舞的情形。

还有形容词,比如《费翔也老了》《我在深水池时喊“救命”》《孩子的眼睛是清空的》,这里的“老”、“深”、“清空”几个词,写起来很有感觉。

最近,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标题――《要么.com,要么,完蛋》。我也说不出什么理由,反正觉得这个题目特棒!

在写标题时,特别要注意里面的虚词运用:《哎哟,我的蜡笔小新》、《听时光飞舞啦……》《世界睡着时,就像一件陈旧的兵器》《最后的海菲茨》……是不是“虚词”起了关键作用?看着这些极富诗意的标题,有一种强烈的阅读兴趣,它们直指你的心房。所以,给文章起标题很有学问,要么是评议型、驳论型、考证型,也可以是趣味型、悬念型、启示型。可以是貌似冷峻的一言以蔽之;可以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聚焦式语句;也可以是朴素而隽永的诗句。冷眼旁观亦可,古道热肠也行。

求新、求精、求变、求短、求异……是起个好题目的准则。

如何写作文 篇三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116―0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看图写话则是小学低年级作文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作文形式,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如何指导学生看图写话,在小学低年级段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作文呢?

一、仔细观察,理解图意

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画,能够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了解图画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真正理解图意。比如,学生在看单幅情景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整体观察。一般情况,画面上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和事物画得比较大,清晰明了,在观察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看清图上画了些什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什么人或者动物,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动作怎样。在整幅图画中,所有的背景内容都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所以学生一定要搞清楚主题内容与背景内容的关系,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整幅图的中心思想。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也可以是从远到近,从四周到中间,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事物。遇到多幅连图时,则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顺序、联系、变化、发展。多幅图主要是情节图,在看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来观察。比如,整体有几幅画,讲的是什么事,然后逐一看每幅画,观察每幅画之间的联系,说说每幅画上有什么,人物在干什么。最后思考这几幅图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写好看图写话的关键就是要认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领会图画所表达的意思。观察得越细致,对画面的理解就越透彻。

二、联系实际,合理想象

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在观察之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平铺直叙、淡而无味,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发挥想象,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就图写图。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提问、给定词语或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支点。不管怎样的图画,它的场景都是静止的、无声的,所展现的内容是一瞬间的,也是很有限的,留给观察者想象的空间是非常丰富的。在观察图画时,教师要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想象,把图画中的事物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把头脑中贮存的与此有关的记忆表象调动出来,使图画中的事物在头脑中变成活生生的东西,让人物活起来,让画面动起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图画描绘出来。在描述时要把故事扩展得具体、形象、完整,使其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符合实际,结构更加完整,层次更加清楚。但是,看图想象也要力求百花齐放,从“异”字入手,因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因此,应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

如何写作文 篇四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写作兴趣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总是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心烦,不爱写,不会写,写不好,没有兴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改革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克服以往作文中所表现出的望而生畏、退避三舍的心态以及思维不活、思想狭窄的困境,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因斯坦也认为:“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再看看我国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这样说:“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从这几位先贤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密切的。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成功机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人人都希望有成功的机会,天真烂漫的中学生更是渴望有成功的机会。在引导中学生写作文时,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得到教师、同学的赏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动力。对中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鼓励学生“发表文章”是培养兴趣的最好手段,同时向各杂志社推荐学生的作品也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相信“积于思而发于心”的作品一定会成功的。如果校外不行可在校内,甚至在班级里的手抄报或黑板报上发表,这对学生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励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文章不一定要求全篇都好,只要在某段甚至某几句话说得好,就及时给予肯定,当他看到自己写的文章比前篇有了进步,就有兴趣继续写下去了。这就要求教师区别对象,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肯定学生。

二、深入细致观察,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创作中,要取得真实的、可靠的、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必须要深入细致地观察,同时,在观察中还会找到灵感、培养兴趣。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1.观察生活,用心感受,力求写实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不少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不错,但没有说真话诉真情,他们的作文即使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决非别处,只有在海上。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色写的如此逼真形象?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观察、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人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首先,提倡多阅读。我们每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的要多,书读的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知识积累越多,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运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其次,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和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规律。滴水石穿,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如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样久而久之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运用到作文中。鲁迅先生说出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因此,初学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

最后,以说促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的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因此在写作训练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演讲,培养口头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如学生在练习《我们家的故事》这篇习作时,笔者采用了这种办法,效果不错。

三、加强平时阅读的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教学创新的改革除了丰富学生的生活,还要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离开了阅读的丰富的积累,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扩大阅读面和深化阅读的层次是作为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广泛的阅读是学生自身健康的成长、成人、成才的需要。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的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辨析、咀嚼让学生动心,动情,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通过多种教育,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的一部分,实现主动探求。

四、互评互改作文,加强交流

在作文批改中,可以让学生相互修改,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和自我了解的机会,使学生既学到了实际操作的方法,又增长了写作知识,培养了他们写作的技能技巧,扩展了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写作、修改和再创作兴趣,其意义表现在:

1.互评互改,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提高辨析能力,拓宽写作思路,开阔写作视野,丰富了写作内容,有利于学生写作技能技巧的互补,便于他们主动学习同学作文中的长处。如紧凑的结构、优美的词句、新颖的构思等,典型的选材、富有哲理的生活感悟,容易被同学传阅和作文中采纳吸收。

2.互评互改,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帮助学生引来写作的“活水”,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容易使学生产生写作冲动,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多数学生在两堂作文课上,被教师“赶鸭子下水”,逼出来的习作,因时间仓促,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一般情况下,他们可以接受教师的批评,却不尽愿在同学面前失面子,这就促使学生自己去对自己的习作阅读、修改,改变以往草率应付、落笔成文的习惯。

3.互评互改,为二次作文提供了学生作文训练的舞台,增加了学生的作文训练量,加速了写作信息的反馈,弥补了以往教师评讲作文,因间隔时间长而产生的“事过境迁”现象,能使教育者腾出更多的时间面对面的指导。

4.二次作文还能提高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能亲身体会到自己明显的进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五、培养写作情感与态度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语文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乐观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的创新应该将人格的形式,即价值观的形式、认识事物能力的形式、思想感情的形式,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式结合起来,即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活动,如有一次全班讨论“感恩”这一话题作文时,不少学生说“我们要感恩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要感恩老师,因为他们培育了我们,并教会我们做人”;“我们要感恩学校,因为它给了我们成长的摇篮”;“面对恩情,要知恩更要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应该摒弃纯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代之以人格的形式发展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发展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学生写作的真实情感,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正确而有效地引导,让广大学生在作文上真正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墨凤兰。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J].作文教学研究,2005(12).

如何写好作文 篇五

一、增加词汇

英语写作要求有一定量的词汇,没有词汇就好比巧妇无米难以下厨。写作时可能出现要写的词想不起来,要用的词拿不准,尤其是遇到同义词,更不知用哪一个好,或词性没记住,结果乱用……这都说明平时对单词的记忆不够牢固,理解不清。这就要求我们在记单词的时候多花点力气,要从单词的音、形、义入手,最好不要单独记忆单词,这样容易遗忘,要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记忆,这样可把握单词的词义、用法、搭配等词汇特点。除了课本上的词汇必须掌握外,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增加词汇。

二、掌握语法

英语中虽有很多句子与汉语相似或相同,但语法与汉语不尽相同,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好语法。英语中有五种基本句型结构,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应牢记这五种基本句型,并不断地练习运用。

1. s +v

2. s+v+o

3. s+v+o+o

4. s+v+p

5. s+v+o+c

这五种句型虽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需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要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三、背诵范文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传统方法,它不但可以加强记忆,积累语言材料,而且可以定型语式句式、语套模式和行文模式,将背诵用于英语学习更是见效。因为一种语言的具体句子和语篇是无限的,而其结构模式则是有限的。掌握一个结构模式或行文模式就意味着具有生成无数语气和语篇的能力。语言模式的作用类似于数学公式,非常重要。而经典的语言模式则存在于范文之中,所以要熟读背诵。

四、以说促写

说话是作文的先导,是作文的起步。俗话说:“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用词造句,由词生文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说。

可以把现实生活搬进课堂,模拟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情景,让学生在真情实感的角色扮演中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演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也可以通过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勤于动笔

适当地进行写作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光大谈写作,而从不去动笔写,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所谓的熟能生巧就是说的这一点。可以让学生采用写日记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就不同的题材,自拟题目来写或者就某篇课文来扩写、缩写、改写等,这些都可以用来练练手笔。也可以要求学生随读、随学、随写,读有所得,学以致用。

六、写作步骤

1. 审题

在动笔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分析命题意图。根据题目确定文章体裁,考虑文章内容,把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分析、整理加以取舍。作文审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有的考生唯恐时间不够,急于成文,不认真审题,结果写出的文章不是离题太远,与原命题大相径庭,就是抓不住重点,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与关联。

2. 列题纲

审明了题义,了解了命题的意图,接下来就是列提纲。提纲有两种形式,即标题式和句式。标题式提纲就是用短语和词组列出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以及各层次、各段落的大致顺序。这种提纲的特点是简洁、清楚。句式提纲是用完整的句子列出的提纲,这种提纲提供了更加详尽的轮廓。列提纲时,应防止两种形式的混用,句式提纲是句子,而标题式提纲是名词词组。列提纲时要尽量使用平行结构,编号要统一。有了提纲,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才会层次分明,整体性强。

3. 起草稿

审明了题意,列出了提纲,下一步就是应该分段写作。每段应该只有一个中心,段落的结构要完整。自然段多以该段的主题句开头,中间展开说明和叙述,末句常是结论或内容的归纳。在推展主题目时,要充分利用学到的写句子、写段落的技巧,注意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和过渡,注意段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为了使文章紧凑,全文最好一气呵成。

4. 修改

修改是写好文章必不可少的一环。修改是指初稿完成后对文章从内容、形式到语言等进行加工提高,通过修改使文章达到主题明确,内容详实,结构严谨,语法正确,无拼写和标点错误。

如何写作文 篇六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课程;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初中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真情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写作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第一,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第二,应当在写作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写,破除畏难情绪,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像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营造一种安全心理氛围。第三,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学生的个性主要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气质,体现在写作上就是要在立意、谋篇、选词、造句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第四,采取激励措施。作为教师,不但要注意拔尖的个体,还要顾及大众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时给予褒扬,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有兴趣”的热情,“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情,缓解自己的压力,调整自己的状态,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写作往往追求高分,追求稳妥,盲目的套用一些名言警句、空话套话,多采用排比等方式来进行写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虽然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不会在语文考试中拉分,但是学生的个性也被埋没了,作文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新意可言,更别说抒发真情实感了。机械化的作文训练使学生逐渐失去对作文写作的兴趣,逐渐懒于动笔,懒于思考,写作文也是应付教师完成写作任务,使得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创新作文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的好习惯,比如鼓励学生写周记、日记,建议学生建立笔记本,专门记录优美的句子,在写作课上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传阅、相互学习,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地、充满真情实感地写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对写作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注重“导”的技巧手段和学生“作”的策略方法研究的同时,必须重视调动学生的内在写作动机和写作情感,并将形成发展这种动机和情感作为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心理基础。写作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现实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才能以小见大。文贵于情,而真情又来自生活的感受,有了真实而细腻的感受,才会写出真情。

四、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写作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与感悟。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写作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的,没有感悟的写作是浅薄的。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写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为此,教师应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走进社会去观察、体验、思考,增进人生阅历;使他们有时间与好书为伴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放飞他们的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沟通。

五、改革作文的评价方式

以往,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作文评改一支笔,以教师的自身经历和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和阅历,以教师的一已之见代替学生的想像和发挥。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做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为此,对学生写作态度的评价应采用“主动、积极”定性,对写作品质应采用“很好、好、还需要努力”等来定性,对写作的性格应采用“勇敢、顽强“等来定性。对学生各抒已见的有创意的表达要给予充分鼓励。同时加强对学生“多读、多记、多观察”等日常写作习惯的评价。重视对写作修改的评价,注重考察学生修改写作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写作因个体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在评价时,不能沿用传统的“一刀切”“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应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在开放的评价氛围中,在写作教学的园地里,将会融带刺的仙人掌和鲜丽的玫瑰同园,怯生的含羞草和耀眼的丽菊共圃。

六、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都会有文思枯竭的感受,感觉无从下笔,即使自己感觉这篇文章很简单,却也不知道从何写起,这就说明学生的脑子里缺乏写作素材,没有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素材,也没有对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我的做法是:发动学生捐书,建立图书角。书是有了,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地去阅读呢?我鼓励学生一到教室就静静地在班中阅读,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我总要拿出一点点时间,让看过书的学生给大家讲读后的感受。我还要求学生在书包里也装一本书,课间随时可以拿出来看。

总之,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充实学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是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应有之意。

如何写好作文 篇七

关键词:话题作文;审题;写作角度;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080-01

话题作文因为其“开放”、“自由”,作文时不少同学时常闯入一些误区:错把话题当文题;错以为文体不限,即不讲文体;错以为提示语言材料就是文章的主题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就会使考生在作文上丢掉宝贵的分数,从而让作文成为制约自己成功的瓶颈。笔者认为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审题要准确

对于话题作文而言,审题就是要正确理解话题的含义,包括话题的字面意思、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等等。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考生只有全面把握文题的限制条件,正确判断文题所规定的体裁和范围,准确理解材料所暗示的命题意图,“识得庐山真面目”,作文才能获得最终成功。否则,一招不慎,就会偏题、离题乃至跑题,导致全盘皆输。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中。阅读材料时,考生只要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中各种事物的关系,便可找到立意的依据。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并存关系(如忘记与铭记)、依存关系(如人与自然)、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选择关系(如空谈与实干)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考生准确立意。如20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作文题“光明和阴影”,光明和阴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展开论述时,不能只谈一方面,而摒弃另一方面。更不能将它们割裂开,看成两个事物。有一部分考生写了绿叶和红花、警察和小偷、好学生和差学生、台上和幕后等等此类话题,这些话题说的都是两个事物,严重偏离了材料的本意。

总之,考场上能否准确审题,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而作文审题的方法很多,考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只要多揣摩,多训练,逐步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审题、破题,最终就能写好作文。

二、写作角度要小

生活是海,文章是浪。生活中题材广阔无垠,而写入文章的仅是浪花。浪花虽小,但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小角度能够表现大主题。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选材时切入的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

写作离不开大自然景物,离不开社会生活,对青少年学生来说,要写生活中的重大题材,无疑似老虎吃天,因此,选取小的角度写更为重要。其实,许多名家名作在这方面都是很有建树的。例如反映辛亥革命是一个很大的主题,辛亥革命前后反动统治阶级镇压革命与毒害人民,罪行累累,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空想依靠少数人的力量代替群众的革命运动,教训深刻。表现这样重大的主题如果从正面写,长篇巨著也难以全部包容。而鲁迅先生的《药》仅以短短篇幅就揭示得十分深刻。他选取了“人血馒头”这个小角度来写,通过对人血馒头这副“药”的买、吃、议以及效果,表现了作者对辛亥革命这副“药”不能治愈患痨疾的旧中国重病的鲜明观点,以小见大,引人深思。

写“小”不是说尽写些芝麻绿豆的事,关键在这个“小”能不能贝:“大”,能不能从中获得发现而把它写透。因为文章是讲究单位面积产量的,“小”中要容量下相当数量的“大”。

三、写作视角要新颖

在作文中,题材和立意的雷同,常常给人以厌倦之感。若能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视角,往往更容易使文章出新出彩。比如运用物的视角,从人类之外的其他主体视角(如动物、植物等)切入来写作文,就会新奇独特,甚至出人意料。而且,越是出乎意外的实物主体,越新奇有趣,效果也愈好。因此,要放开思路,善于联想,独辟蹊径,以便获得创意。正如清代学者赵翼在《论诗》中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不能总按照惯性思维进行构思,而要学会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话题中所蕴藏的异样含义,避开别人经常立意的角度,写别人所未写。

“伤春悲秋”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通病,一遇到此类诗文,我们便能很轻易地理解其诗歌内涵,掌握诗人情感。但是久而久之就会使我们感到厌烦,我们就要用心思索,“秋”仅仅意味着伤感、凄凉、萧瑟、凋零么?它就不能有其他意蕴么?再翻翻各种诗文,就会发现,的确有人歌颂秋、赞美秋的。比如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把秋日的天高云淡,气爽神清描述的生动形象,一改传统的伤感凄凉格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四、思想感情要真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想拿到高分,就要写得感人,让阅卷老师感动,至少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无病呻吟。“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生硬地附加装饰,更不是虚情假意。

如何写作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263-0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才有可能用心去写、才有可能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思维去构思作文。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教育学生要热爱语文,在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了解到语文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学术威信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最后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心灵。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学生写起来才能兴趣盎然写起文章来自然文如泉涌,真买感人。

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展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等。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引导学生到教材中去观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小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印象等。无论是在教材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培养学生细致地观察、有序地观察、抓住重点去观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这样,学生通过观察获得了真买、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真实生动。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学生才能产生表达愿望。

培养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素材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写作离开素材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小学生作文要具有真实的内容,而且要求内容要具体,这就需要小学生搜集、积累大量的素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搜集、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遵循作文训练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的规律。

二、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有的实验区一年级学生,入学一个多月就开始写话;二年级就坚持写日记)。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编童话、讲童话,中年级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以书信交友,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

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还提出了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要求。

三、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为练笔重点

1.写好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如何写作文 篇九

【关键词】 语文 高分 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79-01

高分作文针对应试作文而言的。那应试作文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学生要在三十分钟至六十分钟内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并根据题意和写作要求写出在评卷老师一、二分钟之内就被打动并欣赏的文章。

三十至六十分钟完成的习作,不可能是一幅工笔画,笔笔精到无可挑剔。可以有错别字,可以有不通顺的语句,可以有结构上的瑕疵,可以有语言上欠斟酌,也就是说高分作文不是完美作文。评卷老师一二分钟要评定出分数,那样就要给评卷老师明示一些内容并且打动评卷老师。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高分作文呢?

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题目。大家知道,好题目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题目有丰富的内涵,好题目能让评卷老师眼前一亮。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不仅写出了爸爸喜爱的夹竹桃的凋落,还暗示了爱花的父亲离世。像这样的好题目语文书中很多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王几何》《背影》《春酒》《阿长与山海经》等。考试中如何能写出这样的题目呢?

应该把题意中大的话题,虚的事物为小的、实的、具体可感的内容。如七年级一次以 “记忆”为话题习作。有的学生就直接以“记忆”为文题。试想“记忆”从时间可以跨越成百上千年,从空间包容天上地下又大又虚。以它为题,给人一种空洞、模糊、虚无、不可捉摸的感觉。

有的学生则写出了以下题目:《菜香中的回忆》、《那一夜的果子真甜》、《油菜花中渐远的风筝》《记得你说过》《记忆中童年挂在树梢》。这些题目角度小、具体、可感、耐人寻味,应算得上好题目。

二、要有明确、深刻的主题。写作要求中提出“做到中心明确”何为中心明确?就是突出中心明确中心。文章围绕线索来写,安排好主次详略才能突出中心。明确中心就是给评卷老师一个明示,让评卷老师一眼就能找到中心句。要在叙述描写中提炼、升华将自己的观点通过简洁的语言集中概括地表达出来,引起评卷老师的共鸣和思考,打动他的心。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何谓深刻?就是表达出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自己的认识,或是世上公理的自己体验。要对生活有深入的思考。如对“成功”的认识,“战胜困难就是成功”这是常人的体验,成功就是“自己内心的幸福”这就是深刻。

如作者对承诺的认识,小作者写到“独自走在路上,心理反反复复地想,轻轻拍拍没有钥匙的口袋,一下子泄气了,忽然想起你说过,只要我回家,你一定给我开门,并用微笑迎接我。我浅浅一笑,我还会相信吗?这不过又是一个兑现不了的承诺。”七年级得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才是深刻。

三、有匠心的结构。习作要求中提出“条理清楚,有创意的表达”。何谓条理清楚?也就是明示评卷老师你的的行文思路。即文章清晰的脉络,如时间的先后,场景的变化,情感的发展。

何谓有创意的表达?就是在结构安排上有巧妙地心思。前面有题记,中间内容充实丰富,后面又有尾声,使得文章结构完整;为了表现比较复杂宏大的或者时间跨度较长的事件,在整个事件的大海中撷取几朵精美的小浪花,通过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来表现事件的整体,用小标题的形式,通过几个并列的段落达到目的,使得结构整齐美观;用倒叙式、插叙的写法结构文章,使文章有波澜:用先抑后扬,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结构文章都是有创意的表达。

四、有精美的语言,有细致的刻画。习作要求中提出“语言通顺,内容具体充实”。何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准确是和歧义对应的。通顺是和语句间的连贯对应的。

内容具体充实就是要细致的描摹刻画。不仅有人物的刻画,还要有环境的描摹。刻画人物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细致描绘,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还要抓住人物外貌典型的动作、语言、心理进行描绘,内容具体还体现在细节的描写。这样才能让评卷老师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有个学生描写夏夜姥姥给她用狗尾草编小兔子的情景:“轻轻午后的暖流,推动整个欢快的夏天。我和姥姥搬来散发着纯木香气的板凳,摆在老槐树下。姥姥随手揪来几根狗尾草,我坐在一旁,注视着姥姥那双乐此不疲的大手。这时姥姥的上眼皮会垂下来,睫毛扫视着,灰黑的眼眶。薄薄的嘴唇微微地张开,缠缠绕绕,无微不至。就这样几只不起眼的狗尾草被姥姥魔术般的变出一只小兔子。我惊呼,小心翼翼地接过举过头顶,奔跑在老槐树的周围,姥姥会在这时,直直腰板儿,转转脖子,眼神倾洒在我的脸颊。”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如一幅美丽的画面,勾起评卷老师的回忆,引起他的共鸣。

文章的景物描写,往往有渲染情绪,烘托气氛的效果,很像歌曲的前奏。还像朱军主持煽情时说的一句话“音乐该起了!”

如何写作文 篇十

一、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学生的生活圈子狭窄,平时就是围着家庭、学校这个圈子转,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在学校以学为主,到家里又被家长“监管”,很少参与社会实践,致使写作受限制。因此,虚构作文的现象很严重。针对以上情形,我是这样做的:发动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成立调查小组,采集新鲜事回校演讲;在校内成立文学兴趣小组,利用活动课及课余时间组织活动,开展一些单项比赛、文娱活动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趣,也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我们利用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采访商店经理、营业员、环卫所的清洁工等,让学生知道一些行业的职业要求,了解不同的劳动者工作中的苦与乐;让学生采访自己的祖辈父辈,了解家乡的变迁、长辈成长的足迹;组织学生分头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水果、豆制品、肉类的品种及不同季节的不同价格。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思考社会。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把活动过程记录下来,既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能丰富教学素材,岂不两全其美?

二、勤写日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作文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因此,我鼓励他们坚持天天写日记,因为日记可以“备遗忘、录时事、志感想”,但中学生大多粗心大意,常常把许多生活的珍贝失掉了,导致正式作文的时候却又无物可写。对此,我要求并指导学生记日记,记他们的生活见闻,记自己觉得好玩、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告诉他们无论什么话,什么幻想,什么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都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记下来,把日记当作最知心的朋友。因而,在学生日记中,凡是有一点点闪光的地方,便在批语中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的日记内容丰富,也就能绽放老师辛勤汗水浇灌的花朵。日积月累,也就有了素材,到作文时就不会犯愁了,兴趣也就随之而生。我们积累素材,当然就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笔作文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所以,勤写日记可以让手头素材丰富起来,写作的兴趣也会浓厚起来。

三、阅读范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广泛阅读范文,能够接受较为丰富的间接经验,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还能壮大学生写作的胆量,拓宽视野。一次,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家庭里有不光彩的事也能写进作文中吗?”原来她的母亲不赡养老人引起了家庭纠纷,她看了不服……由此来看,学生平日阅读少,视野狭窄,作文时有顾虑。对此,我们鼓励学生订阅了《中华活页文选》《语文报》等,组织学生去图书室看书。这样读得多了,积累得多了,就能带动写作,解决了写作材料等问题,对写作也就有了兴趣,这是大有益处的。

四、师生同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平时,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启发学生评价哪些作文写得较好?学生兴趣激发了,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评价有的出自一辙,这时教师要适当给予表扬、鼓励,并不失时机地说上一段话:“同学们都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老师再念一些文章,看看哪位医生火眼金睛,能找到病症所在。”学生们思维活跃了,如一批批良驹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奔驰,文章所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教师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小作者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功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优秀习作发到有关网站,推荐发表或刊登。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共评这一过程,找到了纰漏,就会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

上面内容就是壶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如何写作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