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材【优秀8篇】

时间:2023-10-30 15:11:04 | 来源:作文库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壶知道整理的8篇《作文题材》,如果能帮助到您,壶知道将不胜荣幸。

作文题材 篇一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记叙类(生活故事、新闻、历史故事、寓言等),言论类(名人言论、讨论阐述等),诗歌类(古诗与现代诗节选),图画符号类(重点是漫画)。命题重点是记叙类与言论类。写作时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命标题,自拟题目。作文立意要从提供的材料中来,但在具体写作中可以运用提供的材料,也可以不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引导学生读懂材料,发现材料的意义,并根据这些意义,联系现实,确立自己的写作主旨,并依据主旨选定一个作文标题。一旦立意与标题确定,就成了“自己的命题作文”,便可以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进行构思和写作了。

一、要读懂材料的三要点。明确材料涉及的对象(关注特征与品质)、主要内容(什么事:背景与过程,结果与原因,言论与态度)、写作角度或表达的观点。例如以下作文题:

蓝蓝的天空中,几只鸟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画出道道美丽的弧线。 鸟儿们发现了一只硕大的氢气球,五颜六色,异常美丽。但氢气球只有在风儿经过时才会浮动。于是,鸟儿就飞到了氢气球的身边。“氢气球啊,你是美丽的,可你却是不自由的。”一只鸟儿说。“不,我是自由的。”氢气球摆着五彩斑斓的头说。“可那根线缚住了你的自由。”另一只鸟儿大声道。“不,你错了,那根线是我的生命之根,没有它我的生命就不复存在。”氢气球把鸟儿说得哑口无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试着读懂材料三要点:涉及对象:鸟与气球;主要事件:叙述了鸟与气球的对话;

对话的核心(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线牵着是否自由(牵着的线是生命的根)。

二、要发现材料的三层意义。即根据材料的内容要点,结合“提示语”,分析其中蕴含的生活意义、哲理。这里的“意义”或“哲理”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分析发现材料本身的意义;联系实际发现其现实意义;拓展推理发现其普遍意义。

第一,分析发现材料本身的意义,要抓住材料要点,运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一是归纳材料主旨;二是分析并选择材料中含有的观点;三是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四是针对事件的“果”或产生果的“因”进行假设推理。例如对上面关于“鸟与气球”的材料,可作如下分析。

运用归纳主旨或选择观点的分析法,可以获得两种理解:缚住的线让气球失去自由 / 缚住的线是气球的生命之根。两种看法:自由不应该有线缚住 / 自由应该有线缚住。

运用因果分析法:气球能够在空中浮动,是因为有线牵着 / 气球不能像鸟那样自由飞翔,是因为有线牵着 / 气球不能脱离牵着的线,因为这线是气球生命的根。

运用假设推理分析法:如果没有了线,气球就没有了生命,也更谈不上自由 / 如果让线牵着鸟,鸟就没有了自由。

以上为第一层分析,只是明确了材料意义,实际上是对材料中心的理解,是立意的基础,但还不是立意的出发点,即不能将立意停留在这里,应当进一步分析。

第二,分析发现现实意义,要抓住“材料意义”,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行类比或推导。这里,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对现实生活进行由近及远的思考: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例如对上面分析的材料意义,可以联系现实进行类比或推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与生命活动中,有没有看似是牵绊、是束缚,却能支撑我们的生活自由或生命得以长存的绳子(线)呢?

在学校生活中:我们成长发展的自由需要一定的约束。哪些“约束”是必要的,是“生命的根”?“自由”的前提与必要条件是什么?在家庭生活中呢?社会生活中呢?

通过以上分析,就明确了材料暗示给我们的现实意义,这正是立意的出发点。例如,联系海外华侨的爱国情,可以得到这样的立意:看似“羁绊”自己情感的乡土情结却是游子赖以生存的根,因此游子永远割舍不了乡土情结。联系社会上发生的抗议日本“国有化”行径的言论与思想,其中出现了打砸人们拥有的日本制造的小汽车,侮辱在华的日本商人、企业家等现象,可以得到这样的立意:可以追求言论与思想的自由,但身体上行动上万万不可乱自由、“假”自由;正义、道德是自由的生命之根,没有它们自由就将不复存在。

第三,分析发现普遍意义,可在上面两层分析发现的基础上,归结现实意义,进行拓展与推理,发现许多现实现象中共有的意义。

例如在生活中,一定的束缚(约束)是获得自由的保证;如果失去了这种束缚,也就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生活中,有些看似束缚的东西,其实是生命(生存)的根;如果没有了这种“根”,也就没有了生命(不能生存)。

这一层分析,是立意新颖独特或富有个性化的出发点。当然,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忽略“材料意义”中的不同角度分析,注意立意的正确性和辩证性,例如上面分析的“生活中的束缚”要符合“线与气球”间的特征与关系,是自由与生命必要的,而不是相反。二是将材料中或分析过程中涉及的“概念”尤其是带有比喻或寄寓意义的名词概念具体化。如上面材料及分析中提到的几点:

自由:行业,行为,发展,创业,个性,成长,改革,闯世界;

束缚(线:约束,限制):规则,纪律,制度,社会规范,道德底线,牵挂;

生命之根:人的生命之根,社会(国家、集体)的生命之根,事业的生命之根。

三、要在审题基础上,选定写作话题,确定明确具体的写作中心与标题。因为有了标题,实际上变成了“我的命题”,就可以按照命题作文要求进行构思写作了。

而我们有的同学以《生命之根》为题,作文侧重在“生命之根”,立意为“母亲,我的生命之根,你用你的关爱、理解、宽容温暖了我,这一切深深地铭记在我心中”。

这个立意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立意本身存在不确定性,“根”究竟是“母亲”,还是母亲的“关爱、理解、宽容”;二是立意偏离了材料意义,因为无论是“母亲”还是“关爱、理解、宽容”,都无法与“线”(约束)合拍。

对这一立意可以作如下修改:母亲的牵挂、嘱咐、教导(如线),让我明白什么是该发扬的个性,什么是任性,这是我成长的根(保证);母亲的教诲(如线)指引着我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又有一名同学以《自由》为题作文,侧重于“自由”,结尾部分明确表达立意:“我们应勇敢地追求自由,但同时也要坚守原则和底线,失去了束缚的自由便不再是自由,请守住我们的生命之线吧。”

这个立意的问题是表意不明确,“原则和底线”是什么?是指“束缚”吗?“生命线”又是什么呢?“自由”还是“原则和底线”?都没有表达明白。

可以作如下修改:我们应勇敢地追求自由,但同时也要坚守做人原则和道德底线,这是我们的生命线,失去了这条生命线,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自由。

作文题材 篇二

近日,四川大凉山老师分享的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泪》在网络上流传。“爸爸四年前死了。”这是作文《泪》的第一句话,而后文讲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与妈妈相依为命,最终却目睹母亲因病去世的情景。短短300余字,令无数网友感叹这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篇作文的作者是四川大凉山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今年12岁的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木苦依五木或她的老师或者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针对本文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1)写给木苦依五木:学会坚强,学会感恩,感受温暖等。(2)写给老师:爱护学生,给予学生亲人般的爱等。(3)写给爱心者:你们的爱温暖了木苦依五木,也温暖了整个社会。(4)写给当地政府:担起责任,救助弱者。我们也可以写给木苦依五木死去的父母,让他们安心,因为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木苦依五木,她生活在爱的阳光下。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

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安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针对本文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鸟的角度:得过且过;置之死地而后生;危机感与忧患意识;提升自己;学会适应;知足不长乐。(2)巢的角度:挫折;顺境与逆境;大社会与小家庭(大漠与绿洲、树、巢)。(3)鸟与巢关系的角度:环境与成长;平衡(破与立);个人与社会。除了可以从上述三个角度进行立意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立意:除旧布新,推陈出新;要不懈追求,不要安于现状;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学校;生活最终要靠自己过,不要依赖别人,人要靠自己奋斗。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切・格瓦拉是一位革命英雄,出生在阿根廷一个上流社会家庭。他读了医学院,本来可以做医生,可以挣很多钱,可以买洋房,可以有很好的生活。但是他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公平,于是去古巴参加、领导了革命,而后输出革命到非洲,之后又回到美洲在玻利维亚继续领导革命,1967年10月被政府军杀害,年仅39岁。21世纪,切・格瓦拉活跃于世界各国的话剧、电影、小说乃至街谈巷议中,引起人们的强烈震撼;也引发一些质疑,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切・格瓦拉的事迹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针对本文题,我们应该侧重于对英雄献身革命的精神的赞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从震撼的角度立意: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责任感;要有勇于与现实抗争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精神。(2)从质疑的角度立意: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守护英雄的民族才有未来。(3)从思考讨论的角度立意: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辩证统一;物质现实与精神理想的辩证统一。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本文题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1)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并且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2)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就在于规划。(3)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4)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在世上走一遭,就好比独自走夜路。

路,并不是好好的一路到底,而是有许多岔口,走错一个岔口,就会走到完全不同的地方。走了一夜,天亮了,四周一看,一切都清清楚楚:走的是哪一条路,走到了什么地方,在哪里遇到了岔口,如果不是走这个岔口,而是走那个岔口,路就好走得多了,目的地也光明得多,可是已经晚了,不可以回头了。

那么,有没有什么窍门呢?窍门没有,倒是有两条经验可以传授给你: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当机立断。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本文题材料中的岔口意味着人生中面临的种种选择。你选择走哪条路,便会收获哪种结果。至于该如何选择,材料在最后告诉了我们:一是顺其自然,二是当机立断。写作时,除了这两大立意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延伸出许多具体的立意:(1)“顺其自然”可以延伸出“勇敢做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从容”“走错路也能遇到美的风景”等立意。(2)“当机立断”则可以从反面立意,比如选错了路口遭遇失败,可得出人生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比如犹犹豫豫就会错失良机,可得出“抓住机遇”;比如两个岔口方向只能选其一,则意味着要学会放下、贵在专一以及“人生没有后悔药”等。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飞信微信;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飞信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代表的是现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是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坚守。我们也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葸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到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针对本文题,我们可以抓住“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这个句子去立意:(1)遇到困难,要学会变通,灵活应对。(2)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必要的地方。(3)有时,避开障碍是一种智慧。(4)战胜困难,方能到达目的地。(5)遇到矛盾,不要绕道走。(6)遇事要讲策略。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三 毛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法国]蒙 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战国]庄 子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作文题材 篇三

一、记叙类文章的拟题

1.以人物为题。这种方法很像舞台上的“亮相”,大幕一拉,人物闪亮登场。它让阅卷者第一眼就知晓这篇文章写的是谁,围绕谁而展开。如:“电梯里的女孩”“小姨和查理斯先生”等。

友情提醒 这个人物最好是主要人物,或对情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

2.以事件为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快人快语,让阅卷者对文章所叙之事一清二楚。如:“312宿舍卧谈会”“还你一个明媚四月天”等。

友情提醒 对所叙事件要高度概括、言简意丰。

3.以物件为题。这种方法有点像电影中的道具设置,物件或为描写的主体,或起辅助作用(如:象征、隐喻、暗示等)。如:“一把旧锄头”“风雨中的花朵”等。

友情提醒 这一物件在文中必须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或表现主旨起到重要作用。

4.以立意为题。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开宗明义,直接向阅卷者展示自己的审题结果。如:“活出生命的价值”“掀起善良的盖头”“不该舍弃的微光”等。

友情提醒 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必须成竹在胸。一旦走眼,阅卷者甚至可以不看文章,立判走题。

二、议论类文章的拟题

1.亮出观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兜圈子,单刀直入,可以让阅卷者对作者所持的观点一目了然。如:“治标,更要治本”“敢于担当,迈向成功”“既要淡然,更要奋然”等。

友情提醒 要多用短句,最好是警句;少用长句,尤其是把答卷纸一行写满的句子。

2.妙用修辞。这种方法可以展示考生的语言功底,让阅卷者既能咀嚼出文章丰厚的意蕴,又能领略到作者如云的才气。如:“危险是条披着羊皮的狼”(比喻)、“大隐隐于‘乐’”(引用中的化用)等。

友情提醒 一定要拿捏好修辞的分寸,欠了固然不够味,过了也会让人咂舌。

3.摘录材料。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规避了材料作文的最大忌讳――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给阅卷者的第一感觉就是“该生的作文是扣住材料的内容来写的”。如:“谁解家书味”等。

友情提醒 摘录一定要既直击材料的核心意象和意旨,又直击作文的主体内容和中心观点。

4.巧借由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使文章顿生“事趣”,引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如:“莫再化作五指山”“马二先生和王冕”等。

友情提醒 这个“由头”一定要是一节别人没有嚼过的甘蔗,否则,不仅不能吊起阅卷者的胃口,还会倒了阅卷者的胃口。

5.诗化语言。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流淌着诗情,摇荡着画意,为文章平添一抹文采,带给阅卷者一股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息。如:“生于此岸,心无岸”“善在指间,青灯不灭”“人生,在水滴中摇曳”等。

作文题材 篇四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是防“押题”的最好作文形式。相对于话题作文而言,它的审题立意难度较大,又由于高考作文自1999年到2005年一直是话题作文,因此,当它今年再次出现在高考语文全国卷上时,众多考生不知所措,偏题、跑题现象严重。为此,笔者针对“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注意点。

一.切忌“根据材料的部分内容”立意

一般说来,出题者的意图是通过整个材料来显示的。如果不在审视整个材料的基础上把握观点,而是断章取义,

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命题者的用意,从而造成偏题、跑题现象。例如:

(材料一)人们看到洁白的荷花时,总是情不自禁的赞扬它出淤泥而不染;可没有想到,没有淤泥,能有荷花吗?

材料分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旨在说明淤泥的坏处,后一部分旨在说明淤泥的好处。综合整个材料可立意为:“看问题要全面。”有的学生审题时只注意了材料的前一部分或后一部分,因而错误地立意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作用”等。

二.切忌“在材料的非主要信息上”立意

有些材料,信息点很多,给正确立意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时进行认真分析,根据各个信息在材料中所占比例及材料语言形式的特点,确定出主要信息(因为只有主要信息才反映材料的主旨),在此基础上立意。否则,立意就会偏离材料。例如:

(材料二)长江从源头流来,虽经千曲百转,有时向东又转向东南,向东北,向北,向东,又向西,但不管它怎样曲折反复,终将流向东----太阳升起的地方。

这个材料的信息点有两个,一是长江的流向曲折,二是长江终将流向东。这两个信息乍一看象是侧重于前一个(因为它在材料中占的比例较大),但是只要留心一下材料的语言形式,就会发现后一个信息是主要的——转折复句强调的是后。

三.切忌通过类比联想进行立意

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事实型的,有的是寓意型的,但不管材料是哪种,它提供的只是一种现象,立意时要求把它所包含的道理、蕴含的实质揭示出来,为些,审题就要经过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有的学生不明白这一点,在立意时进行类比联想,即从材料这一特殊现象出发联想到与之相似的另一特殊现象,然后把联想的结果作为观点,这种立意方法是非常错误的。

仍以材料二为例,有的学生由“长江向东流”联想到“历史向前发展”,因些立意为“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这个观点是类比联想的结果,没有上升到对材料本质认识的高度,因此是不正确的。

四.立意时要考虑出题者的态度

大多数材料都具有感情倾向性(即带有出题者对材料中人或事的褒贬态度)。这种感情倾向直接反映着出题者的意图,反映着材料的主旨,审题时若不把这种感情因素考虑进去,就会造成立意的失误。例如:

(材料三)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学者许衡,行路时,口渴难忍。路遇梨树,众人皆围而摘梨,唯许衡不为所动。人问之,日:“此非吾梨,岂能乱摘?”人以其迂腐,讥之:“乱世梨无主。”衡正色日:“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

分析材料的内容:在众人摘梨的情况下,许衡独不摘梨,原因是其内心有“主”。根据分析不难看出,出题者对许衡是持赞许态度的,赞扬他在纷乱之世不为利欲所动的精神。从作者的态度出发,可立意为:无论何时何地,人都要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有的学生在立意时没有考虑到作者褒贬的态度,立意为“人要灵活变通”,结果与出题者的意图正好相悖。

作文题材 篇五

小强的恶作剧

周芷馨

小强是班上的恶作剧大王,不管是在班上还是在家里只要一有机会,他准有杰作诞生。比如扮僵尸啊,用石头绊倒人啊……各种方法层出不穷。这不,今天他又玩开啦。

中午吃了饭,小强闲着没事干,因为今天既没电视看,又没网络可上网。他悄悄走进爸爸的房间,看见爸爸正在睡午觉,他又手上痒痒了,想搞恶作剧了。他去客厅拿来彩笔,在爸爸的左眼上画了一个红圈,又在右眼上也画了一个红圈,接着就在爸爸脸上画了一个黑乌龟。画完了,他又找来一张纸,在上面写上“我是小孩子!”然后用双面胶粘在爸爸的后脑勺上。他还在房门上装了一个机关(暂时保密)。做完这一切,他一溜烟跑了出去。

作文题材 篇六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文。

作文题材 篇七

广东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生命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新东方网校推荐:

作文题材 篇八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又是决定作文得分的关键,教师需要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技法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达到对命题材料准确立意的要求,在考场上稳操胜券。

【关键词】

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出现误区 应试技法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的关键,立意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得分的高低,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审题立意方面却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学生,导致他们见到材料作文就杯弓蛇影,畏惧或犹豫在审题立意的大门外,生怕因自己一时疏忽而偏离材料核心,致使文章落入低分的陷阱。为了解除学生在材料作文上的困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人尝试着寻根问源、对症下药。

作为一线教师,第一,要清楚学生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上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而做到胸中有学生,不盲目地耗费时间。综合学生的写作实践,归纳出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容易出现的误区有:

(1)不顾材料的整体性。对命题材料写了什么人(事、物),表明命题人什么态度(观点),全然不顾,匆匆一看材料就速构文章,待到文章结束才恍然大悟,立意不是以偏概全就是牛头不对马嘴,苦思冥想的800字文章,却落得低分甚至不及格。

(2)不辨材料类型。时下的命题材料主要分为比喻型、寓言型、哲理性、时评型等,学生往往不细看类型,不管三七二十一,草草结束材料的细化分析、归纳、提炼,错误理解材料的核心指向。

(3)肢解材料。抓住命题材料的一句或两句话就断然写下观点,不管这一句或两句话是否能够体现命题材料的意旨,导致立意只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二,针对学生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上容易出现的误区,需要教会学生一些应试技法,来规避审题立意上的错误。

(1)通观材料,整体把握。从命题材料整体出发,了解命题材料具体的事情,把握命题材料呈现的观点,不可只是依据材料的局部而断章取义;注意材料的多角度,命题材料蕴含的角度往往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材料会有不同的观点;筛选材料的角度,因为材料的观点有多向性,这就需要学生敏锐地筛选出最恰当的角度作为自己的观点。

(2)辨明类型,灵活应变。针对命题材料的类型不同,也可以运用一些技法来寻找到最切合命题材料的观点。

比喻型命题材料,首先要明确本体与喻体,然后要注意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结合实际进行联想拓展。如材料一:

钱钟书认为,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当今社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围城”无处不在。有围城,就会有突围。你对“突围”有什么看法?

这则材料最为关键的是理解“围城”的含义,细读材料,人生、个人、社会都存在“围城”,都想突围,“突”是“突破”,有主动含义,应为意识到被“围”后主动的“突破”。客观上“围城”指阻碍人们前行的事物、不良的习惯、陈旧的传统、僵化的思想、世俗的束缚等;主观上“围城”指容易让人们产生懈怠、依赖、不思进取的心理,从而阻碍人们前行的事物,如舒适的生活、过于优越的环境等。当然,你也可以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围城”是不可以贸然突破的,比如法律制度、交通规章、道德底线等进行反面分析。这则比喻型材料的立意可以:打破陈旧思想的束缚,走出磨难,追求内心的自由等。

寓言型命题材料,首先把握整体寓意,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的寓意,其次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然后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最后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原因或结果。如材料二:

一片羽毛,洁白,光亮。在鸡毛掸中显得高贵非凡,大家对它赞不绝口。可是他依然不得不与他的兄弟们一样从事低贱肮脏的工作。羽毛很不平,“我有高贵的血统、优雅的气质,怎么能与你们这帮贱民在一起?”机会终于来了!两个孩子同时看上了这根羽毛。争夺中,羽毛一扭,轻轻落地。轻松!一种幸福涌上全身。羽毛边飞边喊,我终起来了!这才是我要的生活。风渐大,羽毛越飞越高,直上云霄。又一阵风,羽毛打了个旋,急速下跌。“不要!”羽毛大叫。但羽毛还是落在了地上。地上有个水坑。一头驴经过,把他踩在了烂泥中。

对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思考?从羽毛自认为高贵不凡厌恶低贱角度立意:正确认识自己、谦虚、平凡、知足等。从羽毛脱离鸡毛掸子立意:个人与集体。从羽毛借助风飞翔被驴踩死:改变自己靠自己的努力。

哲理型命题材料,以诗歌或小故事大道理的形式出现,需要学生在细读中立马锁定诗歌或故事背后的哲理。如材料三:

一位学生请教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手指园中的翠竹说:“你看那一竿长得那么长,这一竿却这么短,可它们都是美丽的竹子啊!”学生恍然大悟。相信你也悟到了什么?

这则材料容易定位在竹子的长、短上,而忽略长、短竹子都是美丽的竹子,从学生角度:正确认识自己的才华(价值、优点、特色),相信自己的才华(价值、优点、特色)。从老师角度:学会发现或认可自己的才华(价值、优点、特色、成就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壶知道为大家整理的8篇《作文题材》,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