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劫案》影评(精彩7篇)

时间:2023-06-19 17:12:27 | 来源:作文库

其实我看完影片我感觉没什么可以写的,感觉就那么一部很平平淡淡的影片。下面是虎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7篇《《黄金大劫案》影评》,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黄金大劫案影评 篇一

文/公元1874

去年我曾经给杂志写过一篇专栏,主题是中国的电影导演。其中我列举了几个导演名气比一般明星要大的,除了冯小刚、张艺谋和陈凯歌这三位之外,恐怕就是宁浩。他是中国第四个票房过亿的导演,也是只有两部广为人知的作品就已经名声响当当的导演,即便《无人区》一直难产,也没有妨碍大家打出8.5分(满分10分)的的期待值。那40000多名点了“想看”的观众,高居华语未公映电影的首位。如此情形,都代表着宁浩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黄金大劫案》从一开始,就是一道宁浩的“劫”。所有人把宁浩这三年多以来的被迫缺席,以及两部疯狂系列所延续下来的印象,转化为一种期待。而这种期待,再在这几个月里宣传方不停的狂轰滥炸“宁浩”这个标签,更是火上浇油。现如今,国内恐怕只有张艺谋的电影,才会在上映前的宣传重点是导演而非演员和电影本身。而就连张艺谋,也没有试过把自己的头像毫不相干的放在自己的电影海报里,而且海报推出一款又一款。

在电影宣传方有意无意的过度消耗、透支宁浩这个品牌的时候,《黄金大劫案》成了一部必须要比《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都要好,甚至要比那部绝大多数人都没看到的《无人区》要好的电影。毫无疑问,这是很难的。如果说要比《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好,恐怕宁浩还能做到;但如果要比那部因为被广电一禁再禁,让大部分人已经狂热的在豆瓣上打5星表示“我给满分的原因是因为广电”的《无人区》,《黄金大劫案》显然没有任何胜算。

更何况,这是一部不再多线叙事、不再疯狂、不再是当代背景的电影。宁浩拍了以前他没有尝试过的新东西,伪满洲国、抗日主旋律、男女主角的爱情……当我在电影院里,看到电影里前半段小东北扮耶稣而引发全场爆笑和掌声的时候,我知道这时候的观众还在期待那个疯狂的宁浩继续疯狂;但当后半段开始不停的牺牲、当小东北说出“有些事,比命还重要”的时候,观众的沉默,让我意识到,这道劫数,宁浩显然渡得有些艰难。

这是一个看上去还算热闹的故事。伪满洲国的妖艳影后、伟光正的革命党、二流子革命党、小混混、满清遗老、二逼剧组、阴毒的日本军官……可以说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只不过,原来在剧本里还算有张力的故事,在电影里都没能体现出来。

记得原来剧本里的第一幕,写的是黑屏,而后蹦出几个大字“文明观影,请勿喧哗”,接着是伪满洲国的政治宣传片,随后镜头才渐渐拉远,呈现出黄渤和孙淳交换情报的一幕。我很喜欢这个开头,一是好玩,它用电影院,把戏里戏外、80年前的伪满洲国和2012年联系到了一起;二是有隐喻,电影在伪满洲国时期沦为日本的宣传工具,在正式电影开始前总要来一段大东亚共荣圈的主题短片,如今的情形好像也差不多到哪里去。结果到了正式上映的版本,这一段不再是片头,范伟的那张脸第一个出来,知道范伟是什么人的观众立刻就开始笑。没错,喜剧效果的确更强,但电影院的这一幕却被大大的削弱了。而且,如今的宁浩,还需要这种猴急的向观众证明,我依然在拍喜剧吗?

最遗憾的一点,在电影院里,原剧本里曾经安排了大段鸟山的独白,和《无耻混蛋》一样的作用,在开篇那个纳粹军官的磨磨唧唧里,凸显出这个人的阴险和毒辣;但是为了赶时间,反派几句话就开始冒狠,铺垫不够,效果欠佳。

这种情形还出现在后面很多场合。每场戏都很赶,好像导演只是想把故事赶紧在108分钟里讲完。但问题是,120分钟能说完的故事,为什么非得压缩在108分钟里呢?如今的宁浩拍一部120分钟的戏,难道都不可以吗?多了12分钟,每天多那一场的排片,真的有意义吗?

因为赶时间,剧组里那些性格各异,造型各异的导演、制片、茶水、摄影、编剧的戏份遭到大幅删减;因为赶时间,千金大小姐被逼成婚所营造的冲突被削弱了;因为赶时间,小东北和千金大小姐的爱情显得突兀而缺乏说服力,散场时一个观众在旁边和他的朋友聊:原来给俩耳光就能让人爱上了啊……

如果说这些删减让角色们不在出彩,顶多不能做到锦上添花之感,或者说不能像《疯狂的石头》那样让人记住一个男八号黄渤的话,那么整部电影的重头戏---劫黄金,一样存在不少的问题。

类似于这种从电影标题就定下目标,要在电影里做一件大事的题材,通常少不了敌我双方的“你来我往”。《黄金大劫案》里,正方显然是影后芳蝶所带的剧组团队,再加上一个不停坏事的小东北;而反方则是鸟山幸之助和他的日本军队。一部讲述黄金如何被打劫的电影,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黄金就已经被芳蝶拿到手了。这种出人意料的方法固然不错,但后半段却没能保持住前半段还算紧凑的叙事,开始往着使劲煽情和故意营造戏剧冲突的范儿上走。

黄金就这么被小东北堂而皇之的拿走,带着戳印的金条就这么被小东北拿去交房租——且不论那一根金条能交多少年的房租,平常人抢了银行还知道把连号的钞票分开用,小东北难道就不知道要先找个黑市的金铺把黄金给融了吗?

一个广播就能引得整个剧组毫无遮掩,毫无准备的冲向埋伏圈里,常理难道不应该时偷偷摸到存黄金的地方,一探虚实再进去吗?

没有任何明确的战术,仅靠化妆就突破了戒备森严的公使签约现场,如果说这是侥幸,那么接下来就是愚蠢了——芳蝶说了句大家小心,就开始拔枪乱射,没有任何章法。结果当然是不出意料的,整个剧组全灭。如果救国会的智商这么低,那也难怪东北被日本人占了这么久。

这应该是一部正剧,至少是气场很正的情况下,穿插着充满智慧的幽默的正剧。但是,如此一来,这部本应的正剧,却变成了最让我感到痛心的——山寨剧。用1983年才有的字体去写1930年伪满洲国的广告招牌,这没有什么,也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那干净的街道,稀少的人群,还有翻来覆去不停出现的同一条街,所有大事都在教堂、行长家中、银行大厅里解决——堂堂伪满洲国,难道只有这几个地方可以拍戏吗?并不是说翻来覆去用一个场景不可以,但是谁能告诉我,茜茜救了小东北(她怎么认识五哥的,这事也挺莫名其妙),居然安顿他的地方,还是教堂!茜茜怎么就知道教堂是小东北的根据地,可以令他藏身,谁告诉他的呢?

处事周密的日本人,为什么会让五哥执行枪决呢?原剧本里,陶虹在行长家并未死,而后和孙淳一起,在刑场上被枪决——对了,原剧本里,陶虹和孙淳的感情戏,也被删得一干二净。而在刑场上小东北看见万人坑里,那两个他一开始骗过的小戏子的尸体,这段仿效《辛德勒的名单》的戏份,也没有了,只剩下在昏迷里小东北的闪回里,一个根本不会被人察觉到的镜头。

左删右删,支离破碎的情节,不足以令人信服的人物,再加上场景的缩减和整部电影毫无节奏感的叙事,让《黄金大劫案》最终成为了宁浩自己的劫数。这不是一部让人满意的作品,但我至少没有失掉对宁浩的信心。也许这是一次在他尝试新东西的过程里的阵痛,也许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阵痛。但我希望下一次再在电影院里看见宁浩的电影,会让我在2009年的1月22日那样,和几百人一起在电影院里,从头到尾的大笑、鼓掌,以及内心泛起那种激动和满足感——华语电影,很难让观众有这样的感觉;更让我起2006年的暑假,看到《疯狂的石头》的那种震惊与不可思议——这感觉,我一直记得。希望有一天,宁浩,或者是其他别的导演,能再带给我,带给观众,这种对电影的娱乐,与愉悦。

黄金大劫案影评 篇二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是在丝毫没看过“黄金大劫案”的宣传片情况下走进电影院去看的这部片子。

最初去看这部电影的动力是因为导演“宁浩”,从“疯狂的石头”开始我就是宁导演忠实的粉丝,每每只要有他的电影上映,我必然一定是要去看。於是在宁浩的《无人区》真的是“无人区”後,漫无目的看着电影档期单的我,发现“黄金”上映的时间表後,便丝毫没有犹豫的选择去看了首场放映。

我至今清楚的记得,那一天坐在电影院里的我,听到身边坐着的一对情侣说着这样的对话,女的问男友“主角叫雷佳音的演过什麽?”男友回答“不知道,可能是新人吧!反正看宣传还行,先看着呗!”

面对身边如此对话的情侣,我也忍不住疑问起来“雷佳音”?究竟是谁?当时只是觉得名字很是熟悉,但面容却对不上号!但,等到影片正式放映後,看到小东北和神父第一个照面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一直觉得很会做戏,却一直被无营养偶像剧消耗演技的“品如哥哥”。

就这样带着意外惊喜且审视新的“宁男郎”的心,我开始认真走进“大劫案”的世界。

一直都很佩服宁浩选演员的眼光,从郭涛,徐峥,黄渤,;刘桦到雷佳音,几乎每一部影片宁浩手中都能将演员自身看不到的潜能挖掘出来,这种潜能放在雷佳音饰演的小东北身上也是亦然。

虽然,很多宁浩迷说“黄金大劫案”让他们失望的看到一个妥协在电影制度下的宁浩,可我觉得这样的评价对宁浩与整个故事而言都很是有些“吹毛求疵”,纵观整部影片的结构,是一部爆笑点很是不错的轻松幽默商业片,紧凑的情节,讨喜的剧情,骨子里却隐含着并不轻松的“爱国”话题。

拥有这麽多优秀元素的“黄金大劫案”我实在想不出它哪里不够被大众认可一个“好”?於是,面对关於对它的批评,我只能归功於是太多人总是想故作深刻才使得它备受争议,也许很多时候变的并不是宁浩的艺术,而是我们看宁浩的心。.。.。.

真的没有必要总是将深刻和内涵,这样的词汇固定的绑架在一个导演身上,电影终归只是一门生意,不是真正的艺术!叫好不叫座的影片,最终成就的只能是“王家卫”,可叫好又叫座的却只能是“凤毛麟角”,在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专家”面前,我们这些只是为消遣而去娱乐“电影”的普通人,在我看来真就没有必要也跟着劲劲儿的在“专家”背後继续装深沉了。

在说了这麽多整部片子的感受後,现在,我认真说说自己对片子中“小东北”的认识。

小东北这个人物很真实,就是不嫁接在伪满洲国的时代背景下,他都是那麽的真实,这种真实,是我能从雷佳音饰演的小东北身上,真实的看到现今生活中我们拥有的样子!我们和他一样,都是希望自己的爹妈可以吃点好的,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安逸些的生活而去努力生活,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没有生活在他所处的乱世且也不是一个痞子。.。.。.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规定说过,乱世活着的人一定就是要去做英雄,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制度可以强制人去屈从普世的价值观。

只有27岁的小东北,生於沦陷的山河之地,整日守着疯疯癫癫活在旧日记忆中老爹的他,谁能真的可以去要求这样一个人要去懂得做英雄的道理?小东北,一个不过只想在乱世里完好活着的小人物,这样的一个人就和现今求生於职场的我们一样,不过是为了一口饭,一张牀而去努力活着而已,故此他开场说的“有吃有喝做哪门子乱”“钱比脸贵,脸可以不要”等等这样的话,我真就是可以完全站在理解的角度全部吸收,想想小东北开场说的这些话,何嚐不是现今很多人的心声,现今有着小东北开场思想的人何嚐不是大有人在!小东北的自白,就是一场拷问大众沉睡良知的自问自答。

但就是小东北这样一个下三滥的混混,却有着非常善良的一面,雷佳音说小东北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在於,导演要求这个人物是要有“痞子,怂,英雄”这三点矛盾的结合,於是因着这样复杂的组合性,我们看到了小东北这个人物,可以人渣到连街边小乞丐的东西都骗,让人看了有想揍死他冲动。也能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为被抓住受过酷刑的救国会联络人用棉被垫脚而感到欣慰的善良。就算贪生怕死,但却又非常孝顺自己的老爹。就这样一个复杂且不高大全的人物,最後能够成为英雄,在我看来,能够成就小东北英雄之路最重要的因素,是他骨子里至始至终都有的民族傲气,虽然这种傲气一开始并不明显,可在故事的逐渐发展中,面对小东北最後的改变,我的心也跟着澎湃起来。

听着最後在救国会集体义士的坟前,小东北说的“黄金我是拿不着了,但我保证日本人也取不走,你们先歇着,完事儿,我来陪大夥!”这种转变就是一种彻底的昇华,当小东北面对五哥枪子前说出“我以我血荐轩辕,你懂吗?”时,我便看到了在那一刻小东北被唤醒的民族性,曾经在狱中他认为是空话这句口号,成了他自己对五哥的反问,而“这世上,命比钱重要,还有些事,比命更重要!”这样的认识的加深,除了是小东北自身具有的老实民族性、不畏强暴的气节外,在我看来更深的一层意义还有起到拷问荧幕前观影我们良知的作用!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沉睡的心都是很容易被唤醒的。如同小东北决心一人赴死前说的那句“该走的人不是我,这噶的,是俺们的`!”一样,活在现世的我们可曾如此想过这样的问题,小东北最後明白的实际意义,就是他懂得了身份的回归,以及民族归属感的意义。

但至今我都清晰的记得,当我被小东北这种清醒感动後,在与友人谈论到这样的身份认知问题时,友人只回了一句话“这样的认知不是所有人都会具有的,现今仍旧有太多的人都是最初的小东北!”友人当时的话,至今都会成为我每每重看“黄金大劫案”时反复的思考。

我庆幸於浑浑噩噩的小东北,最终是明白了很多人一生都不曾明白的东西,他找回了自己身份归属认知,以至於最後他的这种热血感染到了认为他是关公走了麦城的土匪,虽然土匪嘴上说小东北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说他不过就是一个“中指”可最终他们还是选择和他站在一个阵营,我想最後土匪们的认知也是被小东北的气势所唤醒的吧!

影片的结尾处小东北坐着空旷的电影院里,看着逝去之人音容相貌的画面流泪,宁浩这样一个和《天堂电影院》最後的情节很相似处理方式将我的泪点彻底催动,国仇家恨,这四个字真就是太过沉重了。但它却是我们这个民族走过的路中真实存在过的,这四个字虽然沉重,但却不能是被我们麻木跳过的!

当我说:没有人规定27岁的人就要做乱世英雄时。我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这句话可以反思引申成对自我的反问:也没有人可以规定因现世的安逸,我们就可将一切记忆都抛之脑後!

面对小东北,我相信雷佳音自己说的那句“再也不可能再演出27岁的小东北”,一个演员一生只有一次演到命中注定的那个角色的机会,小东北之余雷佳音的意义便是他等到这份命中注定。雷佳音用自己人生中最年轻的生命状态释放在小东北这个角色身上,这样的心血演绎是雷佳音演艺生命中的值得,也是我们的幸福。.。.。.

最後的最後,关於雷佳音饰演的小东北,我还是用鲁迅先生的话最为结束吧!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黄金大劫案》影评 篇三

其实我看完影片我感觉没什么可以写的,感觉就那么一部很平平淡淡的影片。

所以鄙人以下的见解若有偏激请忽略。

当您经历过爱您的人、您爱的人和信任您的人因您而离时,在余下时光,您会选择堕落还是成熟?

我们的小东北就是个街头的流氓小骗子他经历了出卖朋友、欺骗自己喜欢的人、父亲跪地求饶儿子性命然后离开人世。由一开始的钱比命重、父亲的命比钱重到最后明白了革命比命更重的三次思想转变。用这一车“王水”冲毁灭黄金的行为,表现出了北方年轻人的豪放与勇敢。最后自己也踏上了革命道路,变得成熟老道。

这里我没看宁浩早期作品所以就不多做比较。同之前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相比变为了单线条叙事,“疯狂”感转为“成熟”感。同老谋导演《金陵十三钗》相比宁浩更突出的点在“小东北”经历过这些后对认知的改变。同《冒牌天神》相比喜剧风格,各有不同。金·凯瑞基本为娱乐性,只为开心一笑,最后出于升华出一个主题,您可以注意到最后十分钟才开始认认真真。突然让我想到了一部喜剧加感人片《无法触碰》推荐。

音面:片中他们杀了一个喝醉的日本士兵,逃跑的那一小段。演员的表演“原地踏步”感,放慢镜头配上搞笑的音乐,这种声画对立相反格调带来的幽默感。开车冲进金库那段中国的神曲,震惊与佩服。场景建了模型,道具也有很多特效,蝴蝶,最后的轮船(自我感觉是种象征,新时代的到来。)其中用铁叉做的玫瑰最终变成真玫瑰的。(我想这个叉做的玫瑰应该算是艺术加工)飞机轰炸,这些让我看到了中国大陆特技的进步。该片其实也能感觉出有宁浩语言和画面的幽默独特风,如:

小东北充当耶稣挂在墙上。

神父念经喊着“酸菜”。

小东北在聚会上喝酒又吐在酒杯里镜头切换到被另外一位又把酒杯拿走喝了它,转换镜头精彩。一开始就被影片的片头震撼到了。

片头有创意,看到了制作者的用心,飞机头,花瓶身,单反头。但听说是抄袭《匹夫》。如果是直接抄袭那就有些失望啊。

看到片首我想到了昆丁,长对白,少镜头,多脏话。如神父在老式电梯里的对白。语言上没昆丁的重口味,但有他的风格在里面,这里是不是有点模仿呢,但也转为了宁浩自己的风格。

其实我之所以说宁浩在有些地方没拍出的感觉,是在故事太简单了,人物情感变化显得突兀。虽说是“无厘头”但如何遇见千金小姐,如何发生爱情关系,包括小东北爱的人被杀来感染我们,大部分剧情我们稍微看点片的同学就能料到的。认为影片不好的地方,其他人是以《疯狂的石头》为参照物作衡量的。

我想 “一部过渡性电影很难衡量它的好坏吧。”它们也许存在各有不同的重点?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量尺,而量尺的“长度”是由不同的人看过电影的数量与类型多少产生的,所以衡量影片的指标也会存在差异。我想大陆的电影有哪几部能拿与好莱坞的电影相衡量。我想我们或许只是在学习别人,发现哪些地方好、精彩,我们就利用它,我们电影也许就这样慢慢进步的。现在中国的动画也是这样,国民不支持,三维一定同美国比,二维一定同日本比。导致现在产生出一些不伦不类的作品,当然这其中也有制作者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电影产业由其是动画和美国日本比起来,他们就是一个成熟的大人,我们只是一个起步的小孩。如果总拿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小孩的能力。就像中国如果非要跟菲律宾开战那就像一个大汉欺负一个小孩,就算赢了,您说赢得有脸面吗?作为我们是不是该多发现影片它的优点和进步呢,尤其作为学者。也许这种鼓励式寻优点教育比(黄金棍下出好人)更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是一名学者,一个没事稍微会看点电影的学者,跟宁浩这类人比起来我经历的路还真没他吃过的盐多。如果我是以另一个身份来谈论,那么也许我是会批评影片的。(新闻也是这样)坐在电影院观看该影片时我体会到大部分观众喜欢这部影片,因为我听见场内三次集体鼓掌声,十次集体笑声,最后我后面的女生哗哗流泪。算是默默的`认可了这个电影吧,当然它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没骗下男人们的眼泪。您觉得呢?(男人不脑残吧。)观众认可得到发展壮大(是电影)绝大多数观众不认可发展到快失传(是京剧)。

《黄金大劫案》有爱情,友情,喜剧,打斗会让您感觉杂乱无章,对吧。嗯,是的。但是宁浩啊!您在中国也算是大导演级别的了,我不得不说您,因为我们对您抱的希望太高太高,所以摔下来时也太疼太痛。如果我按小导演,而不是对您抱有这么高的期望值角度看我会认为您这样设计可能是满足各种目标观众呢?所以才设计的各种元素呢?那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说不定导演并没有刻意安排而是无意为之。所以很多思路不一定正确的。(包括我今天谈的影评)

同时我得出一个我的结论,观看一部影片时尽量先不了解影片的背景,这样我们或许就不会对一部影片抱太高希望观看后而过于失望。

那我们该怎样看待?鄙人觉得尽量多发现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我们挖掘它。这样会利于我们学习研究,毕竟我们是学者,而不是影评家或批评家。我再举个例子吧,小东北驾车冲进金库毁灭黄金您按逻辑分析下,训练有素的二十个士兵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和几个土匪?一个金库驻扎士兵就十到二十个?那个时代清朝后期土匪都会开装甲车,老百姓都会开卡车。牛啊!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合理?但您按观影分析小东北勇敢,豪气,开着车冲进金库,亲眼看见自己爱的人被杀。小东北当时瞬间反应表情加慢镜头,在场还骗下了不少少女的眼泪吧。最后日本军官得到了应有惩罚。所以我觉得谈感受时就像我老师说的那样,也只是侧重不同点上,言之有理都行。(谈啊谈的思维可能有点发散,扯得太远,十分抱歉。)

所以,作为跟我同一战线的朋友 亲,多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发现片中小东北父亲那套破烂的清朝服与儿子穿了小西装一起喝着疙瘩汤的画面。(无语言,胜过言语)

发现制作者两三个特写镜头专门用来描述开一瓶红酒。

发现小东北父亲最后救人的飞镖和跪地为儿子求饶(哪怕有些显得唐突)。所以父亲永远都是爱着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某个黑暗的角落有那么一双慈祥的眼睛注视着您。

其中父子就这样乱打乱闹的混进了革命。是命运,还是巧合?让我想到之前看的《老无所依》牛仔死在墨西哥人手里,杀手开车被撞断骨头。里面很事物都是无法预料的,可以说是运气吗,就像硬币的正反面,您猜吧?

《黄金大劫案》影评 篇四

宁浩的《黄金大劫案》,与两部疯狂店员大不相同。《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共同的特点是多线叙事,节奏快的就像是跑步机在高速运转,100分钟的电影结束时,观众和片中的人物一样被折腾的筋疲力尽,同时片中的人物都缺乏深度,没有内涵,把影片揉成一个团,最后蹦出俩字:喜剧。所有的角色、所有的桥段、所有的镜头都为这俩字服务,这让观众在看过之后很难收获更多。即在欢腾热闹的背后,有青春成长,有生死爱情,有父子亲情,最终带给观众一份思考和情感温暖,宁浩带给观众全新的杂糅类型片体验。

《黄金大劫案》是宁浩在商业大潮中的一次摸索,不敢说有多么的精彩经典,但毫不亏心,也足够诚意。从《香火》到《绿草地》,从《疯狂的石头》到《无人区》,直到这部《黄金大劫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导演一步一个脚印的在自己既定路线下,对商业电影的一次次追寻。《无人区》的空白不得而知,《黄金大劫案》转变令人欣慰,而他的下一部作品是什么样的姿态,是回归以往路线,还是在主流电影中继续摸索,这个问题谁也不得而知,而肯定的是,宁浩的电影正在以大众化的路线体验娱乐电影的本质, 疯狂也好,严肃也罢,电影顽童,玩物尚志。

纵观前两部疯狂系列,其实主题是非常黑暗,主人公深处底层,在绝望的边缘游走,却以令人笑掉大牙的疯狂来示人,乃典型的苦中作乐。而这部作品的内容也大致如此,都是从黑暗到光明的一个阶段,都是小人物小流氓的跋涉之路。电影却依旧具备严谨的剧情与生动的人物,以及变化不大的叙事风格,但这次更加大众化,从中可以看出宁浩求变的态度。如果以常用的电影划分手段来评价宁浩的电影,疯狂系列是B级片,以非主流的姿态引领主流,而《黄金大劫案》则是A级制作,以主流片的形象面世。

《黄金大劫案》还有其它的改变,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宁浩原本极为淡然的感情戏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小东北的人物设定,亲情、友情、爱情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爱情戏份,成为这部影片吸引观众的一个方面。当然这也可以看作是宁浩商业化加深的一个体现,可是这种改变,也是有些刻意为之。别的不用说,这一部《黄金大劫案》的投资超过五千万,可以想象,宁浩也背负了更多的商业压力。在这种形势下,某些改变也成为必然。只是看完影片观众才知道,所谓的感情其实并不是宁浩的主题。在影片中,小东北所拥有的一起感情,几乎最终全部一一失,最终只剩下满眼凄凉。这种结局,又是怎么的一种表达?也许,在近日宁浩接受杨澜的专访的时候的一段话,可以为宁浩的这些改变做一个注解:“其实所面临的痛苦和真正能引起痛苦的,是一种形式,就是舍弃。必须牺牲掉某些东西,才能够得到成长。”

《黄金大劫案》影评 篇五

黄金不是石头

别的先不提,《黄金大劫案》的确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你也知道,华语电影能踏踏实实讲一个好的故事多么难能可贵,况且是这种远离当下的带有幻想色彩的故事。

编剧好几个呀。但是遥想当年《刺陵》也是一拉溜好几个编剧,不也照样编成了脑残货。人和人真的是有区别的,一堆人挤在一块儿可以挤出臭汗,也能挤出火花挤出快感。

《黄金大劫案》这样的电影就是故事型电影,所以你的故事一定要有看头,有逻辑,有铺垫,有高潮。

先来看这个故事的完整的逻辑:小东北是一小偷混混,因抢劫神父被警察抓走,然后和革命者关在一起,两天后出狱带走黄金即将到来的消息,自然又被外面的革命者捉住,他因贪钱加入他们团伙,也因贪钱把劫持到手的黄金私自带走招摇得瑟,自然又被警察带走送与日本人,日本人拿他父亲性命相威胁,出于孝心他供出黄金所藏地……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可以说真正好看的仍然是扑面而来接踵而至,但是无疑都沿着一条严密的主线,层层推进。看到最后,是瞠目结舌的。

再来看这个故事的铺垫:小东北欠了肥婆房东房租,就用在街头骗两个小孩子的银项链做房租。肥婆房东把这银项链放在王水中一遍过滤,银项链现出原形,原是假货。此处并非节外生枝,电影最后,小东北就是从肥婆房东口中审问出王水从何而来,然后用一大罐车的王水将地下金库的黄金全部腐蚀掉。再有他跟父亲被肥婆房东赶出门外,大雨滂沱中两人蹲在屋檐下,父亲一次次那个破锅盖盖在他头顶,挡那倾下的雨水。他与父亲两人的感情铺垫,也为后来父亲被杀后,他的奋起复仇提供充足的感情动机。等等之类,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有动机的。这是好故事的基础。

一点遗憾在于,以陶虹饰演的芳蝶为首的革命者,横冲直撞地劫黄金为民族的行为,就有些轻飘飘的感觉,动机有些立不住脚。但是鉴于他们对小东北这条线起到推波助澜的大作用,已然也能说服人了。

《黄金大劫案》这个名字实在是直白,但是你不得不说,还真是恰当的。相比而言英文名称“枪炮与玫瑰”就矫情了。因为这电影就是直白的,横冲直撞的劲头。在这个很精彩的故事之下,并没有提供更多的让人沉思的东西,有一点余味与伤感的话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比如小东北与富家女的悲情恋爱。这就是,这部电影与《疯狂的石头》的区别所在。《疯狂的石头》也片如其名,是一个带着讽刺与戏谑的故事。在精彩的故事之余,我们还能感受到人生与荒诞这样的哲思。而《黄金大劫案》就没有这些,太直白,太纯粹。这可能是他掉价的原因所在。

但是你知道,宁浩需要这样一部电影,至少是来表明,他仍然很会讲故事,他依然会讲很精彩的故事。既然充满思想的《无人区》你不给上,索性我就啥思想也不要。就是故事,好玩的故事,好看的故事。

小东北不是小沈阳

东三省那旮旯子真容易出纯爷们儿,小沈阳都可以是,小东北理所当然是五星级纯爷们儿。

好的故事里,人物性格不可能处在一成不变的呆滞状态里。要变化或是发展,且要有合情合理的细节或是事件来促成。

来看小东北这样一个人物塑造的完成:起先是小偷,连乞讨儿童的东西都骗。可见素质真是不怎么高。此时他对善与恶没有明显的认知。加入抢劫黄金的社团之后,他们说可能会死,他就畏畏缩缩。此时还是贪生怕死的。父亲被日军抓住,等他送上门。他在家中,左手拿着象征着父亲的飞刀,右手拿着刚刚到手的黄金,有了先前父与子之间情感的铺垫,此时他选择弃黄金甚至自家性命来换父亲,已是水到渠成。此时他完成人物第一步的跨越。再后来父亲中枪而亡,他在教堂悲痛万分,已然仇恨滋生,勇敢也在心中壮大顽强。誓要报仇。人物性格再上一层。待到那一群曾与他一起奋斗过的革命者都在他眼前壮烈死,他已然能将生死置之度外。枪决没死成,他从此重生。单枪匹马般杀入金库重地(当然有事先谈好的人帮忙),此时他俨然大无畏的英雄了。电影最后,他在电影院与革命党人接头,人物的塑造至此完成,由一个为己的小偷,升华成为民的英雄。

这是这个好看的故事中,塑造的丰满的人物形象。当然了,结尾有一点点向主旋律靠拢的意思了。但是何足挂齿。

看到雷佳音这样的演员,无疑是叫人喜悦与喜欢的。他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初生牛犊的聪明与认真。与电影里的人物是相像的。还没有沾染上浮华与狂傲,还带着淳朴与乡音。这也是我喜欢宁浩及其电影的原因。

《黄金大劫案》影评 篇六

很久没写影评了,手发生,跟不上脑电波的速度,就连昨天看了《谈谈情,跳跳舞》日版那么有写作冲动的电影都一个字儿没蹦,但今天看了《黄金大劫案》,总觉得该扯扯王八犊子了。

“扯王八犊子”应该是正宗的东北话,我上了大学才一遍又一遍确定了它的意思,有点象侃大山,给人一种借着二两猫尿就能和你在热炕头上聊一天的气势。其实想想,东北的魅力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扯王八犊子”,扯的故事越离谱听的人就越乐呵:你要是能把普京和扯到一张床上,那就是说话人的真功夫,虽然听话人磕着瓜子打死也不信听到的都是些什么,但哔哔出来的那些话仿佛是在另一个世界里织故事,你不得不说,草,感情哪天真遇见这么一回事!真绝了诶!

现在明白了吧,宁浩的这个电影把背景放在了东北(是长春不),那就把电影做得像模像样,做到骨子里都是东北酸菜嘎达汤的感觉吧。我明白,这电影乱糟糟的,姑且不说故事情节扯王八犊子多离谱,就连讲整个故事都显得有点摇摇欲坠,给人“它讲得挺完整,但它讲完整了吗”的感觉。宁浩的片子没看多少,但石头看了,就拿石头说吧,那故事才叫讲得比较完整。

不知道说了这么多大家明白了没有,黄金这片就是一乱炖,但乱炖不等于一个星期拍成的港片,乱炖也要靠大厨的火候,做不好叫“糊弄洋鬼子”,做好了就叫“罗宋汤”。仔细看看这个电影的细部(我听见有人骂我不懂电影了),有那么几个人物还真都是有些有肉,绝对的老戏骨范德彪还是一如既往让人错以为是本色出演,小东北的混迹较之似乎还欠了那么一点火候。

当然了,这电影南方观众看了可能有点懵,甚至进了关都没人待见。还是那句话,文化这东西,你了解的越多你能理解的东西就越多,任何一个地方,你要是能从文化的角度审美它它总会是好的。要是我没有大学的这群东北同学,我可能只会说句“草,一群臭泥子”,但我已经爱上某种文化了,这文化里面有日本人侵略史,有懒散但质朴的民族性,有义和团,有闯关东,有酸菜嘎达汤,有挖人参,更有:大清到满洲人都吃喝挺好的,但就不少闹事的这群人。

说得不少了,如果你觉得昆丁经常扯王八犊子的话,那爸爸的这些王八犊子就没白扯了。

《黄金大劫案》影评 篇七

多少年后,人们说到某部“气壮山河、酣畅淋漓”的影片,一定会联想起这部在几部大片夹击档期下仍最有卖相的华语电影《黄金大劫案》。因为导演宁浩前有“疯狂”珠玉,又有“全民预警性期待”的雪藏《无人区》,一出生就穿着黄金圣衣的“劫案”斗士,满载动人的诱惑而来。它有股子野劲儿,有股子笑里藏刀的温柔霸气范儿。跟你好好讲故事的华语电影不多,这部就是。它混搭自然与搞怪、叛逆和顺从,你以为它要温情着和谐恭祝,它其实展开了一块红布,你以为电影要带来道德核武,它其实不过是小王子的礼物。如此惊心动魄的“反转”,意料之中的意外,一曲黑土地的荒诞悲歌让野性的戏谑更感慨蹉跎。

宁浩一贯的强项是故事中的黑色幽默,这次亦没让人失望。华语银幕上呈现出来的有情怀且不装的导演太少,所以宁浩等类导演更显可贵。在电影审查明知无数诟病依然不想主动解决的复杂环境下,情怀是头顶圆美剔透的月亮。一个连可怜小乞丐都要骗的街头大龄小混混,在各种遭罪后逐渐认知孝情和大义,并成为民族英雄,这本身就是段值得期待的传奇。电影是要反映当下的,救国会在伪满洲国时期抢夺日本人购买武器的黄金的情境设置,依然能让人对片中保留下来的台词意味深长地会心吁叹,而又有多少电影是在刻意回避、坚决自宫、一脸哈喇子捧着臭脚狂嗅呢!

雷佳音这个电影新人着实完成了男主角的任务,“上峰有令,严惩救国”的背景下,盼望着“上流社会,天天喝疙瘩汤”的他,无比戏剧性地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慨贯通古今。说到演员,黄渤、郭涛、孙淳、程媛媛等表现中规中矩,范伟算是“药匣子”“范德彪”之后的大惊喜,几乎每次出场都让人忍俊不禁。整体来说,所有演员的表演处于一种有序的癫狂状态,在有限时间内,这种夸张的节奏保持了影片的速度感,看上很过瘾。表演指导詹瑞文看来也是出了力的。虽然中间稍微有点拖沓,但无时不在的“舞台剧”设置,让边笑边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也可以说这是一部热血的“逗容”电影。

影片也有浓重的文化意味。东北方言和民俗,伪满时期虚妄的和平生活,那种“国中国”的欢乐与悲苦,看上更像是一个玩笑。虽然导演并无刻意如此,但对经典的沿袭及致敬,还是在不经意的走位和蓦然响起的熟悉小调中尽情释放。忽然之间,觉得影片有了周星驰《功夫》的味道,打打杀杀不是终点,拥有爱情非我所愿,迷茫和理想两座大山在年轻人的心中激荡,这迷一样的现实如何才能看清看透?

最后要说到爱情。宁浩很少在电影中大谈爱情,原来都是攒到这次来让姑娘小伙们动容。影片最后,已是救国会成员的“肖东北”雷佳音,看着之前那些以拍电影为掩护的兄弟们在银幕上近在咫尺的音容笑貌,看着长发飘飘的爱人在银幕上叫着自己的名字,崔健那《迷失的季节》幽然唱起,他想起曾经吹过的牛,曾经泡过的妞,曾经骗爱人的“铁叉玫瑰花”发出了爱情的芽,他们统统不在身边,他们成为流逝的胶片。姑娘,对不起。银幕上是欢喜的容颜,座位上是热泪盈眶的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7篇《《黄金大劫案》影评》,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