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观后感(精选6篇)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为了纪念党成立100周年,电影院也上映了有关建党100周年的电影《1921》,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6篇《《1921》观后感》,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电影1921观后感200字 篇一
记得影片中,当陈独秀被军阀逮捕关进大牢,他隔着狱栏坚定不移地对李大钊说:“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这样的场景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禁感叹:革命的曙光和修远路途中这些志士们前行的力量都源自于他们大无畏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情怀令人崇敬。
还记得当影片中革命者李达哽咽着,嘴角颤抖,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他凝重的神情,扎心的话语,让我深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伟大意义,我潸然泪下。
观看电影《1921》观后感心得 篇二
党100岁了,今昔蓦然回首,脑海里泛起了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是啊!党今年一百了,她悄然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磕磕碰碰的走过了九十四年,用血泪在这条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里倾倒了一杯浓墨,印下了那属于她的独特的印迹。
党这一百年的征程是一部血泪史,作为一名祖国未来的栋梁,在现今安稳的氛围下怎能忘却党历程上的血泪。在一个血雨腥风民不聊生的年代中一个时代的象征悄然在一艘画舫上诞生了,她的到来注定谕示着她将在血雨腥风中洒下坚毅的血泪, 她将用嘹亮的声音向世人宣告一个崭新的王朝的来临!
自_年建党至今,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光荣的发展历程,_多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象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的黑暗,象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骨,这个坚强、光荣的集体在黑暗的灰烬中,爆出一个崭新的新中国。一百个风雨春秋,一百年的奋斗不息,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又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共产党一次次面临历史的重要关头,又一次次实现历史性的抉择。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不管是延安窑洞的斜风细雨,还是改革开放的惊风急雨,中国共产党同全国人民始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与中国命运的脉搏一起跳动,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从二十年代走来,驶向一个新的世纪。党的辉煌历史,是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或是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年代,更或是在努力创新的改革开放年代,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抗击非典,冲锋在先,甘于奉献的永远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一次又一次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实践证明中国 共产党无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共产党员就如一根绿竹,竹可破而不损其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刘胡兰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现代工人运动开创者邓中夏为了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浩然正气永驻雨花台。
共产党员就如一块璞玉,玉可碎而不损其白。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杨靖宇,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东北的大地。
共产党员就如中流砥柱,在激流骇浪中稳如泰山。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的叶挺;“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这就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左权。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
党在我们心中就是一座丰碑,是一个灯塔,是一面旗帜。让我敬仰、引我前行、促我奋进。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事业比生命更宝贵。
作为一名党员,党组织是熔炉,我们就是需要锤炼的铁。让我们积极投身于伟大而光荣的教育事业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我的诺言,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身为教师的我们会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榜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用爱落实责任,用爱去延续生命的历程。让爱与责任同行,铸就师德之魂,谱写爱生之歌。
1921电影观后感 篇三
正当中国暗无天日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知者瞬间觉醒,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抛弃所有幻想,抱着死战决心,开始为建党筹谋奔忙,以图改变中国命运……影片《1921》,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的过程,反映了舍家为国的先驱们以信仰和热血铸就的丰功伟绩,是一部艺术性、思想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党史教育片。
1921年前后,一群志存高远、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冒着生命危险宣扬马列主义,励精图治创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过程充满艰难险阻,从筹备开会起,就多次被盯梢被阻挠,印刷的书籍、报刊被没收,工作的场地、机器被砸毁,但是他们没有害怕和退缩,凭借着缜密的思考和机变的智慧,一次次赢得胜利。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如期开幕。这在教科书上只是一句简单的话,但电影却给我们展现了万分惊险的过程,从开会前共产国际的人被追踪,到开会时被暗探闯入,并招来法租界巡捕的搜查,都是令人揪心的。幸亏他们未雨绸缪,行动迅速,才得以顺利脱险。7月31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烟雨迷蒙的江面上,暗藏着惊涛骇浪,观众揪着一把心,当年的代表必定更紧张,当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圆满结束的时候,他们激动地唱起了国际歌。
影片中还有一个特写镜头:青年毛泽东等人进不了法租界,法国人却肆无忌惮地在中国的土地上欢乐,载歌载舞庆祝他们的国庆节。看着天空燃起的烟花,毛泽东从愤懑失望中升腾起一种不屈和自强,开始在大街上迅急的奔跑。奔跑当中还穿插了他被父亲追打狂奔的回忆,这意味着他把对父权挑战的勇气转为对旧世界挑战的力量,从小我转向大我。他一直跑到一座桥上,目光坚定地看着滔滔江水。他这是在朝着梦想奔跑,朝着民族独立奔跑,朝着人民解放奔跑,他永不停息地奔跑,从井冈山一直跑到延安,再跑到了天安门。
影片没有仅限于建党的历史故事,也有关于理想主义和生命价值的选择。学生罢课、示威游行,警察端着长枪阻拦;工人罢工、静坐示威,好几圈荷枪实弹的军警包围;战场上,武器落后,装备简陋,生命随时可能失去。一路走来危险重重,苦难多多,但是没有人畏惧退缩,那些年轻的、鲜活的躯体,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被捕的革命者也是坦然走向刑场,慷慨就义,仿佛他们的身躯是铜墙铁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高高飘扬的时候,观众热泪盈眶,感慨万千,那一片片红都是烈士血染的风采啊!
建国后,一代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没有辜负革命先辈的重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朝着梦想奔跑,由最初的百废俱兴,到改革开放,再到脱贫攻坚、全面决胜小康,尤其是近一年多来,不仅抗击疫情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也稳步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初的红船一路乘风破浪,驶成了一艘东方巨轮。
影片中数次出现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这应该是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由最初的50多名发展到9500多万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拼搏进取,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以国家和民族为己任,不断向前奔跑。
电影1921观后感心得体会2600字 篇四
对主旋律影片而言,其主题和题材的意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也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很难超越观众既有的认知与期待,这决定了主旋律影片的拍摄难度,即如何突破先验的思想、主题和题材的框架而拍出艺术的高度、艺术的感染力,如何在叙事、审美及艺术呈现上有创新的追求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在这方面,电影《1921》无疑是一次成功而富有启示的艺术实践,其在历史还原、人物刻画和审美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为当代主旋律电影开辟了新路、积累了经验,是一部具有突破意义的主旋律电影。
首先,《1921》以恢弘的气势还原了历史的宏大现场和丰满细节,以生动的影像完成了对“1921”的艺术定格。“192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之所以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之所以具有超越时间本身的魅力,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这一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史诗性伟大事件所赋予的。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不是历史书上的一个抽象的概念和普通的陈述,而是由生动、具体、复杂、惊险的历史场景、历史细节、历史人物和历史逻辑共同决定的。电影以多层次、生动、立体的叙事视角展现了“1921年”的方方面面,既有宏阔的画面,又有日常生活的细节,从维也纳、巴黎、东京到北京、上海、广州,从石库门到嘉兴南湖红船,从13位“一大”代表到党的其他领袖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影片以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的巧妙结合,完美呈现了“1921”的全景图,极有历史的现场感。特别是电影开篇所展示的1921前后国际、国内风起云涌与波澜壮阔的复杂形势,以及对早期海外共产党人的活动和五四运动那激动人心的历史现场的艺术还原,生动揭示了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从而赋予了“1921”以彪炳史册的特殊意义。
在影片叙事中,“1921”是时间的主体,也是影片艺术塑造的主体,它既是一个被定格的历史时间,又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时间,它的主体性是由其前世、今生共同塑造的,“前世”是1919五四运动及此前一代代仁人志士改变旧中国的奋斗与努力,“今生”是党成立后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百年伟大征程和伟大成就。因此,片尾以纪录片的方式对党的百年历程非常震撼的展示,正是对“1921”及其意义塑造不可或缺的艺术组成部分。
其次,电影《1921》真实还原和塑造了党的创始人富有青春朝气的形象,在对党史人物典型形象的刻画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影片的主体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3名与会党员代表。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他们都是热血青年,富有蓬勃的朝气,对新世界充满热情、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充满向往。影片的成功在于没有概念化、理念化、政治化地对待历史人物,而是充分尊重了历史,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李达和王会悟是影片重点塑造的人物,他们对中共一大的特殊贡献丰富了观众对历史的认识,也是对历史本身的还原与尊重。再比如,对陈独秀激越而进取个性的揭示,对李大钊沉稳形象的塑造也给观众以深刻印象。他们是1921年那个历史时刻的“英雄”,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性格、有困惑的人。
《1921》叙述的是一个政治和历史事件,主人公都是政治人物,但影片重点呈现的不是他们的政治形象,而是生活形象、青春形象和情感形象,影片注重从日常生活细节,从爱情、青春、人性的视角,注重用细腻、温暖、充满人间烟火气的镜头,来塑造和刻画人物生动可感的立体形象。王会悟红船上唯美的旗袍、毛泽东长袍外的西服,一把油纸伞、一条红船,都青春、诗性又时尚。李达冒着风险赶到印厂将已经排好版的译稿中“百姓”一词改为“人民”的细节、李达与王会悟夫妇爱情生活中的温馨画面、李达在天台上与小女孩温情对视的场景,都很能打动和感染人。青年毛泽东的形象也令人难忘,他与杨开慧的唯美爱情、他与李达吃饭时的幽默、他在上海街头奔跑的镜头,都很有温度、有情感冲击力和人性力量。此外,几位年轻代表在大世界玩哈哈镜的孩子气,也把“英雄”日常和青春的一面生动呈现出来,使人物变得更为真实,更为可信可感。
再次,《1921》叙事虚实相间、情节惊险曲折、故事精彩好看,体现了驾驭复杂结构的功力,很有谍战大片的效果。中共一大的召开是影片的主线和中心情节,围绕这个主线,影片又巧妙设置了几条互相交织、层层推进的副线,使得整部电影暗流涌动、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是一条线索,从奥地利到上海的谍战情节,围绕一大召开而展开,传奇、神秘、刺激,非常吸引人。日本特高课特务对日本来上海的一大代表以及对日本共产党员的跟踪是另一条线索,生与死的考验、悬念迭起、险象环生。而上海工人大罢工的情节,无论是场面和气势的宏大,还是其慷慨激昂的进程和结果,都与一大的召开紧密呼应。可以说,正是由于影片设置了环环相扣、彼此交织的多重线索,且融入了动作片、类型片、谍战片、爱情片的各种审美元素,集传奇性、动作性、情感性、故事性于一身,因而影片自始至终都很好看、很抓人。
另一方面,《1921》叙事上注重以故事片和纪录片的方式相结合,以此来营造时空的超越性,也是影片能够好看抓人的原因。故事片和纪录化相结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影片叙事的限制,完成了从实到虚、从有限到无限、从现实空间到精神空间的延伸,使得影片在情节故事吸引人的同时,还有着情感、精神的升华,能够与观众有深层的共情与共鸣。电影以1921年为中心,以故事片的方式,以细节叙事、情感叙事呈现和还原其真实的面貌,同时以纪录片的方式,以宏大叙事将百年历史穿插呈现,以生活的话语、青春的话语、情感的话语、人性的话语,在历史的画面中展现生命的美、爱情的力量、牺牲的壮烈、命运的交错、美与时尚的渴望、战斗的激情,很多瞬间、很多画面都令人热泪盈眶。特别是影片最后阶段呈现的革命先辈们的牺牲的镜头,感人肺腑,震撼人心。李汉俊1927年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遭杀害,年仅37岁;邓恩铭于1931年慷慨就义,年仅30岁;何叔衡、陈潭秋遇害时分别为59岁、47岁……李大钊、杨开慧被杀害的一幕,更是令人潸然泪下、唏嘘不已。
主旋律电影能不能做到既叫好又叫座?能不能既有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又有艺术感染力?《1921》的成功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主题和题材的意义永远不能代替艺术创造本身的意义。简单化的说教和概念化的演绎,反而是对主旋律题材、主题的伤害。二是对艺术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创新的追求,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遵守的原则,相比而言,主旋律创作对此的要求更高。越是重大的题材,越是需要更高水平的艺术创造与此相匹配。对重大题材最大的尊重,就是以艺术的方式去超越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确实应该向《1921》和黄建新导演致以敬意。
2021《1921》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五
每年的7月1日,是我们的建党节,党的光辉照我心,祝福党的生日快乐。
是的,党九十多岁了,我们为党的历史之久而高兴,更为党在九十岁之际,依然干劲十足,依然蓬勃向上,依然前途无量而自豪。
党九十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谁都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一开始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谁都不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个成立初才一二十个人的中共真正携起了广大工农和各个正义之士的手,我们不可能不知道,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向一今天的社会主义,走进了幸福和民主……说起党的奋斗历程,总不会忘记想起那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我一直认为南昌起义是党奋斗的真正的开始,因为从那一刻起,我们再也不是靠着几个人来掀些小小波澜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武装。
我们也总不会忘记说起二万五千里长征,特别是让中国共产党开始真正独立的遵义会议,艰苦的长征走出了共产党人宝贵的乐观奋斗精神,淘出了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播下了生命力顽强的革命火种;遵义会义更是开出了我们自己的个性。
改革开放30年,全国上下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我的家乡—鞍山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坐落在美丽富饶的辽东半岛中部,鞍山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世界第一玉佛就坐落在鞍山市区的东山风景区内。
改革开放前,下雨时,马路上坑坑洼洼,让人寸步难行,经过一次一次的翻新,马路也变宽了,现在是宽阔的柏油路,六车道变成十车道,汽车在上面来来往往顺畅的通行。道路两边盖起了一座座高层建筑。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听奶奶讲,以前一年下来就等着过年买上几斤肉改善,现在天天吃肉,真是天天过年呀!爸爸小的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饺子,现在可不一样了,饺子随时可以吃,什么馅都有。奶奶还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三十年前穿带补丁衣服的人多得是,衣服色彩也很单调,一件衣服兄妹几个轮着穿”,现在的衣服五颜六色,款式新颖,世界品牌、国际品牌都有。
听妈妈说,30年前,几乎没有几家有电视机,如今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每家都有一、两台,电磁炉、电脑、mp5等现代电器也走进了老百姓的家中。
在经济迅速繁荣的今天,我们也并不会忘记祖国成立初的荒凉破败,我们更不会忘记是党的改革号召将祖国人民从困苦中解(www.huzhidao.com)救……党的历史也是一部挫折史。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一样,新生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好的未来,我想说,少年爱党,刚党更强!
电影《1921》观后感 篇六
时间如流水般飞快地从我们眼前流逝回想起以前,我们的党走过了10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我们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党感到骄傲和自满,100年,就像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但是改革的开放汇集了每个国人的生活,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现在,走过了100年的颠簸道路,从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几千多万的党员,正是因为有着一批又一批时刻保持先进性的优秀党员。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存力的发展要求,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不知多少年前,作为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漫漫长征让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建党与长征——中国革命历的两件大事穿越历史的时空,启迪着我们,昭示着未来。
在平时我们看得出来,困难面前站的出来,紧要关头豁的出去,当选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老红军袁林回忆说:“面对敌人冲锋在前的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缺衣少食,把粮食节省下来让给战友的也是共产党员。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基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成立共产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6篇《《1921》观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作文:
- ·三年级下学期奇妙的想象作文12篇
- ·《讲故事的人》的优秀读后感【优秀2篇】
- ·有关清明节由来的作文600字【优秀8篇】
- ·清洁工触动了我的心
- ·名著《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 ·《昆虫记》读后感500字6篇
- ·《开学第一课》个人观后感五篇
- ·傅雷家书读后感范文大全
- ·美妙的自然之声
- ·西游记读后感300字5篇
- ·城南旧事读后感精彩4篇
- ·小王子读后感100字优秀10篇
- ·关于傅雷家书读后感3篇
- ·老师作文的开头(优秀8篇)
- ·青春纪念册作文优秀4篇
- ·我成功了小学作文
- ·最新9~12岁儿童画元旦海报优秀5篇
- ·辣妈辣妹观后感【优秀4篇】
- ·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优秀8篇)
- ·快乐的节日作文优秀10篇
- ·水浒传读后感500字优秀8篇
- ·苦儿流浪记读书笔记(优秀3篇)
- ·中秋节的资料【7篇】
-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寒假读后感600字【优秀2篇】
- ·动物的作文300字【优秀9篇】
- ·精选爱心的作文【优秀6篇】
- ·科幻的作文优秀10篇
-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优秀8篇】
- ·大学实习工作日记
-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精彩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