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优秀3篇】

时间:2023-05-18 08:16:25 | 来源:作文库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虎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如果能帮助到您,虎知道将不胜荣幸。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篇一

一切都像安藤自嘲那样,他是游击队中的一员,从始至终他一直在战斗。

谈到日本,大凡有民族感的国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腾一团与生俱来的仇恨。但军国主义不能代表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代表不了现在的日本人。通过安藤,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反思,至少在建筑行业内。

安藤的成功,或者说是引人注目,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性格。拳击手出身的他,在看到与顶尖选手的先天差距时,安藤对未来犹豫了。“钱不是用来存得的,只有把用在自己身上时,钱才有了价值”。于是,他决定旅行求学。正是由于这段经历和他小时候既不受欢迎的遭遇,塑造了他执拗,自立自强的性格。

在他改造自家住宅“住吉长屋”时,他建构了对外没有任何开口、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墙面,这表达了他对抗在高速经济成长的名义下不断扩张的都市的个人意志。同样在他的第一个都市建筑“表参道之丘”中,他在族中原有的榉木行道树的考量下,压低建筑高度,并以玻璃统一横长的立面,借此表现公共的民意对抗一味追求楼边面积与经济效应而不断侵蚀都市空间的市场原理,并希望留下那存续超过半世纪的风景。在外人看来,住吉长屋与表参道之丘是两个层次的建筑作品,相去甚远。但在安藤心中两者间有一条线,“以建筑来表达对都市的观点”以及“以建筑来对都市有所诉求”的主题间所画的一条线。住吉长屋、表参道之丘……是他同畸形发展的都市战斗的阵地。

在安藤眼中建筑是有责任的,除了为人遮风避雨,还需对其周围环境负责。在他的作品中,作品的创意的`灵感或者限制都来源于环境。建筑这种对环境的尊重,在环境面前表现得如此谦卑,或许又回到了建筑设计的母题。建筑的这种责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初,是使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尽可能的融合,正是这种观念使得环境整体面貌未受大的影响,也使相同风格的建筑能大量和谐地存在,这就出现“造镇”的现象,六甲山集合住宅群,安藤十几年、二十几年持续持续改变当地的风貌;到了21世纪,世界开始注目环保,安藤则在材料、采光、通风上寻求环保。

安藤对清水混凝土情有独钟。一方面,正如他自己所说“混凝土是一种可以吧建筑家的想法有如表情般展现与外在、具有多样的材料。”对建筑不加修饰,以如此骨感的方式呈现,可以让观众不受外在装饰的影响,直面设计本身,或许这样更能读懂设计者;另一方面,混凝土本身具有耐震、耐热、极具表现力的特点,“语气用特殊工法展现自己的特色,不如以平常的方式做出谁也模仿不来的作品,虽然困难,却让创造怀有梦想。”越是平常的食材,就越是考验厨师的能力,建筑也如此。安藤的特色还在于他对光影的理解,光之教堂便是一个极成功的案例。“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向前迈进”,他认为光影不只是建筑里的明暗关系,更是人生中的经历,是生命不断拼搏、战斗的姿态。

安藤是一位建筑家,但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使他的目光转向社会,建筑里表现着对不同时期社会的思考。他关注儿童建筑,关注弱势群体……出于这些初衷,他的很多建筑设计都是无报酬的,他甘愿奉献自己。

安藤忠雄在做一个设计时,设计的想法不是在接到委托时才开始构思的。他常常给一些空地,或者有意思的基地进行设计思考,很多时候在接到当地委托的时候,他已经思考很多遍了。我想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生活需要发现,灵感也来源于生活。安藤虽说是做一个建筑,但他往往是从宏观方面开始思考的,这使他看到的问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最后,想感谢安藤,让我走入了建筑的殿堂。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篇二

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一直没有看,大概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心看不懂的心结吧。昨天下午3点多,开始想起这本书来,开始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天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作者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详细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聊天。还有写的很令人期待,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大学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大概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复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模仿。

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也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大学建筑系研究生院学生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也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也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非常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考,应寻找理想,应为理想做准备。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考。与国匠城2016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

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很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内容,在讲授城市规划原理时,很容易有干巴巴的感觉,这样则丰富了课本内容。所以算是大开眼界了。

回想起在大学时,读书时不加选择,全凭兴趣,至今还非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虽然当时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由于兴趣经常在摇摆,这样挺好,那样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没有在一个专门的领域有什么作为,但我希望能像安藤那样在20多岁认识的各领域的朋友后来成为其工作的对象或者奠定了基础一样,他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通关了,我也能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将自己对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的兴趣和能力打成通关,收获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 篇三

很庆幸看到这本《安藤忠雄论建筑》时,我二十几岁。

“无论你是选择建筑设计还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20几岁的年龄,是左右一生的重要时期。人在感觉敏锐的20几岁时,能否有紧迫感地去生活,对其以后的人生,特别是四五十岁时,是能否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生活的分水岭。”这是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在为东京大学建筑系做讲座时,对学生们的殷殷忠告。这个叫做“二十几岁时的人生”系列讲座后来被汇编成册,成为了这本《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的传奇故事,始于他“一个人的旅行”。这是一段可以想像有多艰难的旅程。历时整整7个月的车船劳顿才从大阪抵达巴黎,带着省吃俭用以身体为代价做拳击手攒下的些许路费。也许是面包,也许是自来水,也许甚至风餐露宿。只为了能亲手触摸浸染着前辈心血的砖墙、能亲眼看到那束光芒从天顶泄下、能亲身感受无法言表的空间奥秘。奋斗在梦想中的他,无疑是饱足的。

安藤的建筑,是坐在恒河旁闻着腥臭的腐尸味思考而来的。因此和科班出身的不同,他考虑经济性、却不为利,他考虑美学、却不为名。建筑于他,是哲学、自然学、社会学、宗教、美学、经济学,是对生活的抗争,而不是补给。为了完美的作品,他不惜代价、不计得失。

这样,是对梦想怀有真诚的热爱,对此生怀有深切的责任。

“人生的终点无论落在何处,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既然如此,我们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因为这是自然的法则。无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也终究会有倒下去的那一天。”

光教堂、直岛美术馆、住吉的长屋,京都的车站,安藤原原本本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遇到的挫折以及背后的思考。像一个母亲,絮絮叨叨谈着他的儿子,从睡觉的姿态到考试的名次,言语间满满是骄傲和欣慰。这是世间最深沉的眷恋和牵挂。

人生不能只是吃饭睡觉地度过,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哪怕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不是因为名利和成就,只是希望人生过得有趣一些,仅此而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3篇《读安藤忠雄论建筑有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