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优秀3篇)

时间:2023-04-11 09:20:23 | 来源:作文库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3篇《《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读后感 篇一

养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而父母和孩子之间似乎总是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发生危机时要需要作出反应,而反应无一例外都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对孩子的个性和自尊造成好或不好的影响。即使是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父母光是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需要特别的方式跟孩子相处,跟孩子交谈,而且谈时还需要技巧。当父母遇到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那些陈词滥调,像“给孩子更多的爱”、“给她更多关注”或者“给他更多时间”是毫无帮助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就能帮助父母明确跟孩子有关的目标,并提出一些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的建议。如第一章“交流密码:父母和孩子的对话”中有这么一个例子----十岁的安迪问他的爸爸:“在哈莱姆,有多少孩子被抛弃?”安迪的父亲是一个律师,他很高兴儿子对社会问题感兴趣,于是他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通长长的演说,然后又去查了数据。但是安迪还是不满意,继续问同样的问题:“在纽约被抛弃的孩子有多少?美国呢?全世界呢?”最后,安迪的爸爸终于明白了,他的儿子不是关心社会问题,他关心的是个人问题。安迪问这些问题并不是出于对被遗弃孩子的同情,而是担心自己被遗弃。他并不是想得到被遗弃孩子的数字,而是想得到确认他不会遗弃。于是,爸爸仔细考虑了一下安迪的担心,然后回答道:“你担心你的父母可能会像其他父母那样将你抛弃,我向你保证我们不会抛弃你,如果你再为此感到烦恼,告诉我,这样我才能帮你消除担心。看到这个事例让我感受颇深,有时候我儿子也经常会问一些如此的问题,看起来好像事不关已,可是深究起来,都有孩子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些都需要我们为人父母,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孩子的密码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许多孩子的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他们对放心的渴望。

另外书中还有许多话我觉得非常经典,“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禁止并不能使强烈的情绪平息。”“知道他怎么想,远比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要重要。”“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德和人格。”“只要我们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性格,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愤怒。”“如果奖赏没有事先通知,如果是一个惊喜,如果代表承认和感激,这样的奖赏才会非常有益,非常让人开心。”“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有难堪的挖苦和严厉的陈词滥调。”“一句幽默常常抵得上千言百语。”这样的教育箴言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年轻的父母们好好反省。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对孩子的教育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毕竟当了这么多年教师,每天跟孩子在一起,看着各种孩子的表现,他们的家长所灌输给他们的教育,家长的表现在孩子身上所留下的烙印。因此也时刻提醒自己,别再犯相同的错误,别让孩子因为自己而在性格上有缺憾。可是接触了这本书后,真的让我汗颜,原来跟孩子的交流重要而又如此的复杂,简直是世界上最深奥的一门学问,这不单单是说你爱孩子就足够了。幸好有了这本书,他从方方面面来向我们介绍:第一章交流密码:父母和孩子的对话。第二章、语言的力量:鼓励和指导的更好方法----称赞对孩子不再有用了吗?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当出了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辱骂会伤害孩子;对生气孩子的回应;方法最重要等。第三章、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错误作法----恐吓:不端行为的邀请函;贿赂:重新思考一下“如果那么”的谬误;许诺:为什么不切实际的期望会给每个人带来焦虑;挖苦:学习的严重障碍;权威需要简短:少说更有效等。第四章、责任:要求服从,不如传输价值观。第五章、纪律:寻找替代惩罚的有效段等10章内容。有些章节的内容是非常具体的,不仅有生动的例子还会指导父母应该对孩子怎么说怎么做,而不应该这样做那么做,否则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后果,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

封面上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本书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被翻译成31种语言畅销世界各国”、“如是说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什么经典著作的话,那么,首屈一指的就是吉诺特博士的这本著作,它彻底改变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在这个领域,这是一本革命性的著作。”读了这本书后感觉这个评价确实是中肯的,真实的,没有夸大的成份。因此我也觉得有必要向身边年轻的父母推荐这本书。因为同样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明确的方向可以帮助父母达到目标。而且我们还需要运气和技巧。有人可能会问:“有了运气,为什么还需要技巧。”这是为了不要糟蹋了运气。而这本书就是技巧。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篇二

今年寒假学校推荐了一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掩书而思,书中的: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在我们中国的老师与父母看起来是多么的温馨啊!而我们并不常用这样的话语。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感触很深。使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震撼。让我知道,从看完此书的这一刻起,我要改变对孩子——也就是我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第一篇章谈到: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今天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是呀!”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

从这我就想到我们老师有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我们也不仿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

其次让我震撼的是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育儿常识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不足以与孩子切实地交流,读后感《《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技巧与知识是两回事。就如同一位外科医生,仅有对患者的无限爱心和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不能拿起手术刀为患者做手术的,谁都知道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个医生缺少专业的技能训练。父母就应该像一位受过技能训练的外科医生那样,小心地、恰当地使用语言,用特别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交谈。要知道语言就像刀,使用得当是去除病痛的利器,使用不得法,就会带来精神上的极大痛苦,其破坏力甚至是致命的。遗憾的是,有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无所顾忌地使用着这把刀,伤害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埋怨孩子无可救药。

在读到这段内容之前,我还真以为凭我二十多年教育生涯和还算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足以应付教育中的一切问题。可是读了此书令我汗颜。

这本书虽然是介绍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但我觉得它也适用于老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书中说到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与指导而不是批评。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会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重拿一杯果汁来吧,还要拿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抬起头来看着妈妈,既松了口气,又有点怀疑。玛丽低声说:“哎呀,谢谢你,妈妈。”她把桌子抹干净,妈妈还在一边帮她。妈妈并没有说什么严厉的、批评的话,也没有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她说:“我当时想说‘下次小心点’,但是当我看到她善意的沉默,看到她多么感激时,我就什么都没说了。”是的,玛丽的妈妈看到果汁撒了的时候,给与的是指导而不是批评。让玛丽知道妈妈已经原谅了她,并且教了她以后再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做,所以玛丽松了口气,心里充满了感激,轻松的氛围更能让她记得以后要小心了。反之,如果当时玛丽的妈妈看到果汁撒了的时候,严厉地批评了玛丽:“你怎么回事?怎么这么不小心?果汁打翻了,你就不要喝了!”那处于害怕状态的玛丽就会更紧张更害怕,以至于以后再拿果汁或者做其他事情就会诚惶诚恐,担心一但做不好,妈妈除了骂她还会做些什么。可见,不同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与其进行毫无意义的批评,不如给予指导性的帮助。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也应如此。当学生做错数学题时,我们应该给与耐心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去思考,而不是粗暴的批评,“你怎么弄的?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写?”也许,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伤害到学生。所以,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学生,当他们表现出行为不当时,切记,他们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指导性的帮助。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读后感 篇三

读到《家庭作业》这一章时让我想到那些总不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孩子的名字。家庭作业一般是老师针对白天所讲的课布置的运用、巩固的习题,但班里总有几个孩子完不成,作为班主任经常有任课老师向我反映此问题。文章中讲到“尊重孩子的自主”:当父母过于热心的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孩子可能就会反叛。如果唠叨和检查作业干涉了孩子的自主权,不及格就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象征。还真是,每每完不成作业的孩子都是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家长在家喋喋不休的喊孩子写作业的,原来原因在于此啊,回头一定要和这部分家长好好交流,告诉他们“家庭作业对于孩子来说,就像自己的工作一样,都是一种个人的责任”,还要和家长交流要向文章中的例子中的妈妈不要为作业而争吵,威胁。要给孩子提供选择,比如“你可以放学后马上做作业,也可以在晚饭后、看电视前写作业。你自己决定”我把自己读到的这些经验与做作业拖拉的孩子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结果我们班的翔同学从以前做家庭作业需要3、4个小时,到1个小时即可完成的很好!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在这一章还有一个小故事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忘记做家庭作业了,孩子要妈妈给他编一个借口,妈妈拒绝了,而是建议孩子把真相写下来,并且签上妈妈的名字。目的让老师明白,作为家长会理解人有时候会忘记事情的。孩子有了此便条,满意的上学了,这位妈妈明白:在危机发生的时候,做好给予帮助,而不是说教。这让我想起自己的儿子,有一次周末作业他忘记了一项,我很生气,严厉的批评了他,并且一生气,撒手不管了。孩子就带着一颗忐忑的心去上学了,跟老师沟通,才知道,他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自己撒谎了,说是因为自己感冒了没有做。如果,我早读到此书,就不会发生如此的事情了。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是自己错误的方法导致不知所措的儿子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而撒谎了。事后,我找儿子谈了心,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然后保证以后不会这样去做,儿子看到我诚恳的态度,他也对自撒谎的表示悔恨,要彻底改掉。

书中还有很多值得去学习、反思的经典,一句“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如此轻松,也如此沉重!领悟技巧,孩子才会主动地把手交给你,让你带他领略四季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个世界的轻松自如。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