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时间:2022-08-16 13:33:54 | 来源:作文库

作文的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篇1

苏轼被贬官黄州之后,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在众人的凑趣中,苏轼欣然题诗一首,他嘻戏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惟愿孩儿愚且鲁,那么东坡居士自己呢?他真的欣赏这种能保人无灾无难到公卿的愚且鲁么?他甘心做么?他做得到么?虽然明知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是他愿意就此归于尘芥,闭上眼睛堵住嘴巴么?

是的,这只是苏轼的一种自嘲,一种泄愤似的自嘲,一种无奈中的达观。如果说愚且鲁可以到公卿,那么,现实中的公卿有都是些什么货色呢?苏轼的人生当然不是以成为这样的公卿为目的的。

在戏谑玩笑中,东坡在自嘲,在呼喊,在释然而笑。

自嘲,是一片无奈的叶子,心中的风暴成就了它的舞动,恣意,随后化作豁达乐观的润土,滋润着生命的大树,让你摘到心中的太阳。

苏轼肚子大,在他还没有彻底倒运、发配到海南之前,有一次跟家中的花园里晒太阳,他拍着自己的大肚皮,问旁人:你们猜猜看,我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大家有的猜是学问,有的猜是经纶,有的猜是智慧。可宠妾朝云却说,相公肚皮里没有别的,只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东坡大笑:知我者,朝云也!我独晒我一肚子不合时宜!

有一肚子不合时宜也许并不很难,难得的是敢于把这一肚子不合时宜拿出来,晾晒在阳光下。现实摆在每个人面前,看见了并不难,难得的是不躲避,难得的是仍然能我行我素,难得的是保持自己的人格与操守。这样的人,是真性情者。有的人认为棱角分明易得罪人,但正是这棱角,使生命的变得更高贵,是生命发出钻石般璀璨的光辉。

自嘲,是让自己拥有明亮的眼睛,豁达的心境;自嘲,是让自己拥有不便的初衷,不屈的人生;自嘲,是种高尚的品质,更是一种艺术。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篇2

我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操持着同样的表情,突然感到莫名的伤感。时间老人真的很像一个侩子手,在流水般的时逝中一点点地把我们的青春岁月给淘空了,然后又在我们来不及反映的同时给了我们一个无形的沉重的打击。我们都措手不及。

我们常说十七八岁是一个花一般的年龄,却都忽略了该去在乎的某些东西。就好象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但却不知该如何去追寻并实现它一样。所以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会在这被诠释为追梦的过程中盲目地付出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失去一些本来很珍贵的东西。其实,我们都是有梦的孩子,只是在梦想越趋成熟以及实现越趋艰辛之间,很多人选择了沉默,把叛逆和堕落做为搪塞自己和别人的借口。

我记得自己写在QQ空间日志上的一段话----凭什么应试教育的高考就要断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我们的前途,我们的未来,为什么要由那一纸文凭来主宰呢?难道在高考这道槛面前,我注定了无能为力?是不是真的考不上大学,我的前途就会一片迷茫呢?是不是不上本科大学,我的未来就是一片黑暗呢?

我承认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在梦想面前还不成熟,偶尔还会显得措手不及,可如今的我终究还是高三了,高考正一步步地向我逼近。于是,我在它那沉重的脚步声听出了高考到来前的艰辛后告诉自己要坚持,从容。毕竟。,如果摆脱不掉了,何不为此去努力奋斗一回呢?也许,在这一年里我不得不为那所谓选拔人才的高考放弃一些东西,也注定了要为那一纸文凭时时努力拼搏着。但我想最终我是无怨无悔的,至少,我有自己的梦想要追寻,有自己的前途要打造,有自己的未来要奋斗。

或许,对于高考,我们更多的是要客观地去面对吧!不过我还是很诧异一些人会为了高考而放弃自己至爱的东西,我不知道这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但我清楚这个为实现梦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真的喜欢某一件东西到了痴迷的地步的话,那他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可出乎我意料的是,蒋方舟居然在文学和高考之间选择了高考为她这一年要走的路。

然后,我又看到了很多高二级的学弟学妹们那股拼劲,有了那么一点惊讶!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没到高三,很多的心都不会动荡的,但他们的行为让我觉得追梦者的那股坚持所散发出的香味是那么的芬芳。我不由得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表现出对应试教育下高考制度的不满后还是屈服于它?或者说,这一切都是因为的有梦的缘故吧!

而如今,我坐在政治班里感受着这一份属于高考赋予我的勇气和坦然,释怀了所有的抱负,投入到了为高考备考的奋斗状态中,我似乎也看到高考和梦想在慢慢地接轨了。希望来年夏天,我们都能笑着离去!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篇3

马上就要临近毕业了,经过三年的拼搏,我走到了人生最重要的关口,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在这三年里我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赢得高考,跨进大学的校门,去拥抱新的人生!

虽说现在的高考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了,但名牌与普通,一本与二本,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为了上理想的大学,学上心仪的专业,我们夜以继日地拼搏着,就在一个月前,我们还进行了集体宣誓,励志能让人生不留遗憾,能让父母和老师的辛劳获得应有的回报!

大学梦如同中国梦一样,在我的心中盘旋萦绕,成为我三年学习最重要的原动力,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要上了高中,名次在班里前二三十名,谁不想考上一所好大学啊!在高尔基眼里,他的大学是社会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院,在爱迪生眼里,自学是最好的成才方式,他的大学是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度过的。在我们的网络时代,大学也许只是学习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唯一,但仍让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孩子,心驰神往,梦寐以求。

也许我们上了大学并不一定能找到高薪的工作,但在大学里我们能安静地学习,能和教授们探讨学术问题,能让人生更加充实和圆满,能让自己的经历更加丰富。现在的大学更具开放性,选择大学我不追求清华、北大等名牌,只求能有一个就业宽广的好专业,这里我会根据发挥情况,选择计算机专业或经济、法律专业,将来做一名软件工程师或者股票分析师、律师,未来的世界是电脑的世界,如果我不够幸运,没能进入大学的殿堂,我也会选择自学电脑或法律,为自己的未来之路奠基。

大学是我们就业前社会实践的好机会,在上学的同时,我会去打工赚钱,体验生活的艰辛,到快餐店端盘子,站在街头发广告,到网吧做网管,这些可以磨练我的意志,增长工作经验,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些都是大学学习之余的必修课。大学也许不是我们高考的终点站,更不是我们学习的终点站,人生是学习修行的过程,大学是其中的加油站,它不是青年的“养老院”,也不是谈恋爱的“伊甸园”,我们的青春将在这里闪光,我们的梦想将在这里起航,经历了严峻高考的洗礼,相信大学的大门将会为我们闪亮地敞开!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篇4

茫茫书海之中,如果深阅读是,那么浅阅读只能是小溪;如果深阅读是蓝天,那么浅阅读只能是浮;如果深阅读是草原,那么浅阅读只能是绿坪。

大海,永远充斥着的,只有河水跌撞而来的轰轰涛声。有时表面上默默无闻,但那叫波澜不惊,不为外界所动,然而小溪,整日呜咽,用全身力气叫喊也只不过是滴滴答答。那溪中的青蛙自以为是地亮着歌喉;再看那海中蛟龙,滕溪而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大海般的深阅读中你可以做翱翔万里的蛟龙,小溪般的浅阅读中你只能是无知的青蛙。

蓝天,深邃旷远,雄鹰飞翔,奇山美景在蓝天臂腾之下。浮云,只有漂浮,居无定所,只追逐视觉的刺激,有的只有霭与你相伴,可之后呢?雾霭惹上一身污垢,迷失自。

蓝天般浩瀚无穷,广阔辽远的深阅读可让你感受鹰击长空的洒脱与豪放;浮云般的浅阅读只能让你污垢染身,迷失自我。视觉的享受只不过是过眼烟云。

碧蓝的草原,一望无际,广袤无垠,骏马飞奔,鹏跃鸟鸣。绿萍,只能在钢筋水泥间炫耀仅有的绿意,偶尔只能引来蝶虫蚯蚓嬉闹。似乎蝌蚪进入泥潭之中。

无垠的草坪,浩渺的深阅读中,你可成为飞驰的骏马,悠婉鸣叫的小鸟,仅有数点绿意的绿萍上,你只能成为泥潭蝌蚪般的蚯蚓。

在浅阅读中你只能寻求到视觉的享受,快餐是好吃,但是没营养,有时甚至会吃坏脾胃,浅阅读中过多的视觉刺激很有可能让你迷失自我,找不到回去的。

深阅读中,你可以品味李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可以体会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泪满襟”的壮志未酬。你可以感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慕名利。

深阅读如大海般稳健,如蓝天般深邃,如草原般辽阔。浅阅读只能与鸣咽的小溪,嘶叫的青蛙,居无定所的浮云相比。

到深阅读中去,感受大海给你的威颜,蓝天给你的旷远,草原给你的无垠!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篇5

南宋的一个夜晚,在越州山阴陆家宅院的书房里,74岁的南宋诗坛领袖陆游,正以自己一生的读书体验教育自己最小的儿子陆子聿。诗人教子,出口成诗,于是留下了这首至今传诵的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告诉儿子,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躬行实践。这就是古人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

人获得知识有两条道路,一是实践,一是读书。实践就是行万里路,就是要去读懂社会这本“无字天书”,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求知渠道。司马迁、李白、沈括、徐霞客,数不胜数的先圣先贤都是行万里路而有成就的例子。

古语有云:书看无字书,话听言外意。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说的都是“无字书”的妙用。尤其是清人张潮,关于“无字书”的论说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在《幽梦影》第一四二条写道:“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九十六条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第一八一条又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

这种读书是达到了化境的读书,无字之书得于自然,见于心性,这样读书才“能会难通之解”,“可参最上禅机”。张潮的朋友黄交三称赞说:“山老(张潮,字山来)之学,从悟而入,故常有彻天彻地之言。”读书到这份上,当然书便是胸中山水,山水便是胸中之书了。

然而古往今来,似这般善读“无字书”的毕竟不多,更多的人则以为只读有字之书便可以了,正所谓“读书破万卷”。可惜一些人有字书读了不少,最后却变成一个无所作为的“两脚书橱”。

《南史·陆澄传》记载: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更别说理论联系实际了,像陆澄这样死读书读死书,就难怪写不出书来。同样是姓陆,陆澄和陆游比起来,在读书的见识上显然有霄壤之别。

面对世人“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现象,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不无惋惜地说:“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是啊,只知运用有形迹的事物,不懂得领悟无形的神韵,这种庸俗的人又如何能理解音乐和读书的真正乐趣呢?